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2016-08-15 02:29张玉晶路雪芹陈传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4期
关键词:照料程度养老

张玉晶 路雪芹 张 婷 陈传波

(河南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张玉晶路雪芹张婷陈传波

(河南大学护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目的了解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开封市398名农村失能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普遍较低,人口学资料与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关系密切,不同年龄、失能时间、失能程度、月均医疗费用支出,照料满意度是影响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农村失能老年人的总体生活质量较低,且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发展农村社区护理服务时,应考虑失能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服务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失能;生活质量

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指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对身体、精神、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满意程度及老年人对生活的全面评价〔1〕。失能是指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各种机体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影响个体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种情况〔2,3〕。本研究旨在了解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分层整群抽取开封市所属3个县4个乡21个村≥60岁的失能老年人398例。男174人,女224人;年龄60~90〔平均(72.90±7.51)〕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的老年人且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对失能进行筛选)。②意识清晰,说明研究目的后,愿意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有听力障碍,无法配合完成问卷者。②患有老年痴呆、神志不清者。

1.2内容与工具①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失能时间、失能程度等。②失能程度评估采用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为重度失能。③生活质量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调查简表(QOL-BREF)中文版,该量表主要由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及环境4个领域和总的生活质量及总的健康状况两个独立的条目构成。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研究方法调查中调查员经统一培训进行一对一询问,当场记录核对,避免遗漏。共发放问卷398份,回收有效问卷398份(100%)。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

2 结 果

2.1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失能时间、失能程度、月均医疗支出、养老意愿及照料满意度对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各领域有不同程度影响(P均<0.05),见表1,表2。

2.2影响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各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生活质量总分(Y)为因变量,以性别(X1)、年龄(X2)、文化程度(X3)、婚姻状况(X4)、失能时间(X5)、失能原因(X6)、失能程度(X7)、月均医疗支出(X8)、照料满意度(X9)、养老意愿(X10)10项因素为自变量,在进入水准α=0.05,删除水准β=0.10下,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农村失能老年人总体生活质量的正向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和照料满意度。负向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失能时间、失能程度、月均医疗支出。回归方程为:Y=46.351+1.340X3-2.012X4-0.902X5-0.024X7-1.048X8+1.655X9。见表3。

表1 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各领域平均分的比较±s)

表2 不同失能时间、失能程度、月均医疗支出、养老意愿、照料满意度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各领域平均分的比较±s)

表3 生活质量总分与各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R=0.682.R2=0.465,调整后R2=0.449,F=27.867,P=0.000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封市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影响因素较多。这可能与失能老年人生理功能下降,躯体功能障碍,患病率增高,自理能力下降有关;另一方面,农村失能老年人经济状况较差,难以负担医疗费用,且需家属长期照顾,心理负担较重;同时,由于失能,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减少,与外界交流也随之减少。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将直接改变失能老年人的生活,使其生活质量下降。

本研究结果与Arslantas等〔4〕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是男性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环境适应能力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社会独立生活能力下降,又因生理功能的逐渐减退,失能老年人的社会功能也呈下降趋势,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随之减弱。提示失能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

本研究与刘艳慧等〔5〕研究结果相一致。配偶是老年人的主要沟通对象和生活依靠〔6〕,特别是对失能的老年人更是如此,配偶比子女更能顾及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失能老年人可通过配偶来排解生活中的寂寞和失能带来的无助感。因此,对于无配偶的失能老年人,应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

失能时间越长,失能程度越重,生活质量越差。因为生理功能的下降直接导致自理能力的下降〔7〕。且失能老年人需要长期的照料,会使亲友产生照顾倦怠,影响照顾质量〔8〕。久而久之,老年人便认为自己年老无用,拖累家庭,自尊心受挫,心理负担较重。因此,对于失能时间较短,程度较轻者应及早给予康复功能锻炼指导,逐渐恢复自理能力。失能时间较长、程度较重者应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活动能力,体现自我价值,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月均医疗支出越多,老年人生活质量越差。不良事件的刺激将明显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6〕。年老后的失能加上每月的医疗费用对失能老年人心理和经济上均造成沉重负担。经济收入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前提〔9〕。在农村,困扰老年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他们没有固定收入,主要依靠子女和新农保补助。失能老年人不想成为孩子的负担,很容易滋生消极心理。提示政府及村委会等机构对于失能老年人应给予一定经济或医药援助。

本研究显示选择在家庭养老且照料满意度越高的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越好。选择在家庭养老的失能老年人对于居家环境、家庭成员的照料较满意,他们希望与子女一起生活。在交谈中也可以看出选择在养老院养老的失能老年人对于家庭的照料不满意,且居住环境较差,对家庭养老不抱希望,有失落、抑郁情绪,将希望寄托于养老机构。

综上,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人口学特征、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农村地区尚未广泛开展社区护理服务且缺少针对失能老年人的服务项目,最终使得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建议:①在积极倡导居家护理模式的同时,把社区卫生服务延伸到农村失能老年人家庭护理中,为他们提供长期照料服务;②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作用,号召企业、慈善机构等对贫困的失能老年人捐款救助;③发挥志愿者们的积极参与作用,可组织城市的一些医务工作者下乡对失能老年人进行帮助,定期进行体检、健康知识讲解、心理访谈等。通过政府、社会及家庭的共同参与,提高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

2王慧.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张恺悌,孙陆军,等.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1;2:11-6.

4Arslantas D,Ünsal A,Metintas S,etal.Life quality and daily life activities of elderly people in rural areas,Eskise ehir(Turkey)〔J〕.Arch Gerontol Geriatr,2009;48(2):127-31.

5刘艳慧,王玉环,黄方超.新疆石河子市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7):964-7.

6余桂珍,曾琨,陈慧.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711-3.

7徐波,丛晓娜,唐万琴,等.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8):1121-3.

8黄蓉,易利娜,余昌妹.温州市失能老人生活满意度及相关因素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3;26(2):19-22.

9赵建刚,贺加.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65-6.

〔2015-06-13修回〕

(编辑杜娟)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4.100

路雪芹(1964-),女,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从事基础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研究。

张玉晶(1988-),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老年护理学研究。

R161.7

A

1005-9202(2016)14-3567-03;

猜你喜欢
照料程度养老
养老生活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