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我们分享快乐

2016-09-21 12:29付子月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节太阳想象

付子月

【设计理念】

从诗歌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诗歌的意义是最多元、最丰富的。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意蕴来,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因此,读诗最需要个性化体验,最需要自由的想象。本设计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学习方式以阅读、感受、分析、联想、创作诗歌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升华对太阳的热爱,并掌握初步的创作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创作诗歌的欲望。

【教学目标】

1.认识“彤、陪”,会写“彤、霞、陪、趁”四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背诵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太阳是大家的”,感受世界人民是一家。

【教学重点、难点】

1.“彤”字的读音和书写。

2.读懂诗歌,理解“太阳是大家的”。

3.理解、感悟诗歌的含义,能模仿第二小节学写诗歌。

【教学过程】

一、一封信,巧妙引入

1.出示写给学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tóng tóng

还记得上节课那红( )

xiá

的晚( )和太阳吗?因为

péi

你们的( )伴,让我感到快

chèn

乐!( )这个机会,向你们道声谢谢!

期待你们更出色的付老师

2016 年 6 月1日

2.指名学生读信。

3.学生填写信中带拼音的

生字。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出错较多的字,练写两个。

预设:“彤”字。

“彤”这个字怎么读?“红彤彤”这个词怎么读?对,在组成叠词时,声调就变了,读一声。跟我读:红彤彤。仔细观察“彤”这个字,左边是什么?“丹”表示红色,当红色的光芒透过云朵照射过来,一道,一道,又一道,就成了红彤彤的晚霞。伸出手,再来写一写。竖撇,横折钩,折笔落在竖中线上,右边的三撇起笔尽量写在一条竖线上,最后一撇要稍长。

5.板书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设计意图:“信”的设计是老师耍的“课堂小心机”,一封写给孩子们的感谢信故意隐去了第一课时学习的生字,让他们先读一读。这样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很乐于填写生字,复习检测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二、一幅画,激起创作

1.出示“试学一”任务:

(1)自由朗读第二节,画出太阳做的好事。

(2)想一想:文中的“她”指谁?用“她”有什么好处?

2.学生试学。

3.试学检测:

(1)说一说,太阳做了哪些好事?

(2)默读第二小节,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她”指谁?为什么不用宝盖头的“它”而用女字旁的“她”呢?

4.指导感情朗读。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太阳有时候像妈妈,有时候又像朋友。所以我们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太阳对鲜花的眷恋、对小树的呵护、对小朋友浓浓的爱。

5.指名感情朗读第二小节,评价。

6.出示“活学一”任务: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

7.学生拿出课前自己画的太阳图。

8.展示学生的画。

(1)出示一名学生画的太阳下的大海,指导学生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2)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用“她……”描述太阳做的好事。

(3)指名学生交流,评价。

(4)收集学生的作品,汇集成册。

9.总结鼓励。

瞧!不经意间,一本诗集诞生了,你们就是这本诗集的作者。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可爱的太阳啊!

10.配乐朗读第二小节。

【设计意图:结合三年级“读写结合”的要求,在第二小节的教学后,让学生抓住课文的省略号,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进行写法迁移,以当小诗人的形式,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从这点上讲,做到了用教材教。在学生的交流和评价中,他们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

三、一段文,升华情感

1.出示“试学二”任务:自由朗读诗歌第三、第四小节,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试学检测:

(1)太阳就要从西山落啦!她要去哪儿?

(2)你从第四小节读懂了什么?

3.创设情境,反复诵读第四小节。

(过渡)对,就是这样,收获从书中来。小树在等她盼她,鲜花在等她盼她,小朋友在等她盼她。再来读读这一小节。

(师引读)

(1)世界上有224个国家和地区。让我们一起走进枫树之国加拿大。在加拿大……

(2)让我们走进关心爱护小朋友的列宁的故乡俄罗斯。在俄罗斯……

(3)走进以金字塔而闻名的埃及。在埃及……

4.播放一组外国小朋友在太阳下生活学习的图片。

出示活学任务: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写在这张彩纸上。

5.学生配乐写话。

6.交流评价。

7.收集学生写话的纸条,在黑板上贴出太阳轮廓,画太阳。

8.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的语言如同一道道金光洒向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欧洲,洒向全世界。瞧,太阳正对着我们微微笑。太阳是你的,太阳是我的,太阳是大家的。

9.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展示。

10.总结。

太阳是大家的,课堂是大家的,同学们的作品更是大家的。将我们的作品带回教室,挂在我们班最显眼的地方。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模拟游览世界,在游戏中反复吟读,达到熟能成诵的效果,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写话训练是对教材中“小泡泡”的处理。“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什么?”这是本课学习的拓展延伸,学生可以结合学习本课后的感想和收获,尽情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蕴。课题中“大家”和“太阳”包含的意义是多元的,在理解诗歌内容之后,再来配乐朗读诗歌,有升华情感、意犹未尽之意。】

【教后所思】

课堂伊始,学生读信写信,如预设一样,“彤”字出错较多,有写成“通”的,有把左部写成“舟”或“丹”多加一点的。在通过字形的分析和教师范写后,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字的写法。

这首诗的语言很美,尤其是诗歌的第二小节。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让语言文字鲜活起来呢?我鼓励学生:“会读书的孩子能透过文字看到画面,会读书的孩子能透过文字听到声音。默默地再来读读这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想象的闸门被打开了,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仿佛看到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更加鲜艳;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小树摇晃着身子努力地向上生长;还有的说,我仿佛听见海边的孩子在沙滩上玩耍、嬉笑,传来阵阵欢笑……当孩子们陶醉于诗歌优美的境界中时,我提议:“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表达出来吗?”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不约而同地练习起来。后来,我点了几个同学展示读,从他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我感觉孩子们读到心里去了。学生的思维驰骋于语言文字外的想象空间,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后,再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感悟来读诗,效果一定比空洞地读课文要好很多倍。

此外,在诗歌第二小节的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省略号,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展开想象;着眼于写法迁移,以当小诗人的形式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进行练笔,让学生徜徉在诗的王国里,共享着才思的愉悦幸福,让语言进一步得到内化、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小节太阳想象
快乐的想象
快把我哥带走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太阳几点睡觉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
寂静的太阳镇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