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新教材:我们“不将就”
——以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为例谈新教材的研读与使用

2016-09-18 06:47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中心小学312000毛子燕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新教材气球整理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中心小学(312000) 毛子燕

直面新教材:我们“不将就”
——以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为例谈新教材的研读与使用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中心小学(312000) 毛子燕

通过认真反复地学习课标、研读教材、了解学生,充分领悟课标精神、教材精髓、学生学情,继而最大限度发挥新教材科学性的优势。对新教材进行充分地发掘、大胆地突破,运用巧妙的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让研读教材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让追寻生本课堂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常态,让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再“将就”。

研读 分类 整理 使用 不将就

2012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执行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学内容的编排更为科学合理,不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作为一线教师,是置身事外、我行我素,还是认真钻研、积极思考?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有幸使用了第一批新教材,在充分领悟课程标准的精神基础上,认真研读了新教材的内容,旨在通过学习,能对教材有独到的理解和诠释,能给予学生最优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掘教材的精髓,使教学更不“将就”。下面就以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为例,谈谈本人对新教材研读与使用后的心得。

一、深读教材“不将就”

1.解“读”课标

对于“分类与整理”这部分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提出“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的信息。”课程标准解读:“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实验教材将“分类”安排在准备课中,而现行教材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更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了统计的内容。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完整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感受数据是蕴涵信息的。

2.精“读”教材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

其中,例1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例2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通过这样的编排,教材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了学生。由此,确立了本内容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并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3.细“读”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分类与整理,但对这一内容实际上并不陌生。生活中类似的分类现象很多,如垃圾分类、超市分类等,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也学习过用两种策略解决数学问题,如按颜色数、按大小数等,这些都是分类的现象。因此,只要教师稍作提醒,学生就能很快了解分类的标准。但是,如何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分类的标准?如何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后制作成简单的统计表?这对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教材并有效地整合多种课程资源,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实施教学。对于“分类与整理”这一内容,教师怎样才是用好教材呢?是照搬教材,完成分类后进行整理与分析,还是将教材中的内容全盘删除,再重新选择素材展开教学?笔者认为,最好的做法是:既要充分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使用好教材,又要大胆地突破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有效的补充与完善,更好地充实教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巧用资源“不将就”

1.精益求精——“用”例题

教材是众多的数学教师、数学专家通过长期的实践而概括出来的。作为教师,不应该动不动就将教材废弃,但也不能按部就班,而应通过反复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同时适当突破,精益求精。对于教材“分类与整理”这一部分的例题,笔者做了如下处理。

(1)例1的应用与突破

教材中分气球活动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故笔者通过用彩纸打印出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气球后,让学生以同桌为一组进行操作。在操作之前,要求按照形状这一标准进行分类,使学生的操作有序展开,另一方面笔者又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改变与突破。主要关注两方面:

一是关注学生的自然生成。当教师给定标准让学生进行分类后,学生给出了多种整理方式:

有的是一堆一堆的,有的是横向摆放的,还有的是纵向排列的。这时教师要马上评价其好坏吗?此时教师不妨先不要对这些作品予以评价,而是予以引导。例如,学生对气球分类出现“一堆一堆”时,教师要适时地“圈一圈”,为以后的集合教学作适当的铺垫。当学生将气球竖着或者横着排列时,教师可以追问:“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谁最多,谁最少?”那么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自然就谈到了一一对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这时,教师还可进一步描述“当糖葫芦形的气球比较长时,不能从高矮进行判断”,强化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在这个过程中,相信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分类的表示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的积累。

二是关注分类标准的区分。当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标准将气球按形状分类,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后,例1的教学是否就此结束?笔者在此处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先补充一个绿色的圆形气球,让学生思考这个气球应放到什么地方,然后再拿出一个红色的小兔子形状的气球,让学生思考这个气球又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同样是增加了一个气球,却有着质的区别。绿色的圆形气球变的是颜色不是形状,还是放到圆形气球这一列,而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在原来气球形状中是没有的,因此需要增加一列。这一环节足以引发学生思考:当分类过程中已经有这一类了,那么只需要在这一类中加上一个;如果没有这一类,则需要再增加一类。通过这样的图表整理后,呈现的结果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类标准的重要性。

(2)例2的应用与突破

例2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对游园的人进行分类时,学生提出了许多分类的标准。那么,教师不妨将这些多样化的分类标准与生活实践结合,让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一来,教学更加生动。据此,笔者将游园活动深化:

如果我们要进园买门票,应该按照什么来分类呢?显然,这时按照大人、小孩来分就是有价值的。到水上乐园游玩的时候,我们要去更衣室,应该怎么来分类呢?这时候显然按照男女分类是有价值的,如果再按大人、小孩分类就是没有价值的。这样的设计体现数学的生活功能——分类是为了解决生活和实际的需要。紧接着,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两次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次的结果会不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此时学生自然就能发现,虽然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不同,但是总数是相同的。这实际上也是分类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分类必须做到不重不漏。

2.旁敲侧击——“渗”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因为数学思想是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首先要渗透的是“分类”的思想,这是最核心的思想。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教师可以在课的一开始就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这一思想。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件礼物?(课件出示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礼物盒子)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这一情境就能充分体现分类的思想,学生很自然地将礼物进行分类,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极好地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也为接下去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其次,在这块内容中还需渗透的是“优化”的思想。例如,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按大人、小孩分类”“为什么要按男、女分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情况需要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要明确的是,不能为了分类而分类,不能一味追求分类的多样化,而应对学生所给出的各种方法作出必要的“优化”,即应当帮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家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分析问题。此外,本教学内容还涉及集合、对应等数学思想,教师都应该在教学时适当渗透、运用这些思想,给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三、凸显主体“不将就”

好的教材需要教师认真研读、反复推敲,更需要教师能举一反三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以生为本,岂能将就?那么,在教材的研读与使用中,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学生的感受

教学中,无论教材如何科学合理,无论教法如何独到新颖,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学生的感受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所以在对教材进行取舍时,我们都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统一。

2.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教材的取舍还应该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根据学生理解的差异,教师可以适当突破教材,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检测和巩固。故笔者在教学例1和例2时都进行了相应的突破与补充。

3.注重对学生生成资源的选取

教学本节课,更多的是要为后面的统计知识服务,因此资源不是越多越好。在选择资源时,要有针对性,譬如在教学例2时,学生在完成练习纸时,出现了很多的表示方法:

这时,教师可以给出用同样的符号表示男女和用不同符号表示男女两种情况,让学生讨论行不行。通过这样的讨论,为以后继续学习统计图做好准备。

只有将静态的教材动态化,才能让学生充分经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学习才是精彩纷呈的。教师只有不厌其烦地读教材,反复推敲教材,不将就教材,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实现新教材的最优化。让我们为新教材插上美丽的翅膀,带着学生飞向更广阔的数学王国吧!

(责编金铃)

G623.5

A

1007-9068(2016)17-012

猜你喜欢
新教材气球整理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找气球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气球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
一样多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