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前间隙无张力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近期疗效

2016-09-05 09:36王兵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疝囊腹股沟腹膜

王兵

临床经验荟萃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近期疗效

王兵

作者单位:465550 河南 信阳,信阳市新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目的 观察腹膜前间隙无张力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新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06例成人腹股沟疝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膜间隙无张力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5)。术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病人术后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成人腹股沟疝;治疗;腹膜前间隙无张力术;近期疗效;疼痛

成人腹股沟疝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是腹股沟疝病人康复的关键[1]。本病多采取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手术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变更,采取传统的疝修复术治疗本病日趋减少。近年来,无张力疝修复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是,对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术的临床疗效仍存在一定的争议[2]。为此,笔者对我院外科收治的106例成人腹股沟疝病人进行研究,以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106例成人腹股沟疝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32~58岁,平均(45.26±1.12)岁。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33~61岁,平均(46.85±1.2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病人行硬膜外全麻,取腹股沟斜切口;游离精索、疝囊后于疝囊颈部结扎,内翻后塞回腹腔,将之置入网塞,并与内环边缘缝合;补片置入精索后方,平铺后采用可吸收缝线与周围组织缝合并固定;将腹外斜肌腱膜缝合,将皮下环重建,术后切口逐层缝扎。

1.2.2观察组 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术治疗。病人行硬膜外全麻后,采用标准腹股沟切口;逐层切开并分离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游离充分并保护腹股沟区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寻找疝囊,使之充分游离至疝囊颈部;打开腹横筋膜后,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较小疝囊,应将之游离彻底后再纳入腹腔,较大疝囊应在距疝囊颈2 cm左右处切断疝囊,将远侧断端彻底止血后置于原处,缝扎封闭近端后纳入疝环口;在腹膜外下方将精索分开,与腹壁肌层紧贴,用盐水纱布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采用补片覆盖腹膜前间隙并将之填平;最后缝扎腹外斜肌腱膜、腹膜筋膜等组织。

1.3 观察指标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疼痛评分变化情况,VAS疼痛评分标准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5),见表1。

2.2两组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小,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脏器官通过腹股沟缺损处向体表突出的解剖结构异常性疾病,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3]。目前,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方法。随着医务人员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认知的逐渐深入,加之传统术式存在较多缺陷,腹膜前间隙无张力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得到较多认可,该术式具有病人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及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最常用的术式[4-5]。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术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如下:腹膜前间隙无张力术无需进行广泛解剖,对病人的损伤较小;补片放置于深在的且无神经分布的腹膜前间隙,因而疼痛感较轻且无异物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术中在腹膜前间隙对耻骨肌孔行无张力修补,同时修补了直疝、股疝、斜疝的缺损部位,达到了全腹股沟区修补目的,与腹股沟解剖生理及压力学原理相吻合有关[6]。疼痛是腹股沟疝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术中机械操作等易造成神经损伤,进而引起疼痛;术中在内环以上水平应用较为宽广的补片对疝囊进行修补,减小了损伤神经及输卵管的可能;补片离精索较远,较少引起精索粘连所致的射精疼痛。

综上,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术后近期疗效显著,且可明显减轻病人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分)

[1] 马校军.女性腹股沟疝277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0):3501-3503.

[2] 于华杰,滕安宝,查晓光,等.3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比较[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23(2):267-270.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7):481-484.

[4] 邹冰子,隋峭崎,隋梁,等.国内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J].海南医学,2013,24(17):2600-2602.

[5] 陈创造,何小科.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回顾与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4):334-336.

[6] 吕闻耀.前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腹股沟疝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6):791-792.

R65

A

1672-7185(2016)07-0061-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6.07.025

2016-03-15)

猜你喜欢
疝囊腹股沟腹膜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