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定位机制研究

2016-08-10 02:56梁运文
学术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规划区经济区范畴

李 娟,梁运文

基于扎根理论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定位机制研究

李娟,梁运文

2005年以来,国家密集颁布了数十个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这些规划区都有各自明确的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和目标指向。明确定位是做好区域规划的首要环节,是指导规划区沿着既定轨道科学发展的前提。数十个经济规划区的定位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是沿着怎样的逻辑思路开展的,这些思路是否有着某些可以追寻的规律?文章采用扎根理论这一质化研究方法通过对资料的系统收集、深入分析和阶梯式归纳,得出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定位机制模型。

资源优势;关系网络;产业布局;制度创新;区域模块

一、问题的提出

2005年以来,数十个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经济规划区获得国务院批复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除少数省份以外其余省份几乎都有一个或数个经济规划区,使得当今中国经济整体空间版图呈现出系列“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分割支撑的格局。国家是如何给这些战略经济规划区进行差异化定位以避免重复建设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广东省内就有涉及4个国家战略经济区发展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随着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建设的深入,对经济区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但对数十个战略经济规划区进行综合定位研究的文献目前还没有。科学定位是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建设的指航灯,能有效避免规划区误入盲目开发和恶性竞争等困局,因而深入研究规划区定位的内在机理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收集2005年以来30个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规划文献,运用扎根理论建立模型来阐析经济规划区的定位思路和脉络。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由Strauss等社会学家率先提出并发展的质化研究方法,目的是帮助研究者“由事实、数据资料中发现理论”[1](P4-8)。质化研究是实证性、以事实为基础的,研究可观察的、实在的、可以了解的现象。质化研究的目的在于识别现实生活中社会现象的基本特征,诸如组织学习、技术开发、结构化或者战略化等[2](P273-280)。扎根理论在构建理论的过程中,需与事实资料不断地比较、修正、再验证,整个过程需对资料进行泛读和升华,加上研究者的“顿悟”和“创造性想象力”才能从资料中发现、发展和验证理论。扎根理论构建模型包括三个步骤:(1)开放式编码;(2)主轴编码;(3)选择性编码。通过三层编码不断地将搜集到的资料打碎、整理和重组,从而挖掘概念、提炼范畴,发展“故事线”。扎根理论适合用于对现象提出理论概念并进行明晰化,从实践中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3]。对于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如何定位的理论研究至今尚未涉及,没有系统理论可以参考,只能收集繁杂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从中挖掘出理论逻辑,因而适宜采用扎根理论进行建模分析。

(二)资料收集

本研究将2005年以来国务院密集批复的30个国家战略规划区的定位陈列出来,再将规划材料中关于定位的阐述进行逐一剖析,进而层层深入,以挖掘出区域规划定位的内在逻辑[4]。各规划区的定位如表1所示。

表1 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定位一览表

(续表1)

三、模型构建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要求放置个人“偏见”与“定见”,以开放的心态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解,从资料中提炼出概念,再通过持续比较与归纳得出范畴[5]。本研究对前25个规划区的定位材料进行逐一编码以挖掘出初始概念,再在初始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聚拢得出15个范畴和49个概念,如表2所示。

表2 开放式编码形成的范畴

(续表2)

(二)主轴编码

开放式编码得到的范畴意义较为宽泛,相互的关系较为模糊,主轴编码是发现和建立范畴之间的各种联系。通过对15个范畴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到5个主范畴,即深掘资源优势、拓展关系网络、特色产业布局、创新发展制度和整合区域模块。主范畴及其与范畴的关系内涵如表3所示。

表3 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及对应范畴的关系内涵

(三)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指选择核心范畴,把它系统地和其他范畴联系起来,并以“故事线”的方式描绘行为的整个脉络,从而发展出新的理论架构。本研究中,主范畴之间的典型关系如表4所示。

表4主范畴的关系结构

通过对范畴的深入考察和对范畴关系的不断思考,结合规划原始资料,最终得出“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定位机制”这一核心范畴。以以上“故事线”为基础,本文拓展出一个新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定位模式的理论框架,称之为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定位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

(四)饱和度检验

本研究用另外的5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材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中的范畴发展得非常丰富,对5个主范畴(深掘资源优势、拓展关系网络、特色产业布局、创新发展制度、整合区域模块)没有发现形成新的重要范畴和关系,5个主范畴内部也没有发现新的构成因子。

图1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定位机制模型

四、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定位机制模型阐释

(一)深掘资源优势

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区位优势是对其进行定位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地制宜、坚持错位发展科学发展是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基本思路。只有立足于区情,充分认识区域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避免恶性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每个经济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战略地位,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西部唯一沿海地区、西部出海大通道,是面向东盟合作的门户区,海洋资源丰富,拥有与东盟国家合作的历史文化积淀,自然和网络资源得天独厚,因而定位为沿海发展新一极和国际经济合作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等利用这些区域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实力雄厚和海洋科技力量突出的优势着眼于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心地带,交通区位重要,粮食优势突出,文化底蕴深厚,因而定位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二)拓展关系网络

对外开放和区域间合作如同助力经济区发展的双翼。现代经济是开放与合作的经济,每一个经济区都需要与外部甚至世界接轨的视野和胸怀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谋求发展与胜局。国家战略经济区规划针对之前地区之间只重视外资规模甚至为争夺外商投资大打出手等状况,特别强调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污染、高耗能的外资项目引入,实现利用外资从资金为主转向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为主。区域间合作也被纳为国家经济区规划的重要内容,区域间要互惠互补,充分发挥彼此优势,加强协调合作。如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强调要进一步发挥“窗口”作用,以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合作、中国-东盟合作为重要平台,大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三)布局特色产业

产业发展是经济区定位的落脚点,没有产业发展就没有区域经济的繁荣复兴,区域规划的宏大目标最终要依靠产业发展来实现。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到了不得不转型升级的时间窗口,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的警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用工荒”现象突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衰弱都让我们意识到必须进行产业重组与洗牌,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王道。战略性区域发展规划的内容重在产业布局和结构升级,针对各区域特点因势利导,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优势产业,逐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四)创新发展制度

国家战略经济区规划定位的一个亮点即是强调体制机制创新,强调制度的力量。制度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制度进步本身也是发展的体现。要破解区域发展的困局必须重视制度建设。许多区域规划允许区域率先进行改革探索,先行先试,走出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创新型道路。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基本框架明确两个规划区要进行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重庆和成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明确重庆和成都两市要进行统筹城乡发展试验,统筹城乡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规划等。

(五)整合区域模块

每个规划区通过空间布局的重构形成一个分工协调、产业链配置合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机模块。区域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规划区的一体化发展,即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区域规划通过对区域内部的“核心”“轴线”“经济带”和“功能区”等布局,由核心地区的“极化效应”转向周边地区的“扩散效应”,不断扩大“经济圈”的边界,打造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群”。如北部湾经济区规划通过“7种岸线分区”和“5个功能组团”打造北部湾“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通过“一核一轴两翼”构建网络化城镇体系。

五、结 语

文中三十个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定位明确,思路清晰,是在立足于地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合作网络,引领制度创新,布局特色产业,最终实现区域价值整合,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每个区域的定位都给了我们美好的憧憬,能否在规划的执行过程中沿着既定目标不折不扣地进行下去,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评价与深入研究。

[1]Strauss,AnselmL.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tists [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志刚.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J].东方论坛,2007,(8).

[4]李娟,梁运文.基于扎根理论的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形成机制研究[J].学术论坛,2014,(9).

[5]王建明,王俊豪.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J].管理世界,2011,(4).

[责任编辑:刘烜显]

李娟,广西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梁运文,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南宁 530021

F061.5

A

1004-4434(2016)01-006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及模块化协同结网机理研究”(71263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规划区经济区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塞罕坝林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规划探讨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城市规划区内涵的演进及其多元化解构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要点研究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