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如花瓶,瓶颈在课堂

2016-09-21 12:20王思明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阅读课习作课外阅读

王思明

“学导和谐”教学模式的试学、导学、活学侧重于课堂阅读教学,对于课堂作文教学,则适合采用“六步作文”教学模式。“六步作文”教学模式中指导课的目标之一就是“读写结合”。读写是什么关系?如何结合?仅靠作文课的读写结合就能解决问题吗?其实,“读”与“写”的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学生读写的现状与分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据统计,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全部课文的总字数不足25万字,如果6年读完,平均每天只能读100个字。课外阅读又是怎样的情况呢?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图书阅览室不达标,满足孩子购书欲望的家长一半也不到;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也不够重视,对学生应读什么、怎么读、什么时候读、读多少,心中不明确。学校、班级、家庭三者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种种因素导致学生阅读量少,语言积累不多,胸中无万汇,怎能做到下笔辞直义畅、奔驰放达、任凭吞吐?

可是,解决了学生阅读量的问题,读写问题就解决了吗?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均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教师在教学时总是侧重对内容的理解,或是支离破碎地分析,或是强行地灌输,往往忽视引导学生感受其语言的适美、领悟其表达的方法,不善于抓住读写结合点进行习作指导,导致学生学了数百篇文章,背诵了优美词句,可是到写作文时,仍然不知如何下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阅读时不能领会文中的写作方法,一方面是习作时不会运用文中的写作方法。看来,多读是基础,懂得读写的方法更为重要。

张中行先生把阅读之于写作的益处从表达与内容的角度分了四点来说:其一,“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其二,“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其三,“吸收‘思想(包括各种知识)”。其四,学“思路”,即条理。“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需要注意的是,张先生这里反复强调的“多读”,是“会读”基础上的“多读”。“会读”就是边读边思考,“思”文章的表达形式,“思”文章的思想感情,“思”文章的知识要点,“思”文章笔调的轻重短长,“思”文章条理的先后顺序等。“会思”才能读有所悟,悟有所得。

懂了写作的方法,就能写好文章了吗?显然还不行,还要多练笔。写作的方法要在运用中才能熟练掌握,在多练中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解决“读”与“写”的问题,就要解决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三方面:多读,多思,多练。在这三方面中,很多教师懂得让学生“多读”“多练”,但“多思”总是容易被忽视。“思”什么?为什么“思”?如何“思”?“思”到什么程度?显然,“思”离不开教师指导,也离不开课堂教学。“思”中存在的问题暴露了课堂教学是学生“读”与“写”问题的瓶颈。

二、改革课堂教学,加强读写结合

1.语文阅读课要重点抓“读”“悟”“练”

学生习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是和阅读教学分不开的。调查表明,72%的学生希望依靠教师的指导来提高写作能力,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道出了我们许多教师对于作文教学的无奈。解决这“三尺冻冰”的难题,就要抓好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点,在读、悟、练三方面下功夫:

(1)加大“读”“悟”的力度。2011年版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克服“重分析、轻感悟”的弊端。因此对于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学校特别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对于朗读、默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要稳扎稳打,项项落实。可采用创设情境、感情朗读、动作演示、导游讲解、自我介绍等方法让学生感悟文章的写作方法,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领悟语言表达的方法。

(2)加强“练”的成分。首先,明确每节课学生听说读写的练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其次,寻找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真正悟文,搭建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桥梁,如:仿写、扩写、改写、续写、补写、缩写、读后感、语言重组、引用、复述、句式说话等。对不同文章,因势利导,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在学写中求“新”、求“活”,从而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

2.作文课要认真实践“六步作文”教学模式

“六步作文”教学模式中指导课的目标之一是读写结合,教师要把阅读教学中好的表达方法与本次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指导。在讲评课上,也要对学生读写结合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对学生习作中活学活用的例子进行赏析,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习作的闪光点,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3.自由阅读课要强化读写结合

按照国家和地方课程开设的要求,小学每周都要有一节自由阅读课。自由阅读课的重点是围绕阅读教学进一步展开阅读实践。既然是自由阅读课,那么学生“读什么”就显得非常关键。

(1)结合“教材”设置阅读内容。

一是根据体裁推荐同类型文章。在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教给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习了《太阳》《蟋蟀的住宅》《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向学生推荐《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学习了《唯一的听众》,向学生推荐中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海蒂》等。

二是根据作者推荐其他作品。学生在课内学习了哪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就介绍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写作的风格,加深对其作品的印象。如学习了《卡罗纳》,可让学生读《爱的教育》;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可介绍《城南旧事》;学习了《巨人的花园》,可向学生推荐《快乐王子》。

三是根据内容推荐相关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前或者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习《赠汪伦》这首诗时,向学生推荐《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送友人》等一些送别诗;学习《和时间赛跑》时推荐阅读《匆匆》;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推荐阅读《红岩》。

(2)结合年龄特点设置阅读内容。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但已有了一定的拼音基础,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一些注音读物,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等。

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阅读能力有了提高,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向他们推荐小说《西游记》、科幻作品《儿童科幻小说选》、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

高年级:学生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较强,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在人间》《花季》等现当代作品、《科学五千年》等科普书籍、《海底历险三十天》等科幻作品,甚至可以向学生推荐法国的《昆虫记》、前苏联的《童年》、美国的《海伦·凯勒传》等外国名著。

(3)结合季节转换设置阅读内容。

春天来了,让学生读朱自清的《春》;夏天到了,给学生推荐汪曾祺的《夏天》;秋天到了,向学生推荐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冬天来临,让学生读读峻青的《第一场雪》、艾青的《冬天的池塘》、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学生会感受到名家的语言风采,激起对生活的热爱、对写作的向往。

(4)结合重大节日设置阅读内容。

3月是“学雷锋”月,给学生推荐《雷锋日记》;清明节之际,让学生读一读杜牧的诗《清明》;7月1日是党的生日,给学生推荐《李大钊》;教师节向学生介绍冰心的《我的老师——管叶羽先生》;毛泽东诞辰纪念日读读《少年毛泽东》等。

自由阅读课不仅要拓宽学生阅读的面,增加学生阅读的量,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巩固练习或补充教授各种读书的方法。一、二年级的阅读以指导读、重点读、抄读和问读为主;三、四年级读书则采用慢读法、逐段分读法;五、六年级读书则主要解决精读和速读,让学生明白哪类书应精读、细读,哪类书应速读、浏览读,精读怎样读,速读怎样读,侧重阅读的效果。

阅读课还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写读书笔记。低年级阅读笔记以摘抄优美词句为主,高年级读书笔记可演变为写读后感、仿写、续写等。

阅读课还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读写赏评。可以是名家名作,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得意之作;可以是整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片段、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可以是手抄报,也可以是学生的读书笔记。赏评方法要灵活,可以分组交流评,也可以是集体评或自评。学生在阅读中评,在赏评后写,提高了审美、评议能力,落实了语言积累,增强了习作兴趣,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三、拓宽课外阅读,放飞习作梦想

俗话说,“写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读”与“写”的问题,不仅要研究课上的读写结合,也要重视课外的读写结合。

1.拓宽课外阅读,要解决课外书的来源

可以通过三个渠道筹备书籍:①学校建设图书阅览室。按国家义务教育达标要求人均应达到18本以上,全天向学生开放,无障碍通行。②班级建立图书角。动员学生把家中的图书“贡献”出来,下学期再拿新书换旧书,这样便有了源源不断的新书。③鼓励家长定期购买。通过开家长会宣传阅读的目的、意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孩子共同确立阅读目标,制定读书计划,设计阅读书目。

2.拓宽课外阅读,要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

可以通过三段时间安排课外阅读:①晨诵:每天早上安排20分钟诵读时间,背诵古诗词等经典美文。②午读:每天中午安排30分钟的午读,自由阅读,可以到图书阅览室读,也可以利用班级图书角读。③暮读:每晚在家进行亲子共读,完成学期读书计划。三段时间的阅读可保证学生每学期的课外阅读时间至少达到100小时,阅读量可达到180万字。

3.放飞习作梦想,要让学生有舞台、有机会、有梦想

(1)开辟展示园地。

一个人的劳动成果若是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夸奖,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如“文化长廊”可以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手抄报,“日记窗”可以展示学生每日的小练笔、小心得,“评点空间”可以增进小作者和读者的交流互动等。让“活”的墙壁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小作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一种成就感,发挥其感召作用和辐射效应,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习作兴趣。

(2)编写“作文集”。

教师平时要鼓励学生将优秀习作及时誊写下来,期末可装订成册,制作成“优秀作文集”。此外,还可把自己的“作文集”分成各种类型,如“写事集”“写人集”等。如果有的学困生在这一学期的优秀习作较少,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合订成一本作文集。教师可以把这一本本“作文集”展示在班级、校园、家长会上,还可以举行“××同学签字售书仪式”“××同学作品研讨会”等,学生在享受成功快乐的同时,会增强习作的信心,实现创作的梦想。

(3)开展读写活动。

班级可以召开读写汇报会,如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写汇报会等;可以举行读写竞赛活动,如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读写知识竞赛等;可以开展赏析评比活动,如读写笔记赏析、手抄报展评等。活动易刺激学生读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易调动家长参与的热情,有了家长源源不断的支持与鼓励,学生的读写兴趣就会更加持久,读写能力也会潜滋暗长。

(4)参与社会交流。

借助新闻媒体和网络资源,鼓励学生投稿、参赛,建立博客、微信等,让学生的读写心得在报刊上发表,让学生的创作灵感在网络中传播、转载,让学生的语文实践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让学生的读写梦想翱翔在广阔的蓝天。

拓宽课外阅读,放飞写作梦想,解决了习作语言和表达形式的问题,但是习作内容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要想让习作的选材生动丰富,还要让学生读好生活这本“无字书”,留心生活点滴,观察生活细节,体会生活情感。

如果说,读写是一个花瓶,那么瓶肚一定是课外阅读,多而大,纳万条溪流成海洋;瓶颈一定是课堂教学,细而精,抓读写结合是关键;瓶口处涌动着的一定是无边无际的想象,是欢畅淋漓的表达,是文思如泉涌的创作。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阅读课习作课外阅读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习作展示
阅读训练 以篇达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