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研究

2016-08-13 08:44
四川体育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山地赛事

唐 尧

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研究

唐 尧

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资源为山地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先天条件,近年来,加之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政策上的支持,直接推动了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配套设施不完善、统一行业规范缺乏等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不利于山地户外运动良好发展的因素,才能使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研究

贵州地处西南,自然风光秀美,境内集瀑布、江河、峡谷、溶洞、森林为一体,是开展山地户外运动理想之地。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政府越来越重视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贵州的山地户外运动开始进入较快发展的阶段。

1 贵州开展山地户外运动的独特优势

1.1天时:贵州亚高原气候

贵州省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主要气候特点为:气候暖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贵州境内降水量较多,雨季比较明显,阴天多,日照较少,境内各地年阴天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年平均气温在 14~16℃之间,较少出现极热,或极冷的极端天气,夏季超过 30℃和冬季 0℃以下气温的时间较短,空气中负氧离子多,紫外线辐射较弱,素有“中国避暑之都”的美称,全年有超过 300天的时间可以进行户外活。贵州这样的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气候对于开展户外运动有着独有的气候优势。

1.2地利: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与人文资源

贵州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和历史、人文优势,为开展山地户外运动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和物质环境。

1.2.1山地资源 贵州位于中国第四大高原:云贵高原,贵州全境都在云贵高原内,呈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的地势,平均海拔在1 100m左右。贵州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省内山脉众多,山高谷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北部有大娄山,中南部苗岭横亘,东北境有武陵山,西部有乌蒙山。如此众多的山脉纵横,无疑是登山、远足、野营等户外活动的理想场所。

1.2.2河流资源 贵州省内河流众多,长度在10km以上的河流有984条。省内河流主要分属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以苗岭作为分水岭,苗岭以北河流属长江水系,苗岭以南系。贵州境内的河流大多表现,水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这为漂流等水上运动创造了独特的自然条件[1]。主要的河流包括:乌江、赤水河、清水江、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等。

1.2.3洞穴资源 贵州是一个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要地形特征的省份,喀斯特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贵州岩溶地貌类型齐全,分布广泛,几乎可见到岩溶区所有的地貌形态和类型,洞穴特点表现为“山上有洞、地下有洞、水里有洞、洞穴交错”,地表有石牙、溶沟、漏斗、落水洞、峰林等,地下有溶洞、地下河(暗河)、暗湖等地理形态,构成了独特的岩溶高原景观,贵州境内现发现的洞穴超过3 000个,其中具有开发价值的也超过800个[2]。为开展洞穴探险等运动创造了得开独厚的条件。

1.2.4人文资源 贵州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共有4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居全国第3位。各民族古朴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素有“一山不同族,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的民族文化奇观之称,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原生态民族博物馆”。贵州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创造积累了厚重而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资源宝库。夜郎文化、屯堡文化、红色文化、贵州龙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汉民族文化与各少数民族之间文化交融,伴随历史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贵州独居特色的地域性、差异性、多元性的文化特色。民族语言、服饰、建筑、节日、风俗习惯等各具特色,创造了多姿多彩、古朴悠远的民族民间文化。贵州如此丰富厚重的人文资源无疑为贵州的山地户外运动发展注入了更深层次的民族人文特色。

1.3人和:政府高度重视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

近年,贵州地方政府审时度势,充分把握了贵州的地域征,明确把贵州发展成为山地户外运动大省的战略目标。这为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贵州由于地处西南内陆,经济也相对欠发达,体育事业发展也较落后。但贵州从地理、气候以及人文等方面都具有开展山地户外运动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省相关政府部门也清晰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十分重视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期望通过山地户外运动打造贵州名片。近年来,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涉及“大力开发山地户外体育运动”的内容。在《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发以户外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旅游品牌”[3];在《贵州省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中也提出“将贵州打造成山地户外活动基地”。2012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将贵州建成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更是为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为贯彻(国发〔2012〕2号)文件,贵州省出台了《中国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大省建设规划》,该规划为贵州发展山地户外运动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发展技术支持。

2 贵州开展山地户外运动的现状

贵州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也开始认识到利用当地地理资源,打造高水平的具有影响力的赛事,具有多元的价值功能。开始把体育赛事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手段之一,积极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的山地户外运动赛事。这些赛事涵盖了全省9个市(州、地)的23个县(区、市),吸引了国内外190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观众达 200多万人次。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的开展以及山地户外赛事的举办主要是依托本省的民族文化、风景名胜、地理气候,而且通过山地户外运动还提升了一些地方的知名度,促进了贵州体育旅游业的发展[4]。

表1 贵州近年来举办的主要大型山地户外运动赛事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2007年开始,赛事的举办变得更加密集,品牌赛事的一些特征也开始显现出来。贵州已经举办了各种级别的户外赛事,并且有些赛事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名气,如遵义娄山关、海龙屯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黔西南州的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毕节地区的百里杜鹃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福泉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等。

3 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体制不健全

山地户外运动的开发,涉及到许多政府部门,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认识到开发山地户外运动资源的重要性,同时由于山地户外运动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管理方面尚不够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的的开展仍然存在着全省山地户外运动线路缺少整合,各户外拓展公司分散作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统一协调的旅游开发机制,难以形成山地户外旅游开发的强大合力。

3.2山地户外运动相关人才缺乏

山地户外运动在贵州作为一项新兴产业,与其迅猛发展相比,专业人才建设还相对滞后。当前,中国山地户外从业人员资质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很多人都是通过参加过一些短期的户外技能培训班来获取相关技能和知识。中国登山协会每年在全国各地都会举办的一些短期培训班,如初级户外指导员培训班等,这些培训班培训时间短,学员在短时间内也只是学到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专业技能水平不是很高,有些人甚至连短期培训班都没有参加过也在从事户外运动。可以说,现阶段,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发展整体上是缺乏专业人才的。“山地户外运动专业性较强,风险系数较高,需要大量懂旅游、地理、体育知识的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和安全保障。目前,贵州体育部门较缺乏从事山地户外运动指导、经营和管理的专门人才”[5]。为了避免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模仿其他产业的经营方式,出现经营内容单一、营销理念落后、创新意识薄弱等不良局面,必须有针对性地引进或培养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提高山地户外运动的开发、组织、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3.3山地户外运动开展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良好的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是确保山地户外运动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山地户外运动的开展主要是在郊外、乡村以及山区。这就对开展地区的交通以及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贵州是内陆山区省,山多路弯, 地形复杂,道路修建成本高,高速公路平均成本高达每公里上亿经济相对落后,虽然已形初步成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交通网络,但仅限于省内大中城市和主要城市,一些较落后,但户外运动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仍不够便利,总的来说,贵州交通不发达,道路较窄,弯道多,盘山公路很多,有些道路完全是依山而建,一边是山,一边就是悬崖,十分危险。这样的交通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山地户外旅游开发所需要的大理的人流、物流需求。山地户外运动主要在远离市区的郊外乡村开展,这恰恰是交通网络不够发达的薄弱地带,同时,部分地区交通运载能力和宾馆、饭店的接待能力不足,与山地户外产业有关的商业、娱乐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发展滞后[6]。随着贵州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的不断发展壮大,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发展产业体系才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4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

山地户外运动的行业规范问题是目前制约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从事山地户外运动经营的俱乐部的相关设施条件,从业人员资,装备、器材都没有统一规定和标准。而统一的行业标准,恰恰是保证一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调查显示,在户外运动的快速发展中过程中,种种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如从业人员不具有相关资质,户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户外运动参与者缺乏相关户外运动知识,户外运动俱乐部缺乏专业的管理、组织和技术水平等等。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户外事故频繁发生,出现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

4 贵州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的路径选择

4.1政策导向:制定具体的山地户外运动发展政策

2005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将“山地户外运动”批准为中国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标志着该项运动从自发阶段走向了规范发展阶段。该决定对山地资源丰富的贵州省来说无疑是一个具大的机遇。贵州省体育局局长蔡国祥也表示贵州利用独有的地理资源,把贵州打造成山地户外运动的大省,是贵州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直言:“‘黔’程似锦,打造山地户外运动大省,是一条符合贵州发展的体育道路”[7]。201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简称(国发〔2012〕2号)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将贵州建成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8]。 该文件的出台为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也将进一步推动了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贵州各地政府应该当认识到,当前是一个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开发山地户外资源的良好时机,应积极主动的抓住当前的发展契机,以(国发〔2012〕2号)文件为政策导向,发挥贵州资源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制定相关的倾斜扶持政策,为山地户外运动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9]。

4.2制度保障:制定山地户外运动行业规范

为了更好的推动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应制定适用于山地户外运动的专门的行业规范,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险制度以及对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监管制度等。要明确行政机关、景区管理机构、俱乐部的相关责任。同时还要加强对自组团的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的监管,对自组团的要进行登记备案,要求其具备相应的硬件、软件设备。山地户外运动因其特殊性,应对从事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经营的俱乐部加强监管,从俱乐部的相关设施材料、俱乐部的相关从业人员资质状况、俱乐部开展活动的路线等都应进行综合的考核管理,进一步规范山地户外运动的准入门槛、运行机制、风险管理、责任归属等,促使其向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譬如,从行业准入的角度加强对山地户外运动组织者的管理,对从业人员也要有考核、有标准,对户外装备,户外服装也要有产品标准等等。

4.3品牌特色:培育山地户外品牌特色赛事

各地市可以整合本地山地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民族传统竞技活动和特色体育赛事,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以点带面的户外运动旅游休闲目的地,最大限度地提升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的影响力。贵州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传承和革命历史遗存,这种独特的区域文化资源有利于贵州创建有自己的特色的山地户外运动休闲品牌。这种特色赛事的举办有利于突出贵州区域文化特质,做到山地户外运动资源的深度开发;同时,通过赛事的宣传和聚集效应打造特色旅游平台和大众健身产业基地,有利于推动贵州山地户外运动更好更快的发展。

4.4组织保证:培育本地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

政府对体育赛事的举办所提供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政府大力支持,将很难成功举办大型的赛事及开展相关的旅游活动等。但作为政府参与赛事运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将身份由直接参与赛事活动转为宏观调控模式,转变管理机制,与俱乐部合作,让专业的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来策划运作,从而提高市场运动水平,以发挥赛事活动最大限度的效能化。同时,也能促进本地的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4.5人才保障:培养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

山地户外运动的专业人才,是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的基础保障,贵州应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政府应是推动山地户外运动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政府应成立专门管理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的组织机构,并设立人才培养、引进的人事机构,为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的人才培养提供组织保障[10];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完善、落实人才培养各项制度。如: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引进制度、人才选聘制度等,为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保障。高等教育机构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在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的过程中,省内高校应积极响应,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或设置与山地户外运动有关的专业。如:户外体育、体育旅游、山地户外运动规划、组织管理等专业。只有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好的推动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

4.6产业结合:探索体育休闲与体育旅游结合之路

山地户外运动不能作为一个单一的运动项目来开发,而是应该拓展山地户外运动的整个产业链,包括拓展山地户外运动的服务范围,开发与山地户外运动有关的产品,山地户外运动项目与休闲和旅游相结合等。山地户外运动除了是一种体育项目之外,还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吃”“住”“行”“购”“娱”等相应的服务。因此在开发山地户外运动资源的时候,还要从休闲、旅游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开发,带动体育休闲、旅游的同步发展。以贵州特有的自然景观、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等为基础打造特有的集山地户外运动、体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发展之路。

5 结 论

贵州发展山地户外运动有其自身的自然地理、气候、少数民族民俗特色、政策保障等优势;但在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专业人才、行业规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说贵州发展山地户外运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从这些问题入手,通过走科学发展、产业结合、政策合理导向的道路,规范山地户外行业,加大人才培养等方式来推动和发展贵州的山地户外运动,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山地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道路。

[1] 陈建庚,贵州地理环境与资源开发[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4.

[2] 刘 群,鄢贵权,杨绍萍.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9(11):197~199.

[3] 贵州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7]33号)[Z].2007.

[4] 秦志浩,打造贵州户外运动品牌赛事宣传“多彩贵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8(1):1~6.

[5] 李 军.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1,6(2):16~19.

[6] 张油福,国 伟,黄晓晓.贵州发展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产业的SWOT分析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3):66~70.

[7] 王向娜,王国庆,杜文杰.展丰富资源打造山地户外大省——访贵州省体育局局长蔡国祥[N].中国体育报,2011~10~28.

[8] 贵州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 http://www .gzgov.gov.cn/zwgk/show.aspx?id = 9ea181be-8487-4431-9645-c276d7a85779.

[9] 唐兴国.加快贵州体育旅游特色发展的策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5):20~21.

[10] 李延超,饶 远.贵州喀斯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0(1):83~85.

Research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in Guizhou

TANG Yao

The physical geography of being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and history-related resources supply inherent condition for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unfold in Guizhou.For the past few years,with the government highly value,for bring about the sportsmen in polic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in Guizhou,which accelerates directly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in Guizhou.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in Guizhou still exit some problems,such as,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shortage of expert, supporting facilities imperfection and shortage of standard unity industry and so on. Only to solve radically those disadvantage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making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in Guizhou get faster and better development.

Guizhou;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Development research

G895

A

2015-12-09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山地赛事
山地草甸
本月赛事
冬季户外运动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