小学数学“问学式”课堂范式
——基于 “核心问题”的实践研究

2016-07-22 07:45吴存明
新课程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小学数学

□吴存明



小学数学“问学式”课堂范式
——基于“核心问题”的实践研究

□吴存明

【摘要】当前数学课堂的突出问题是——“小问题呈现、碎步子前行、短时间思考”,教师将原本的大问题切割成若干个小问题,拖着学生亦步亦趋地往前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无从经历“增强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完整过程,师生对话成了“挤牙膏式”的一问一答,课堂貌似热闹,实则效率低下。本文探寻了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问学式”课堂结构,让数学课堂跳出以碎小问题亦步亦趋的单线条模式的框框,换以两三个核心问题调动和组织学生学习的板块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得以在比较大的空间里进行思维活动,从而让数学课堂从“教为中心”转为“学为中心”,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问学式”

一、 “问学式”课堂的提出背景

当前数学课堂的突出问题是——“小问题呈现、碎步子前行、短时间思考”,教师将原本的大问题切割成若干个小问题,拖着学生亦步亦趋地往前走。在这样的课堂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的“增强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成了空话,师生交流成了“挤牙膏式”的一问一答,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并没有真正展开。

这种状况该如何改进呢?从2011年开始,溧水区实验小学数学组在原有市级课题《小学生数学自主反思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和《小学数学讲学稿的实践研究》、原有省级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教师低效提问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成功结题的基础上,申报省级课题“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实践研究”(批准号:B-b/2013/02/228),立项为江苏省重点规划课题。近4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探寻了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问学式”课堂结构,让数学课堂跳出以碎小问题亦步亦趋的单线条模式的框框,换以两三个核心问题调动和组织学生学习的板块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得以在较大的空间里进行思维活动,从而让数学课堂从“教为中心”转为“学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在学习。

二、 “问学式”课堂的操作范式

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问学式”课堂的操作范式主要包括5个环节,笔者将结合《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进行阐述:

1.独立试学,发现问题

通过课堂情境串或课前发放预学单,直击数学学科的本质,设置若干关乎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的核心任务,给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课前尝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主要突出一个“试”字。

下面是《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的预学单:

2.小组互学,提出问题

学生在独立尝试后,或成功、或失败、或疑惑。组内分享,使得每个学生无论对与错、理由是否充分,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小组这个“缩小的课堂”里,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个同学的观点都经受了同伴的检验,这是独立思考成果的第一次思想碰撞。这一环节,主要突出一个“互”字,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小组互学的任务有4个:一是个人提出不懂的问题;二是帮助同学弄懂不明白的问题;三是共同解决一些问题;四是提出小组的共同疑问。同学们从小组讨论中进一步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观点。

【片段】

师:知道今天学什么吗?

生:比较分数的大小。

3.全班展学,分析问题

在独立思考、小组分享的基础上,学生对问题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自己独到的想法,同时充满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此时,把讲台让给学生,把黑板和实物投影仪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要做到相信学生,回应发言要慢一点,坚持先“生”后“师”。这一环节,主要突出一个“展”字。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闭上嘴巴”和“竖起耳朵”。

【片段】

第一小组代表:我们组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先通分,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第2种是画图的方法,可以从图上直接看出

第二小组另一位同学:我有补充。我要把它们的分子都乘2,再和分母做比较,可以知道,一个大于,一个小于

第三小组代表: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先把它们都化成小数,0.6大于0.4444……,所以

第五组有一位同学突然举手:我突然想到可以看分子和分母的差,就用5-3=2,就用9-4=5,2<5,小的反而大,

师:有点意思!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我们的课前试学和小组互学很有成效。关于分数大小的比较,大家有理有据。对于这几种方法,大家有什么评价?有什么疑问?

……

4.师生辩学,解决问题

学生展开学习过后,教师应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并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装不懂”,让学生解释得更清楚;教师可以“挑动群众斗群众”,让学生进行一些辩论,真理越辩越明;教师还可以“智慧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这一环节,主要突出一个“辩”字。在全班的智慧碰撞中,学生的思考不仅得到了展示,而且得到了修正、扩大、提升。

【片段】

师:关于通分的方法,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为什么我们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呢?

生1:因为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不好直接比较。通分以后就变成同分母分数,便于比较。

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就可以直接比较,而异分母分数就不能直接比较呢?这其中的奥妙和问题出在哪里呢?

师:这样的方法也就是在比较有多少个相同的计数单位。请看(教师板书:7()5),谁大?为什么?

生(齐):7大,因为它们的计数单位都是1,7个1大于5个1。

(教师板书:0.7()0.5)

生:0.7大,因为0.7里有7个0.1,而0.5里有5个0.1。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几组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你有什么想法?

生:在计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哪个数的计数单位多,哪个数就大。小数和整数的计数单位是固定的,而分数的计数单位在变,但不管怎么变,都可以通分变得一样,便于比较。

(掌声)

5.变式练学,巩固提升

所谓“变式”是指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而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变式训练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问题的变换,让学生始终处于愉快的探索状态,积极性很高,思维很活跃。

下面是《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的变式练习:

练习1:比较大小:

练习2:将下列分数由小到大排成一列:

三、 “问学式”课堂的实施策略

1.转变观念是首要

面对课堂教学改革,老师们有很多担心:老师不讲,学生怎么学会?学生会不会自学?学生讨论交流展示,秩序会不会乱?会不会影响学习效果?这些担心都反映了老师的观念需要转变,老师要相信学生。学生能自己讲明白的地方教师绝不干预,学生能自己领悟的地方教师绝不强制,学生能自己纠正错误的地方教师绝不代替,问题发生在学生身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展露无遗。教师的“教”,更多的是点拨、鼓励、欣赏、提醒、引导。教师在“该出手时才出手”,通过几个追问,“打破砂锅问到底”,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

2.不写教案写学案

“问学式”课堂结构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更好地去“研读教材抓核心词,清晰目标设问题串,分析学情拟预学稿(情境串)”。我们要求各教研组长带领老师积极探索、编写预学案,形成学案导航、问题引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知识结构的呈现表,展示交流的依托。针对学案质量不高的问题,开展学案展示会,各教研组分别展示自编学案然后共评学案,互相学习借鉴。

3.核心问题是关键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比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与其带着孩子一步步学画圆,告诉他们半径、直径的概念,不如让孩子们探究核心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不做成‘方’的?”再比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其实很多孩子已经见过或用过量角器,这一课怎么讲?教师不如设计核心问题:“请你为量角器设计一份说明书”。

核心问题具备以下特点:①少而精。(一问能抵许多问)②结构化。(几个问题,互有联系,层层递进)③挑战性。(学生需要跳一跳)④关键性。(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拎百顺,纲举目张)⑤开放度。(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思考与发展)。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说的:“好的问题是找到一个,解决一片……。”核心问题带来的效果,如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上写的那样的感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4.结构分解问题串

有了一个好的核心问题,并不是说教师不需要提其他问题了。相反,需要在核心问题的前后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最好是进行结构化处理,分解成一组问题,也叫“问题串”。“问题串”不同于传统课堂中的碎小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彼此关联的多个问题。

例如,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核心问题是:“大杯和小杯各是多少毫升”,问题串是“为什么要‘替换’?不‘换’行不行?题中哪一句话是‘替换’的依据,是解题的关键?‘替换’前与‘替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上面两种,你更喜欢哪种替换?为什么?”这组“问题串”,就好像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一级级阶梯,有效地激活了课堂、展现了学生思维、加速了学生探究、优化了课堂效果。

5.评价课堂有转变

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问学式”课堂评价标准不再细化指标,而是突出一条——“看学生的学习有没有真正发生”。总的原则是不要看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怎么样,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效度怎样。我们的标准很简单,根据学生参与的程度将课堂分成3个水平:“水平1: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水平2:教师引领,学生探索;→水平3:学生自探,学生自得。”我们对所有数学老师提的目标就是“因材施教,保2 争3”。也许“问学式”课堂根本谈不上“精彩”,课件不华丽,语言不优美,设计不精巧,但是学生脑瓜子有想头,嘴巴有说头,课堂作业有做头,学习效果有增头。

四、 “问学式”课堂的研究成效

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问学式”课堂对教师而言,提高了教师钻研教材、研读文本的水平,课堂提问不再琐碎,改变了提问习惯。对课堂而言,整合教学内容的关键和重点,课堂变得板块分明,重点突出。对学生而言,聚焦学习的重难点,“搅动”和“促成”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凸显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体现了“为学而教”,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有利于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十个核心素养的形成。

我校最近数学学科教学法在全区的教育质量抽测中,不仅没有下降,还有提升(这其中还进行了减少5分钟的课堂时间改革实验,即每堂课由40分钟变为35分钟),学生参与市、区生活与数学作品征集,获得一、二等奖近50人次。我校数学教研组也获得溧水区生活与数学作品征集一等奖,两次获得南京市优秀教研组称号。老师们撰写的一批论文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师》(2015.9)、《新课程研究》(2015.4)、《教学月刊》(2014.7-8)、《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7)、《新课程导学》(2015.6)等杂志发表。

综上,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问学式”课堂结构,使得学生能真正围绕核心问题学习,促使学习真正发生,是有效教学乃至优效教学的利器。最后,以叶圣陶先生的话结束本文——“教,是为了不教。”

(编辑:赵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7-0104-03

作者简介:吴存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加油站管理核心问题与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