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遗产地旅游智慧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6-09-16 03:26邹统钎江璐虹唐承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北京100024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遗产地遗产指标体系

邹统钎,江璐虹,唐承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北京 10002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遗产地旅游智慧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邹统钎,江璐虹,唐承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北京 100024)

真实性、完整性和多样性是遗产地的重要特征,也是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准则。智慧化建设是促进遗产保护和遗产展示的有效方式,保护和展示是遗产地旅游智慧化建设的重点。遗产地旅游智慧化建设包含游客体验、景区管理、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这4个主要方面。本研究构建遗产地旅游智慧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邀请旅游业界专家学者分别对自然遗产地、文化遗产地的旅游智慧化建设进行权重赋值,寻找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在旅游智慧化建设中的不同发展规律。研究认为:遗产保护是遗产地旅游智慧化建设的重点,自然遗产地应注重智慧化体验营造,文化遗产地应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加强智慧化管理与开发。

遗产地;智慧旅游;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智慧旅游的兴起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和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计划[1]。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专业化、数字化发展,正处于智能化即智慧旅游的发展阶段[2],旅游业开始寻求以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和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重构方式①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41号)。。伴随着我国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启动,智慧旅游在景区与遗产地的应用逐渐推广,故宫、九寨沟、颐和园、黄山等自然、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规划、管理与营销等由传统方式向智慧化与智能化转变。随着智慧旅游的实践发展,智慧旅游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研究主要集中于智慧旅游的应用价值[3-5],智慧旅游系统建设[6-10],信息技术与智慧旅游建设[11-12],景区智慧化建设[13-14],智慧旅游负面影响与不足[15-17]等方面,涉及遗产地智慧化建设的相关研究较少。遗产地以遗产保护为重点,智慧化建设有别于传统景区,更应突出其保护与教育功能。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在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分别强调真实性与完整性这两个不同特征,其智慧化建设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建立严谨、可靠的遗产地旅游智慧化建设评价标准,探寻文化遗产地与自然遗产智慧化建设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背景

国内外关于智慧旅游的研究始于2000年,并借助智慧城市的概念对智慧旅游做出定义。2011年国内学者叶铁伟、黄超、李云鹏、马勇等围绕技术层面、实现途径等方面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2,18]。张凌云(2012)提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19]。

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智慧旅游建设促进旅游发展。传统模式下的景区管理存在票务服务技术滞后、景区容量控制的可行性低、景区服务资讯的传播途径单一等问题[20],智慧旅游改变人们的旅游消费习惯和体验的方式,能使旅游者通过智慧旅游系统的终端驳接工具,完成旅游个性需求,是旅游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结合[21],有利于更好地为旅游者服务,实现旅游科学化管理,带动产业发展并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22-23]。随着智慧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与手段在旅游发展领域的应用,国内、外国内学者逐渐对遗产型景区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地智慧化系统建设,智慧化建设信息技术手段和遗产地智慧旅游实践这3个主要方面。

遗产地智慧化系统建设方面,郑颖尔(2014)在总结颐和园智慧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分析颐和园建设“智慧园区”中构建遗产保护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基础信息系统和中枢职能基础设施、周边职能基础设施的总体框架[24]。叶春东,杨萍萍(2014)以九寨沟为例,针对游客出行需求提出了构建智慧旅游交通系统的总体框架及服务功能[25]。卢玉平,魏敏(2013)对武夷山智慧旅游建设中面向游客、面向管理者和面向经营者的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分析[26]。遗产地旅游智慧化信息技术手段方面,邵振峰,章小平,马军等(2010)基于对物联网技术的分析,探讨九寨沟智慧化的景区管理方式[27]。梁焱(2011)借助云计算手段对世界遗产地黄山进行数据基础设施规划[28]。陆武(2012)研究GIS技术在大明宫遗址数字复原唐代大明宫的恢弘场景,以15:1的比例微缩建成大明宫建筑中的重要应用[29]。遗产型景区的智慧化建设逐渐引起了学者对其实践经验的案例研究。唐晨铭,李少游(2014)以柳州白莲洞遗址公园为例探讨景区的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产品以及旅游营销的智慧化建设[30]。国内旅游智慧化建设中典型的景区九寨沟,黄山,颐和园,敦煌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

智慧旅游建设在景区的运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确定智慧景区建设的基础条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方式[31]。邓贤峰,李霞(2012)对智慧景区的评价标准体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智慧景区标准化建设应从游客体验、景区管理、旅游产品3个维度出发建立标准体系[32]。金波(2014)以浙江省温州市的江心屿景区为例,研究认为景区智慧旅游发展需要构建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游客服务标准体系和运行管理标准体系[31]。张红英,曹培培(2014)研究指出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通信网络、电子门票和门禁、景区门户网站、景区综合管理、游客服务和互动体验等8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33]。

综上,国内外学者对智慧旅游的大量研究集中于智慧旅游的应用价值、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信息技术与智慧旅游建设、景区智慧化建设、智慧旅游负面影响与不足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开启对遗产型景区智慧化建设的研究,但研究仍主要集中在遗产地智慧化系统建设,智慧化建设信息技术手段和遗产地智慧旅游实践借鉴这3个主要方面,缺乏针对遗产地特征与智慧旅游关系的深入分析,以及对自然、文化遗产地智慧化建设区别的探讨。国内对智慧景区的标准化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目前国内外尚缺少对遗产地智慧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在构建遗产地智慧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自然遗产地和文化遗产地在智慧化建设中的不同之处进行探讨,为遗产地智慧旅游发展提供对策。

2 遗产地智慧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遗产是一个国家、地区或社会长期拥有的、且被认为是其自身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传统和特质。真实性,完善性和多样性是遗产与遗产地的重要特征。真实性是遗产旅游研究中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基础与核心概念[34]。完整性原则主要应用与自然遗产的保护,是自然遗产申请和保护的关键依据。原真性对于遗产旅游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①作为推力对于个人的遗产消费决策很重要;②作为拉力,对于遗产目的地的吸引力很重要[35]。除了在遗产资源的保护上坚持完整性外,还强调遗产旅游的主体——旅游者的体验完整性。遗产地的旅游体验也存在完整性问题,一个完整的体验有酝酿、发展、高潮与回味的过程,现在许多遗产地过度重视游客享受或强调刺激,影响了遗产地体验的完整性。

根据智慧旅游相关文献回顾与遗产地特征分析可知,智慧旅游建设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推动遗产地旅游发展,同时也是遗产保护与展示的重要手段与方式。文化遗产地的真实性特征与自然遗产地的完整性特征决定着其智慧化建设中与一般景区的不同之处。遗产地智慧化建设指标体系应在兼顾游客体验、景区管理、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实现有效遗产保护。本研究建立遗产地智慧化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遗产地旅游智慧化建设框架图

2.1层次分析法构建遗产地旅游指标体系

为探讨自然遗产地与文化遗产地在智慧化建设中的不同侧重点,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依据遗产地智慧化建设评价指标,设计问卷,邀请专家学者分别对自然遗产地与文化遗产地进行评分。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本文将借助YAAHP层次分析软件进行评价体系权重计算,具体过程包括: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②向有关专家发放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问卷;③将专家问卷数据输入YAAHP软件,利用软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本研究构建遗产地智慧化建设框架,并将遗产地智慧化体验、智慧化管理、智慧化开发以及智慧化保护作为遗产地智慧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并建立详尽的二级、三级指标,构建遗产地智慧旅游建设指标体系。由于三级指标较多,故在权重值衡量中未列入计算分析,一级、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遗产地智慧旅游建设指标体系

(2)发放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问卷。本研究采用YAAHP软件建立遗产地智慧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设计并生成遗产地旅游智慧化建设指标相对重要性问卷。本研究发放专家问卷40份(自然遗产地智慧化建设问卷20份,文化遗产地智慧化建设问卷2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34份(自然遗产地智慧化建设问卷17份,文化遗产地智慧化建设问卷17份)。本研究构造九级比较判断矩阵(1/9,1/8…1,2…8,9),通过两两指标之间重要程度的比较判断,建立判断矩阵。再通过计算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即得出不同因素重要性程度的权重,由此判断各个指标的重要性。

2.2计算数据与对比分析

本研究的权重值在0~1之间设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之和为1(或者,为一级指标权重值,为二级指标权重值)。根据各专家问卷评分,本研究对专家评价结果进行加权评价平均计算,由此得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地智慧化建设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系数,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自然遗产地智慧化建设指标体系权重得分

表3 文化遗产地智慧化建设指标体系权重得分

借助层次分析法的数据分析,本研究构建了遗产地智慧化建设指标体系,并从中发现在自然遗产地和文化遗产地的智慧化建设上的不同规律。统计数据显示,遗产地智慧化保护在所有一级指标中所占的权重最高,是自然遗产地和文化遗产地保护的重中之重,且自然遗产地的智慧化保护重要性高于文化遗产地的智慧化保护。自然遗产地的智慧化建设中,遗产地的智慧化体验建设相较于智慧开发与管理更加重要。文化遗产地建设中,其智慧化开发与智慧化管理的重要性相当,且文化遗产地智慧化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高于自然遗产地的智慧化开发与管理建设(如图2所示)。

图2 自然、文化遗产地智慧化建设一级指标权重对比

在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中,自然遗产地与文化遗产地的得分也各有不同,如图3所示。对于自然遗产地来说,遗产动态监测所占权重最高,文化遗产地的遗产虚拟复原相对重要,交通管理的权重系数值在自然和文化遗产地中都最低。对于文化遗产地智慧化建设,最重要的二级指标分别是遗产虚拟复原、遗产动态监测以及智慧旅游产品开发,交通管理、环境管理、游客管理的相对权重值较低。在自然遗产地智慧化建设中,侧重点则分别在于遗产动态监测、遗产预测管理以及遗产虚拟复原。自然遗产地在智能导览、网络与通信服务、环境管理、旅游产品运营、旅游产品推广、遗产动态监测和遗产预测管理这几个方面相比文化遗产地更加重要。文化遗产地的智慧化建设相较于自然遗产地,互动与反馈、规划与投入、游客管理、交通管理、安全防范旅游产品开发以及遗产虚拟复原这几个方面的权重值更高。

图3 自然遗产地与文化遗产地智慧化建设二级指标权重对比

3 结论与对策

借助智慧化手段,采用数字化、信息化、大数据的方式对遗产进行有效记录和保护,是有效缓解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矛盾的途径。自然、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中借助智慧化手段,有利于实现旅游与保护的双赢发展。文化遗产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充分利用虚拟复原技术,能通过复原历史文化场景与遗产地旧址,生动形象地展示文化遗产地特征,实现遗产的教育功能,同时缓解游客旅游对遗产地的破坏。自然遗产地的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离不开对遗产地动态监测与预测管理,智慧化手段的运用是保护遗产完整性的重要方式。

智慧化体验营造是自然遗产地智慧化建设的侧重点,而文化遗产地应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加强智慧化开发与管理。自然遗产地的主要旅游方式为自然风光欣赏,游客在遗产地的智慧化体验是增加游客满意度与重游率的影响因素之一。借助智能导览系统以及便捷的网络与通信设施,实现游客在自然风光中的最佳体验是自然遗产地应努力的方向。文化遗产地与自然遗产地存在不同,文化内涵的传递与展示为文化遗产旅游的使命。然而文化遗产地的遗产展示相较于自然遗产地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遗址、遗迹由于受到了历史破坏,呈现在游客面前的往往剩下废墟或抽象的文物,遗产旅游与游客对遗产的解读由此存在障碍。借鉴敦煌莫高窟等文化遗产地智慧化开发与管理的经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能在智慧化手段的帮助下,实现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数字化展现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同时,借助智慧化的手段遗产地的客流、环境、安全等管理,能够更好地发挥遗产地的旅游、教育、科普的功能,发挥遗产地的价值。

[1]许晔,孟弘,程家瑜,等.IBM“智慧地球”战略与我国的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 2010(4):123-125.

[2]叶铁伟.智慧旅游:旅游业的第二次革命(上)[N].中国旅游报,2011- 05-25(11).

[3]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智慧旅游应用解决方案[J].物联网技术,2012(10): 18-20.

[4]颜敏.智慧旅游及其发展: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2(20):75-77.

[5]李庆雷,白廷斌.论旅游经济的有智增长模式[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9(5):102-109.

[6]STAAB S,WERTHNER H,RICCI F,et al. Intelligent systems for tourism[J].IEEE Intelligent Systems,2002,17(6): 53- 64.

[7]Owaied H H, Farhan H A, Al-Hawamdeh N, et al. A model for intelligent tourism guide system[J].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11,11(2): 342-347.

[8]金卫东.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学刊,2012,7(2):5-6.

[9]乔海燕.关于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思考:基于智慧旅游视角[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27-29.

[10]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3(6):97-100.

[11]周相兵,马洪江,苗放.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旅游云解决方案[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S2):261-264.

[12]KANELLOPOULOS D, KOTSIANTIS S. Towards intelligent wireless web services for touris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Network Security,2006,6(7): 83-90.

[13]MRNJAVAC E, MARSANIC 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improving traffic flow in tourism destinations[J].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7, 3(13): 627- 636.

[14]党安荣,张丹明,陈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11(9):15-21.

[15]高天明.热旅游、冷思考:智慧旅游之我见[J].旅游学刊,2012,27(9):3-4.

[16]黄羊山.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迫在眉睫[J].旅游学刊,2012(02):6-7.

[17]李洪鹏,高蕴华,赵旭伟.数字景区转型智慧景区的探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1(7):112-113.

[18]黄超,李云鹏.“十二五 ”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旅游学刊年会会议论文集.北京:旅游学刊,2011:55-68.

[19]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27(5):66-73.

[20]徐徐.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发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6):220-221.

[21]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 2011(10):121-124.

[22]张莹.智慧旅游的发展意义及策略[J].中国市场,2015(9):151-152.

[23]丁风芹.我国智慧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1):32-34.

[24]郑颖尔,黄骞,蔡建民,等.智慧颐和园建设与智慧景区模式研究[J].中国信息界, 2014(12):72-78.

[25]叶春东,杨萍萍.智慧旅游交通系统构建:以大九寨智慧旅游带为例[J].旅游纵览月刊, 2014(12):30-31.

[26]卢玉平,魏敏.武夷山“智慧旅游”总体构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70):39-41.

[27]邵振峰,章小平,马军,等.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J].地理信息世界,2010, 8(5):12-16.

[28]梁焱.基于云计算的智慧黄山景区数据基础设施规划方案[J].中国园林,2011(9):26-29.

[29]陆武.陕西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几点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2(3):72-76.

[30]唐晨铭,李少游.基于智慧旅游的智慧景区打造研究:以柳州白莲洞遗址公园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8(2):70-72.

[31]金波.浅谈智慧景区标准化建设[J].中国标准化,2014(3):96-99.

[32]邓贤峰,李霞.“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2012(9):100-106.

[33]张红英,曹培培.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4(35):88-89.

[34]JOKILEHTO J. The context of the Venice Charter (1964)[J].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1998, 2(4): 229- 233.

[35]陈勇.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概念分析与理论引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4):21-24.

Application of an AHP in Smart Tourism Construction in Heritage Destinations

ZOU Tongqian,JIANG Luhong,TANG Chengcai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4,China)

The authenticity, integrity and diversity are thre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heritage destinations, which are also the basic principles in the process of heritag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touris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tect and succeed heritage while protection and display are key points to well construction of heritage destinations. The main factors effect smart heritage destination building include these four parts: tourists experience, destination management, tourism products and heritage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we set up an smart heritage destin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using the method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which invite experts and scholars to judge the weight assignment of the factors. We find that the natural heritage destinations differ from the cultural heritage destination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tourism due to thei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mart tourism construction,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is the main factors for all the heritage destination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destinations. The natural heritage destination may emphasis on how to provide tourists with travel experience in an intelligent way while the natural heritage destinations’main aims are to enhance its intelligent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n the base of protection.

heritage destinations; smart tourism ;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index system

G112

A

邹统钎(1964-),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目的地管理、遗产旅游。E- mail:ztq64@126.com.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JDJGA006);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3年度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TJSHS20131003101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32006);教师队伍建设“组织部高创计划教学名师(市级)”(PXM2016- 014221- 000010)

猜你喜欢
遗产地遗产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遗产怎么分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千万遗产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