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非营利性组织绩效评估
——以壹基金为例

2016-09-29 05:32刘宏鹏
当代经济 2016年22期
关键词:计分卡非营利公益性

张 莹,刘宏鹏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0)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非营利性组织绩效评估
——以壹基金为例

张莹,刘宏鹏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0)

本文从非营利性组织绩效评估的研究出发,阐述了非营利性组织的社会作用,根据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来构建非营利性组织平衡计分卡体系。采用个案分析法,以壹基金为例,探索中国民间公募慈善基金会以平衡计分卡为主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按照平衡计分卡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对非盈利组织的战略目标重新分解,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形成了壹基金特定的绩效评估方案。希望能对壹基金的未来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非营利组织;壹基金;绩效评估;平衡计分卡

一、引言

非营利性组织一般是指这类组织的运营目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追求拟定的社会目标。这个目标通常是处理和支持社会公众和个人聚焦的问题及热点事件。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非营利组织俨然成为除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它主要从事科教文卫以及宗教、环保等方面的公众服务,具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虽然非营利性组织的战略目标不是为了产生收益,但是并不等于它没有盈利。因此它的财政收支必须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且要求达到满意的透明指数。

非营利性组织作为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共同形成了影响社会的三种主要力量。其组织在运作的过程中必须产生收益,为公益性项目支出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公私部门的捐款。但其经费的流入和流出都要受到法律和规章的限制。近期对于非营利性组织的资金去向和使用效率等问题引发热议,非营利性组织的社会公信力每况愈下。因此,建立一套有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绩效评估体系来确保组织内部运作的权责清晰、公开透明是当下迫切需要的。于是我们借鉴企业已经成功采纳的绩效评估方式——平衡计分卡,对非营利组织绩效进行评估。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提出了一种新型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BSC)。平衡计分卡在企业领域引起了一股绩效评估的狂潮,得到了许多企业的成功运用和好评。平衡计分卡首先明确了企业的战略目标,不仅实现了财务层面的清晰透明,而且在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层面都进行了设计考量同时还会对企业未来成长与发展的空间进行测算,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绩效评估。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合于非营利性组织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评价并指导非营利性组织的日常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壹基金是李连杰先生于2007年4月发起的创新型公益组织,并于2011年1月11日在深圳注册为中国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由于以壹基金为代表的公募基金会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募集款项,因此公募基金会是更需要通过绩效评估来树立其社会公信力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它直接关系到基金会的未来成长,关系到引导公民的捐赠方向以及树立民众的捐款信心。本文将运用改良后适用于壹基金的平衡计分卡模型来探讨建立一个绩效评估体系。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壹基金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以组织的战略目标分解为若干可操作的衡量指标,以平衡企业经营管理中涉及的多个维度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在非营利性组织的平衡计分卡中,对各个层面衡量指标的评价都以提高社会服务和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因而,非营利性组织拥有自己的使命和战略目标,这也构成其平衡计分卡模型的核心要素。为了达到战略与其他考核指标间的平衡,所有其他层级的分指标都要时刻保持与战略一致,达到权衡思想的实现。

顾客维度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四个维度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通过捐赠者和受益者两个层面来体现。由于公募基金会的天然使命,壹基金不仅对捐赠者负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创造财富的义务,更应该重点关注每年度能有多少资金投入基金会的公益性救助项目中去,最终又能有多少受益人通过壹基金真正得到帮助。在实现组织使命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人进行慈善捐赠,达到壹基金“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的战略目标。因此在壹基金的BSC模型中:受益者层面通过受益者人数的情况和公益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来反映。捐赠者层面通过捐赠收入总额和捐赠收入的使用效率(公益性支出总额/捐赠收入总额)进行评估。

财务层面是非营利性组织完成使命的物质保障。当非营利性组织的财务效率较高,财务指标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时,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捐赠者以及媒体的关注,提升自身声誉同时获取更多的捐赠收入。所以财务维度在非营利性组织的平衡计分卡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在基金会的平衡计分卡中,财务维度既能反映净资产的留存情况,又包括筹资能力分析等,具体指标使用净资产、筹资费用率。

内部业务流程是贯穿整个非营利性组织运行始终的重要因素。对于壹基金来讲,具备日常活动的管理能力才能保证组织内部工作的有条不紊,具备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则能保证基金会的正常运作,而内部业务流程效率的提高能使基金会在运作过程中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成本。因此,在内部业务流程层面,将关注壹基金在接受政府年检审查中可以达到的等级水平,以及管理费用占基金会总支出的比率来确定组织内部业务流程的效率。

在平衡计分卡的学习与成长层面,非营利性组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组织自身也在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通过从上至下全体员工的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才能适应未来新情况、有能力解决新问题。这对员工的技能与素质培养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同时,每年自愿加入壹基金志愿服务的人数也体现出组织在实现公益性使命时所具备的成长性。因此,使用志愿者人数和壹基金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服务作为衡量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壹基金平衡计分卡体系设计

三、平衡计分卡在壹基金中的实践应用

表2 壹基金平衡计分卡指标统计

通过对2011年至2014年度壹基金向社会公众披露的年报、工作报告、财务报告,以及民间组织管理局基金会子站等信息手工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出壹基金平衡计分卡五个层面共计10个指标的评估结果(由于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于2011年正式注册成立,当年未披露年报信息,因此2011年受益者人数和参加培训员工人数属于数据缺失值状态),如表2所示。

根据2011年至2014年壹基金的数据信息,计算分析得出平衡计分卡的各项指标结果,如表2所示,截止2014年已有近70余万人从壹基金的公益性救助项目中直接受益。其中2013年比2012年增长了8.19%,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12.56%,说明在壹基金的帮助下每年都有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其公益性支出比率均在90%以上,多年均值在94%左右。可见,壹基金自成立以来,不仅保持巨额的公益性投入,而且在顾客维度的受益者层面有着高度的关注。

对于捐赠者层面,总体上看壹基金的捐赠收入和使用效率维持在良好的水平。在2013年捐赠收入的使用效率最低,这是由于在本年度基金会共接受5亿多元的社会捐赠,比上期的捐赠收入增长了10.64倍。虽然表面上看投入到公益性项目支出的数额和上期同比增长了一倍,是因为收入与支出依然没有实现配比而造成的。超额的捐赠收入最终使本年度财务层面的净资产水平大幅提升,2013年净资产的增长率比2012年增加了将近6倍,这为壹基金日后的资金储备打下了坚实基础。

壹基金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层面中筹资费用比率反映基金会的资金筹集能力,比率的数值越高代表筹资能力越差。2012年和2014年壹基金由于资金超额利息收入的实现,使得筹资费用率表现为负数,于2014年表现最为突出,筹资费用率达到-3.73%的水平。但其余几年筹资费用比率仍为正数,且数值较大。总体上看该指标在2011年至2014年间均有较大起伏,由此体现了壹基金筹资费用支出的不稳定性。

基金会组织内部的高效运作会提高其业务流程层面的评价水平。本文统计了2011年至2014年基金会年检工作情况,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未按规定申报四类。壹基金在接受政府年检审查中都达到了合格的等级水平,体现组织内部的程序性、规章制度的合法合理性。组织内部业务流程的效率采用管理费用占基金会总支出的比率来衡量,比率越低说明组织运行的效率越高。壹基金近两年内部业务流程的效率明显提升,2011年至2014年从3.71%的水平降至1.92%,效率提升了一倍左右并保持在稳定水平。

平衡计分卡的最后一个层面是学习与成长。根据数据统计,每年自愿加入壹基金志愿服务的人数不断增加,涨幅较快,说明公众对于壹基金的社会公益服务使命具有更多的认同感,在基金会的大力度宣传呼吁下更多的人愿意为公益事业献出一份力量,这对于壹基金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同时基金会自身也认识到全体员工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为此近年来对于员工的培训范围在逐步扩大,从2011年至2014年间接受培训的员工数量增长了一倍多。

四、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看出,壹基金是一个公益性服务使命感很强的非营利性组织,但其捐赠收入总额、捐赠收入的使用效率和筹资费用率都具有不稳定性。由总收入与捐款收入的数量关系发现两者金额基本持平,说明基金会收入完全依赖捐赠者,但是壹基金的捐赠收入来源单一,因此筹资费用很容易受捐赠人的意愿影响,这样的循环结果可能会引发基金会的资金风险。在内部业务流程方面,壹基金拥有明确的组织结构框架,管理层职责分明,组织内部运行效率在逐年提升,向较好势态发展。除此之外,壹基金也明确了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带领更多的员工与基金会共同进步。非营利性组织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组织形式,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其监督和关注程度也愈发强烈。平衡计分卡的引入对于非营利组织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具有创新价值,在构建绩效评估体系时,要明确非营利性组织以社会服务和公众利益为核心的战略目标和使命,只有这样,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非营利性组织绩效评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1]邓国胜:公益项目评估[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王名、刘培峰等:民间组织通论[M].时事出版社,2004.

[3]邓国胜:非营利组织APC评论理论[J].中国行政管理,2004(10).

[4]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编:中国民间组织评估[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5]基金会管理条例[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4.

[6]张培莉、张爱民:试论非营利组织在VBM框架下的绩效评估[J].生产力研究,2008(14).

[7]姚宝燕: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1).

[8]杨诚: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07(9).

[9]Robert S.Kaplan:The Balanced Score Card: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6.

[10]James B.Whittaker:Balanced Scorecard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M].Management Concepts,2000.

[11]The Balanced Scorecard Institute.Improve Public Sector Results With Balanced Scorecard:Nine steps to Success[M].A-cademic Press,2003.

[12]Paul R.Niven:Balanced Scorecard Step-by-Step for 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Agencies[M].John Wiley&Sons,2003.

(责任编辑:胡春雨)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募基金会理事会治理结构研究,编号:TJGL15-045。

猜你喜欢
计分卡非营利公益性
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内部计分卡和外部计分卡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公益性气象信息大众传播力提升方法研究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平衡计分卡在紫鑫初元药业有限公司的应用
非营利组织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媒体营销之初探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知识型企业创新激励体系研究
平衡计分卡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