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位一体”o2o平台的新型职业农民种植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

2016-08-16 06:57武传宝赵金波于东泽朱晓强薄有峰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甘南职教集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学情课程体系

武传宝,赵金波,于东泽,朱晓强,薄有峰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甘南职教集团

基于“三位一体”o2o平台的新型职业农民种植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

武传宝1,赵金波2,于东泽2,朱晓强2,薄有峰2
1齐齐哈尔工程学院;2甘南职教集团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一个新兴词汇,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农民具有高度分散化、个性化的学情特点,传统的种植专业课程体系俨然不能成为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内在动力,因此,构建以“学校+科研院所+农户”三位一体的田间课程和在线课堂可以解决种植专业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瓶颈问题。

三位一体;o2o;新型职业农民;种植专业

近日,教育部、农业部联合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提出,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将由国家承认的涉农中、高等职业学校招收50岁以下、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黑龙江省甘南县位于“胡焕庸”线上的位置,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虽然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信息闭塞,农业科技水平低。根本原因是农民生产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生产技术。甘南县要实现精准扶贫、尽快脱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其核心和基础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和培养。从职业准入、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政策法律层面构建适合本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模式,可为县域经济发展助力,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实现2020年之前贫困县摘帽的目标。并为国内其它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供启示和借鉴。甘南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因此,合理设计种植专业课程体系对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种植大户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

一、传统农民培训的现状

众所周知,种植专业课程体系按照传统培养全日制生源的模式,第一年开设公共基础课,第二年开设专业基础课,第三年才开设专业核心课,由此出现了农民不愿听听、坐不住板凳,甚至会出现走人的现象。也可以说传统的种植专业课程体系不能很好的扎根于鲜活经验、来源于实践反思以及根植于农民的内心需求的课程体系。

(一)种植专业课程体系社情分析

通过“百村千户万人大调研走进甘南”活动深入甘南县10个乡镇95个行政村开展调研活动。完成调查问卷3万3千余份,完成调研报告村级96份、乡镇级10份以及县级综合调研报告1份。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出新型职业农民具有异质性、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这也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从社情角度来看,甘南县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西北部,属于典型国家级贫困县,县域人均收入不超过5105元,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也只有7.9亿元。因此,单靠农业来维持生计不能够满足生活的需求,导致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最终出现了60后必须种地、70后不愿意种地、80后不会种地以及90后不谈种地的现状,地由谁来种,是培养职业农民的棘手问题。

(二)种植专业课程体系学情分析

从学情角度来看,甘南县有10个乡镇,95个行政村,人员体现出高度分散化的学情特点,加之新型职业农民都是50岁以下的传统农民,具有差异化的知识结构,另外职业农民培训需求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导致了培养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此,要构建“三位一体”种植专业课程体系平台,甘南县职教中心经过长期的深入基层实践,研究探索出了由“甘南县职教中心+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农户”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解决了农民看不懂、学不会、记不牢的实际问题。

二、基于社情的种植专业“(知识点+技能点)×职业态度”课程体系设计

通过调研后的数据统计得出:种植专业课程体系要按照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种植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主线,将在生产过程中由易到难分出生产型和经营型以及服务型产生的职业岗位。突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1-3三年的课程安排围绕“生产-认识-再生产-再认识”的传递规律合理的安排实践课程前置,专业课贯穿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学制内。

(一)第一年处于生产阶段

从生产中获得鲜活经验、实践反思以及内心需求中安排适合黑龙江省甘南地区的玉米生产、水稻生产以及大豆生产作为第一年专业核心课程,实现实践和理论相互融会贯通,供农民田间课堂学习和在线手机学习,第一年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专业核心课程的需要辅助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同时,也通过大学生“送课进户”的方法来完成公共基础课320学时的要求。

(二)第二年处于认识阶段

要在第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安排专业核心课程玉米、水稻、大豆的课程前置,辅助开设诸如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保护技术等原理性课程来进一步提升第一年实践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认识过程,辅助开设公共基础课程。目的让农民达到从“种什么”向“怎么种”过渡。

(三)第三年处于再生产和再认识阶段

要在前两年基础上增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以及农产品市场营销的课程,辅助开设公共基础课程,让农民由“种的好”向“卖得好”前进,达到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以及家庭农场的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如图所示:

以种植专业课程体系中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玉米生产》单门课程为例,说明一门课程开发的流程:

第一:将《玉米生产》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以及工作过程构建出适合黑龙江省甘南县地区发展需要的课程。

第二:根据知识框架设定出三个学习情景,在从整地至收获的重复的工作过程中,变换成为学习情景一是矮杆型玉米生产技术知识点、学习情景二是中杆型玉米生产技术知识点以及学习情景三高杆型玉米生产技术知识点。课程设计载体是植株形态。重复的工作过程,变换的是知识点。

三、基于职业农民学情的“三位一体o2o平台”种植专业课程体系实施

(一)线上采用“农民网上点菜专家在线下厨”在线课堂模式

新型职业农民种植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按照线上”农民网上点菜,专家在线下厨”的方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甘南县职教中心手机APP平台上运行,另外给甘南县种养殖大户配发240部4G手机,全年免费流量,然后农民根据实际需求点击由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专家以及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为农民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录制成的生产流程中的实际问题,在线点播,并且针对学习完后的视频后,会弹出在线评价考核的试题,农民在线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全年点击视频观看后并且答对问题赠予4G手机流量,反之,不赠予4G手机流量,注销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学籍。在线课堂做种形成了在炕头上、地头上都能随时观看生产微课的体系,解决了农民高度分散化、个性化以及差异化的学情特点,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中的创新体现。

(二)线下采用“农时决定课时学情决定形式”田间课堂模式

线下按照“农时决定课时,学情决定形式”的要求,在线下田间课堂等实体环境教学,无论在水稻催芽车间、村支部都能在实践环境下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实践第一,诸如春天要安排玉米、水稻以及大豆生产课程中的种子生命力测定的章节,夏天要安排田间管理的章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品种的逻辑,最终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破除了一块黑板一只笔外加投影PPT的现状。

四、基于应用型职业农民的种植专业课程体系循环性可量化考核体系

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考核评价方面,目前,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甘南职教中心按照职业岗位中生产型、服务型以及经营型的要求,可量化设定每年的考核标准,并且设置了从第一年到第二年再向第三年发展中凸显出了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转入制度的考核要求。

(一)生产型职业农民量化考核

第一年生产型职业农民要建档立案,每个新型职业农民都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将第一年中大学生送课入户公共基础课笔记、专业课考试题成绩装入成长记录袋中,第一年生产型农民要完成亩产量要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2个百分点,并且甘南职教中心专业课教师进行抽样测产,作为第一年的考核成绩,同时丰富职业转入考核卡,形成乡镇考核+学校考核+专家考核+自我考核的模式。

(二)服务型职业农民量化考核

第二年考核指标按照成立合作社相关材料、托管土地亩数以及完成专业课、公共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课时数来考核职业农民,形成材料“可量化+可视化”。

(三)经营型职业农民量化考核

第三年考核要在前两年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合作社的产品,将产品作为衡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第三年的考核指标。

[1]刘天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 2013(09)

[2]乔小慧,李应民.嵩县探索“双师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J].农民科技培训.2015(02)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研究》。

武传宝(1978-),副教授,乌兰浩特人,研究方向: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管理。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学情课程体系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