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学校教育增值的若干因素

2016-07-25 09:22王朝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增值学校教育

摘 要:教育评价领域中的“增值”成为近年来评价一个学校业绩好坏的重要标准。本文试从影响学校教育的若干因素入手,希望能够对揭开学校教育增值的面纱有些许作用。

关键词:增值;教育增值;学校教育

教育评价领域中的“增值”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学生增长的价值,包括智力、情感、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相对比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可以说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校教育增值,简言之,就是学生入学时和毕业时相比,各个方面长进了多少,或者说在校期间收获多少。

一、学校已掌握资源

1.显性资源。这一类资源是每一位身在校园中的成员最容易感受到的。学校的装修环境、上课使用的教学媒体工具、学生课余时间在学校能够用到的各种设施等,均属显性资源,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进入现代社会的适应程度。

2.隐形资源。这类资源我们虽无法触及,但其重要性相比显性资源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将社会资源引入到学校教育的案例已不胜枚举。讲座、班队会课、社会实践等形式也层出不穷。

二、学校核心领导层

事实上,学校领导层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公交车理论”。如果把学校比作是一辆公交汽车,学校的核心领导层便是这辆公交车的司机,因为公交车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很大程度上受到领导层面的影响。而学生便是车上的乘客,学生可以看到这条线路上沿途的美好风景,也能够感受到道路上的颠簸。随时到站可随时下车,终点站便是学生毕业之时。虽然乘客和司机之间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是乘客却可以从行驶过程中感受到司机师傅驾驶技术的高低。若司机的驾驶技术有限,乘客们要求换司机的呼声也许可以成为现实。因此,不同的司机会选择不同的行车路线。虽然终点相同,但是不同的司机带着乘客走着不同的线路,乘客们看到的定是迥然不同的沿途风光。

三、师资水平

1.教师的学识水平。“学高为师”。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教师,因此教师的学识水平决定着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

2.教师的道德品质。“身正为范”。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心目中的行为准则。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他们会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模仿教师的行为,最后同化为自己的行为。

四、朋辈在校期间的相互影响

家长在帮助自己的孩子选择就读学校时,最关注的两大条件莫过于“学校升学率”和“校风”。对于家长来讲,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孩子习得了不良的道德行为更可怕的事情了。朋辈群体以其自身的结构和特征影响学生个人的行为。第一,学生有共同学习、生活、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形成非正式群体的主要客观条件。第二,学生之间由某种共同的利益需要或利害关系,自发结合而形成非正式群体。朋辈群体之间的交往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榜样与强化的条件。

五、朋辈间未来的发展状况

学生来到学校,陪伴他们时间最多的就是同学。毕业后情感真挚、深刻的也是同学情。朋辈同学间的发展状况作为学校教育的增值因素,其推动者并非校方,而是家长。在家长中流行着一个深入人心的观点:孩子上个好学校是为了结识家庭条件各方面更优越的同学,将来在社会上能够互利共赢。这一想法也成为当今父母愿意让自己孩子上优质校的因素。

学校教育增值中的朋辈发展状况因素是需要时间才能获得回报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投机性。当笔者在中国知网等国内各大学术网站上搜索“朋辈”或“同学发展状况”等关键词时,并未找到相关的理论研究,或是与之有关的研究调查。可见,朋辈间的发展状况与学校教育增值之间的关系是难以用数据明确的,但同时两者间的影响却又是密不可分的。

六、学校的特色发展

目前,各个中小学校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或特色活动,如国学、体育、戏剧等。学生的课堂生活可以说更多地还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要活动内容,而现在更具竞争力的是课下对学生讲授课本外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学生习得一项特长的机会。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在考虑学校教育增值问题的时候,离不开三大主体:学校教职工、家长和学生,三个主体缺一不可,环环相扣,影响着学校教育增值的前进动力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南纪稳.教育增值与学校评估模式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3(7).

[2]马晓强.尝试以学校增值评价推进教育公平[J].中国教育报,2006(3).

[3]王斌华.教师评价:增值评价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2).

作者简介:王朝(1992- ),男,首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命教育、表演教育。

猜你喜欢
增值学校教育
二维码在物资仓库管理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增值运作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红色歌曲与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善用探究性学习促使数学课堂增值研究
从“添附”论知识产权的归属
对高校内部审计与增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