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右腋下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切口二尖瓣手术的meta分析

2016-08-15 02:26马建赢唐燕华项海燕杨崛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4期
关键词:异质性微创切口

马建赢 唐燕华 李 金 项海燕 杨崛圣 刘 晨 熊 薇 罗 威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6)



·外科与麻醉·

微创右腋下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切口二尖瓣手术的meta分析

马建赢唐燕华1李金1项海燕1杨崛圣1刘晨1熊薇1罗威1

(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30006)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对已经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微创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切口在二尖瓣手术的疗效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性定量研究。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的文献,收集有关比较微创小切口和传统正中切口二尖瓣手术中的对照研究实验,评价入选研究的质量。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5篇,共2 847例患者。其中,4篇为随机对照试验(RCT),11篇为临床对照试验(C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的体外循环时间长于传统组(WMD=14.77,95%CI:7.29~22.26,P<0.05),微创组的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传统组(WMD=11.46,95%CI:5.21~17.70,P<0.05),微创组的ICU时间短于传统组(WMD=-11.39,95%CI:-14.78~-8.00,P<0.05),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WMD=-307.08,95%CI:-345.23~-268.92,P<0.05),微创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少于传统组(WMD=-6.22,95%CI:-8.44~-4.00,P<0.05)。微创组的术后胸腔引流量显著少于传统组(WMD=-222.80,95%CI:-316.62~-128.99,P<0.05),微创组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传统组(WMD=-18.12,95%CI:-21.42~-14.82,P<0.05),微创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WMD=-2.99,95%CI:-3.79~-2.20,P<0.05),微创组的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OR=0.33,95%CI:0.13~0.87,P<0.05)。在总手术时间,肺部感染,脑血管时间,术后死亡,二次手术止血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组在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不良方面优于传统组。

二尖瓣置换术;心脏病;微创小切口;meta分析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二尖瓣手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微创手术由于具有很多优点被更多的外科医生采用。有很多研究者在保持手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已经报道了许多治疗二尖瓣病变的手术途径,均旨在减少外科创伤、围术期死亡率〔1〕。微创右腋下小切口是最常用的一种,它能最好的保持美观和减少外科创伤。但是一种手术方式的替换或者更正,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新的手术方式给患者带来的利益至少应更好于先前的手术方式,新的手术途径只有既提高了患者的利益又精化了操作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性比较微创右腋下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切口在二尖瓣手术上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临床对照实验(CCT)或者随机对照试验(RCT),语种与时间不限制;(2)研究对象:需要行手术治疗的二尖瓣病变患者;(3)干预措施:2组均行二尖瓣手术,试验组行微创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正中切口二尖瓣手术;(4)结局指标:主要指标包括总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胸腔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二次手术止血,切口愈合不良。次要指标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死亡,切口长度,肺部感染,脑血管事件。

1.1.2文献排除标准(1)二尖瓣病变合并需要外科处理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2)主要结局指标少于2项的文献;(3)非对照试验研究;(4)重复发表,资料不完整的文献。

1.2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BM、pubmed及MEDLINE数据库,收集2015年9月以前发表的关于微创右腋下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切口途径手术治疗二尖瓣手术的RCT和CCT的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传统正中切口;英文检索词包括:Minimally invasive;Mitral valve repair;Mitral valve replacement;traditional sternotomy approach。

1.3资料提取2名研究者独立获取相关信息,交叉互相核查结果,如果遇分歧,则协商解决。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题目、出处、第一作者、单位,发表日期)、研究方法学特征、研究对象特征(样本量的大小、年龄、性别、Child的分级)、干预措施以及结局指标等。

1.4文献质量评价对于RCT试验,参照Cochrane Reviewer Handbook 5.1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进行质量评价〔2〕。该标准包括随机序列生成、分配隐藏、盲法、数据不完整、选择性报告结果、其他可能的偏倚等。非随机对照研究则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NOS)进行质量评价〔3〕,包括组间可比性和结果评价。如NOS量表评分≥6分,则认为该文献质量较高。此评价由2名研究者单独进行,如遇分歧通过讨论或由新的第3名研究者解决。

1.5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优势比(OR)作为合并统计量;连续型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作为合并统计量;计算95%可信区间(CI)。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如研究结果间无异质性(P>0.05,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如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P<0.05,I2>50%)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当纳入的研究较多时,采用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

2 结 果

2.1文献纳入结果计算机检出相关文献2 649篇。通过阅读文题、摘要以及全文后,最终纳入15篇文献〔3~17〕,其中英文文献5篇〔3~6,8〕,中文文献10篇〔7,9~17〕。4篇〔3,5,10,12〕RCT,11篇CCT〔4,6~9,11,13~17〕。文献筛选具体情况如下图1。纳入研究的文献的质量评价如表1。3篇RCT〔3,10,12〕均为高偏倚风险。

2.2Meta分析结果

2.2.1总手术时间(h)2篇RCT〔3,5〕和8篇CCT〔7~9,11,13,15~17〕报道了总手术时间的情况。各项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异质性(I2=91%,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显示:微创组的总手术时间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2.69,95%CI:-10.53~15.91,P>0.05)。见图2。

图1 文献筛选路径

作者年份机构研究区间 微创组 男/女(n)年龄(岁) 传统组 男/女(n)年龄(岁)结果代码NOSN评分Selami等〔3〕2005JohannWolfgangGoetheUniversity,GermanyNR11/960.1±12.310/1063.2±11.6a,b,c,df,g,h,j,k,l,n7Alexander等〔4〕2012ColumbiaUniversityMedicalCenter2000~200843/2778.6±3.370/3579.4±3.9b,c,h,j,k,n6Mohamed等〔5〕2000NasserInstituteHospital,1351KorneishEl-Nile,NR5/4522±107/4323±9a,b,c,e,h,n6Cairo,EgyptGoldstone等〔6〕2013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hiladelphia,PA2002~2011----b,c7许李力等〔7〕201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2009~201250/1953±1250/2250.6±12.5A,b,c,d,f,g,h,i,j,k,n6Dongjin等〔8〕2009theFirstHospitalofTsinghuaUniversity,2003~200762/13037.5±7.8102/10138.2±8.2a,b,c,d,f,g,h,I,j,k,n7Beijing,China王征等〔9〕2015浙江省台州医院心胸外科2010~2014----a,b,c,e,f,g,h,j,k,l,n,5邱志兵等〔10〕2015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1~201328/3243.4±9.425/3540.6±11.9b,c,d,e,f,h,j,k,l,m,n5雷虹等〔11〕2013安徽省立医院心外科2006~20133/747.2±50.94/654.8±8.49a,b,c,d,f,g,k,n5杨婷等〔12〕201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胸血管外科2012~2013----b,c,d,e,f,g,j,n4师恩祎等〔13〕201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2011~20118/2151.4±9.411/2753.6±11.9a,b,c,d,f,g,h,i,j,k,l,m,n6王潇等〔14〕201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2009~201136/3234.2±11.286/11449.4±13.2b,c,d,f,g,h,j,k,l,m,n5张昊等〔15〕2012湘雅二医院2012~20126/1542.38±5.336/1443.85±8.49a,b,c,d,f,g,h,5马志岭等〔16〕2012山东大学医学院2010~20129/1243.2±9.817/2646.7±11.9a,b,c,f,g,h,j5孔敏坚等〔17〕201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9~201255/7354.5±11.451/6950.1±12.3a,b,c,d,e,f,h,j,k,l,n

a:总手术时间;b:体外循环时间;c:主动脉阻断时间;d:住ICU时间;e:术中出血;f:机械通气时间;g:24 h引流量;h:术后住院时间;i:切口长度;j:二次手术;k:肺部感染;l:切口愈合不良;m:脑血管事件;n:术后死亡

图2 微创组与传统组总手术时间

2.2.2体外循环时间(min)4篇RCT〔3,5,10,12〕和11篇CCT〔4,6~9,11,13~17〕报道了体外循环时间指标。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I2=97%,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显示:微创组的体外循环时间长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4.77,95%CI:7.29~22.26,P<0.05)。见图3。

2.2.3主动脉阻断时间(min)4篇RCT〔3,5,10,12〕和11篇CCT〔4,6~9,11,13~17〕报道了主动脉阻断时间指标。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I2=97%,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显示:微创组的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1.46,95%CI:5.21~17.70,P<0.05)。见图4。

2.2.4ICU时间(h)3篇RCT〔3,10,12〕和6篇CCT〔9,11,13~15,17〕报道了ICU时间。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I2=78%,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提示:微创组的ICU时间短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1.39,95%CI:-14.78~-8.00,P<0.05)。见图5。

2.2.5术中出血量(ml)3篇RCT〔5,10,12〕和2篇CCT〔9,17〕报道了术中出血的情况。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I2=76%,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提示: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07.08,95%CI:-345.23~-268.92,P<0.05)。见图6。

2.2.6机械通气时间(h)3篇RCT〔3,10,12〕和9篇CCT〔7~9,11,13~17〕报道了机械通气时间的情况。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I2=96%,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提示:微创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少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6.22,95%CI:-8.44~-4.00,P<0.05)。见图7。

2.2.7胸腔引流量(ml)2篇RCT〔3,12〕和8篇CCT〔7~9,11,13~16〕报道了术后胸腔引流量的情况。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I2=99%,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提示:微创组的术后胸腔引流量显著少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22.80,95%CI:-316.62~-128.99,P<0.05)。见图8。

2.2.8切口长度(cm)共 3篇CCT〔7,8,13〕报道了切口长度的情况。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I2=97%,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提示:微创组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8.12,95%CI:-21.42~-14.82,P<0.05)。见图9。

2.2.9术后住院时间(d)3篇RCT〔3,5,10〕和9篇CCT〔4,7~9,13~17〕报道了术后住院时间。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I2=96%,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提示:微创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99,95%CI:-3.79~-2.20,P<0.05)。见图10。

2.2.10二次手术止血3篇RCT〔3,10,12〕和8篇CCT〔4,7~9,13,14,16,17〕报道了二次手术止血的情况。各研究结果间无异质性(I2=0%,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显示:微创组二次手术止血的发生率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6,95%CI:0.19~1.08,P>0.05)。见图11。

2.2.11切口愈合不良2篇RCT〔3,10〕和8篇CCT〔4,7~9,11,13,14,17〕报道了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各研究结果间无异质性(I2=0%,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显示:微创组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3,95%CI:0.13~0.87,P<0.05)。见图12。

2.2.12肺部感染2篇RCT〔3,10〕和4篇CCT〔9,13,14,17〕报道了肺部感染的情况。各研究结果间无异质性(I2=0%,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显示:微创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传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3,95%CI:0.33~2.64,P>0.05)。见图13。

2.2.13脑血管事件1篇RCT〔10〕和2篇CCT〔13,14〕报道了术后并发症之一的脑血管事件情况。各研究结果间无异质性(I2=0%,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显示:微创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传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4,95%CI:0.16~4.25,P>0.05)。见图14。

2.2.14术后死亡4篇RCT〔3,5,10,12〕和8篇CCT〔4,7~9,11,13,14,17〕报道了术后死亡的情况。各研究结果间存在低异质性(I2=5%,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结果显示:微创组术后死亡的发生率与传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6,95%CI:0.41~2.25,P>0.05)。见图15。

2.5发表偏倚对二次手术止血进行漏斗图分析,提示纳入的研究潜在发表偏倚的风险较小。见图16。

图3 微创组与传统组体外循环时间

图4 微创组与传统组主动脉阻断时间

图5 微创组与传统组ICU时间

图6 微创组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

图7 微创组与传统组机械通气时间

图8 微创组与传统组胸腔引流量

图9 微创组与传统组切口长度

图10 微创组与传统组术后住院时间

图11 微创组与传统组二次手术止血

图12 微创组与传统组切口愈合不良

图13 微创组与传统组肺部感染

图14 微创组与传统组脑血管事件

图15 微创组与传统组术后死亡

图16 微创组与传统组二次手术止血漏斗图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威胁人类的杀手之一,心脏瓣膜疾病为一种常见的心脏外科疾病,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最佳治疗方式,而手术置换瓣膜是改善瓣膜患者生存质量的最佳手段。传统瓣膜置换术通常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进行手术,该术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缺点:①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外科医生可以在足够的空间内进行手术操作;②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患者切口疼痛明显;③术后胸骨感染的可能性大;④缝合胸骨的钢丝需永久性保存在患者体内。90年代中期外科医生Cosgrove等〔1〕首次采用右胸切口进行瓣膜置换术,随着外科手术器械及设备的不管更新以及外科技术的提高,1996年Carpentier等〔2〕率先完成了胸腔镜辅助下的右胸小切口瓣膜修补术,紧接着Chitwood等〔18〕首次采用同样的术式成功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国内学者最早于9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右侧小切口进行瓣膜手术。目前,国内能开展微创小切口手术的医院很多,手术疾病基本上覆盖心脏外科的所有病种。

本研究表明,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长于传统组,另外,主动脉阻断时间微创组长于传统组。对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有关,也与切口小造成手术操作空间较小有一定关系。虽然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上微创组长于传统组,但是微创组的ICU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的减少导致相应的术中输血量也减少,Grossi等〔19〕研究发现微创二尖瓣手术与传统组相比输血量明显减少,本研究纳入文章中也报道了微创组输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输血减少可以降低由于输血带来的血行感染以及过敏反应等风险,同时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机械通气时间是围术期重要的指标之一,微创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少于传统组。机械通气时间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有一定意义,可减少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微创组的术后胸腔引流量显著少于传统组,这与传统组破坏了胸骨的完整性有关。微创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传统组,切口小是微创的一个显著优势,有学者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微创手术患者对于切口外观十分满意〔20〕。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微创组显著短于传统组。

二尖瓣手术术后并发症很多,微创组二次手术止血的发生率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次开胸手术止血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外科医生的关胸技术等,同时也与本研究分析的纳入的文献偏倚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但Goldstone等〔6〕报道了微创组二次开胸手术止血的发生率是传统组的5倍(2.5% vs 0.5%),但是并没有解释其中的原因。微创组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这可能与切口较小、胸骨没有被破坏有关。

本篇meta分析有一定局限性,首先纳入的文献数量有限,RCT仅有4篇,而且普遍质量不高,英文文献较少;其次纳入的病例对照试验多为回顾性试验,相关数据不排除有重叠的可能,从而影响分析结果;再者,每一篇文献的研究年限不一样,所采用的外科技术,手术器械等都可能不一样,不同外科医生所做的手术疗效有可能也不一样,这些都可能导致文献有异质性,如总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均存在高度异质性。本研究所纳入文献的样本量不多,其中不是所有的指标每篇均有涉及,最终可能导致分析的可靠性降低。最后,本篇meta分析研究的指标均为手术短期效果的评价,并没有对中长期效果进行评价,例如术后1、3、5年的生存率等。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微创二尖瓣手术能显著缩短ICU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同时微创二尖瓣手术能减少切口感染的概率,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度,提高患者依从性〔21〕。虽然微创二尖瓣手术具有很多优势,但是该手术方式有严格的手术适应证,从临床经验来看,微创二尖瓣手术的适应证有以下几点:①有美容要求的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②既往行传统正中切口瓣膜手术或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因右侧微创小切口可以避免对心脏以及冠脉血管桥的影响〔22〕。目前尚无统一的微创二尖瓣手术的适应征指南,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微创手术指征,给患者带来最大的利益。

1Cosgrove DM,Sablk JF.Minimal invasive approach for aortic vavle operations〔J〕.Ann Thorac Surg,1996;62:596-7.

2Carpentier A,Loutmet D,Carpentier A,etal.Open heart operation under videosurgery and minithoracotomy.First case(mitral valvuloplasty)operated with success.Comptesrendus de〔J〕.C R Acad SciⅢ,1996;3(19):219-23.

3Selami D,Tayfun A,Petar S,etal.Minimally invasive port access versus conventional mitral valve surgery: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Ann Thorac Surg,2005;79:492-8.

4Alexander I,Rachel E,Mark J.etal.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minimally invasive versus traditional sternotomy mitral valve surgery in elderly patient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2;143:S86-90.

5Mohamed M El-Fiky,Tarek ES,Ahmed S,etal.Limited right anterolateral thoracotomy for mitral valve surgery〔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0;17:710-3.

6Goldstone AB,Atluri P,Szeto W,etal.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provides at least equivalent results for surgical correction of mitral regurgitation:a propensity-matched comparison〔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3;145(3):748-56.

7许李力,尤斌,高峰,等,微创直视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的比较〔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1):4491-7.

8Dongjin W,Qiang W,Xiubin Y,etal.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through a minimal right vertical infra-axillary thoracotomy versus standard median sternotomy〔J〕.Ann Thorac Surg,2009;87:704-8.

9王征,陈保富,朱成楚,等.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比较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5):697-9.

10邱志兵,陈鑫,杨婷,等.闭式体外循环下直视微创手术与常规二尖瓣手术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5;(1):4-8.

11雷虹,严中亚,严宇,等.经右腋下直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比较〔J〕.安徽医学,2013;34(9):1287-9.

12杨婷,肖立琼,张扬波,等.微创体外循环和常规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手术的对比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649-52.

13师恩祎,谷天祥,喻磊,等.微创与常规二尖瓣成形和置换术治疗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3;(3):294-7.

14王潇,陶凉,陈绪发,等.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3;(2):139-43.

15张昊.右胸微小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治疗二尖瓣病变的对比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16马志岭.经右胸微创直视与传统正中开胸入路二尖瓣手术的临床应用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7孔敏坚,董爱强,程海峰,等.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手术比较〔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3;29(4):1001-7.

18Chitwood Jr,Wrelbeery JR,Chapman WH,etal.Video-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mitral valve surgery:the“micro-mitral”opermion〔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7;113(2):413-4.

19Grossi EA,LaPietra A,Ribakove GH,etal.Minimally invasive versus sternotomy approaches for mitral reconstruction:comparison of intermediate—term result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1;121:708-13.

20Casselman FP,Van Slycke S,Wellens F,etal.Mitral valve surgery performed endoscopically〔J〕.Circulation,2003;108(1):1148-54.

21Glower DD,Landolfo KP,Clements F,etal.Mitral valve operation via port access versus median sternotomy〔J〕.Eur J Cardiothoracic Surg,1998;14(1):143-7.

22Seeburger J,Borger MA,Falk V,etal.Minimally invasive mitral valve surgery after previous sternotomy:Experience in 181 patients〔J〕.Ann Thorac Surg,2009;87(3):709-14.

〔2015-10-08修回〕

(编辑郭菁)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4.06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160019)

唐燕华(1965-),女,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脏病研究。

马建赢(1986-),男,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为心胸外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研究。

R654

A

1005-9202(2016)14-3496-07;

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

猜你喜欢
异质性微创切口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