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祭祀活动之体育文化研究

2016-09-13 06:30罗英梅
运动 2016年2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少数民族

罗英梅

(河池学院体育系,广西 宜州 546300)



少数民族祭祀活动之体育文化研究

罗英梅

(河池学院体育系,广西 宜州 546300)

摘 要: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研究,是推广民族文化的主要突破口,加强主流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和谐发展,加深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的发展,就应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普及与推广工作。

关键词:少数民族;祭祀活动;体育文化

投稿日期:2015-11-13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然而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不断流失,许多民族文化以及体育文化活动正面临着失传的境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的体育文化已经融入到了整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去,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民族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促进民族精神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研究,则是推广民族文化的主要突破口。本文以少数民族的祭祀活动为例,探析我国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研究。

1 我国少数民族的祭祀活动

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是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的辅助下,它象征着中华民族自身的内涵、价值,代表着东方文化。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儒教礼仪的一个总要体现。祭祀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一个传统礼俗仪式,少数民族一般都会有宗教信仰,因此都会进行祭祀活动。不同的少数民族,对于祭祀活动也有不同的方法,同时也表达出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各民族都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保留着祭祀习俗。

2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

2.1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文化特征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传统文化所决定的,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又推动着民族文化进步。

2.1.1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一般都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侗族抢花炮、苗族苗岭球、布依族划船、瑶族木头球等。有的项目虽然许多民族都有,但其中蕴含的文化而意义不同,因而各具特色。例如,哈萨克族与藏族都有赛马的活动,虽然形式完全相同,但是规则却不同,所象征的意义也各有特色。

2.1.2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来源于宗教信仰,许多祭祀的体育活动都是来自于对神灵的信仰,颇有些迷信色彩。例如,瑶族羊角长鼓舞、满族的射柳、白族的火把节等都与驱魔除邪有关。

2.1.3 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性质,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的,也是自身民族的一个代表文化。例如,湘鄂地区的苗族的武术、土尔扈特部族的摔跤等项目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也是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的。

2.2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体育特征

2.2.1 健身娱乐性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体育文化活动不仅是用来传承民族特色,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身心和情感愿望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消遣、娱乐性质。例如,藏族的射箭、摔跤等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民俗,同时也能够强身健体。

2.2.2 观赏性 体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如足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就能够点燃观众的热情,让人有精神上的振奋。而少数民族体育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如傣族的孔雀舞、象脚鼓舞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表达方式柔和并且传达情感,搭配音乐服装更是极具美感;刀郎舞注重动感的舞姿,独特的民族服饰更是为舞蹈增添色彩缤纷的感觉。

2.2.3 广泛的参与性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一般会在传统的民族节日开展,参与活动的人群较多。例如,彝族铃铛舞的表演一般是多人进行,要求舞者节奏统一,步伐整齐,动作协调,时快时慢,静动结合,铃铛时响时停,有很强的群体性。

3 广西少数民族祭祀活动的体育文化特性

3.1 文化特性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聚集了包括壮族、瑶族、侗族、回族、水族、仡佬族、毛南族、京族等11个少数民族,壮族人口约占整个广西自治区的1/3,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他们主要聚居在右江河谷地带。

广西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如右江山歌节主要活动有民间传统壮剧表演、山歌擂台赛、民间体育竞技比赛、跳长绳、飞绣球、双人扛甘蔗、掰玉米比赛等,吸引周边上万群众参与和观看;那坡彝族跳弓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至初十是那坡县彝族同胞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跳弓节。其间家家户户蒸糯米饭、酿米酒、杀猪(过去杀牛)宰鸡宰鸭加菜聚餐。全寨男女老少穿戴节日盛装到寨子当中的跳弓场,围着金竹丛快乐起舞。邻近十里八乡的壮族、汉族、瑶族、苗族等民族同胞也前去参加活动,场面热闹非凡。

3.2 祭祀活动体现出的体育文化内涵

3.2.1 生存文化 体育活动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强健身体,增强人们的体质,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民族生存发展是必须,也是推动民族的社会生产是基本物质基础。有些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是直接与其生存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独龙族特有的体育活动溜索就是如此,因为独龙族人群聚在独龙河畔,而沿江两岸没有桥梁,只有狭窄的悬岩绝壁,人们想要去到对岸,只有依靠独藤绳作为交通工具,跨越河流。为了生存需要,独龙族人必须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来加强自身身体素质。例如,瑶族的打猎舞,起源于青裤瑶人的护秋活动,是为保护庄稼不受糟塌,青裤瑶人手持木棒互相敲击,以吓走野兽。

3.2.2 民族精神文化 体育活动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的体现。有些少数民族会利用古老的传说来赋予他们某些体育文化活动一种特定的民族精神,当人们举行这些活动时,代表着他们在不断展现自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态度。例如,白族人在洱海边聚集舞龙则是为了表现龙的精神,同时也展示着白族人的像龙一样的不屈的民族精神。而苗族人的“桑就”活动则是为了纪念孟获,同时也为了表示苗族人对诸葛亮的感激,用以表示苗族以德相报、不忘恩德的民族精神。

3.2.3 民族信仰文化 体育活动同样也是民族传授文化思想的一种教育方式,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民族的生活技能、生产技巧有时会以竞技、舞蹈、歌唱等活动来进行传播,使得体育文化活动成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教育活动。例如,普米族的转山会,它虽然是一种祭祀活动,用来表达对先祖山神的信仰和追溯,但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体育活动比赛,内容包含有赛马、火枪射击、弓弩射击、赛跑等,用来增加节庆的欢悦,同时也是一种民族信仰文化的体现。壮族歌曲是一种群体性的聚会唱歌活动。

3.2.4 抒情文化 少数民族大多居住生活在地域僻远、山高坡陡的山区,艰难的生存条件致使得他们的心灵更加强大、美丽,对于取得的收获都分外感激。例如,狩猎捕得猛兽、农事获得丰收、爱神之箭射穿姑娘心等。他们都会通过一定的体育文化活动来表现自己内心情感。回族把祭祀亡人叫“锅里倒油”或叫干“尔麦里”。丧主家每天要点香烙油香,做“杜娃”向真主祈祷。这都是为了表达对亡人的思念以及悲伤的情感。

4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西方竞技体育的传入以及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迅速发展,现代体育给我国的传统民族体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淹没在人们追求竞技体育的热潮之中,使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陷入了发展困境,并且面临着文化价值降低的挑战。

改革开放之后,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虽然收到了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从农村走向城市,有些项目得到了推广和发展,如舞龙舞狮、秧歌舞、龙舟、骑马射箭、风筝,以太极、木兰拳为主的武术在全国普遍开展,赛马、龙舟、民族式摔跤、抢花炮、独竹漂、板鞋竞速等被列入全国民运会的正式比赛。与此同时,关于民族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成熟,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也被纳入了学校体育教育中去,许多高校、体育院校都相继成立了民族传统体育系,建立了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在一些民族地区也有一些民俗体育项目被纳入到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

但实际上,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大多数学校除了设有传统武术项目之外,根本没有其他传统体育文化的踪影,并且在社会体育和大众体育中,也基本由西方竞技体育组成,即便是我国的全运会中也是如此,虽然设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龙舟、摔跤等,但是由于影响力不如现代体育,仍旧缺乏人们所关注,基本没有改变现代体育在我国体育中占有的地位。

5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

5.1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5.1.1 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匮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许多是自成体系,大多数都是族人之间的口耳相传,而没有具体详尽的研究理论。许多研究学者大多将研究经历花费在占主要地位的武术研究,对其他民族体育活动研究层面比较窄。

5.1.2 相关的运动会没有起到带动民族体育发展的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运动会和比赛太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度太低,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运动会和比赛的项目没有适应社会的需要,与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不相适应。

5.1.3 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种类众多,但是只有少数项目发展势头较好,而其他项目则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

5.2 对 策

面对这些困境,改善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状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首先,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做好理论上的准备,从薄弱环节抓起,采取针对性措施,利用合理的研究角度,巩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理论建立。其次,各级部门、各级领导必须转变观念,重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重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投入,重视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引导,加重宣传力度,加大经济投入。最后,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的群体认知作用,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各类学校,不仅能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将极大地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6 结 语

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注意保证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能够完整保留,保证我国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会因为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的发展,就应该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普及与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赵苏喆,段国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体育与科学,2002,23 (2):37-39.

[2]曾于久.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王则珊,田雨普,卢元镇,等.群众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4.

作者简介:罗英梅(1970~),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广西民族地区高校开设民族舞健身操选项课的教学实践研究(编号:2013C082);2013年度广西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资助项目:桂西北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编号:SK13YB081)。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2.074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1-145-02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