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课程标准,依据目标设计教学
——以“方程的意义”为例

2016-09-18 06:47江苏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21000谭少春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17期
关键词:式子天平等式

江苏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21000) 谭少春

分解课程标准,依据目标设计教学
——以“方程的意义”为例

江苏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21000)谭少春

教学目标的制定源自对课程标准的深度理解和对教材的深度剖析。分解课程标准,通过目标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个方面对目标进行阐述,使得目标更具操作性,更可观、可测。依据制定好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为例,完整地呈现课程标准的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一系列过程,以此推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课程标准目标分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决定着课堂中教与学的走向与结果。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要求,结合教材所呈现的素材分解目标,通过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个方面对目标进行阐述,使得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化,具体目标行为化,进而依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和适切性。分解后的目标可观、可感,为后续的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标准。

下面就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为例,简单阐述如何分解课程标准,设计课时目标,如何对应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课程标准的表述】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P22)

【教材内容的安排】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2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一第1~2题。

【学情分析】

知识准备:(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接触了大量加、减、乘、除的等式,只是没有明确提出等式的概念,对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3=5;

(2)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公式、数量关系和运算律的方法;

(3)部分学生已经对方程有所了解。

生活经验:(1)学生在跷跷板的游戏中,对于如何保持跷跷板的平衡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

(2)在科学课上,学生已经认识了天平,能从天平的状态中了解到天平两边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例1、例2、练一练以及练习一的第1、2题。例1是教学等式,例2是教学方程的意义以及与等式的关系,练一练主要是对等式和方程的判断,练习一的第1、2题是用方程表示出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材先教学等式,再教学方程的意义。学生虽然在数学学习中一直运用等式,但大都关注的是通过运算把结果写在等号后面,并没有明确地认识等号两边的式子和数表示相等的量,地位是均等的。教材通过天平平衡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借助直观体会到50克加50克和100克质量相等,从而抽象出等式50+50=100。这时,学生将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式子,更多的是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来认识这个式子。在此基础上,教材继续通过天平,呈现了两端质量相等与不等的四种情况,引导学生用等式和不等式分别表示两端的质量,并让学生判断这些式子哪些是等式,加深学生对等式的印象,为学生认识方程的意义后辨析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打下基础。最后教材用定义的形式来揭示方程的意义,像x+50=150,2a=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之后用韦恩图来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资源分析】教材、自制PPT课件。

【标准分解】

【教学目标陈述】

1.借助直观天平图正确地写出等式;

2.根据等式的结构准确地辨别等式和方程;

3.在对等式的分类、比较后自主地归纳方程的意义;

4.借助韦恩图或其他方式自主地说明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5.根据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教学活动设计】

一、直观演示,引导观察

师(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师(出示例1动态图:天平由左右摇摆后平衡):天平怎么了?说明什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这种现象吗?

生:50+50=100。(教师相机贴出写有算式的磁性板条)

师:像这样的式子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等式)那什么样的式子是等式呢?

师:如果把左边的鸡蛋拿走,这时天平会怎样?哪边重哪边轻呢?(动态演示)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状态吗?(50<100)像这样的式子我们又可以叫什么呢?(不等式)

师:这时如果给左边托盘中加上一个小正方体,它的质量不知道,可以怎么表示?(可以用字母x表示)放上去之后,猜想一下天平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这种状态吗?(呈现天平三种不同的状态:x+50=100;x+50<100;x+50>100。)

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与前两个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都含有未知数x)

师:继续变换,在天平左边摆放a克的小正方体两个,右边摆放200克的砝码,使天平平衡。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现在这种状态吗?(2a=20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1,即能够借助直观天平图正确地写出等式。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合理想象天平的指针来判断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后,用一个等式或不等式来表述对应的现象,借助对天平的观察,理解等式的含义,其中未知量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蕴含了符号化思想的渗透,由现实场景图到数学算式,也进行了抽象思想的渗透。】

二、尝试分类,明晰概念

师:通过观察天平,我们得到了这样6道算式,为了便于表述,先个它们编上①~⑥六个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6道算式,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吗?先自己思考,分一分,然后同桌相互交流分法。

(学生独立思考,选定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小组交流,再集中反馈。)

师: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可以分成几类?每类是哪几道算式?(学生说分类标准。)

(预设:按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来分:可分成等式和不等式;按是否含有未知数来分:可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

……

师(小结):对于这6道算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分类。我们先按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来分,可分为等式和不等式;对于不等式我们以后会进一步学习,今天主要来研究等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2,即根据等式的结构准确地辨别等式。本环节渗透了分类思想的教学,学生根据要求自己设立分类标准,然后依据标准进行分类,在交流分享中,明晰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同时也逐步增强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师:大家把目光再聚焦到这三道等式”50+50=100、x+50=100和2a=200”,如果继续让你来分类,你打算怎么分?

生:可以按是否含有未知数来分:

50+50=100是一类,是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x+50=100和2a=200是一类,它们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你们能不能也写几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注意尽量写得与大家不一样。

(预设:100-x=20、y÷6=12、12x=ab……)

师:同学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不同点:未知数不同,有的是x、y,有的是a、b;有的未知数在等号的左边,有的在右边……)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无论是x还是y,它们都表示未知的数,无论未知数在等号的左边还是右边,它们都是用等号连接的;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数学上就叫做方程。你觉得一道算式要能被称为方程,必须符合几个条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3,即在对等式的分类、比较后自主地归纳方程的意义;这一环节主要是对等式进行二次分类,利用属加种差的方式揭示方程的意义,为了丰富对方程的理解,设计让学生也写几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丰富学生对方程的感知,进而求同:这些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师:50<100、x+50<100、x+50>100是方程吗?为什么?50+50=100是等式,那它是方程吗?为什么?你觉得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表达出来吗?(展示学生作品,最后介绍韦恩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4,即借助韦恩图或其他方式说明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个性表达,而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形象地表示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相机引出韦恩图,促进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三、及时巩固,强化理解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36-7=2960+23>708+x

50÷2=25x+4<14y-28=355y=40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3+▲=10■×6=48240÷●=8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2的达成,强化学生对等式和方程概念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理解本质

1.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集中反馈)

师: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的?

引导学生结合最后一幅情境图思考:

(1)在这道题中,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未知的?

(2)我们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式来列出方程的?

(小树的高度+6.4=大树的高度,大树的高度-小树的高度=6.4,等等)

(3)方程其实就是在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相等关系的式子。它与我们以前所接触的式子还有所不同,以前式子中的未知数是不能直接参与列式的,而方程可以把未知数当作已知数直接参与到列式中,这样有时会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便利,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师:我们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等量关系,你能否选择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等量关系,自己创编一个情景,列出一道方程?

(学生创编,全班分享;教师介绍天元术和笛卡儿等跟方程有关的数学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5,即根据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方程的本质是建立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式子,列方程最主要的就是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看线段图列方程、看情境图列方程、自己创编情境列方程等形式,促进学生感受生活中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从而初步体验方程思想。适当进行数学史的介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五、总结回顾,分享习得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得到一些算式,对算式进行了分类研究,也理解了等式和方程的意义。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逐步培养学生反思学习历程,及时总结的习惯】

(责编金铃)

G623.5

A

1007-9068(2016)17-007

猜你喜欢
式子天平等式
说说天平的使用
用一样的数字
天平使用前后的两次平衡
组成等式
活用根表示系数巧求多参数式子的取值范围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天平的平衡
研究式子的常用工具
一个等式的应用
简易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