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2016-08-13 01:12林香萍
甘肃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应用题数学教学

林香萍

【关键词】 数学教学;应用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6—0102—01

一、通过“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补”就是给不完整的应用题(缺条件或问题)补条件、补问题,使其成为完整的题目。通过补条件、补问题,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考虑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从问题出发考虑条件的分析能力。

如,小红家养了12只小鸡,4只小鸭, ?笔者先引导学生根据条件分析数量关系,补充问题。这种根据已知条件补充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

二、通过“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画”就是用简单明了的直观图形或图画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对应用题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提升。有些题目采用画图的形式帮助理解题意比较方便,有些题目用实物摆一摆则更简便,因此可根据具体题目的特征,采用适当的、更便捷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达到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

如,饲养组有白兔17只,黑兔9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首先让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理解: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就要从白兔只数里面减去与黑兔同样多的只数,从而得出算式17-9=8(只)。

三、通过“比”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思维和理解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通过比较,可以把相似、相近的应用题知识区别开来,找出它们的差异,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如,(1)教室有男生12人,女生9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2)教室有男生12人,女生比男生少3人,女生有几人?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列式解答,再讨论比较两道题有什么异同,之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明确两道题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算理。 这样观察、比较,使学生对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更加明确,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四、通过“问”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问”就是教师提问,学生通过判断、推理回答。

如,(1)苹果比梨多4个,谁多?苹果可分为哪两部分?

(2)鸭比鹅少3只,谁多?鹅可分为哪两部分?

(3)爸爸比妈妈大2岁,爸爸多少岁?怎样求?

上述几例训练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判断推理,前两例中第一问是关键句,依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直接进行判断;第二问是依据进行判断,推论出多的数中可以分为哪两部分。第三例根据关键句(已知条件)判断谁大谁小,再判断所求问题是大数还是小数,并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通过做这样的练习,不但突破了应用题的难点,又提升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五、通过“说”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

“说”就是说题意、说思路、说算理。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要求学生会正确列式计算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将题意、思路、算理“说”出来,使思路富有条理性、系统性。

如,果园里有苹果树80棵,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第一步,说题意:题中第一个条件是苹果树80棵,第二个条件是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2倍,问题是求梨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第二步,说思路:要求梨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必须知道梨树的棵树和苹果树的棵数,苹果树的棵数是已知数,所以第一步求出梨树的棵数,然后求梨树和苹果树的总棵数。

第三步,说算理:梨数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所以求梨树的棵数要用苹果树的棵数乘以倍数,算式是80×2=160(棵),再用苹果树的棵数加上求出的得数(梨树的棵数),就是两种树的总数,算式是80+160=240(棵)。

六、通過“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变”就是变换条件、变换问题,它可训练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实质,使思维更灵活、更敏捷。

例,有红金鱼6条,有黄金鱼24条,红金鱼比黄金鱼少多少倍?

变换时尽情发挥学生创造性,可以改变问题,也可以把条件和问题相互转换。这种变换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不是固定在某一个问题的结构和解法上,能从整体把握此类应用题的所有形式,使知识系统化,从而养成认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发展多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应用题数学教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