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治疗在早期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2016-07-31 20:01田杨李莉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病程神经功能有效率

田杨 李莉

中医康复治疗在早期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田杨 李莉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治疗在早期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06—2014-06就诊于沈阳军区总院北陵临床部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相关中医康复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标准)、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运动评分(FMA)、MAS评分的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NIHSS评分经治疗后均有所下降,BI指数、FMA评分和MAS评分经治疗后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有很好的疗效,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调节心理状态。

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

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1]。主要包括脑梗死与脑出血两类,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2]。中医康复医学虽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被提出[3],但其早在几千年前就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中,其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灵枢·热病》篇中有云:“偏枯,身偏不用而痛,……巨针取之,……乃可复也。”《黄帝内经》有云:“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故现将2012-06—2014-06就诊于本院的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运用中医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做如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4]:参照第四届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年)。②中医诊断标准[5]: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6年)。

1.2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中风病的诊断标准;经MRI/CT诊断为脑卒中;发病在2周以内;入组时为第一次发病;年龄要求在30~75岁;均在研究开始前告知患者本人,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有脑卒中病史,本次不是第一次发病者;肢体存在残疾者;发病超过2周者;年龄大于75岁者;认知功能、精神障碍者。

1.4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选取2012-06—2014-06就诊于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3例,其中对照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8.7±10.3)岁;病程:<6 h者4例,病程6~24 h之间者5例,病程25 h~2周之间者31例;中脏3例,中经络37例;脑出血15例,脑梗死25例。观察组43例,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60.5±11.2)岁;病程:<6 h者5例,病程6~24 h之间者5例,病程25 h~2周之间者33例;中脏4例,中经络39例;脑出血18例,脑梗死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证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根据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治疗原则给予溶栓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内压,控制血糖、血压,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并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被动、助力及主动运动,30 min/次,1次/d,5 d为1个周期,休息2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康复治疗,包括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泡洗、针灸、推拿等以开窍醒脑、活血通络。两组患者均进行治疗60 d。

1.6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标准)、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运动评分(FMA)、MAS评分的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

1.7 疗效评定标准[4]痊愈:病残级别为0级;显效:病残级别为1~2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21分;有效:20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8分;无效:以上指标无好转或病情加重者。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n(%)]

2.2 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FMA评分、MAS评分治疗前后改变情况两组NIHSS评分经治疗后均有所下降,BI指数、FMA评分和MAS评分经治疗后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FMA评分、MAS评分治疗前后改变情况(±s)

表2 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FMA评分、MAS评分治疗前后改变情况(±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P<0.05

NIHSS(分)BI指数FMA(分)MAS评分(分)对照组治疗前22.6±5.924.6±6.335.7±7.415.7±5.5治疗后12.2±3.5*#63.8±11.7*#69.3±12.5*#72.4±12.8*#观察组治疗前23.2±6.323.7±6.734.4±6.716.2±5.7治疗后16.8±4.2*51.9±10.4*56.2±11.9*35.3±6.7*组别时间

3 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目前造成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6]。患脑卒中的患者往往伴有偏瘫,肢体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同时对心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疾病早期就应积极治疗,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有观点表示[7],脑卒中后的中枢神经系统无论在功能还是结构上均有较强的重塑性,甚至部分神经元可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早期的康复训练可通过大量本体感觉冲动传入中枢系统,刺激大脑使血液循环加快,使病灶周围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提高,使神经元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重建和恢复。早期的康复治疗对于功能恢复有很好促进作用,而且能够降低致残率[8]。

本研究通过设置观察组(中医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脑卒中的临床症状有很好的疗效;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治疗后均有所下降,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评分和MAS评分经治疗后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疗效更为显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医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有很好的疗效,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调节心理状态,中医认为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气滞血瘀,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达到理气活血通络的效果,从而达到治疗脑卒中的目的。且中医康复治疗具有历史悠久、多元化、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4.

[2]徐道华,殷立青,衣永尚.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1,26(2):214-215.

[3]叶晓勤,谢雁鸣.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方法优势特色刍议[J].中医杂志,2010,51(1):3-4.

[4]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6]李慧,姜亚芳.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0,45(2):187.

[7]赵长云,陈婉婷.中风后抑郁症患者52例的情绪分析与心理干预[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150-1151.

[8]王遂山.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22-24.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early stroke sufferers.Methods83 sufferers diagnosed with stroke at Beiling Clinic of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 control group of 40 sufferers

conventional therapy,while an observation group of 43 sufferers received rel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n the changes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NIHSS standard),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I index),motor scores(FMA),and MAS scores in both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ResultsComparis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howe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37%,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7.50%,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P<0.05,with difference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After treatment,NIHSS scores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while BI index,FMA scores and MAS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nt up,with difference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fter treatment,the curative effec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obvious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difference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an improve limb mobility and daily living activities of stroke sufferers,and thus can improve their life quality and regulate their mental st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habilitation therapy;Stroke

2016-01-19)

1005-619X(2016)06-0601-03

10.13517/j.cnki.ccm.2016.06.015

110031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陵临床部

猜你喜欢
病程神经功能有效率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很有效率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