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性质、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实证研究

2016-07-27 03:24汉江师范学院乔安钦成传明
财会通讯 2016年12期
关键词:稳健性管理层过度

汉江师范学院  乔安钦  成传明



股权性质、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实证研究

汉江师范学院乔安钦成传明

摘要: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管理层因为过度自信而出现的非理性行为,研究了公司股权性质、上市企业管理层过度自信和会计非条件性稳健性及会计条件性稳健性相互的关系。研究表明,将股权性质作为条件变量,非国有控股企业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高于国有控股企业。以公司高管的薪酬比例作为公司管理层过度自信衡量的替代因子发现,非国有控股企业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高于国有控股企业。

关键词:股权性质管理层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

一、引言

会计稳健性是会计计量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属性,通常用来指导相关会计制度的制订和实务操作过程。尽管会计稳健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在会计稳健性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而且针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系统,这与已有几百年历史的稳健性实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会计准则发展过程中,FASB一直在强调中立原则,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在成本与收入方面保持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会计稳健性被看成企业披露质量的关键因素,各个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非常重视,因为体现了其具体的需求。一般把会计稳健性分为两类:一类是条件性会计稳健性;另一类是非条件性会计稳健性。条件性会计稳健性的核心在于收益和损失确认的时效上的不同点,当期出现坏消息比当期出现好消息验证性更加高;非条件性会计稳健性的核心在于最终累计效应在报表中的体现和当期经济相关事宜没有关系。本文选择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作为研究主体,通过研究因过度自信导致的非理性行为,旨在评价公司股权性质、上市公司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非条件性稳健性及会计条件稳健性的相互关系。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Heaton J B(2013)研究发现,存在过度自信心理的管理层较易于发布高于实际经营业绩的财务预报。Hackbarth D(2013)研究显示,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非条件稳健性和会计条件稳健性均显著负相关。Barros (2012)研究财务报告的误报情况证明,过度自信的管理层表现出乐观偏见会导致财务报告的故意错报,进而影响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因此需要有效监管来减少误报风险。Malmendier U(2012)以公司治理强度对研究样本进行了划分,发现企业性质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国有企业相比于民营企业会计稳健性更弱,在股权集中程度很高的家族式企业中,融资约束对代理成本导致的过度投资抑制效果显著。Richardson(2006)的研究表明,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会导致过度投资,这可以通过外部大股东的有效监督来加以抑制,但是,对于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带来的大股东代理成本,无法通过融资约束得以有效的抑制。会计稳健性也因此更低。

(二)国内文献胡国柳和周遂(2013)研究发现,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对企业投资过度的影响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比民营上市公司更为显著,管理者非理性行为会受到会计稳健性的制约,但相比于民营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在制约由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投资过度方面的力量较弱。朱茶芬等(2008)证实了控股权在国家的上市公司所具有的会计稳健性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债务融资的约束以及政府外部监管三种治理制度的弱化可以显著降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意愿,同时会降低企业的盈余质量。杜兴强(2009)研究表明,非国有上市公司具有的政治关联大大降低了会计稳健性。王佳丽、王生年(2014)研究表明,非国有企业的过度自信管理层对债短期债务融资具有明显倾向性。张兆国(2011)研究表明,高管团队背景特点的总体水平和独特性以及董事长和财务总监的个人背景特点对会计稳健性有显著影响。

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其前身都是国营企业。所以,这些公司的实际控股人还是国家,因为这些公司受到国家的严格管控,在进行公司策略制定的时候,就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限制问题。此外,朱茶芬等(2008)指出,在向上市公司转换的时候,这些公司并没有一个彻底的改革,加以国家监管不严,导致一些由国家持股的上市公司没有一个具有管理能力的领导者,部分公司还受到财务问题的制肘,会计稳健性不高。朱松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在自己的结论中指出,虽然在这些公司中,有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公司的监管层是受我国法律和相关部门的多方监管的。这些公司所承受的监管力度应该是远远大于那些民营公司的。他们认为,国有公司在法律和遵守行业准则方面将比其他的公司做的更好。基于此,在制定公司的财务报告时,这些公司的管理人将会比其他公司管理人更加的保守和严谨,因此,国有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应该较之于其他公司更高。此外,那些监管者为国资委的企业也是一样。处于严格的监管下,管理层势必将更加保守,公司内几乎不会出现估值过高的情况,会计的稳健性得到了提高。

与国有单位不同,民营企业一般都是从一个小企业成长过来的,其主事之人一般都是在初期就为公司打拼的元老。其具有丰富的市场的经验和决断经验,其个人的想法会对公司的决策制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同时,这些老将因为个人经历,一般将公司的业务能力估计得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会计稳健性。除此之外,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民营公司的管理者时常会有意高估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盈利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会计条件稳健性的影响程度,非国有控股高于国有控股

假设2: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会计非条件稳健性的影响程度,非国有控股高于国有控股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12-2014年两市主板上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判断管理人是否对公司业务水平有过高预期时,需要比对上年的公司财报。想要观测非条件会计稳健性,需要比对三年内的公司财报。所以,把分析中所用的数据基准放在2012年。在选取研究对象以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筛选:第一,去除那些业务具有特殊性的公司和不符合会计审计标准的公司,另外,基于证监会强制披露的规定,去除金融板块的公司;第二,去除那些交易不正常的公司,例如在此期间停牌的和准退市公司;第三,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去除那些在此期间更换过高层管理人员的公司和缺乏详细信息的公司。最后,本文得到的样本数量分别是1029、1059、1006。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因变量。对于管理层过度自信的衡量,因为公司高层对于公司业绩的预估实际上是一种无法准确测量的心理行为,所以,要想办法找出一个合适的指标作为对这种心理行为的测量标准。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也获得了不错的成果。国内外大量学者在投资决策的基础之上,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基于Schand与Zeahman的分析成果,经过科学的分析,决定使用两个指标来衡量公司监管层对于公司业务发展的高估。第一个指标就是将企业的去年的现金加上公司的固有资产和持股等和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这一数值进行对比,来考量这个企业的监管层是否对于企业的业绩发展有一个超过实际的估计,这一指标用CAPEX表示。该指标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指标,如果企业的去年的现金加上公司的固有资产和持股等和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数值比较时,出于行业平均的中位数以上,就将这个指标的取值设为1。反之,则取0。使用这种指标是以大卫哈维等人的分析结果作为基础的。他们在自己的研究中指出,企业监管层如何对于企业的业绩水平有超过实际的预估,将会导致企业产生超过实际的的资本支出。

第二个指标则是利用总资产增长率与公司实际的销售收入增长率的回归残差来作为衡量的一个标准,使用Over-Invest代表这一指标。如果残差大于0,该指标的值就取1。反之,则设置为0。用简单的话来描述就是,当一个公司的资产的增长速率超过其实际的销售增长时,就说明这个企业的监管层对于自己企业的业务水平有了过高的估计。

(2)自变量。在进行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实际分析时,有很多的衡量标准。本文采用Basu的盈余股票收益率模型,如式1所示:

在表达式1中,Xi,t代表的是i企业股票第t年的每股净利润。Pi,t-1代表的是i企业在第二年四月末的股价。而Ri,t则是指i企业在第t年这一整年的超额累计报酬率。DRi,t是一个虚拟值,在Ri,t小于等于0的时候,它的值为1。反之为零。β1是虚拟变量系数,β2反映的是公司对好消息的反映速度。而β2+β3则是代表公司对坏消息(如公司发生损失时)的反应程度。所以,(β2+β3)/β2常被用来衡量会计条件稳健性。

此外,本文采用Con-ACC作为会计非条件稳健性的衡量指标:

在式2中,Income指的是公司的净利润,但是包括了公司非经营性损益。CFO指的是用于公司业务发展的现金储备。Dper指的是公司固定资产折算后的值。而AAasset则指的是公司大平均总资产。Con-ACC的值越高,就表明公司的非条件稳健性越好。(3)调节变量。调节变量股权性质为虚拟变量,如果公司是民营企业,则它的值为1。反之,则为0。(4)控制变量。此外还选择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年度以及行业作为控制变量,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验证研究假设的时候,如果公司股权性质有差异,公司管理层对业务水平高估也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程度。因此,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Con表示企业会计稳健性水平,即Con-ACC和C-Score,其余变量如上表1所述。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本文对所有样本公司的关键衡量指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其中,CAPEX和Over-Invest的平均值是0.52与0.41。在所有的公司中,大约有50%以上的公司存在监管人员对自己公司业绩水平高估的情况。这就表明这一情况的普及性正与以前的研究者所得结果无异。CON-ACC和C-Score平均为-0.020与0.09这两个值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还是不错的。CFO和LEV的均值分别是0.044与0.505。MTB和SIZE的平均值分别是3.046与22.000。详细数据见表2。

表1 变量解释

表2 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对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如表3所示,检验结果表明主要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现状的相关性,即不存在多重共线问题,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表3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三)回归分析(1)股权性质对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条件稳健性关系的影响分析。从表4、表5看出,回归方程的F统计量值分别为448.269和237.438,调整R2分别为0.745和0.607,说明方程拟合优度好,具有统计显著性。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显著负相关,对条件稳健性C-Score的检验中,Ownership*CAPEX和Ownership*OverInvest的系数均是-0.002,与被会计条件稳健性显著相关,说明股权性质对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条件稳健性的负相关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且相关系数均为负数,说明股权性质的调节作用增强了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的负相关关系,即非国有控股公司存在更低的会计稳健性。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会计条件稳健性较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稳健,假设1成立。

表4 股权性质对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条件稳健性关系影响的回归结果(1)

表5 股权性质对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条件稳健性关系影响的回归结果(2)

(2)股权性质对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非条件稳健性关系的影响分析。公司所有权存在差异时,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具体分析数据见表6、7。在上述表的数据中,回归方程F统计量分别是1476.210、580.763,调整R2分别为0.905和0.789。这二者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在数据统计上也具有显著性。Ownership*CAPEX和Ownership*Over-Invest的值是-0.005与-0.015。这两个数据表明,股权性质对公司监管人员业务过高预估和会计条件稳健性呈现负相关关系。并且,国企比民营企业具有更高的非条件稳健性。假设2成立。

(四)稳健性检验本文选取的衡量管理层是否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为虚拟变量,为避免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高管相对薪酬比替代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根据之前的文献,高管相对薪酬比选择用薪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管的薪酬占全部高管的薪酬的比例来计算。进行上述变量替换后的回归结果与本文的研究结论一致。

表6 股权性质对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非条件稳健性关系影响回归结果(2)

表7 股权性质对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非条件稳健性关系影响的回归结果(2)

六、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本文以2012-2014年这个区间的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公司管理层过度自信的角度,在研究之前文献的基础上,探析了企业的会计条件性稳健性和会计非条件性稳健性。使用两种方法对管理层过度自信进行测评,并且分别测评会计非条件稳健性和会计条件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将股权性质作为条件变量,公司管理层级中过度性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国有控股公司均高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在该文中用公司高层的薪水和报酬的比例当作公司管理层级中过度性自信衡量的替代因子,研究发现,非国有控股企业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高于国有控股企业,使得本文的论证结果更加可靠和稳健。

(二)建议从本文结论可以看出,公司管理层级中过度性自信总是认为相关的决定是用于体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并且对于将来具有积极的期望值,可是又觉得公司价值是不可信的,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对企业会计条件稳健性带来了不好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稳健性,而又不能通过奖惩办法进行改变,只有通过机构的投资人员监督管理,才能够逐步分解这种影响。由于非国有性质控股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决策,一直被相对应的企业环境状况左右着,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会忽略公司的内部管理控制,让其变得管理滞后,控制弱化。而且,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又缺乏科学性。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非国有控股上市企业管理层面的监督管理。要进一步消解公司管理层级中过度性自信对企业会计稳健性影响,只有对公司管理层级中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才是最为关键的举措。

参考文献:

[1]郝颖、刘星、林朝南:《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第5期。

[2]姜付秀、张敏、陆正飞等:《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3]叶蓓、袁建国:《管理者信心,企业投资与企业价值: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2期。

[4]李云鹤、李湛:《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假说还是过度自信假说?——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实证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第3期。

[5]马润平、李悦、杨英等:《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过度投资行为与治理机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证券市场导报》2012年第6期。

[6]江伟:《董事长个人特征、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经济管理》2011年第2期。

[7]王会娟、王生年:《股权性质影响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财会月刊》2008年第35期。

[8]蔡佳丽、吴应宇:《高管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财会月刊》2015年第21期。

[9]尹启华:《公司高管过度自信问题理论研究述评》,《财会月刊》2008年第32期。

[10]Heaton J B.Managerial Optimism and Corporate Finance.Financial Management,2001.

[11]Hackbarth D.Managerial Traits and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13.

[12]Barros.Overconfidence,Managerial Optimism,and the Determinants of cCapital Structure.Brazilian Review of Finance,2009.

[13]Malmendier U,Tate G.Who makes acquisitions?CEO Overconfidence and the Market's Reac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1.

[14]Ben-David I,Graham J R,Harvey C R.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and Corporate Policies.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7.

[15]DeshmukhS,GoelAM,HoweKM.CEO Overconfidence and Dividend Policy.Working Pape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2009.

(编辑 文博)

猜你喜欢
稳健性管理层过度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持股存在联合效应吗?——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不确定性、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
会计稳健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