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外科护理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的教学设计

2016-08-27 07:52杨洁琼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绷带夹板前臂

杨洁琼

(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江门529000)



中职外科护理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的教学设计

杨洁琼

(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江门529000)

以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外科护理的教学设计,阐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使用以及对其效果和不足的思考。

外科护理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教学设计

外科护理是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是现场救护技术中常用的一种固定方法。如何让学生提高临床急救能力并培养他们对医学课程的兴趣是我们不断思考和追求的目标。

本次课授课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医学基础知识薄弱,但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解剖、骨折的相关知识以及绷带包扎、小夹板固定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笔者将在教学时配合使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该书图文并茂,贴近护理岗位需求,为本操作的教学提供了绷带包扎、小夹板固定和三角巾悬吊三方面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项操作。

1 教学目标

本次课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①知识目标:熟悉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②技能目标:掌握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③情感目标:增强急救意识,体现人文关怀。

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教。针对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笔者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操作分解成四个任务,引导学生完成整个操作,体现以教师为主导。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以及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得到广泛运用[1]。第二部分:学。笔者以学生为主体,将他们分成六个小组,每组8~10人,通过小组合作,分组学习,掌握操作的相关知识和标准。第三部分:做。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模拟临床工作流程,在完成任务中构建知识结构。这样以使教、学、做有机地融为一体,相互渗透。

3 教学资源

为了配合本次课的开展,笔者将在一体化实训室(含音像设备)内,使用桡、尺骨模型及临床用物进行教学。人员安排方面,针对本操作,教师先在骨科进行临床实践,与岗位充分对接,设计并布置任务,公布积分规则。学生在接到任务后复习相关知识,查阅资料,做好准备。同时,组织学生自制急救包。

4 教学过程

本次课共计两节课、80 min完成,分四个环节进行:导入-实施-检查-作业。其中,每实施一个任务,及时检查反馈,促进效果。

4.1导入

教师展示临床用物及标准后公布优秀急救包并表扬,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接着,重现案例和任务,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案例:患者李明,男性29岁,主诉:摔伤后左前臂疼痛不适,活动受限。病史摘要:患者2 h前不慎摔倒,左前臂疼痛不适,体格检查:T 37℃、P 90次/min、R 20次/min、BP 110/75 mmHg。患者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左前臂肿胀、无畸形,无异常活动。辅助检查:X线片显示左桡骨骨干中部裂缝骨折。

4.2实施检查

4.2.1任务一回答问题:①选用何种绷带包扎的方法?②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③三角巾悬吊的功能位?设置问题时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并建立临床护理思维。

4.2.2任务二制作流程卡片:教师发放流程卡片,各组代表上台排序,教师公布正确顺序后,各组继续填充具体操作步骤。重点环节,绷带包扎、小夹板固定,则使用红色卡片,引起学生的关注。流程的制订能帮助学生掌握工作流程,与岗位充分对接,提高职业能力。通过教师的启发讲解,学生亲自备物回答问题和制订流程,突出重点:一、绷带包扎的方法,二、小夹板的应用。

4.2.3任务三绷带包扎练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跟着同步练习,练习后检查。在练习过程中,针对难点一、螺旋反折包扎法,指导学生在备物时将绷带卷加彩色边。针对难点二、小夹板放置的位置,则让他们在骨骼模型练习并与真人对比,使操作效果一目了然,促使学生及时纠正改善。

4.2.4任务四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教师全程示范后,学生分组练习并抽签派出选手,检查练习效果。教师和实训教师结合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评出优秀急救个人并累积各组总分(见表),评出优秀急救小组,并按小组排名,分别加课程的平时分6分、5分、4分、3分、2分、1分。

4.3作业

所有任务完成后,教师点评总结并布置作业。作业一、不同部位的骨折应如何固定?与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有何区别?作业二、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并将自己的操作拍成视频上交。

5 教学评价

任务评价分两部分组成,贯穿于课堂的及时的短期的评价以及延伸到课后的动态的长期的评价。课堂评价包含两部分:师评和生评。教师点评紧扣教学目标,学生则从护、患两个角度强度人文关怀。课后评价则分两种情况,在校期间可用PDSA循环,促进学生持续改进,在完成视频作业的过程中,不断练习,直到操作符合标准为止。实习期间的学生则通过教师临床巡点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临床教师对他们该项操作的评价,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各任务的时间分配和各组具体积分表

6 教学反思

6.1采用积分奖励机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积分奖励机制营造了竞争的氛围,个人和集体的学生动机都得到了强化。

6.2备物时巧妙设计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亲自备物,促使他们头脑风暴,还可以利用实物摸索操作方法,为本次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6.3视频作业布置促进持续改进

课后,应用PDSA循环,开放实训室,指导学生在练习时,按照P(计划)-D(实施)-S(研究结果)-A(采取行动)的程序,记录每次练习的效果与不足,不断改进,以达到练习目标。PDSA管理循环是质量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质量保证体系活动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SA”戴明循环是指导我们工作和做事方式的一个流程[2]。其中,指导学生完成视频拍摄后,对视频进行研究、纠错是S阶段的关键。

7 思考

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于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是教学改革的一次初探。在实际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根据临床实际不断改进教学策略。要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校本教材的改革,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数字化校园的推广,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之成为真正符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理念。

[1]张建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J].汽车维修,2016,(1):19-20.

[2]刘庆超.基于PDSA戴明循环的S阶段在现场改善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24):19,21.

猜你喜欢
绷带夹板前臂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智能绷带促进伤口无痕修复
透明的绷带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对雪人的诽谤
兽医临床上绷带法的应用
成人前臂淋巴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定义风格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