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期待什么样的语文课

2016-09-21 12:40吴巧红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说明文科幻作文

吴巧红

2015年12月11日,我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参加了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活动。“两岸四地”的优秀语文教育专家及老师聚集在此,共同见证了本次活动的精彩与难忘。

这次活动安排的内容很多,有“两岸四地”的老师同课异构关于科幻故事的作文课,也有低段的识字教学,中段的寓言教学,高段的散文教学和说明文教学。观摩课结束后,还有“两岸四地”的小语专家的评课活动和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专题报告《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一天半的学习观摩,如同接受了一次猛烈的头脑风暴,我的语文教学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好像是走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境界。这次活动也让我不断地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应该怎样走才能走得踏实,走向光明?

思考一:课到底应该怎样备?

这看似是个老掉牙的问题。上课肯定得备课,备课不就是阅读教材、参考教参、了解学生、确定教学内容,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吗?是啊,我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并且也觉得自己做得足够充分了,但这次听了作课老师的讲解才知道自己做得远远不够。香港的韩老师在拿到授课内容后,自己就先阅读了很多关于科幻故事的材料。为了了解内地学生对科幻故事的熟悉程度以及喜好,她还特地跑到深圳观摩内地的语文课,了解内地学生的喜好。通过了解,韩老师发现学生们都喜欢看《超能陆战队》这个科幻故事,于是就将这个科幻故事引入了课堂,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澳门的童老师是一位非常可亲的老师,她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备课时她考虑的是怎样让学生轻松、自由地写作。她为学生设计了“三写三定”,让学生写作时有章可循。台湾的练老师在上课之前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期望为科幻故事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内地的唐老师在上课之前,在不进行任何讲解的情况下先了解自己班的学生对科幻故事的写作情况,明白了学生写科幻故事的难点在哪里,并且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技术资料,为后面写作做好准备。成都市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的特级教师李海荣更是依据学情而教,她上的是《冬阳·童年·骆驼队》的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上什么呢?她在第一课时开课时让学生质疑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统计,哪些问题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有多少个人,哪些问题感兴趣的人最少。统计后上第二节课,是根据学生的问题来决定自己授课的内容。

正是因为他们的课都有深厚的理论调研做支撑,所以才能上得这样从容不迫。正是因为他们备课前是依据学情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做到了有的放矢,所以课才上得这样扎实有效。

思考二:教师应创设什么样的课堂?

通过这次听课,我更加清楚了什么样的课堂是基于学生发展的课堂,也越来越清晰地明白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活泼、宽松、自主、高效的课堂。

学生应该在宽松的、活泼的课堂里学习,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学生是放松的,愉悦的。一轻松想法就多了,思维就打开了。这样的课堂,学生会觉得老师就像朋友那样幽默风趣,在带领他们攀登知识的高峰。澳门的童老师给人的感觉简直不是在上课,就像是在和学生聊天,那么随和、亲切,犹如和老朋友叙旧,又如跟大姐交心。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每个孩子的灵性都得以充分发挥。台湾的练老师不仅声音很好听,她还通过画面铺陈科幻的氛围,让孩子们尽情幻想,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她还不时冒出幽默风趣的语言、夸张的动作,真是让人开心的课堂。相对来说,内地唐老师的课堂就感觉不那么轻松了。整个课堂充满着唐老师的“你说,你说,你说”,逼着学生不断地加快思考的脚步,整个课堂科技味十足,颇有点“高大上”的感觉。一节课下来,虽然感觉学生学的东西挺多,但是也学得很吃力。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持久呢?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学生应该在自主、高效的课堂里学习。在听课中,我发现“两岸四地”的作课教师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非常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首先,作课教师都比较注重写作前的构思,在教学中都运用到了思维导图,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展开想象,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香港的韩老师,在作文指导中关注读写结合,和我们学校的“六步作文”教学比较相似。澳门的童老师写作前就告诉学生作文的“三写三定”,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构思。所谓的“三写”是“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三定”是“定题目,定中心思想,定写作方式”。童老师整节课就围绕着“三写三定”指导学生习作,整个教学中虽然有这样的模板,但并不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引导、关注、倾听,好像自己就是个隐身人一样。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她及时引导,比如学生在定完题目时,让学生由这个题目写五个联想词,学生的想法虽是天马行空,但不是凭空臆想。课上到精彩处,童老师静静地站在课堂一角,面带微笑,用欣赏和期待的目光,倾听花开的声音。我很喜欢这样的画面。

在这次听课中,我还发现所有作课教师都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小组活动中既有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既有共性的要求,也有个体的展示。在这一环节,台湾的练老师并没有把学习任务一下子抛给学生,而是层层递进,降低难度,适度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都是有序进行的。学生积极投身其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进行评课时,作课教师的讲解让我更加清楚了小组合作的操作规程。首先,小组合作时学生应遵循五条原则:

1.仔细聆听同学们的想法;

2.主动分享自己的看法;

3.有困难时主动求助;

4.适时地协助组员,与他人进行讨论;

5.意见不同时要互相尊重。

其次,在小组合作时教师也应该遵循五条原则:

1.巡视各小组时要照顾到每一组学生的情况;

2.不介入讨论,关注但不参与,要鼓励学生;

3.学生提问时仅引领思考,不立即说出答案;

4.关注展示小组,也可临时合作学习;

5.小组协作学习是随着学习的发生而发生的,时间由老师视情况而定。

小组合作完成进行展示时,不是小组中派学生代表展示,而是将展示的内容分配给组里的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他们是平等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和我以前看到的小组合作展示的方式不同。以前我们小组合作时总会有发言人,他代表小组发言,其他同学就成了聆听者。这是小组合作的重大改变,也是值得提倡的地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为有了学习单、作业纸、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高效。

思考三:作文到底应该怎样教?

这次的作文教学,专家们更关注的是作文应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比如这次写科学幻想故事,到底学生的写作应该关注的是科学呢?还是幻想呢?台湾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吴敏而这样说:“科幻故事应该先‘幻后‘科,以‘幻为主。先有奇妙的幻想再想想哪些科学故事能帮助你,否则就成了科学发明。科幻故事的写作重点应该放在‘幻想上,让学生想想应该用科幻创造什么样的生活,离学生的生活越接近越好。”而本次四位作课教师更关注科学,让学生在作文中增加科学元素,为了这点科学元素束缚了学生的幻想。所以在作文教学时基调应该把握准,重点要明晰,否则就越俎代庖了,也就是说,学生本应该做的是奇思妙想,而不是做科学家做的事。

吴敏而老师还把我们现在的写作教学分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写出作品为重点的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随意写,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好。第二种是以关注写作过程为重点的教学。这种教学是带学生走过写作的过程,给学生一个支点,多加练习,现场指导,教会学生怎样写。这次“两岸四地”的教师采用的都是这样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降低了写作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第三种是以培养作家为主的教学。这种教学更重视文章的遣词造句,重视故事中有没有悬念,有没有吸引人,是培养作家的一种教学方式。内地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柯孔标在发言中也强调:“小学生作文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把自己想说的写出来,只要写得合乎情理,语句通顺,段落明晰就行。而且,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不同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发展。一节课是培养不出一个莫言的,所以他们(作课教师)更强调的是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而不是作家。”

思考四:说明文应该怎样教?

这次听课除了有四节同课异构的作文课以外,还分了四个会场进行了低段识字教学、中段寓言教学、高段散文教学、高段说明文教学的观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随意选择。我关注的是高段说明文的教学。重庆谢家湾小学欧宏老师讲的是《鲸》,香港弘立学院张璇锦老师讲的是《千佛洞》,台湾新北市思贤国小魏胜贤老师讲的是《读说明谈川味麻辣》。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和最后的专家点评,让我理清了说明文教学的思路,那就是不要把说明文上成科学课或概念课,不要过分强调说明方法,要寓学习方法于活动中,学生在和大量材料接触的过程中,自然就能理解和运用了。在说明文教学中还要注意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整合,课内与课外的整合,要上接地气的课。

比如,内地的欧宏老师在讲《鲸》这篇说明文时,先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阅读,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了解了事物的特点、说明方法及作用。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重庆,介绍自己的校园,每一位学生介绍一个方面,合起来就是对该事物的总体介绍。香港的张老师上课时主要帮助学生区分记叙和说明的异同,让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最后也让学生运用掌握到的说明知识介绍重庆。台湾的魏老师选择的说明材料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重庆人爱吃辣,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花椒和辣椒,所以魏老师从《舌尖上的中国》上选择了这篇文章《读说明谈川味麻辣》,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分小组了解文章的内容后,魏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文中获得的资料,合作完成一张营销川味麻辣的广告单,当堂说服来自台湾的老师爱上川味麻辣。这样的课程整合使说明文教学落到了实处,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教学生说明知识,而是在引导学生学会资料的整理和归纳,最后运用资料来解决问题,学生享受的是学习的过程,不再只关注学习的结果。

纵观这次“两岸四地”教师的课堂,可以看出他们都在追求一个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和我们学校倡导的“学导和谐”的理念无比的契合。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说明文科幻作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Burst Your Bubble
未来科幻城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