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高等职业院校护理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2016-09-06 05:36邵红英张宏伟田维忠杨亚楠
护理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人文社区医院

邵红英,张宏伟,田维忠,房 兆,胡 敏,孙 芸,杨亚楠



“1141”高等职业院校护理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邵红英,张宏伟,田维忠,房兆,胡敏,孙芸,杨亚楠

[目的]针对西部地区地市级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1141”高等职业院校护理实践教学新模式。[方法]将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1班和2班的121名学生及2012年新进12名青年教师设为试验组,3班和4班的120名学生及2011年新进8名教师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2+1”人才培养模式,试验组以“1.5+1+0.5”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教学按照“1141”模式进行,毕业前对两组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和两组新进青年教师的综合考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学生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青年教师综合考评结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1141”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综合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护理教育;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考试成绩;教学模式

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健康、保健需求的快速增长给我国护理教育带来契机,同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给我国护理教育带来变革。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的核心。护理实践教学活动是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专业技能融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1]。本研究针对西部地区地市级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根据地域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现状,结合现代护理职业教育转型的前沿信息,提出“1141”高等职业护理实践教学新模式,即搭建一个“学校-社区-医院-社会”的平台,贯穿一个人文关怀的理念, 构建四级实践教学模块,分段实施,形成一个循环,以期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4个班241名学生和20名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将1班和2班的121名学生和2012年新进12名青年教师设为试验组,3班和4班的120名学生和2011年新进8名教师设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学制均为3年,均为女生,且开设课程相同,采用统一教材。两组学生年龄和入校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入校年龄和入校成绩比较±s)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仍按照传统的“2+1”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临床实习)进行教学,2011年新进教师参与对照组教学。试验组以“1.5+1+0.5”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教学,2012年新进教师参与试验组教学,实践教学按照“1141”模式进行。试验组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2.1.1改革高等职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等职业护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护理行业岗位能力需求,改革高等职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院校融通,医教结合,加强人文,能力递进”的专业建设思想,变传统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为“1.5+1+0.5”人才培养新模式,即高等职业护生3年的学习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护生在学校集中学习1.5年;第2阶段是在实习医院、社区等进行跟岗实习1年;第3阶段是护生再回学校学习0.5年。这一新模式理论上充分凸显了学校与行业两个育人主体,让学校教育与护理工作密切结合,让学生学习→工作→再学习交替进行,实现学校护理专业教育与临床护理岗位需求接轨,让护生在校学习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零距离对接[2]。

1.2.1.2搭建“学校-社区-医院-社会”联动合作平台在政府主导和行业的指导下,依托本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社区、医院共同参与,搭建“学校-社区-医院-社会”深度联动合作平台。护生的教育过程由学校与具有教学资质的临床医院、社区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和承担。学校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行业(医院、社区)实践专家共同探讨并制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护生早期的公共、专业基础、部分专业理论及实验实训教学主要在学校,适时通过社会实践、见习、实习反复进社区和医院,让护生的专业学习与基层服务并进,做到专科护理在病房,健康服务进社区[3]。

1.2.1.3突出人文关怀,构建四级教学模块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特征。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学模块:①构建必需的医学基础实验模块。医学基础课实验重在实验的验证性和探索性,首先让学生从爱惜标本、尊重尸体、呵护动物、爱护设备开始,树立“敬畏生命、崇尚科学”的理念。②对接“以人为本、慎独奉献”的专业模拟实训模块。让护生从普通模型人到标准病人,从一般实训室到模拟病房,从对模型人的规范、标准训练到应用护理程序对标准病人的整体护理,模拟护患关系,在实训室仿真模拟临床情境,让护生感知真实的环境,让护生扮演病人,真切体会病人的需求[4]。在训练过程中融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为一体,实现知识、技能逐步向临床思维和职业能力的转化。③搭建“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的社会实践模块,让护生以生活护理为契机,利用周末、假期进医院、进社区,从对病人的生活护理、社区人群的健康宣教开始,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无偿为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护理服务(如导医、陪护、心理疏导等),让学生从学校实验实训室进入医院和社区,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接触鲜活的服务人群,促进护患交流,加强团队协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生的无偿服务可适当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拓宽医院服务领域,多方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医院的竞争力,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形象[5]。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学校与行业长期有效深度合作。④夯实“全程关怀、慎独恪守”的见习实习模块。学校创造条件让护生课间一学一见、边学边见,实现护生尽早临床实践、反复临床实践。最后护生赴校外实习基地完成至少8个月的临床实习(含社区实习),护生在实习医院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和人文关怀技能。

1.2.1.4分段实施,完成一个循环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院校赖以生存和谋求发展的前提,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实验探索—仿真模拟—社会实践—临床见习、实习等环节逐步感知、认知、模拟、内化形成一个循环。第一学期为感悟期,由学校教师带领护生去医院、社区实地参观、见习,感知真实的护理工作情境、护理工作岗位职责等;第二学期为生活护理期,以生活护理为切入点,护生分组进入医院、社区,协助临床教师参与病人的生活护理,加强护患沟通,感受病人的身心需要;第三学期为角色体验期,在学校的实验、实训中心以护生的基本护理技术训练为主线,采用角色互换、模拟教学等多种方法,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利用课外活动、假期让护生进医院、社区,对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为临床实践期,护生进入医院进行8个月的临床实习,实现护生从单一护理技能掌握到贯穿人文关怀的整体护理技能提升,逐步培养护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第六学期为深化拓展期,护生实习返校后全力以赴迎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校可开设护理综合实训、专科护理讲座、护理新技术等课程。同时对将从事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的同学进行专门培训,让护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社区和老年机构的志愿活动,服务于社会。

1.2.2效果评价护生毕业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护生201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由学校督导组定期组织学生、系部教师、校外专家等通过随机听课、测评、评教赛讲等方式,分别对对照组2011年新进8名青年教师和试验组2012年新进12名青年教师,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实践指导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评价,评分实行百分制。

2 结果

2.1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201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s)  分

2.2两组青年教师综合考评结果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青年教师综合考评结果比较±s)  分

3 讨论

3.1西部地区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实践教学资源与学校扩张规模不匹配西部地区地市级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数是由中专学校合并而来,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基础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①学校升级恰逢高等职业教育迅速扩张的时期,尤其是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与学校发展不同步; 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出现“生多师少”的现状;③学校升级后其隶属关系发生变化,行业参与护理教育教学渠道减少,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与行业岗位需求差距拉大。

3.1.2学校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能力要求部分脱节目前西部地区地市级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总体还是“以学科为中心”,尚未完全以护理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即岗位—能力—课程),主要表现在:①实践教学仍以现有教材为载体,缺乏以实践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护理教材;②实践教学项目以护理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缺乏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的“综合型技能训练项目”和“创新型项目”; ③临床上的新技术、新项目,护生不能实际接触和训练,如体外引流袋的更换、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等;④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社区实践环节; ⑤护生临床实习滞后,实习指导教师以医院临床工作为主要任务,对护生实习指导不到位。

3.1.3护理实践教学过程及其评价不够人性化护生在校期间的基础课实验通过仪器设备、实验动物、标本等来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技能训练主要在实训室,主要通过模型人完成。学校的训练过程严谨、规范,但学生更多把模型当“人”,注重操作技术,缺乏与病人的有效沟通,没有将人文关怀体现在操作的各个环节,其结果是护生一旦进入临床,碰到护理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常常束手无策,缺乏应变能力。由于护生在校期间接触真实病人的机会少,学校缺乏真实临床场景的演练,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实践教学之中,加之学校人文课程所占比例小,学生实践机会少,护生的人文素养急需提高。

3.2“1141”实践教学新模式提高了护生学习效果,推动了“双师”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以“学校-社区-医院-社会”合作平台为基础,按照实验探索、仿真模拟、社会实践、临床见习和实习四个模块训练,改变了护生的学习方式,增加了护生临床实践的机会,提高了护生学习效果。同时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平台和途径,通过“教室进医院,教学进病房[6]”,学校教师和行业专家互通、互换、互学,教学相长,取长补短,提高了学校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行业专家的带教能力,既推动“双师”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又加强学校对护生各个环节的学习进行指导和管理。

3.3“1141”实践教学新模式促进护生就业,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依托“学校、社区、医院、社会”合作平台,让护生早下临床、多下临床、反复下临床。鼓励青年教师与综合素质高、学业成绩优异、能主动参社会实践的护生结对子,大手拉小手,指导带动一批优秀学生参与护理技能强化训练,一方面为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提早准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另一方面通过这批优秀护生带动其他同学相互学习,让护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共同学习成长,让更多护生的无偿服务走向基层,走向社区,走向老年人群,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主动为用人单位安排面试,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给护生必要的训练和指导,打通学生就业的绿色通道,实现学习→实践→服务→就业的良性互动。

3.4“1141”实践教学新模式提升了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构建了和谐医患关系护生通过四级教学模块的训练,能逐步感知“敬畏生命、崇尚科学”的深刻内涵,最终跨入“以人为本、慎独奉献”的服务境界。护生通过“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走进基层,服务于社会,让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于护生学习的始终。通过“1141”实践教学新模式让护生在耳濡目染中亲身感受人文精神,在真实的环境中亲身体验,以护生为中心,平台为载体,实践为立足点,逐步把护生培养成具有人文关怀认知与情感全面发展的人,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基础。

4 小结

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学制短,涉及知识门类多且面广,护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等职业护理“1141”实践教学新模式,突出实验探索、仿真模拟、社会实践、临床见习和实习等环节;强化学校与行业人才共育的“双主体”地位与主体责任意识,健全长期有效合作机制和保障体系,尤其是共同建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从学校四级教学模块的构建,到护生实践教学过程组织、管理、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医院(社区)纵向深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每个平台和每个环节,对接行业标准、对接职业岗位及岗位群要求、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把护生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就业服务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过程共管、人才共育”。

[1]余剑珍.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与规律[J].护理研究,2013,27(8B):2433-3434.

[2]邵红英,田维忠,房兆.地市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探索[J].护理研究,2013,27(8C):2671-2672.

[3]王群,陈国忠,吕颖.新医改视阈下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5):87-89.

[4]邵红英.“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文护理教育的再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1002-1004.

[5]刘玉雪,金瑞华,郑洁.我国护理教育中临床志愿活动的开展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2):949-951.

[6]薛梅,马连娣,王庆,等.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重庆医学,2015,44(28):4012-4013.

(本文编辑崔晓芳)

Construction of “1141”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actical teaching new model

Shao Hongying,Zhang Hongwei,Tian Weizhong,et al

(Medical Branch of Baoji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College,Shaanxi 721013 China)

Objective:Based o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nursing practice in China western region municipal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process,to explore and to build“1141”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actice new teaching mode. Method:A total of 121 students of grade 2011 class 1 and class 2 and 12 new entrants of young teachers in grade 2012 from nursing school were as the test group,Another 120 students class 3 and Class 4 of and 2011 new coming 8 teachers 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Students and young teachers of control group were carried out the traditional “2+1” training mode.Students and young teachers of test group were carried out“1.5+0.5+1”training mode of teaching.Teaching practice was according to the “1141”mode.Nurse qualification scores of two groups of students before graduation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wo budding young teachers were compared. Results:Students of exam scores of test group were higher and outcome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test group were better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wps(P<0.05). Conclusion: New model of “1141”for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can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ers’comprehensive abi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nursing education;nursing profession;practical teaching;test scores;teaching mode

2015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5Z50。

邵红英,副教授,本科,单位:721013,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张宏伟、田维忠、房兆、胡敏、孙芸、杨亚楠单位:721013,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G642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6.24.011

1009-6493(2016)08C-2981-04

2016-01-14;

2016-07-16)

猜你喜欢
人文社区医院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萌萌兔医院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