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情分析,构建高中化学“学本”课堂
——以“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为例

2016-08-10 01:16张永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文昌高级中学
新课程(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本课堂学生需求学本

张永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文昌高级中学)



重视学情分析,构建高中化学“学本”课堂
——以“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为例

张永双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文昌高级中学)

摘要:通过一次培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应该构建怎样的课堂?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基于这种反思,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为例,从关注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特征分层设计问题、正视学生的能力倾向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掌握学生的学习准备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这四个维度,分别介绍了学情分析在“学本课堂”中的重要性,力求在教学实践中构建真正属于学生的“学本课堂”。

关键词:学本课堂;学生需求;认知特征;能力倾向

一、问题的提出——叩问与反思

2015年9月参加的青春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让我印象深刻,习惯了各种培训,“专家讲,学员听”是我一直以来经历的培训,所以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带了试卷、教案本,打算利用培训时间做点我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殊不知,刚报到时就发现课堂是由8组方桌组成的,主讲教师让我们从1到8循环报数,报1的坐到1号桌,报2的坐到2号桌,以此类推。每个方桌各有7人左右,培训的教师站在教室中间,关注着每组的参与状况。从一开始的热身游戏,到结束时的恋恋不舍,从原来每个人封闭的内心到后来的积极发言,培训中的我们积极参与到主题的设计、讨论……为期三天的培训,第一次让我们觉得意犹未尽。在培训之后,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到我的学生,每天坐在教室里,每天经历着7~8节不同的课,如果我们仅仅是提供了“节目频道”,而学生极少有参与的机会,只能任凭“电视节目的播放”,我想学生是不容易的,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是麻木,是置之身外的,那么我们的教育该是多么悲哀啊。

“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定教”……诸多口号大家已经不陌生。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下,我们再次聚焦目前的课堂教学,韩立福教授提出“学本课堂”。“学本”即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学本课堂观”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能力,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后,教师和学生将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从而达成学习目标。但是在课堂中有没有真正实现呢?多少教师还是继续着“一言堂”,独霸着课堂。也许教师会说自己是有苦衷的,我们把课堂给学生,学生不会自己学习;就算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开展了探究学习,但是进度慢,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教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呢?也许,我们一方面是了解自己的学生的,另一方面我们在课堂设计时又忽略了学情,既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特征也将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教学进程。学本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而要想实现学生自我学习的目标,就必须使教学任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特征相适宜。因此,设计的学本课堂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应,或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学习者的特征,是至关重要的[1]。

二、学情分析意义的理论依据

表 学情分析的角度、要素和意义

(一)教学理论

关注的是教学呈现与技术。即研究怎么教。

(二)学习理论

是研究学生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提供有效教学的支点,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影响学习内部的过程。

(三)课程理论

总体上解决的是学习的内容问题、研究教什么。

显然,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要素及内容,因为有不同理论做支撑。但学生主体性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是课程核心理念。

三、从学情出发,构建“学本”课堂

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不管从什么角度思考,学生是一个最基本要素。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新课程理念尚未成为自觉行动;个性发展仍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育人模式转型效果不佳;过度应试局面尚未明显改变;学生负担仍未减轻;为了追求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把“学情”分析从次次位提升为重重位。尤其是贯彻浙江省深化课改精神,更要重视学生特征的分析。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构建“学本课堂”,落实课改精神。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学情,应该采用什么策略来构建“学本课堂”呢?以下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学情分析的内容和“学本“课堂的构建过程。

(一)关注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

需求是一切行为的动力,学生的需求促进教育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需求,主要是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针对学生的困惑来确定教学内容,只有满足学习需求,才能实现教学价值。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非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要求,也不是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障碍,学生对存在的困难不能独立解决的时候提出的学习需求。(如图1)

图 学生需求与学本课堂构建

学生需求的内容丰富,可以归纳为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能够自觉表现出来的易被观察到的学习需求是显性需求,而不能自觉表现的不易被观察到的学习需求是隐性需求。

我们在学情分析时,不仅要发现学生的显性需求,更在于发现学生的隐性需求,并把隐性需求转化为显性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个性不同而不同,从个性中寻求共性,以共性需求确定讲解的主要内容。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的课堂设计中,了解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酸雨的成因等的认知需求,探究化学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学生的化学观察能力与实验能力,这些就是显性的需求,教师应该把这些内容确立为本堂课的重点。除此之外还要发现学生的隐性需求,学生在这堂课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二氧化硫性质和应用的思维过程,都是课堂中要关注和加以引导的。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分层设计问题

1.主要内容:学生的认知特征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此仅仅从认知发展和认知差异两个角度分析学生认知特征(如图2)。

图2  认知特征与学本课堂设计

2.基本理论: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它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认知发展受同化、顺应和平衡三个基本过程影响。不断构建过程[2]。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3]。(如图3)所以我们在构建“学本课堂”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学情,分层设计问题,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使课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图3 最近发展区

学生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问题情境①过节时,欣赏美丽的烟花,你是否还闻到了什么气味?②《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首要污染物。③葡萄酒标签和食品中的SO2,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3.认知特征简析:人的认知发展包括感知发展、想象发展、思维发展方面,每位学生在认知的不同方面也是有差异的,比如学生的认知方式、认知能力、认知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认识能力来看,学生在加工、储存和提取化学信息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观察、记忆、注意力方面的认知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关注班级学生的认知差异,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改变应试教育体制下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因材施教,分层设计,全员参与,共同提高”,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知识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满足学生的个体化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例举《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一节,问题的设计如下:【探究活动一】对二氧化硫的初认识

【设计意图及评析】

探究活动一较为简单,作为活动的热身,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话题引入,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认知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心灵,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听到二氧化硫时往往只看到二氧化硫的负面影响,加拿大化学家乔·施瓦兹说过:“化学是建构这个世界的砖瓦——谈不上是好是坏,选择权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探究活动二】二氧化硫的性质

在6个小的矿泉水瓶中收集满二氧化硫,依次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和结论实验 实验现象①加入水,振荡。②加入石蕊试液,振荡。③加入品红溶液,振荡,然后倒入试管加热。④加入BaCl2溶液,再加3%的过氧化氢溶液。⑤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⑥加入橙色的溴水,振荡。

【设计意图及评析】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可以让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较弱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预设各种层次的问题,灵活地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充分弥补教师在传统教学中难以面向有众多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的[4]。

(三)正视学生的能力倾向,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每个人都有上天赋予我们的潜能。能力倾向是指从事某项工作所必须具有的潜能。高中生的能力倾向是指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稳定的特质因素,如性格、能力、动机等,它是学习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教师为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学生能力倾向的教学措施才能缩小应然目标与实然目标的差距。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倾向要素图如下,每一种能力倾向的数字代表了该能力倾向对于学习的重要程度,教师教学要关注学生化学素养培养所要运用的教学策略。

图4 化学学习能力倾向图

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带给我们教学设计的启示是: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关注能力倾向的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倾向特点的教学方法;给予能力倾向水平较低学生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的个别指导,给予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倾向水平。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我采用以下方法和学法进行《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的课堂教学。

本节课基本方法为小组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可根据知识点的理解难度程度适时采用直观演示、对比、讨论探究、表格等方法,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课堂,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思维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对“酸雨的形成”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动画,变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最大程度地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分感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可以参与课堂,能够参与课堂,愿意参与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键是要“授之于渔”。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小组交流、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小组互助的良好习惯。

(四)掌握学生的学习准备,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它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在此仅从学习的学习心向和认知图式两方面简析。

1.学习心向: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不懂的知识有求知的欲望,能够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建立联系。在学习心向的驱动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所学的旧知识建立联系,从而使旧知识得到巩固,新知识获得发展。学习心向就是学生具备的良好情绪和情感准备,情绪和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所持的态度体验,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2.认知图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而理解的本质是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我们的学生每天也在学习不同的科目,接受不同的信息。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存入大脑,而是有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示。所以我们要确定学生已有的知识,它是新知识学习的认知前提,也是学习的起点,也决定教师课堂设计的起点。学生的需求和认知特征的差异导致学习起点线和终点线均呈非直线状(如图5)。

图5 学生需求、认知差异与学习起止点的关系

3.例举《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的课堂教学起止点设计: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氯、溴、碘、钠、镁、铝、铁、硅、铜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可知,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是教学终点,这是创造性概括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探究的高级创造想象思维。在学习起点与终点之间就是课堂教学难度设计,教学难度影响教学目标达成,所以要依据考纲,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

再次反思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参与我们的课堂,是不是我们对自己的学生不够了解,不够相信,不愿放手,我们有时候习惯拿来主义,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是理想化的课堂。所以,重视学情分析是构建“学本课堂”(面向学生学习设计)的基础性条件,它是学习起点与学习终点、学习预设与学习生成、被动参与与主动参与的关键。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学情分析,让理想与现实成功对接。

参考文献:

[1]韩立福.何为学本课堂[J].人民教育,2014(16).

[2]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莫明远,王祖浩.设问题情境启发自主探究提升科学素养:“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问题情境设计及评析[J].化学教育,2010 (07):16-17.

·编辑张俐

猜你喜欢
学本课堂学生需求学本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如何在学本课堂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相长新内涵视阈下的学本课堂
掌握学情,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
整体·联系·学本
浅谈“学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