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在国际货币竞争中的作用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2016-09-20 04:06张彩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储备黄金国际化

李 婧,张彩琴,2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2.山西省统计局晋中市调查监测中心,山西 晋中 030600)



黄金在国际货币竞争中的作用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李婧1,张彩琴1,2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70;2.山西省统计局晋中市调查监测中心,山西晋中030600)

金本位时期,黄金在本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在信用货币时代,黄金的货币属性虽然减弱,但是贮藏功能凸显。黄金对加强本币信誉、抑制金融市场波动、维持本币内外价值稳定和提高本币国际定价权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当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际货币竞争出现新变化,中国应以史为鉴,发挥黄金对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的作用:提高人民币信誉,维护金融稳定和提升人民币在黄金市场的定价能力。

黄金储备;金本位制;货币竞争;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中国追求经济自主权的一个自然愿望。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意识到本币非国际化的经济风险,一方面,国家面临外汇资产价值流失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面临汇率波动风险[1]。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成为中国应对危机的临时措施,更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及实现本币崛起的重要战略。

国际经验表明,国别货币国际化是国际货币竞争的结果[2]。国别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一国经济实力是基础,军事实力是保障,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是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中国军事实力逐渐强大,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为全球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中国致力于国内市场秩序的完善,积极进行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这些变化都表明,中国正在向一个开放的、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迈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多国家中央银行都增持黄金,投资者和储蓄者也都设法持有黄金,黄金出现了向货币化回归的倾向。从世界货币发展史来看,不同的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的路径尽管不尽相同,但黄金都在其崛起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国家,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主动参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建立全新对外开放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将从黄金属性出发,阐述黄金在国际货币竞争中的作用,探索黄金对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和意义,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黄金的二重属性:商品属性与货币属性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3]。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指出了黄金独特的物理特性使得黄金具有了商品属性。黄金作为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黄金的使用价值即为黄金的多种物理用途,而黄金的价值则取决于人类开采和加工黄金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物物交换的推进,一般的价值形式开始出现,“其他一切商品只是货币的特殊等价物,货币是他们的一般等价物”[3],黄金开始具有了货币属性。17世纪以后,亚当·斯密和一些重商主义者代表如柯尔贝尔、塞拉等提出货币金属论,认为货币应当是一种商品,必须具有实质价值,其价值应由贵金属的价值所决定,货币的本质就是贵金属。就货币职能的角度来看,货币金属论者强调货币的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以此为基础,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即是财富,为了获取大量财富,他们开始大量出口商品以换取货币,并禁止货币出口。

18世纪早期开始,在重商主义者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扩大出口,限制进口,黄金大量流入,陷入货币泛滥、产品短缺、物价上涨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重商主义的货币财富观受到抨击,货币名目论的观点开始出现。其实早在16世纪,西欧国家就受到黄金引入的困扰*16世纪新大陆的大量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横跨大西洋,运抵西班牙。据统计,在16世纪末,欧洲储存的黄金、白银是1492年的5倍。巨额的黄金输入使得西班牙人更倾向于消费而非生产。一位西班牙的观察家写到,这些巨额的黄金对城市和公众而言,简直是致命的毒药,人们相信这将使他们的生活变得安逸[4]。。货币名目论主张货币只是一种符号,是名目上的存在,强调货币的关键职能是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这一理论的支撑下,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发行纸币。伴随着货币金属论与货币名目论的争论,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由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的转变。在金币本位制下,黄金铸币即是法定本位币;在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纸币仍以黄金为货币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上是国际金汇兑本位制,该体系解体后,纸币开始独立运行,黄金非货币化,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体系时期。黄金非货币化后,黄金并没有回到泥土里沉睡,黄金属性得到了新的延伸,开始作为投资品广泛参与到金融领域。

黄金的双重属性特征不仅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历程,也反映了人们对货币本质的认知。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进程的不同阶段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事实上的超主权货币。

二、黄金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从18世纪英国最先实行金本位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止,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在这期间,英镑和美元先后崛起,国际货币竞争集中体现为黄金储备的竞争。

(一)黄金货币化的三个阶段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过程,实际上是黄金从货币化到非货币化的过程。黄金货币化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世纪2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三阶段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国际金币本位制,黄金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

从18世纪2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将黄金铸币作为法定本位币,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实施金币本位的不同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决定,并且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输出输入。因此,“自由”是国际金本位制的灵魂。

在这一阶段,英镑成为了国际货币。1717年,英国首先确立了金币本位制,规定了每一英镑的固定含金量。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经济体,也同时成为世界上领先的贸易国,英国政府为了让英镑成为世界第一主导货币,开始大量储备黄金。到1850年,英国成为世界第一黄金储备大国,其官方黄金储备一度占据世界黄金储备的97.6%。由于英国拥有巨额黄金,英镑可以自由兑换成黄金,因此英镑凭借着较高的信用等级被其他国家广泛认可,当时世界上超过60%的贸易都以英镑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在1845—1900年之间,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从而确保了英镑的稳定性和可信度,黄金和英镑都是不折不扣的国际货币。

2.黄金短缺,金本位退化为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时期,由于各国限制黄金输出,黄金短缺,国际货币体系主要采用的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在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黄金不能自由铸造和流通,只作为准备金存放于中央银行,而执行流通手段的是具有法定含金量的货币。这一阶段的货币竞争中,英镑趋于衰落,美元趋于强盛。一战爆发后,各国由于军费开支纷纷禁止纸币与黄金兑换,金本位制的必要条件受到破坏,许多国家被迫放弃了金币本位制,纷纷建立起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战后的英国也因国民财富遭到较大损失,国际收支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黄金储备耗损严重,英镑的价值一直剧烈波动,英国被迫放弃了金币本位制。1925年,英国开始执行金块本位制,然而,英镑的价值已远不能与战前相比,为了维持英镑的法定含金量,英国实行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反而使国际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加剧了国内经济萧条局面,英国金块本位制也最终崩溃,随之而来,英镑的国际储备地位也趋于衰落,1931年英国退出金本位制*1931年9月,在经济萧条的压力下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凯恩斯在《劝说集》中阐述到,英国终于摆脱了金本位的束缚,可以做一些有理性的事情了。英国放弃金本位制使世界货币史掀开新的一页[5]。。主要国家退出金本位制意味着金本位制度的终结。特里芬(1968)指出,黄金和信用货币之间是相互支持的关系。如果黄金储备充足,就足以支持信用货币的价值,但是如果信用货币发行过多,也会损害金汇兑本位制。1931年,金汇兑本位制下主要关键货币的衰落,不可避免地将其他货币也拉入混乱的漩涡,不仅使英镑,而且使整个国际金融体系都陷入了暂时的瘫痪*特里芬(1968)还指出,金汇兑本位制可以,但是不一定有助于缓解世界货币储备的短缺状况。只有当提供关键货币的国家愿意通过某种途径来使储备货币下降时,金汇兑本位才能有所作为。这种途径就是国家短期金融债务的增长超过相应的本国总储备的增长。但是,如果这些国家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并任其继续无限地发展下去,那么由于外国人对关键通货的信心逐渐减弱,就有可能导致金汇兑本位制本身的崩溃。一战后,由于英国法国债的数量巨大,英格兰银行黄金贵金属与货币流通量之比从1914年的148%下降到1919年的21%,英镑地位至此开始衰落[6]。。

3.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补充了黄金作为本位币的不足

第三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上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这一时期的美元一直占据着国际主导货币地位。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积累了大量黄金,美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召开,通过了美国提出的“怀特计划”,建立了战后的国际汇率制度,即“双挂一钉”: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非美元货币公布其纸币含金量,并与美元挂钩,从而间接地与黄金挂钩,并且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在限定的范围内波动。在这一汇率制度下,美元和黄金一样好,这一安排保证了战后汇率制度的稳定性,促进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稳定增长。二战后,美元还成为激活欧洲区域贸易的重要力量,1947年马歇尔计划实施,欧洲内部贸易复苏*战前,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就由于经济衰退和民族主义而遭到严重破坏,二战后更陷于通货紧缩的漩涡,从而限制他们出口商品换取外汇。意大利需要钢材重建桥梁。本来可以通过向英国出口西西里岛的橙子来换取英镑,但英国没有富余的钢材以供出口,而英国又无法用英镑买法国的钢材。于是意大利希望把得到的英镑换成美元,因为美元可以得到。但英格兰银行没有美元,而美国又不想要英镑。结果是成熟的橙子仍然挂在树上,或者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在产地附近出售。与此同时,英国的儿童缺乏维生素C;法国的钢铁生产陷于停滞;西西里岛的经济疲弱不堪。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为欧洲提供了美元,激活了欧洲内部贸易,促进了欧洲战后复兴[7]。。马歇尔计划不仅起到了激活欧洲经济的作用,而且还稳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提高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可见,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和美元一道发挥国际储备货币的作用,是保证国际汇率稳定和促进多边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力量。

(二)黄金在国际货币竞争中的作用

1.黄金是货币,也是主权货币信用的基础

从黄金货币化的三个阶段可知,英镑和美元在崛起过程中都有着巨额黄金储备,甚至可以说,很长时间内英镑与美元的较量实质上就是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信用的较量,详见表1。

表1 英、美两国贵金属储备和货币发行量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苏联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历史统计文集(1800—1982年)》[8]。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贵金属与货币流通量的比值是下降的。到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时,这一比值下降到39.4%。与此相反,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黄金储备量一直呈大幅上升趋势,1931年,黄金储备与货币流通量的比值达到103.4%,1939年更是达到了273.8%。简言之,美联储发行一个美元纸币,就有2.738美元的黄金作为保证。通过对比英、美两国黄金储备量变化及英镑、美元地位更替历史的简略描述,可以做出一个判断: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货币国际化后,黄金作为不依赖于任何主权国家信用的最后清偿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黄金是真正的超主权货币,是最有竞争力的全能货币。

因此,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发挥货币的所有职能,而且,黄金也支持主权货币发挥货币的所有职能,这便利了国内经济交易,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2.金本位的自由精神保证了国内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的自动平衡

黄金是具有价值的商品,主权货币以黄金为本位就使得货币的价值以黄金的形式得以体现,因此,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易于接受固定金价的某种货币,随着贸易的扩大,本币的国际流通也随之扩大。在国内,由于货币发行以黄金作为准备,可以确保黄金和银行券的可兑换,货币供求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在对外经济中,可以通过黄金的输入输出使国际收支自动实现平衡,即休谟提出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在金本位制下,主权信用货币和黄金一样好。在1880—1914年的“金币本位”时期,通货膨胀率仅为0.01%[9]。一战爆发后,正是由于英国黄金储备损失严重,再加上此时英国的对外净负债远超其所持有的黄金和外币储备,才使得英镑的稳定性受到人们质疑,英镑的价值才出现剧烈波动。

3.黄金与主权货币的贮藏功能扩大了主权货币的使用范围,提升了本国的国际金融地位

黄金在成为一般等价物后,便具有了价值贮藏功能。在金本位下,货币有固定含金量,因而储备该货币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储备价值。以英镑为例,由于英国具有强大的黄金储备,加之英国具有发达的银行体系和清算机制,19世纪的伦敦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因此,很多国际借贷都采用英镑。与此同时,各国为了便于偿还贷款,保留了银行的借贷账户,并逐渐在账户中形成借贷头寸,这些借贷账户便是国际储备账户的最初形式。

可见,金本位不仅使黄金成为货币标准,而且也为金本位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金本位国家通过贸易渠道使本币成为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通过金融渠道使本币成为国际借贷货币和储备货币。

但是随着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持有的美元存量逐渐超过了美国所持有的黄金储备,黄金也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美元几次出现贬值。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事实上的结束,主要货币浮动的时代开始。1976年《牙买加协定》的签订,在法律上宣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开始,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主要国家浮动汇率制度的合法性,以及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合法性,并宣布了黄金非货币化。至此,黄金百年的辉煌历史似乎画上了句号,但是,黄金并没有回到泥土里,各国依然储备大量黄金。在货币不与任何贵金属挂钩的信用货币制度下,黄金依然在维持货币信誉和世界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信用货币制度下黄金的作用

美元与黄金脱钩,开启了黄金非货币化历程,也意味着信用货币时代的开始。自此,货币的发行不再依赖黄金,而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尽管黄金的货币属性弱化,但黄金的部分货币功能,尤其是贮藏功能更加强化,这使黄金在信用货币时代发挥重要作用。

(一)较高黄金储备依然是主权货币信誉的支撑力量

1.黄金依旧是美元国际信誉的保障

在美元与黄金脱钩后,人们曾一度认为美元将会失去国际主导货币的地位,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各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并未大幅下降,1977年,美元占全球货币储备的比重接近80%,到2000年,美元占全球货币储备的比重仍高达71.1%,尽管欧元在1999年诞生后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迅速提高,但美元比重却一直维持在60%以上。自2000年以来,无论黄金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跌,美国黄金储备一直维持在8 133吨左右。这使人们在经济波动下仍然选择美元,黄金是对美元国际主导货币地位的重要保障。

2.黄金是欧元国际化道路的重要基础

欧元的诞生是20世纪国际货币史上最重要的事件。1999年,欧盟11个成员国放弃本国货币,接纳欧元,黄金在欧元国际化道路中也发挥了保障作用。

欧洲中央银行为避免黄金与欧元进行竞争,采取了限制黄金的策略,但从欧元整个运行过程来看,黄金一直是欧洲中央银行重要的储备资产。从欧洲黄金储备与欧元国际化的关系来看,姬明(2014)的实证研究发现,欧元区黄金储备和全球欧元货币储备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并且前者对后者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即欧元区黄金储备量有助于欧元国际化[10]。(本文用欧元在全球国际储备中的比重来表示欧元国际化程度,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欧元国际化和黄金储备量的关系,具体见图1、图2)。

2000—2012年间,欧元国际储备量和欧元占全球国际储备的比重基本都呈上升趋势,这一时间段内,尽管欧元区黄金储备从2000年的12 658吨减少为2012年的10 797吨,但由于金价的不断上涨,以美元计价的欧元区黄金储备量稳步增加。2012年开始,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欧元占全球国际储备的比重出现了下滑,与此同时,尽管欧元区的黄金持有量基本维持在10 790吨,但由于黄金价格开始下跌,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储备量出现了下降。可见,在欧元诞生后,黄金对欧元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欧元区黄金储备量的变化是欧元国际地位变化的晴雨表。另外,相比于黄金储备吨位数,欧元国际化程度与欧洲黄金储备价值量的关系更为紧密。

资料来源:世界黄金协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OFER数据。        图1 欧元国际化与欧元区黄金储备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世界黄金协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OFER数据*在计算欧元占全球国际储备的比重时,相关数据不包含未分配的储备资产。。

3.增持黄金成为央行储备资产保值和增值的重要选择,间接地强化了持有较多黄金的国家的货币信誉

从美元、欧元国际化道路的实践可以看出,黄金储备对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种货币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黄金储备对稳定本国货币价值、提高本国货币信誉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主要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各国的外汇储备存在贬值和缩水的风险,因此,考虑到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本币价值的稳定性,很多中央银行都出现了增持黄金的倾向。2009—2015年,全球黄金储备量增长了8.8%,其中,中国的黄金储备量从2009年的1 054吨增长到2015年前三季度的1 708吨,同一时期,韩国从14.4吨增长到104.4吨,墨西哥从8.6吨增长到121.8吨,俄罗斯从649吨增长到1 352.2吨,土耳其从116.1吨增长到504.5吨。*数据来源于世界黄金协会。可见,黄金作为战略储备资产再次受到各国的重视,黄金的价值贮藏功能及其特有的属性再次受到人们的追捧。

(二)黄金通过多渠道影响投资者行为和政府宏观调控

黄金非货币化法案通过后,尽管法律上黄金不再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但黄金的作用仍不容小觑。在信用货币制度下,黄金还通过多渠道影响投资者行为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

1.黄金的“恐惧对冲效应”[12]使人们倾向于选择持有大量黄金储备的国家货币

虽然黄金经历了去货币化,但黄金价值贮藏功能凸显,仍然是重要的储备资产,是投资者重要的避险选择。在通货膨胀时期和汇率波动时期,人们更愿意持有具有强大黄金储备支撑的货币,黄金是危机时期投资者的信心保障。正如凯恩斯所说:“黄金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求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更好的东西可以替代”。

2.央行通过动态管理黄金储备影响本币内外价值

在国际货币竞争中,本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稳定是影响货币需求强度的重要变量。黄金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黄金现货交易还是黄金期货交易,发展黄金市场有助于深化一国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和出售黄金的行为是黄金通过金融渠道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一种方式。张炳南(2012)的实证研究发现,黄金价格对国内物价有直接影响。如果黄金价格上涨,表明公众对货币未来购买力的信心下降,价格水平就会进入上升通道;黄金是重要的生产、消费原材料,黄金价格上涨会引致生产成本、消费成本的提高,从而引起物价上涨[11]。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黄金储备进行动态管理,影响黄金市场供求,进而达到影响国内一般价格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对黄金市场干预影响汇率,从而起到维持货币价值稳定的功能,例如,在美元与黄金脱钩后,鉴于黄金与美元的竞争和替代关系,美国为了推行强势美元策略,对黄金价格进行了适当干预,使黄金价格与美元价值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的关系[13]。

3.黄金市场发展有助于提高一国货币定价权

黄金交易有助于一国走向贸易强国。首先,黄金消费大国的黄金进出口构成一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并搞活黄金市场将有助于一国获得黄金定价权。同时,鉴于黄金价格与大宗商品价格高度相关且具有一定的联动关系[12],黄金定价权一定程度上可以延伸并转化为大宗商品定价权,从而推进一国对外贸易。以美国为例,美国在拥有大量黄金储备的情况下,通过操控黄金价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帮助美国树立了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形象,维持美元的国际主导货币地位。如果一国借助贸易和金融渠道,能争取黄金交易采用本币计价,黄金市场发展就可大大提升一国货币在国际经济交易中的使用范围。信用货币时代,黄金的货币属性减弱,其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隐性化,但价值贮藏和世界货币的职能仍较为明显。黄金的贮藏功能不仅使其成为投资者的避险工具,而且也成为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维持本币内外价值稳定和维持金融稳定、增强本币国际竞争力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国拥有黄金储备就相当于拥有了更大的货币自主权。在信用货币时代,黄金对经济的影响没有在金本位时那么重要,但是它对于一国货币信誉累积和国际货币竞争战略仍有重要意义。

四、发挥黄金对提升人民币信誉的作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格局将面临新的调整,国际货币竞争也将出现新的变化,多极化将成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人民币不仅面临来自发达国家货币的竞争,还面临来自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竞争。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非居民对人民币的接受度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大,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进入新常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入“平台期”。中国应以史为鉴,全面考虑黄金在提升人民币信誉、稳定金融市场、保障外汇储备价值和调节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发挥黄金储备在提升人民币信誉中的作用

人民币自发行之日起就不与任何贵金属挂钩,完全由政府信誉来保障。鉴于黄金在信用货币时代对主权货币信誉的保障作用,以及黄金作为一国最后国际清偿能力的基础,中国应综合考量黄金储备吨位数和黄金储备价值量,适当增加黄金储备,发挥黄金对人民币价值的支撑作用和保障作用,使国际社会可以更多地选择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和储备货币。

2.关注黄金价格,动态调节黄金储备,发挥黄金储备对稳定物价和人民币汇率的作用

面对世界经济新常态和国内经济新常态,央行应关注黄金价格变化与金融市场其他资产价格变化的关系,通过调节黄金持有量,引导投资流向,稳定金融市场。同时,在有较高黄金储备做支撑的前提下,央行通过对黄金市场的适当干预,可以保证人民币价值的稳定。

3.提高人民币在黄金市场的定价权

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实质是企业的定价权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定价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中国企业的人民币定价权由于受到中国外贸结构及美元国际化惯性的影响,目前仍比较弱。中国是黄金消费大国,中国应把国内市场对黄金的供给与需求传导到世界黄金市场。因此,发展黄金市场,并争取黄金市场的定价权力是提高人民币定价权力的重要渠道。需要总结“上海金”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人民币在黄金市场的定价权,发挥黄金对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

4.发挥黄金保值功能,提高中国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总体收益率

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庞大,黄金是储备中的一部分。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2月,中国的黄金储备为1 762.3吨,占中国储备总量的比重为1.8%。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全球货币储备的比重不足2%[14]。根据经验观察,美元与欧元的国际化进程中,黄金占一国/区域储备资产的比重超过了本国/区域货币占全球货币储备的比重。*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和IMF的数据计算,2015年第二季度,黄金占美国储备资产的比重为73.7%,美元占全球货币储备的比重为63.8%;黄金占欧元区储备资产的比重为55.1%,欧元占全球货币储备的比重为20.5%,可见,黄金占美国、欧元区储备资产的比重均超过了美元、欧元占全球货币储备的比重。另外,瑞士法郎、英镑、澳大利亚元等货币也有类似的特征。据此,中国的黄金储备仍有增持空间,中国可利用黄金保值增值的功能分散外汇储备风险,提高中国外汇储备的总体收益率。

五、结论与启示

黄金的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是黄金能够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每个阶段都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黄金的双重属性和金本位制度下的“自由”精神使黄金成为超越国家主权的国际货币,黄金还加强了金本位国家主权货币的信誉,英镑和美元崛起都说明了这一点。从金本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主权货币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持有黄金储备量的竞争。在信用货币时代,黄金的整体货币功能减弱,但是贮藏货币功能凸显,仍然是主权信用货币信誉的重要基础。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时期,黄金依旧是最后的安全屏障和最后国际清偿能力的基础。黄金储备管理对一国行使货币政策自主权、保证本外币价值稳定和金融稳定都有重要价值,黄金的本币定价权可以提高一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人民币是不与任何贵金属挂钩的信用货币,黄金对人民币信誉保障仍有重要意义。当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入“平台期”,适当提高黄金储备的数量,加强对黄金市场的管理,争取人民币在黄金交易中的定价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战略。

[1]李婧.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的再评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1):42-51.

[2]Philipp Hartmann.Currency competition and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the dollar,the yen and the eur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4]彼得.L.伯恩斯坦.黄金简史[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凯恩斯.劝说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6]罗伯特·特里芬.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马丁·迈耶.美元的命运[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8]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苏联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历史统计文集(1800—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9]保罗·南森.重返金本位:纸币的危机与黄金的魅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10]姬明.再论黄金的货币属性及其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82-85.

[11]张炳南.黄金价格、中国黄金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2(1):75-82.

[12]约尼·雅各布.黄金大崩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13]牛刀.黄金崩溃[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14]张沈.人民币目前为全球第七大储备货币[N].经济日报,2014-10-23.

(责任编辑:高立红)

The Role of Gold i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Competition and the Strategy for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LI Jing1,ZHANG Caiqin1,2

(1.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China;2.Jinzhong Survey and Monitoring Center of Shan Xi Provincial Bureau of Statistics,Jinzhong 030600,China)

The Gold played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currency competition under gold standard system.Under credit currency system,although the monetary nature of gold fell,its reserve function became significant.The gol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sovereign currency’s reputation,smoothening financial market fluctuations,maintaining home currency’s stability and improving home currency’s pricing power.As both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Chinese economy are in the new normal,the international currency competition will be different.China needs to learn from history and let gold play the role in joining international currency competition:enhance the RMB’s reputation,maintain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improve the RMB’s pricing power in gold market.

gold reserve;gold standard system;currency competition;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10.13504/j.cnki.issn1008-2700.2016.05.004

2016-03-3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2015ZDA0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别委托项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黄金储备战略研究”

李婧(1971—),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开放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国际公共政策;张彩琴(1987—),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山西省统计局晋中市调查监测中心中级统计师。

F820.2

A

1008-2700(2016)05-0027-09

猜你喜欢
储备黄金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黄金雨
盛逝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六连跌后,黄金何去何从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