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N连续排班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6-09-05 05:27李飞飞
关键词:倦怠感急诊科护士

李飞飞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内科,安徽 芜湖 241000)



APN连续排班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李飞飞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内科,安徽 芜湖241000)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结合分组(APN)连续排班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对急诊科室护士实施APN连续排班模式,并与传统排班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排班模式对急诊科护士倦怠感、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APN管理模式实施后护士去人格化、情绪衰竭评分、个人成就感及总倦怠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APN管理模式实施后急诊基础护理、特级护理、文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急救药品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APN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意外事件、护患纠纷事件、护理投诉事件显著下降(P<0.05),患者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APN管理模式实施后能有效改善急诊护士工作倦怠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热情,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层级管理结合分组;连续排班;急诊护理

急诊是医院中抢救、治疗及留院观察的场所,患者均为危、急、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如有不慎则容易引起意外事故,且传统排班模式下,护理人员常感到作息时间混乱、工作量大、交接班容易出差错、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导致护理质量下降[1﹣2]。研究[3]指出,护理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且职业压力越大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越明显,职业倦怠可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护理质量。针对急诊科室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急诊科室护理质量,改善护士精神倦怠感,本研究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对急诊科室护士实施APN连续排班模式,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本院急诊科室拥有护理人员30名,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2.8±4.2)岁,学历:本科 15人,大专12人,中专 3人。职称: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 5名,护士 22名。分别于APN连续排班实施前后半年各抽取200名急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纳入标准:意识清醒、具备一定的听、读、写及理解能力,能进行简单交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肝、肾、肺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史及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实施前选取的患者:男 112名,女 88人,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8.3±3.8)岁,学历:小学32例,初中 68例,高中 56例,大专或以上44例。实施后选取的患者:男110例,女90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9.2±4.3)岁,学历:小学 30例,初中 65例,高中 55例,大专或以上50例。两阶段患者性别、年龄、学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传统排班采用固定排班模式进行轮换,每天分上午、中午、下午、上夜及下夜班。这种排班模式交班次数频繁,交接班过程中容易出现工作漏洞,使得护理工作不连续,影响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由于工作压力大,容易增加护士心理压力,影响护理工作积极性。

1.2.2APN连续排班在不增加护士资源情况下,及时调整护士上班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连续性护理排班,每天分3个班,其中A班:7:30~15:30;P班:15:00~22:30;N班:22:00~次日8:00。根据护理人员工作经验及能力,将科室护士划分为护士长、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及初级护士共4个层次。将30名急诊护士分为6组,每组5人。每组分别设护理组长1名,初级责任护士1名,初级护士1名。A班时将病区分为A1和A2区,由两组人员分别负责,P班和N班工作量较少,因此只需要由1小组负责,6个小组周期性循环排班,使得每个小组N班后能休息一天。

1.2.3实施岗位责任制(1)高级责任护士:由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负责本组患者整体护理计划,参与疑难患者、危重患者的护理及护理技术难度较大的护理工作,并密切留意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并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同时负责检查及监督患者护理工作,提高护士护理水平。(2)初级责任护士:协助高级责任护士完成护理工作,并负责各种护理难度较小的工作,熟悉分管患者病情进行进行护理,同时制定初级护士完成护理工作。(3)初级护士:在初级责任护士指导下完成护理相关工作,并核对患者完成医嘱情况,为新入院患者、出院患者办理入院及出院手续,并记录好患者基本信息,以便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

1.3观察指标(1)工作倦怠量表(MBI)[4]: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汉化版进行测评[5],量表包含2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7级评分法(0~6分)。量表共包含去人格化、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等3个维度,分值越高表示倦怠感越强烈。(2)护理质量量表:由科室护士长参考《医院护理质量评分标准》设计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内容共包括30个条目,6个维度,分别为基础护理(8个条目)、特级护理(5个条目)、病房管理(5个条目)、文书管理(5个条目)、重点环节管理(4个条目)、急救药品管理(3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方式,1~4分分别为差、一般、良好、优,总评分为各维度之和,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3)记录两阶段患者意外事件、护患纠纷事件、护理投诉及满意率。满意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

1.4测评方法分别于APN连续排班实施前、实施后半年向急诊科室护士发放工作倦怠量表,让其独立完成。护理质量由APN连续排班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满意度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时向其发放。

2 结 果

2.1APN连续排班实施前后急诊护士工作倦怠情况对比APN连续排班实施后急诊护士去人格化、情绪衰竭评分、个人成就感及总倦怠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PN连续排班实施前后急诊护士工作倦怠情况对比±s,分)

2.2APN连续排班实施前后急诊护士护理质量情况对比实施后急诊基础护理、特级护理、病房管理、文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急救药品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表2 APN连续排班实施前后急诊护士护理质量情况对比±s,分)

2.3APN连续排班实施前后护患纠纷事件、患者满意率对比实施后患者患者意外事件、护患纠纷事件、护理投诉事件显著下降(P<0.05),患者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见表3。

表3 APN连续排班实施前后护患纠纷事件、患者满意率对比[n(%)]

3 讨 论

急诊工作繁重、患者病情危急,同时涉及多种先进仪器设备的监护、使用,因此对护理人员技术要求高,护士工作压力大,休息少,容易导致护士对工作产生疲惫感及倦怠感,从而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工作热情,影响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满意度[5]。

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本院急诊科室对患者应用APN排班模式,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排班模式,科学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的管理,以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APN实施后急诊护士去人格化、情绪衰竭评分、个人成就感及总倦怠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从而表明APN连续排班模式能改善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感,提高护士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考虑其原因为护士交接班次数由实施前5次减少至3次,降低护士的工作量,同时确保护理工作连续性及无缝隙对接,使得护士能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护理需求,提高了护理效率,减轻了护士工作量[6﹣7]。APN排班模式实施后提高了急诊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分析其可能原因:APN排班模式减少了交接班时间及次数,使得护士能有更多的时间进入病房了解患者病情,同时能更好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及健康教育,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及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满意度,使得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8]。

传统护理排班模式下,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大,尤其在夜间遇到单人值班,遇到突发情况时容易出现恐慌及混乱,影响护理效果[9]。应用APN排班模式后,增加了夜班护理人员值班人数,使得工作更加协调,减轻了护理人员身心负担,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效果。同时,APN模式交接班次数减少,使得护士工作时间更加集中,消除了传统护理模式下时间混乱的弊端,使得护士能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有利于护理人员身心健康[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从而表明对急诊科室护士应用APN连续排班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提高满意度。

综上所述,APN管理模式实施后能有效改善急诊护士工作倦怠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热情,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1]王芝,姜梅.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13-314.

[2]唐兆芳,童本沁,万慎娴,等.分层次管理在急诊临床教学质控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3(12):2145-2147.

[3]李爱琴.程序化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21-22.

[4]李凤辉,石绍南,祝益民,等.APN连续排班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30(9):175-177.

[5]郑凤鸣,彭丽彬,张静,等.APN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824-826.

[6]徐家喜,张昱,李小勤,等.APN连续排班层级管理模式在患者服务中心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12,09(6):50-51.

[7]孙琦,张梅.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85-86.

[8]刘洪珍.APN连续排班层级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121-123.

[9]廖庆萍,江智霞,赵远莲等.APN层级排班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173-1174.

[10]黎燕,黎肖娴,谢志英,等.APN排班模式在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74-75.

李飞飞(1987—),女,安徽芜湖人,本科,护师,主要从事综合内科临床护理和科室护士教育工作。

R473.5

B

1004-7115(2016)05-0576-03

10.3969/j.issn.1004-7115.2016.05.042

2016-01-27)

猜你喜欢
倦怠感急诊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