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三人行”协作组建设

2016-10-08 03:44江苏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王敏娟杨肇文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活动学生

江苏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 王敏娟 杨肇文

浅谈班级“三人行”协作组建设

江苏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王敏娟杨肇文

我国学校教育历来倡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友爱。有关研究认为:学生互助,不仅有利于建立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和进步。

那么,采用怎样的行动策略呢?《古今贤文(读书篇)》中说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三个人当中至少有一个人是值得我向他学习的。因此,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我们应为学生创设互助的氛围,组建三人为单位的小团队,以此为自助与互助的途径,引导学生在统一主题下分别开展或自行组队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探究行动策略,探究行动成效,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角色责任、学习相互沟通合作与互助,增强民主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为提升公民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一次偶发行动】

质量测试一天三门,下午1∶00是语文。饭后,走在校园,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我的身上,舒服极了!忽然间,一个声音在对我说:“让孩子们考前享受一下温暖的阳光吧!”

于是,我快步走进了教室,打起了哑谜——“AB同学走廊里排队,各站一排,C同学站在A同学的旁边。”AB学生是我们班长期以来确立的学习帮扶对子,C则是未参与帮扶的对象。很快队伍有序排好了,几个学生居然还捧着放不下手的语文书。我隐隐感到一丝伤感。面对疑惑的面孔和诧异的目光,我一五一十说出了我的想法——ABC三人结成一队,前往操场绕跑道散步15分钟,享受阳光的同时相互问答语文知识点。

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放松心情的喜悦,有说有笑地在阳光下走着、问着、答着……

而我,则远远地站着、望着、想着……

直至我不忍心地向他们招起了手。

【一场幕后策划】

三个学生走在一起的情景浮现于我的脑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我的口中反复低吟。“三人行”行动记录卡由此孕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结好对 (2)主题行 (3)记好卡 (4)评好星“三人行”行动记录卡()年()月()日行动人员 行动描述 行动之星 感言 备注

一句名言指明主旨——在参与的过程中从他人那儿汲取心灵的鸡汤,以促进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素质等方面有所提升。

一列标准引导行动——(1)结好对;(2)主题行;(3)记好卡;(4)评好星。四条三字标准实则是对学生进行此项活动如何进行的做法指引。需要学生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博采众长,从而形成规范化的约定性文本。

一份描述反馈情况——学生行动的情况通过一份描述可以较为直接地传递给活动的把控者,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群体的关注重点,对活动的亮点加以捕捉或活动中的偏颇加以及时扶植。

一句感言浸润心灵——有体验必有感悟,让学生抒写行动感言,字字句句可映现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感悟交流,必可产生更大的群体教育能量。

一项评价点燃热情——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进行反思,好则加冕,不足则改进,激发更强大的内心驱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态势。

【一次智慧畅谈】

三天后的周五,表格发放到了每一个学生手中,在经过了活动意图的说明之后,学生们就“(1)结好对;(2)主题行;(3)记好卡;(4)评好星”进行课后的自我思考,并形成文字稿记录于作业本上。

周一语文课上,学生们迅速地自由结对,开始了讨论。六个学生居然没有成功结对,在我的帮助下,六个学生临时组队展开了讨论。最为瞩目的是三个“小老师”结成了一个对子。随后一个星期里,13个组的核心人物就组员的思考进行了归纳整理,并集中于会议室进行了交流,还对此活动把控机构进行了设置,对具体要求进行了拟定。学生积极性极高,很快将文本内容进行了汇总:

1.操作方法:

(1)结好对:暂由A担任组长,一段时间以后民主推选,尽量人人都能参与体验组长一职。可以采取当众招募、私下组合、指定参与等方式。

(2)主题行:归纳为“德”“智”“体”“美”“劳”五大块,可仅限于组内进行,也可小组策划面向更大范围展开教育活动。思考策划过程中要思考活动开展的意义。

(3)记好卡:卡片由当次行动的组长保管,商议决定填写活动卡的人员;字迹工整美观,不涂改,可以进行美化。

(4)评好星:根据活动策划、参与情况等评星,组内人员在实践活动前预设好评选称号,拟定简易的评价标准;可提供物质奖励。

2.组织机构:

组织名:三人行特别活动委员会

总监∶俞莞茜

创意组:丁奕楠、贲越、李斯莹

协调组:齐佳源

资料组:严惜楚

宣传组:车永迪

3.活动规则:

(1)安全第一,避免危险动作。

(2)人人守纪,不缺席或窜组。

(3)主题明确,力争要有意义。

(4)确定时间,活动范围自定。

(5)认真记录,真实民主评价。

【一串实践体验】

“三人行”活动在期待声中开始了,学生们自由结对不凌乱,主题践行不慌忙,记录卡片不敷衍,评星环节不缺漏,处处呈现主动的身影……

故事1——见漏补缺

“老师,校门口那块大黑板上的‘学’字没有了!”小齐进入教室就向我报告。“正好可以‘三人行’了!”我示意。她听后忙转身问:“三人行,校门口粉笔字补写,谁愿意来结对?”立马就有两人响应。拿起粉笔,带上抹布,手持板擦,来到黑板前,写了擦,擦了写,反复数次后满意地离开了。

故事2——洁净三人行

进教室,无人。看到教室里的状态不禁皱起眉来,便用手机拍下了几张照片,后让学生进行了“欣赏”,也进行了自由谈论。

没几天,“洁净三人行”活动展开,原来是小莹看过照片后发起的。

故事3——小报设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小报设计活动,三人合作是最好的选择,既减轻了一人承担的负担,又可以借机培养学生的交流协调、分工合作能力。没有多说,学生课后十分钟就完成了结对,确立了小报主题。

当天,小报纸张发下,放学时正逢下雨,见学生须梓楠卷着纸准备回家,我便拦住说:“今天下雨了,纸容易湿,明天带回家吧!”没想到他说:“不用,我放在书包里不会弄湿的,今天我得完成我的设计任务。要不然,明天另外两个人就要没事可干了。”我冲他笑了笑,竖起了大拇指。

【一份回顾品味】

伴随着三人行的精彩故事,不同时段、不同地点、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交流分享活动也相继进行着。

教室里、校园里;晨会课时、班队课上、语文课中、放学静堂后……每时每处都有学生探讨、行动的身影。无论是言论方面,还是行动方面,班级里逐渐呈现出奋发向上的态势,自治和互助蔚然成风,学生群体中呈现出别样的精神风貌。

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实现从“被治”到“自治”,“单独行事”到“合作行事”的转折,就需要给予学生自由交流的空间,给予分享互助的指导。在班集体中,更易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呈现积极向上的情态参与各类成长的实践和交流,不断提升分享互助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在集体中公共精神的培养和道德水平的提升,真正养成公民素养,从而激发学习生活的动力,提升班集体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内涵。

猜你喜欢
活动学生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快把我哥带走
牛年到,节日活动可以这么“牛”
“拍手歌”活动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