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对口状况分析
——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

2016-08-08 00:29刘锡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师范类基础教育

刘锡华

(合肥师范学院 招生与就业处,安徽 合肥230601)



新形势下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对口状况分析
——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

刘锡华

(合肥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通过对合肥师范学院2009年至2015年师范类毕业生的对口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高校办学思路定位要更加科学;专业设置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适应;课程体系要强化通识课程,更加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础教育和高师教育的衔接要更加有序;除此以外,国家还要进一步完善就业保障机制,以利于更多的师范类毕业生实现对口就业。

关键词:对口就业;师范类;基础教育

当前师范类毕业生对口就业面临挑战:一方面,愈加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对师范类毕业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量增长速度逐渐被师范生数量的增长速度拉开;再一方面,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显著差异及毕业生的就业偏好,造成了区域就业不均衡现象。近几年,国家为了让更多人就业,特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以小微企业为就业主渠道,积极推进大众创业,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鼓励广大毕业生去基层就业[1]。在这种新形势下,师范类毕业生面临着是走向一线基层教育岗位还是放弃从教从事其他职业的选择。毕业生的对口就业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办学水平和专业品牌。本文选取合肥师范学院近7年师范类毕业生对口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师范类毕业生基本状况分析

(一)师范类毕业生规模、结构与就业流向

2009至2015年,合肥师范学院共有师范类毕业生9430人,涉及17个专业,占总毕业生人数的44.24%;其中男生2820人,占师范类毕业生人数的29.9% ,女生6610人,占比70.1%。

7年来,师范类毕业生教育行业就业占37.32%,师范类专业升学占14.78%,在中小企业就业占比42.52%, 出国、出境、事业单位、医疗卫生等其他行业的占比是5.38%,这和当前新形势下要求以小微企业为就业主渠道的方向基本一致。

(二)教育类岗位就业具体情况分析

1.总对口的基本状况及原因分析

合肥师范学院2009年至2015年这7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岗位对口度的统计数据见图1。这里的对口度指的是师范类学生毕业后截至当年12月31日前,从事教育类工作岗位及相同专业升学的毕业生占全部师范类毕业生的比例(注:2015年的统计数据截止时间是2015年8月31日,较之前会有所降低)。7年的平均对口率近40%。

从图1可看出,2009年~2012年对口率超过50%,其中2009年接近70%。这是因为2009年安徽省第一次招收面向农村地区的特岗教师,教师岗位仅特岗一项就多了4000多个。历史上,合肥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在安徽省内教师岗位的竞争中一直占有较大的优势;在安徽省每年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得过多个奖项,在安徽省教师编制招考中也有突出表现。如,2010年安徽省宿松县招聘7名数学教师,该校考取5人,占71.4%。诸多利好因素,成就了合肥师范学院当年从教人数的增多。而2013年~2015年师范类毕业生的对口比例都在40%~50%之间徘徊,对口度稍低的原因是,从2013年开始合肥师范学院专科毕业生人数逐年下降,至2015年完全没有了专科学生,特岗教师这一在偏远农村工作的性质对大部分本科学生失去了吸引力,有些艺体类的毕业生宁愿利用专长在城市里招几个学生或是创办个人工作室,也不愿去农村当一名乡村学校的教师。

2.男女生对口度的异同及原因

调查发现,合肥师范学院7年来男女生对口就业比例也不一样,除2009年师范类男生对口比例略高于女生外,其他年份都是女生比男生高,且有逐年加大的趋势(见图2)。分析其原因如下:

首先,性格因素。女生性格上一般较沉稳,相对于男生来说更有耐心,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打交道更有优势;

其次,行业因素。近年来竞争加剧,教师和其他行业相比较稳定,没有较多的出差外派任务,许多女生当初选择师范专业大多数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加之女生工作后,面临着结婚、生子,这些自身的特点让她们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

其三,福利待遇。随着近年教师待遇的稳步提高,以及固定的寒暑假,对女生的诱惑力相比男生来说更大。

3.教育类不同专业间的对口比分析

不同专业间对口度是不一样的,7年间各专业的对口平均值如图3所示。有专长的专业,如音乐、美术、计算机以及体育的对口度都不高,这些专业的学生即便是在教育行业就业,超过80%的学生都选择考入县城以上的教师编制,这或许也是农村中小学艺体类教师缺乏的原因之一。教育类就业对口度相对较高且稳定的是语文、数学、外语等专业;综合文科专业因其包含大文科而表现不俗;学前教育专业则是近年新兴的专业,幼教师资目前的缺口比较大,所以只要是学生自己想从事学前教育,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4.初次就业率和对口率之间的关系

统计2009年至2015年这7年的数据发现,初次就业率(统计时间截至当年的8月31日)和对口率的关系呈现就业率低的专业其对口率往往表现得很高,原因可能是现在的毕业生在工作的选择上喜欢精挑细选,有时为了找到自认为满意的工作,宁愿选择等待也不愿 “勉强”入职[2]。比如,安徽省每年教师考编时间都比较晚,很多学生为了取得教师编制,往往会精心准备很长时间,这就造成了初次就业率和其他专业相比会偏低一些。

二、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的主要结论

1.专业设置要和市场需求相结合,适时调整师范生招生比例

比如合肥师范学院的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这些专业,只适合在中学教学,随着中学学生人数的逐年递减,教师的需求量也随之减少,因此有必要降低这些专业师范生的录取率;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结合专业论证的方式,把部分生源质量不高或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停招甚至撤销。

2.加强师范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高职场竞争力

合肥师范学院目前的做法值得推广:首先,学校从每个专业中选取对教师职业有强烈兴趣的学生组建“卓越教师班”,由学校选派有经验的教师专门任教;其次,从该校传媒学院抽调精干师资,对师范类学生进行书法指导,并设置书法实训室,供学生课余练习使用;其三,组织学生参加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学习教学技能的热情;其四,组织校内、校外教育及班主任实习,聘请校外有经验的教师现身说教,同时组织学生到相关的中小学校统一实习,请有经验的教师手把手地指导,进行实际教学和班级管理;其五,利用寒暑假学生回乡的机会,结合各自的专长在当地创办“行知学堂”。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长效机制

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农村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等岗位的招聘人数,但该校学生报考基层岗位的比率却逐年下降,表面上反映的是基层工作岗位对部分学生失去了吸引力,学校对毕业生择业观教育没有到位,深层次则说明基层工作中一些法规制度仍有待健全,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指导机制有所缺失。

(二)建议与对策

针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影响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对口就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社会和学校几个方面,提高师范类毕业生对口就业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学校要注重加强自身特色建设,定位精准

近年来合肥师范学院一直秉承“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办学特色,建校以来共培养省级教坛新星300多名,成为全国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试点单位[3]。成绩有目共睹,改革仍需进行。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多向应用型课程倾斜,多设置一些与中小学课程相关的基础教育课。随着2017年最后一届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的师范生毕业,所有的师范类毕业生都将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这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迫使学校不得不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师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其次,根据专业设置、社会需求、每年各专业的招生生源以及年终就业率的具体情况,对相应的专业进行评估、调整。随着“二孩”政策的推出,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学前教育专业和针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专业,社会需求必将增大,适时投入精干师资,做大做强这些专业。而对社会需求几近饱和的专业则坚决停招,或者整合到其他专业中去;其三,设立师范生技能“实践月”。让师范类学生在校期间有充足的时间参加各类技能比赛,达到以赛代教的目的,并在锻炼中实现向教师、向同学学习的目的,实践月中聘请一些“省级教坛新星”等名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指导。

2.教师要既能教大学又能教中小学

近年来合肥师范学院引进了大批985、211院校毕业的年轻博士,他们普遍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当然也没有基础教育的教学经历,所以在指导师范类学生教育、教学实践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而他们原有的学术研究领域对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帮助甚微。正如原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宋永刚指出:“目前教师资格制度有融通性,取得上面教育层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到下一级的学校任教,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能教好大学的,未必能教好小学”[4]。就当前的情况来看,首要的是从课程教学上,让这些年轻教师多深入到基础教育课程中,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中学的教法,达到和学生一起提高的目的;其次,加强高校教师到中小学挂职锻炼的力度,切实体验中小学课程氛围,确保高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有效对接[5]。

3.学生要转变择业观念,从基础做起

近年来随着合肥师范学院专科生的减少,想在农村地区从事一线教育的学生也随之减少。到农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让很多本科生不甘心,觉得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很好体现,这种想法让一部分热爱教育事业的学生选择了放弃。此种情况下,除了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就业指导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比如,为从教意愿很强的学生量身打造,告诉他们优势在哪里,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体现自身的价值。对那些从教意愿不强的学生,则可以建议他们去一些非教师岗位工作。除此以外,结合新形势下国家出台的基层就业政策,帮助毕业生分析在农村从事基层工作的利弊,请一些在农村工作的杰出校友(比如优秀大学生村官、优秀特岗教师)回母校做报告,告诉毕业生,扎根农村、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对个人来说有很大的实现自身价值空间,农村更需要当代的大学生。

4.社会保障措施合理化,为毕业生创造福祉

首先,适时提前教师招考时间。每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时间较晚,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把教师招聘考试时间提前至年初,这样学生即便考不上省内的教师编制,也可以有时间去准备特岗或者三支一扶岗位,再或者是其他的非教师岗位,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建立基层设施保障制度。很多去农村从教的毕业生,多是远离家乡、落户在一个交通及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地方,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住房,教育主管部门可向相关部门建议,为他们提供一些廉租房。其三,建立灵活的流动平台。农村地区的特岗教师因为有3年的试用期,在校与校之间搭建一个合理的流动平台,只要有需要,教师之间就可以相互调配。比如,针对农村艺体类教师缺乏的普遍情况,可采用优秀教师流动制度,即优秀教师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年轻教师,达到资源共享、共用的目的。新形势下,只要保障措施合理化,相信会有更多的师范类毕业生走向农村,从事一线教师工作,也会有更多的师范类毕业找到满意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EB/OL].[2015-12-1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01/content_9688.htm.

[2]洪文建.大学生初次就业与专业对口情况调查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3,7(4):111-112.

[3]合肥师范学院纪念建校六十周年公告[EB/OL]. [2015-12-15].http://zyk.hftc.edu.cn/jpg9/indexxq1.htm.[4]教师资格证或破除终身制[EB/OL].[2015-12-15].http://news.zj.com/detail/669813.shtml.

[5]蔡长青.应用型师范院校教学类毕业论文实施的可行性研究——以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2013届师范生毕业论文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2)135-140.

(责任编辑邓颖)

收稿日期:2016-01-21

基金项目:合肥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5XSFW12)

作者简介:刘锡华 (1977-),女,安徽霍邱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

doi:10.16169/j.issn.1008-293x.j.2016.11.009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6)11-0039-04

Professional Matching in Teacher-oriented Graduates Employment under New Situation Illustrated by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Liu Xihua

(Enrollment and Placement Office,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Under the new situation, new requirements are made for the quality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can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s achieve a higher rate of professional matching in their employment? By analyzing the related issue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from 2009 to 2015,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niversity-running orientation is required to be more scientific and the professional setting is supposed to fi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expected to strengthen the general courses and to focus more on the quintessenti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higher normal education is required to be more orderly linked. Additionally, the state will further improve the employment guarantee mechanism facilitating more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s to achieve professional matching in employment.

Key words:matching in employment; normal student; elementary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师范类基础教育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