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代谢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2016-09-02 06:50周映君谭志伟欧雄书张东明徐祖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空腹穴位疗法

周映君 谭志伟 欧雄书 张东明 徐祖静

广东省新兴县人民医院, 广东 新兴 527400



穴位埋线治疗代谢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周映君谭志伟欧雄书张东明徐祖静

广东省新兴县人民医院, 广东新兴527400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M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应饮食疗法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体育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对治疗60天后两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数据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BMI、FBG、PBG、TG、TC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MS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代谢综合征;穴位埋线;疗效观察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代谢紊乱性症候的总称,是包括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中心性肥胖、不利脂质结构和高血压在内的多种代谢异常症候群[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变化,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已达13.61%,在糖尿病患者中则高达60%~80%,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2-3]。我国MS患病率为16.5%,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为23.3%和11.5%。近年来,国内运用穴位埋线疗法结合其他方法如耳穴贴压、中药内服等综合治疗MS人群,获得一定的疗效,但单纯运用穴位埋线疗法对MS的疗效尚未肯定。因此,本研究运用穴位埋线疗法配合西医治疗MS,初步了解穴位埋线对MS疗效的影响,推广穴位埋线疗法在MS中的临床应用,进而提高MS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体检中心、门诊、内分泌科住院部M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为27~48岁,中位年龄36.5岁,病史2~11年,中位时间4.6年;对照组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6~47岁,中位年龄36.8岁,病史2~10年,中位时间4.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自愿接受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西医诊断标准[1]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定义,必须具备:(1)中心性肥胖:华人男性腰围≥90cm,女性≥80cm;(2)另加下列4种因素中任意两项:①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g/d1(1.7mmol/L),或已接受针对此脂质异常的特殊治疗;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mg/dl(1.03mmol/L),女性<50mg/d1(1.29mmol/L)或己接受针对此脂质异常的特殊治疗;③血压升高: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5mmHg,或此前已被诊断为高血压而接受治疗;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00mg/d1(5.6mmol/L),或己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如空腹血糖≥100mg/d1(5.6mmol/L),则强烈推荐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OGTT在诊断MS时并非必需。

1.3中医诊断标准脾虚湿阻型:浮肿、疲乏无力、纳差为主要表现,脉沉细,舌苔薄,舌质淡;肝郁气滞型:胃胀痞满、月经不调、失眠多梦为主要表现,脉细弦,舌苔白,舌质暗;胃肠实热型:眩晕、消谷善饥、困楚怠惰、口渴为主要表现,脉滑数,舌苔微黄,舌质红;阴虚内热型:头胀头痛、腰痛酸软、五心烦热为主要表现,脉细数微弦,舌苔薄,舌质红;脾肾阳虚型:腰酸腿软、阳痿、阴寒为主要表现,脉沉细无力,舌苔白,舌质淡。

1.4病例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知情同意者可纳入观察范围;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具备主症和任意两项次症,舌脉基本符合)。排除标准:①妊娠、哺乳期病患;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③近2周内服用降血脂药物者;④自动放弃或无法配合检查、治疗者。

1.5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应饮食和对症治疗,伴糖尿病使用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治疗;伴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钙拮抗药等)治疗;伴高血脂的使用降血脂药物(胆酸整合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主穴取中脘穴、天枢穴、梁门穴、水道穴、大横穴、气海穴、上巨虚穴;配穴:脾虚湿阻加阴陵泉穴、三阴交穴;肝郁气滞加太冲穴、蠡沟穴;胃肠实热加支沟穴、曲池穴、内庭穴;阴虚内热加太溪穴;脾肾阳虚加三阴交穴、复溜穴。采用注射器针头埋植法,套管选1次性8号不锈钢注射针头,针芯选28号不锈钢毫针,将羊肠线(4~0号)剪成线段(1cm左右),浸泡于75%酒精,保证严格无菌消毒,针芯推动肠线,垂直进针,快速入穴位,将线埋皮肤、肌肉间(深度1.5~2.0cm),稍作提插,气至后出针,干棉球按压预防出血,每次取主穴2对,配穴1~2对,交替使用。埋线后指导患者按摩埋线穴位(2~10min),1次/10d,共治疗60d。

1.6疗效判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60天测量,要求测量标准化,即定时、定秤(尺)、定条件(饮食、着装等)。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60天治疗后早晨8时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餐后血糖(PBG)于餐后2小时内采血检测。显效:治疗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降至正常值;有效:血糖、血脂均有明显下降,但仍有1~2项未达到正常标准;无效:治疗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两组体重指数、血糖、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代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脂肪代谢、肾功能损害等诸多因素有关,治疗的最主要目的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尿毒症的发生,规范化干预力求改善胰岛功能及肥胖,减少和逆转心脑、肾脏等靶器官损害。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和实施是MS综合治疗的保障,旨在提高患者对MS的认知并使其做到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积极锻炼、放松心情等。多数学者认为[4-5],强化生活方式是对MS患者的有效干预措施。目前并无专门针对MS病因治疗的措施,主要使用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药物来予以缓解症状。

中医较早就有关于MS的描述,《黄帝内经》指出:“凡治消瘅、仆击……则膏粱之疾也”,“消瘅”属糖尿病范畴,枯、痿、厥属心脑血管病范畴,同代谢综合征相互影响。后人多用“消瘅”、“消渴”、“肥胖”来描述代谢综合征。现代中医对该病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王琦等[6]提出“辨体质-辨病-辨证”诊疗模式,认为痰湿体质是本病的基础。叶子等[7]认为MS发病的病位在肝、脾、肾三脏,病机可为郁热、虚损及痰、湿、瘀互结。中医认为,MS的病因为过食肥甘厚味,素体肥胖,少动或情志失调,病位在肝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脾不散精,物不归正化则为痰、为湿、为浊、为脂,郁热、痰浊、瘀血内蕴是MS的病理基础。

本研究基于中医学对MS的病因认识,主穴取中脘穴、天枢穴、梁门穴、水道穴、大横穴、气海穴、上巨虚穴;配穴根据患者的具体中医症型选取。选穴多以脾经、胃经为主,具有健脾除湿、调理气血的作用,使水谷得以化为精微而不致滞留成为膏脂[8]。穴位埋线疗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实际包括了穴位封闭、刺血、割治、针刺等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埋线效应和后效应于一体的复合型治疗方法,它克服了针灸作用时间短、就诊次数多等不足。羊肠线是一种异体蛋白,植入人体后逐渐被软化吸收,长期刺激身体组织,通过多途径、多位点调节全身多种活性物质及脏器功能,使针刺的效应时间延长,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MS的目的。机体对体重的调节涉及一个复杂的反馈系统[9-10],本研究对MS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应饮食疗法,同时进行体育锻炼。如有II型糖尿病,使用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治疗;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药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钙拮抗药等)治疗;血脂异常者给予使用降血脂药物(胆酸整合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等)治疗。在对症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通过中西医结合,达到系统调节MS多项紊乱指标,包括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本结果同秦秀娟等[11-13]应用针刺治疗MS的结果基本相符。综上,穴位埋线疗法对MS有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1]都健,崔丽娟.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及不同诊断标准的评估与思考[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3(2):3-5.

[2]苏言辉.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3):359.

[3]Frod E,Giles W H. A comparison of the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using two proposed definition[J].Diabetes Care,2003,26(3):575-581.

[4]顾东风,Reynolds K,杨文杰,等.中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3):181-186.

[5]张丽娟,马志红,周莹,等.强化生活方式对早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4):432-433.

[6]王琦,李英帅.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及辨治探讨(下)[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23-625.

[7]叶子,张世珍.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7):599-601.

[8]王翔宇,施秀丽,唐燕红,等.针灸祛脂瘦身疗效初探[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2):11-12.

[9]盂云风,周美启.肥胖病的针灸治疗及疗效评价[J].武警医学,2004,15(1):57.

[10]崔艳华.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4):112-114.

[11]秦秀娟,李青,罗亚萍.针刺对代谢综合征脂代谢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2,34(14):2211.

[12]李岩,赵桂君,陈英华,等. 针刺治疗代谢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4):359-360.

[13]王少锦,李青,李梅,等.针刺干预代谢综合征脂代谢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4):314-316.

云浮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4B57)

周映君(1974-),女,本科,学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埋线治疗外科疾病。E-mail:835365367@qq.com

R259

A

1007-8517(2016)14-0068-03

2016.05.13)

猜你喜欢
空腹穴位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空腹喝水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