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研究
——基于人口变动、经济发展和国际比较的视角

2016-09-08 06:46苏丽锋孙志军
关键词:入学率普及省份

苏丽锋 孙志军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2.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5)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研究

——基于人口变动、经济发展和国际比较的视角

苏丽锋孙志军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2.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5)

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探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国内人口变动趋势、经济发展以及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所处的背景条件,并对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可能达到的普及水平给出了基本判断。我国各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差异较大,2010年有8个省份已经普及,9个省份基本普及,而还有14个省份没有普及,如果按照各地发展目标来看,到2015年有18个省份达到普及水平,其余省份处于基本普及和未普及阶段。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将会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创造有利条件。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大部分省份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处于适中的水平,中部和西部部分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从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角度看,与世界各国的普及过程相比,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总体上正由落后转向超前发展。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人口预测; 地区差异; 国际比较

一、引言

高中阶段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或国民教育的完成阶段,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间环节,同时又是学生由学校学习到社会就业的过渡阶段。它担任着升学、就业、培养全人的使命,在国民教育体系和青少年个人成长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又包括中等专业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义务教育普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人、财、物等资源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毛入学率和在校生迅速攀升。但是,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基础和速度也参差不齐,表现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方面,各地的普及水平差异较大,因而使得我国在整体上还没有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目标。

一直以来,学者们都对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给予了较多关注,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讨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含义。朱益明指出必须科学审视高中教育 “普及”含义,把实现教育公平与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加快普及的内容。①《中国教育报》刊文指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等同于普及普通高中教育,还要切实提高质量办好职业教育。②世界银行2020年教育战略报告则指出,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要举办学生真正愿意接受的教育,要达到通过获取知识和技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减贫的“全民学习”目标。③二是分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现状和意义。董俊燕、杜玲玲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和中部高中阶段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并向多样化发展,西部高中阶段教育则处于迅速普及阶段。④史宁中分析认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可以为我国未来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奠定基础,⑤而《中国教育报》组织的关于普通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的讨论,提出了大学预备说、基础与选择说、综合折中说等不同观点。⑥三是探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思路。汪明提出,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关系,保证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⑦四是通过实证方法分析影响学生高中阶段教育选择的因素。孙志军对影响初中升学率和学生选择中职或普通高中的因素进行了分析;⑧刘泽云、李芙蓉、杨钋、宗晓华则重点分析了普通高中经费分担及学生资助等问题。⑨

二、各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现状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标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而按通常的说法,达到85%-90%之间可以看作是“基本普及”,而未达到85%则被认为是尚未基本普及。据此可以将各地区划分为三类:已普及、基本普及和尚未基本普及。通过搜集整理各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各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统计数据,我们整理了有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及发展目标数据,并对各地区进行了分类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各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及发展目标 单位:%

数据来源:各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各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从总体上看,截至2010年全国有8个省(市)已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9个省(区)已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17个省份的人口数占了全国总人口数的66%。而在2005年时,仅有3个直辖市和1个省达到了普及和基本普及的水平,可见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进一步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如果按照各省制定的发展目标来考量的话,到2015年除了贵州和西藏以外的其他省份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其中有18个省份达到普及水平。但是从现状来看,我国各省份之间的普及程度差异仍然比较明显,而且距离完全普及还有一定的差距,下面分类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类是已普及的省份,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天津、山东、辽宁、浙江、吉林8个省(市),全部位于东部和东北地区,这类地区的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6.7%。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直辖市早在2005年就已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已经普及的省份中,近年来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最快的是山东、辽宁和吉林,2005年这三个省的毛入学率均不到60%,而到2010年就已经达到或超过90%,增长幅度达到33%至40%。而且根据这些省制定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可知,2015年后毛入学率均将达到或超过了95%。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这类地区是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最好的地区,当前的普及率最高,经历了从过去的未普及到普及的发展过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其他地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借鉴这些地区的发展经验。

第二类是基本普及的省份,包括河南、内蒙古、黑龙江、湖北、河北、山西、陕西、广东、湖南9个省(区),其毛入学率在85%-90%之间,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39.7%。这类省(区)的分布较广,涵盖了四类地区,具体是东部地区的广东和河北,中部地区的河南、山西、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的内蒙古和陕西,以及东北地区的黑龙江。从表1结果可知,在这类地区中,河南、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湖北和湖南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最快,从2005年的50%左右提高到2010年的85%以上。从这些地区制定的发展目标看,2015年后毛入学率均将达到90%以上的普及水平。所以可以判断,这类地区在2010-2015年间处于接近普及向完全普及转变的发展阶段,因而,这些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条件变化过程可以为制定保障性政策提供参照框架。

第三类是未普及的省份,包括宁夏、福建、安徽、重庆、江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海南、广西、云南、贵州、西藏14个省(市、区),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33.6%,绝大部分省份来自西部地区。这类省份之间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宁夏和福建已接近85%的基本普及水平,安徽、重庆、江西、四川等省的毛入学率已达到或接近80%,甘肃、青海、新疆、海南、广西等省(区)的毛入学率约为70%,而最低的云南和贵州则不到60%。从这些省份制定的发展目标来看,除贵州和西藏外,其余省份在2015年有望达到基本普及的水平。由于普及水平总体不高,所以这类地区中的大部分省份将会成为未来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具体包括甘肃、青海、新疆、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和西藏这8个省(区),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4%。

三、人口变动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在影响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特征与变动趋势是重要的背景因素。根据学龄人口总数以及各年龄段人口数,推算出学龄人口总数的变动趋势,可以进一步估测出高中阶段教育学生数量的上限,并为未来的高中阶段教育规模预测和教育供给规划提供依据。

图1 2010-2020年15-17岁年龄组人口预测(2010年为实际数)

省份在校生人数(万人)估测的毛入学率(%)省份在校生人数(万人)估测的毛入学率(%)北京41.790以上广东453.690以上天津31.9海南34.2河北241.9重庆115.2山西147.8四川288.1内蒙古82.4宁夏26.6辽宁121.1陕西178.2吉林78.3甘肃108.6黑龙江113.0湖南195.485-90上海32.1广西172.185-90江苏252.8青海21.180-90浙江163.2江西152.680-85安徽229.4新疆71.675-90福建140.2云南133.860-70山东312.4贵州111.050-70河南374.8西藏6.550以下湖北203.0

进一步地,我们计算了各省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以便更加详细地验证上述结论。这里我们假定各省的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维持在2010-2013年的平均值,以此除以利用队列构成法预测的各省各年份的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数,得到各省推测的毛入学率。依据该结果,我们按照毛入学率水平的高低对各省进行了分类,结果见表2所示。在表中“90以上”是指推测的对应省份2013-2020年绝大部分年份的毛入学率超过90%,“85-90”则表示对应省份在2013-2020年之间的毛入学率介于85%-90%之间,表中其他数据的含义可以做类似的理解。根据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标准判断,表2中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0%以上的省份,即便未来不再对高中阶段教育进行规模扩张,这些省份也会达到普及水平。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23个省份将达到普及水平,这些省份的人口总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0%。在另外8个省(区)中,湖南、广西的毛入学率可以达到85%以上,青海、江西可以达到80%以上,新疆可以达到75%以上, 而且这5个省(区)中除了江西省外有4个省(区)可以在2020年达到90%的普及水平,江西省也将在2020年达到85%的普及率,而全国普及水平在70%以下的省(区)仅有云南、贵州和西藏3个。这一结果表明,从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总体进程来讲,即便目前的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再继续扩张,由于学龄人口数的下降,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在2015年后也可以达到或接近普及的水平。

四、经济发展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不论从理论还是经验上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两者之间有着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说,那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入学率也越高,其内在的机制不言而喻。但是,政策的变革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如果出台强有力的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的政策措施,那么即便是那些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地区,入学率也会快速提高。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地区的毛入学率进行预测,根据预测值可以判断,相对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哪些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超前,哪些适中,哪些落后。同时,分析结果也可以帮助我们判定政策干预的具体效果。

图2.a和图2.b是2005和2010年我国各省人均GDP与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的散点图。图中的每个点代表一个省份,斜线是以人均GDP的对数值为自变量的回归拟合线(也就是预测值)。由图可以看出,回归拟合线向上倾斜,而且散点图相对较紧密的分布在这条线的两侧,表明人均GDP与毛入学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图中在回归线上方的点表示差值大于0,越往上越大,反之,则越小。观察两个年份回归线两端的点可以发现,2005年在拟合线的右端(表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上海、北京、天津和浙江分布在线的上方,说明这些省(市)的高中阶段教育相对于其经济水平属于超前发展。在拟合线的左端,贵州基本上在回归线上,说明其高中阶段教育适中发展;云南在线的下方,说明其发展落后;甘肃在线的上方,说明其发展超前。在横坐标的中间区域,山西、重庆、江西、陕西、宁夏、湖北、青海在拟合线的上方,说明这些省(市)的高中阶段教育相对于其经济水平属于超前发展;安徽、湖南、广西基本上在拟合线上,说明其高中阶段教育适中发展;江苏、福建、辽宁、山东、广东、内蒙古、河北、吉林、河南、黑龙江、新疆、海南在拟合线的下方,说明这些省(区)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落后。这一情形在2010年发生了变化,在图上表现为在拟合线的右端北京、上海、天津和浙江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是这几个省(市)高中阶段教育已处于较高的普及水平,因此与同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相比,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提高不明显,而在此期间,江苏省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开始超前。另外,观察线的左端,可以发现贵州的发展比以前落后了,云南仍旧落后,甘肃适中。类似地,从图的中间可以观察发现,山东、辽宁、吉林、河南、黑龙江、河北、湖北、湖南、宁夏、山西、陕西、安徽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超前了,重庆、江西发展适中,而内蒙古、广东、福建、青海、新疆、海南、广西发展落后了。

为进一步了解2005-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的变化特征,我们根据上面描述的方法(以人均GDP对数值和人口数作为自变量)分别估计出差值,并根据该值将地区以毛入学率衡量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是否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然后再将两年的分类列在一起,结果见表3。表中A类地区为超前发展,B类为适中发展,C类为发展落后。按照两年的结果划分,则可以将所有地区分为九类(由于该表按照两个年度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超前、适中或滞后状况来分类,所以将部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省份纳入适中发展的类别,因而表3内个别省份所处的发展水平状态可能与图2不相一致,但这并不影响本文对各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的基本判断)。若某省2005年和2010年都属于A类,表示该省这两年都处于超前发展,若某省两个年份都属于C类,表示该省这两个年份都处于发展落后的状态,若两个年份不属于同一个类别,则表示该省在此期间发展状态有所变化。从表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两年都超前发展的有陕西、山西和宁夏,而云南、新疆、海南、广东则在两年都属于发展落后;吉林和黑龙江在2005年属于发展落后的地区,到2010年则成为超前发展地区;贵州和广西由发展适中滑入发展落后地区;湖北和河南由发展适中变为超前发展地区;重庆、浙江、江西、甘肃、北京由超前发展地区变为适中发展地区;内蒙古、辽宁由发展落后地区变为适中发展地区;其他各省份在2005至2010年均为适中发展地区。

图2.a 2005年各省人均GDP与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的散点图

图2.b 2010年各省人均GDP与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的散点图

2005年ABCA陕西、山西、宁夏湖北、河南吉林、黑龙江2010年B重庆、浙江、江西、甘肃、北京天津、上海、山东、青海、江苏、湖南、河北、福建、安徽内蒙古、辽宁C贵州、广西云南、新疆、海南、广东

注:1.根据实际入学率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区间对地区进行分类,所以根据这一差值可以判断该地区以毛入学率衡量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是否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其中,A≥5%,表示超前发展;B在±5%之间,表示适中发展;C≤-5%,表示发展落后。2.由于数据所限,没有对四川和西藏做比较分析。

五、我国与各国普及水平的比较

在对国内背景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国际比较,才能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水平做出更加全面可靠的判断。那么,与国际相比,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究竟处于什么水平?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回答这一问题。第一是直接将不同年份的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与世界各地区进行比较,判断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水平;第二个是用类似于前文的方法,根据各国的数据,建立经济、人口和毛入学率的计量模型,首先计算预测值,然后通过国别比较的方法来分析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总体上处于什么水平。

该部分所用的世界各国毛入学率数据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教育统计数据库,该数据库中高中阶段教育是Upper Secondary。需要说明的是,从下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该数据库中对我国的毛入学率统计要比《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公布的毛入学率低一些,但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各国的毛入学率计算口径是一致的,所以作为比较研究而言,数据代表的毛入学率水平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能够反映客观事实,因而为了方便和直观,我们仍选择使用该数据作为比较分析的基础。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和人口数变量来源于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由于仅做截面数据的比较,所以这里的人均GDP是用美元衡量的当年价格计算的数值,数据年份为2000-2013年。

表4 世界各地区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2000-2013年) 单位:%

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SECO)教育统计数据库。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更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状况,所以为了更加直观深入地比较我国与世界各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差异,我们进一步根据世界银行按照人均国民收入水平(GNI)对国家的分类,把我国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在2010年前,我国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的毛入学率始终高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差距逐渐增大,由2000年的高2.5%上升到2008年的约15%。2010年后我国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虽然毛入学率基本上与这类国家的平均水平相近,但是经历了一个由略低于平均水平到略高于平均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而且,可以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将更加明显地超越这类国家,并逐渐接近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根据上述比较我们可以推测,2000年后,以毛入学率衡量的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水平基本上与世界同类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一致。

要回答本部分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即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总体上处于什么水平,我们以毛入学率为因变量,人均GDP(取对数)和人口数为自变量,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毛入学率的预测值,并用实际值减去预测值(差值),可以得到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与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关系为参照,相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毛入学率是高了还是低了的判断。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库和世界银行发展指标数据库整理后发现有大约140个国家的数据是完整的,为了得到一个稳健的结果和减少国家体量大小差异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我们对全部国家和人口在1500万人以上的国家分别进行了测算,最终的统计结果见表5。

表5列出的是采用逐年回归的方法得到的毛入学率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差值,并根据是否在测算模型中包含人口变量、全部国家与1500万人口以上国家分为四类。差值为负值,则表示以国际为参照,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实际的毛入学率比应该达到的水平(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低,也就是发展落后;如果这个差值为正,则表示发展超前;如果接近于0,表示发展适中。从测算结果综合来看,2008年以前,在不含人口变量的全部国家模型中,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与应该达到的水平差值从2000年的-8.8缩小到2007年的-4.5,在不含人口变量的1500万以上人口国家模型中,差值从2000年的-10.3缩小到2007年的-2.0;在包含人口变量的全部国家模型中,差值从2000年的-18.0缩小到2007年的-2.4,在包含人口变量的1500万以上人口国家模型中,大多数年份的差值也为负值,但数值较小。总之,在2008年以前,虽然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逐渐提高,但与预测水平的差值基本为负值,而且除了最后一个模型以外,其余模型计算所得的数值均较大,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于我国的经济水平是落后的。2008年以后,在不含人口变量的全部国家模型中,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与应该达到的水平差值从2008年的-1.9增加到2013年的0.3,在不含人口变量的1500万以上人口国家模型中,差值从2008年的-0.4增加到2013年的1.0;在包含人口变量的全部国家模型中,差值从2008年的0.4增加到2013年的4.7。由这三个模型结果可见,在2008年以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继续提高,差值由原来的负值变为正值,但从数值来看,结果均接近于零,这就表示我国这一时期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适中,但从最后一个包含人口变量的模型结果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与应该达到的水平差值在2010年由2008年和2009年的负值转变为正值,并且连续几年快速增加到了14.1,所以可以判断相对于经济发展,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在2010年后开始超前发展了。由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逐渐转变为接近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在参照国际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后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2008年前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由落后到适中的转变过程,而之后则逐渐开始进入超前发展的阶段。

表5 以国际为参照的我国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库和世界银行发展指标数据库计算,其中2004、2005年的数据缺失。

六、结论与建议

利用统计分析、模型预测和国际比较方法,本文从多个视角详细分析了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发展趋势。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在通常用来衡量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的毛入学率方面,各地之间差异较大,2010年有8个省份已经普及,9个省份基本普及,而还有14个省份没有普及,如果按照各地发展目标来看,到2015年有18个省份达到普及水平,其余省份处于基本普及和未普及阶段。第二,从国内人口变动背景来看,我国20岁以下的人口数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上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而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呈现连续性下降的趋势,这一变动将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供有利条件。所以,未来一段时期即便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再继续扩张,由于学龄人口数的下降,我国绝大部分省份高中阶段教育将在近期达到或接近普及的水平。第三,从我国经济发展背景来看,毛入学率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总体来看,我国大部分省份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处于适中的水平。已经处于较高普及程度的东部发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提高不明显,另外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中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出现了普及发展相对落后的问题。第四,与世界各国比较后发现,在2010年前,我国的毛入学率始终高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10年后我国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毛入学率基本上与这类国家的平均水平相近,而且经历了一个由略低于平均水平到略高于平均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过程。可以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将更加明显地超越这类国家,并逐渐接近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正由落后转向超前发展。

本文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制定包含可考量指标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政策。我国目前的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水平差异明显,因而应该发挥国家政策的积极作用,尽快论证和出台一套针对新时期各地现状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方案,并抓紧落实推进。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虽然影响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的因素较多,但国家政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所以今后应该更好地发挥国家政策的重要作用,结合“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总体目标,制定适应当前各地区现状特征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指标体系,并定期进行考量。另外,目前看来,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是初中毕业生的首要选择,因此要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数量,不断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以满足社会对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

第二,制定差异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政策,重点推进未普及地区的工作。本文研究发现,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东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较高,最高的省(市)已接近100%,而中部、西部部分地区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西部最低的省份仅为63%,所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明确今后高中阶段普及工作的重点,并结合学龄人口变化特征,分地区实行差异化的普及路径。事实上,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很大,所以要切忌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中实施“一刀切”政策,而应该制定差异化普及策略,鼓励不同省(市)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路径,对未普及地区进行重点扶持。

第三,既要重视普及发展的速度,又要提高普及的质量。从与经济发展匹配的角度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总体上发展较快,未来几年内可以实现普及的目标,但各地区教育质量的差异却十分明显,所以,要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质量,要在普及过程中确立规模与质量并重的观念,实现有质量的、高水平的普及,将推进普及与完善机制并重,从制度设计上保证高中阶段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尝试采取差异化发展的策略,促进办学模式多样化,提供真正满足学生需求的高质量的教育。对于落后地区,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落后地区的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第四,调整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结构。与世界各国相比,相对于国内经济发展而言,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正由落后转向超前发展,但与接受教育人口数量比例的快速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结构还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所以要将这些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初中升中等职业学校方面,逐步调整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比例结构。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在落后地区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还十分薄弱的地区,首要任务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在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地区,主要任务是深化产教融合、挖掘办学特色;在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具有较好基础、具备一定办学特色、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强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性地区,则应该实施创新驱动式发展,确立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发展目标。

第五,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公共投入的配置效率。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设定的目标,到 2020年我国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时,将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具有几乎相同的招生规模。但从目前看来,初中毕业生对职业教育的选择还受到传统观念、教育质量、升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教育回报率仍普遍低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因而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往往并非学生的主观意愿,所以未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工作,还必须结合上述现实,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公共投入的配置效率,优化和平衡高中阶段教育中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共投资比例和结构,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打通升学渠道,确立普职平等的教育观念。

注释

①朱益明:《论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认识问题》,《基础教育》2014年第4期。

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意味着什么?》,《中国教育报》2015 年10月31日,第1版。

③World Bank. Learning for All: Investing in People’s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Promote Development(World Bank Group Education Strategy 2020),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EDUCATION/Resources/ESSU/Educatio

n_Sector_Strategy_draft_for_comment.pdf.

④董俊燕、杜玲玲:《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趋势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第8期。

⑤史宁中:《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为十二年义务教育奠基》,《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⑥霍益萍、朱益明:《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2013)》,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69-72页。

⑦汪明:《关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策略的若干思考》,《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⑧孙志军:《家庭背景、公共教育支出与高中阶段教育入学机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第3期;孙志军:《我国初中升学率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教育与经济》2012年第3期。

⑨刘泽云:《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政府投入的实证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9期;李芙蓉:《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投入现状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1期;杨钋:《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11期;宗晓华:《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经济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

⑩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责任编辑曾新

A Study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tion Change,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Su Lifeng1Sun Zhijun2

(1.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Economy Research,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2.Business School,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popularization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tion fluctu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gives the basic judgment about the popularization level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In 2010 in China, there are 8 provinces in the popularized stage with other 9 provinces in basically popularized stage, but there are still 14 provinces in non-popularized stage. If we follow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different provinces by 2015, there are 18 provinces reaching the popularization level, the remaining provinces is in the basically popularized and non-universal stage.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changes will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most provinces is at a moderate level. Compared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is transforming from the backward to advanced development.

popularization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population forecas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2015-12-07

猜你喜欢
入学率普及省份
2020年我国在校生2.89亿人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从小学入学率和师生比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特点
全世界都在扩招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