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和谐”:追求优美教育

2016-09-21 12:16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模式作文

记者:王校长,您好!我们知道您在2000年就开始进行“学导和谐”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了。2002年,您的课题研究成果荣获河南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其中的研究成果《“学与导和谐发展”教学模式例谈》也已刊载。作为一名教学研究者,您的这一成果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王思明:“学导和谐”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种探讨,探讨教师如何践行课标中的基本理念,如何认识并处理好课堂上师生角色与关系的问题,并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学导和谐”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强调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模式的教学过程要求课堂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积极活动,师生双方都应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互动、融合、和谐、发展,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目的。

2005年,我到焦作市实验小学任校长,把课题成果带到了学校,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中开始实验。2009年,焦作市教育局提出打造高效课堂,明确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标准要求:(1)关注全体,激发兴趣。(2)学会知识,教会方法。(3)因材施教,有效互动。(4)达到目标,当堂检测。在高效课堂标准要求的指导下,我们对“学导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记者:“学导和谐”教学研究与实践重在实践和研究,它的子课题《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也是您和您的团队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您打造的“六步作文”教学模式成了当地的教育品牌。能谈谈您是如何在实践中引领当地作文教学的吗?

王思明: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从中学时代起,我就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1989年,18岁的我从焦作师范毕业,走进解放东路第一小学,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我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坚持让学生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每年寒暑假,我都带领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1995年,我的第一届学生毕业。我欣喜地发现自己所带的这个班的学生在6年时间里写出了约28000字的观察日记,80%的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但是,在学校最后的两年时间里,我却感到心里十分恐慌,我感到,光有实践探索是远远不够的。

1999年,我到焦作市教育局教研室担任了小学语文教研员。在最初当教研员的日子里,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对当地的教研情况进行调查。经过调查,我发现当时焦作市的小学语文教师有7000余人,其中乡村教师就有5000余人,占总数的70%,而其中参加过市级教研活动的乡村教师仅有2%。有一次,我到自己的家乡送课,发现20多年来我的小学语文老师竟然连县里的培训都没有参加过。我想,作为教研员应当把70%的乡村教师带动起来,靠什么来带动呢?只有靠教研!从教的经历使我发现,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我决定进行作文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我用两年时间听了300节语文课,向1000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与500名学生进行了座谈,成立了课题研究组,创建了小学“六步作文”教学模式,并开始大范围推广。

记者:请您谈谈“六步作文”教学模式与常态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

王思明:小学“六步作文”教学模式是在旧有的作文教学基础上的创新。旧的作文课是按照课表安排,一周连上两节作文课,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教学进度,两周进行一次单元作文训练,第一周主要是作文指导,第二周主要是作文讲评。小学“六步作文”教学模式虽然也是跨时两周,共四课时,但重视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完成作文、独立修改和相互交流的能力,重视了加强练写,使教师认识到讲评课比指导课更重要,并对每一步给予了时间的限制,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

小学“六步作文”教学模式教师使用起来并不生疏,通过努力可以做到,并且能够尽快扭转作文教学中随意和盲目的教学行为,能快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记者:在作文批改上,我知道你们还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如培训“小老师”,这样做效果如何?

王思明:“小老师”批改作文效果显著。一是培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习作批改的积极性,提高了广大学生的习作兴趣;二是提高了学生习作批改的能力,“小老师”通过批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评赏的能力越来越高,“小老师”批改习作的正确率也逐步提高,一些“小老师”还创造性地设计了富有个性、激励性的批语和评语;三是学生自觉修改习作的习惯正在形成;四是通过习作批改实验,学生的习作能力正在得到逐步提高;五是习作批改实验在帮助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批改的工作量。

记者:2005年,您担任焦作市实验小学校长之后,以“学导和谐”的教育理念引领大家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您提出的“书包不回家”使人耳目一新。您是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来保证“书包不回家”的实施呢?

王思明:应试教育下,老师和家长都在追求孩子的学业成绩,老师们希望孩子能拿出尽可能多的家庭作业时间,去做自己所授科目的习题;家长们希望老师能留足家庭作业,以保证孩子的学业成绩。老师不留作业,家长索性自己留,生怕孩子跟不上。就这样,你留一些,我留一些,留给孩子的家庭作业量一直居高不下,学习成了一种负担,一些孩子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书包不回家”。“书包不回家”不是没有作业,而是作业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作业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作业要求更加具有针对性,让孩子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进行课外阅读,参加特长训练,做家务劳动。实践证明,要想“书包不回家”,前提是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上力求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书本上的知识技能让孩子在学校就学会,并进行练习和巩固。

为确保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多方位提升教师素质。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分批把教师送出去学习的同时,我们坚持开设青年教师研修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行“教育日记”制度、听课制度、课外辅导制度等;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完善了“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形成各自的高效课堂教学特色;通过试学、导学、活学,讲练结合,让孩子在学校学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是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进行一场自我革命,在课堂上下硬功夫,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备课要更细致,考虑要更全面,课堂上要更加关注学生,不断根据学情调整教学预案,绝不能把课堂的东西留到课下去补。尽量做到“堂清”,对当堂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师要利用自习时间对这部分学生重点指导,争取“日清”。

三是听课补给营养。听课制度被我们学校的教师喻为“最补营养的制度”。名师上引领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过关课,每周二、三、四进行校长“点课”、校领导和家长“推门听课”。其中,校长随机点课,点到哪个教师,哪个教师就要准备第二天上公开课,由全校所有同科目的教师共同听课、评课。比如,教导处主任杜燕楠已在学校工作了8个年头,上过过关课,被家长推门听过课,也与其他教师一样,常被校长点课,经历过“冒汗”的评课过程。之所以说“冒汗”,是因为我们学校的评课,几乎只评不足。从授课教师的精神状态到语调语气,从教师的板书到教具的使用,甚至语速和语言习惯问题的克服,观课教师都会“斤斤计较”,而被“炮轰”的问题,也迫使执教教师一一对照,举一反三。就这样,我校教师在讲台上实现了成长,在鞭策中蜕变,破茧成蝶。

四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校不断完善制度,将自习时间定为40分钟、50分钟、60分钟三个时间量,分别在低、中、高年级中实行。同时,每班发放5个“书包回家卡”,让个别学困生以及生病缺课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如王文霞老师是我校五(一)班班主任,在经历过这场教学改革后,她成长为省级名师、骨干教师、中原名师培养对象。她认为,“书包不回家”助推了高效课堂,助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防止了教师用更多的家庭作业去弥补课堂的不足。

伴随着高效课堂的大力推行和“学导和谐”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我校的省市名师、骨干教师不断涌现:省市名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达81人,获国家、省、市优质课一、二等奖的达85人次,占教师总数的98%。“书包不回家”还促使学生在市艺术节、经典诵读、校园集体舞、篮球、足球等多项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记者:实施“优美教育”,“美”在“和谐”,“学导和谐”在您的学校又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能谈谈你们学校是如何“和谐”发展的吗?

王思明:我认为,首先应该让美的环境感染学生。走进我们学校,每处风景都在诉说美的故事。为让优美浸润到孩子们的呼吸中,学校建设了新奇有趣的绘本墙、充满灵性的童诗壁、琴棋书画的庭院文化、诗词歌赋的走廊文化等;开发了校本课程《古诗词300首》《3000汉字天天练》,引领孩子传承经典文化;开发了《树课程》,让学生感悟校园文化;开发了《国医启蒙》课程,让学生沐浴中医文化……

“优美教育”不只是创造校园环境的美,我们更注重培养“优于学、美于形”的优美特质学生。优于学,就是优从学中来,成绩优、读书优、特长优;美于形,就是美到形中去,健康美、文明美、劳动美,让优美成为我校学生的特质。

抓教学改革,促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推行“学导和谐”教学模式,我们学校通过创建优美课堂实现了学生的“成绩优”。

为了培养学生特长,学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开设了78个社团。全校学生每周三放学后参加一次特长训练,部分学生每天下午都要参加特长训练。学校开展了12个主题活动月,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适合自己的特长展示;每学期末,社团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实现了学生的“特长优”。

我校的孩子特别喜欢看书。放学后,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课外阅读上,涉猎也很广泛,有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还有自然科学等,读书时孩子们最享受。孩子们通过阅读展示课、国旗下演讲、课前演讲一展阅读风采,实现了学生的“读书优”。

在我校,“和谐”“优美”蕴含在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木中,彰显在师生和家长的一言一行中。我校也逐步成为了具有优美教育特色的学校,荣获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级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先进集体、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省学校文化建设百佳学校、省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成长为省市的窗口小学、示范小学。

记者:感谢您为我们分享了您的教育教学改革与成果!祝愿焦作市实验小学明天更美好!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模式作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