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花堂诗语

2016-10-10 11:33胡秋萍
阳光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天地间本真万物

胡秋萍

听 花

花的脸永远是向着太阳的。

花也会笑,也一定会有声音,只是你要用心去听。当你不能静下心来时,你就一定听不到。因为,你仍在红尘的纠缠中无法与花的信号对接。天地间无论动物或是植物都是有心有灵性的,只是你没有与她的信号对接。花会笑也会诉说,诉说她一世的才情,诉说她对阳光、空气、雨露、天地的眷恋和感激。

花也是有感情的,当你对她用心时,一定会融进她的世界里,你会发现她的笑是那么灿烂;当你无视她的存在时,损失的不是她而是你,她会依然地花开花落,生于地,长于天,最终回归于大地,而你却失去了美对于你生命的滋养。万物的美都缘于善,善则必缘于真。只有真和善的东西才会显得美。

天地间万物的生命诞生都是那么不可思议,每一次生命的诞生实际上都在完成着物种的进化。这种不可思议却让人产生了上帝造物的幻想,直到伟大的达尔文将此揭秘,详尽地阐述了物种的起源和发展。纵然如此,你仍会常常感动于生命的诞生,感到万物都是有神性的生灵,我相信花也是天地间物种中不可重复的惟一。所以,一花一世界。在花的世界里也演绎着生命盛衰的全部过程。花每一次的含苞或怒放都是在竭尽着她生命中所有的能量和激情,那么坦荡、那么毫无保留、那么心甘情愿、那么义无反顾,即使是不再复生,也要盛开着倾诉她一世的情缘。我也相信,每一朵花的绽放都是她生命中也是天地间的唯一。我喜欢花这种单纯的本真,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无所畏惧的大自在大境界。

在初春阳光的温情里,在细雨濛濛水珠的浸润里,在晚风手指的爱抚中,花会发出由花心直至根部蹿出来的笑声,那么纯净、那么轻盈、那么温柔、那么令人沉醉。

喜欢花,喜欢读花,喜欢听花是我四十岁以后的事情。四十岁以后,终于从忙碌的单位调到了清静的书画院,整个生命状态彻底改变。终于,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了,可以随心所欲地滋生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时间的宽裕和精神的自由使我成了闲人。有了闲,才能滋生出闲情逸致,才能够在写疼了手指、颈椎、腰椎的时候俯下身来看看花,听听花语。慢慢地我发现她们是风情万种的精灵,发现她们也是需要有人来呵护并有人疼爱的。不然怎么会在有人爱怜时她笑得那么甜蜜呢?我常常陶醉在这感天动地的笑靥里,情不自禁地弯下腰伸出手来,轻轻触摸一下她的脸庞和红唇。啊!所有花的脸都是那么嫩嫩的、润润的、绵绵的、茸茸的,那么质感地从你的手指沁入你的心灵。凝视她久久地用心听,在她的笑意里你会读出她的羞涩、善良和美好,你会忘记烦恼甚至生老病死的痛苦,会生发出要感谢造物主的恩赐、感谢天地美好的馈赠之情,甚至会忍不住心底潮湿,爱怜的情意无以言表。

花以植物科类的不同容貌也不同,但是无论她们的容貌如何不同,对于美呈现的无私却是一致的。花是天地万物的其中之一,也是天地间爱的载体。面对她,你能生发出爱的情意和幻想,也能够感受到在美好里被爱的快乐。阳光给予花绽放的能量和激情,雨水给予花需要的水分,大地给予花生命的营养,她把生命的精华酿成灿烂的五颜六色,奉献给这个世界,让人欢喜,让人享受,让人陶醉,自己却一无所求,只是淡定地经历着生与死的过程。我常常怜惜她美好的短暂,短暂得常常要靠回忆来追索她的风姿和迷人,要靠想象来实现对她的眷恋。

花是万物的精灵,也是美的物象符号。听花是我前世结下的善根情缘。爱花才能听花,听花才能享受到被花爱,才能感受天地赐予精华的奇妙,生命才不会孤寂。我们会像花一样把自己也交还于大地,与花共同成为大地的混合物以供给新的生命营养。

听花,在晨曦的曼妙里,在清风微雨中,在晚霞微醺的嫣红里,在时光绵延的隧道,在一呼一吸的淡定中——

雨后随想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秋后的雨水带着丝丝的凉意,把房顶上蓝色的砖瓦冲洗得洁净、明亮。空气格外清新,似乎养分很足。沐手焚香,听一遍齐豫唱的《心经》,坐在窗下的沙发里,享受着雨后天晴那一缕淡淡的阳光透过纱窗洒在我身上的温馨。捧一本冯友兰著的《中国哲学简史》读着、思着,一股清澈的泉水一滴一滴灌注到我的心田,无上澄明,无比甜美,无限豁达——如此人生,夫复何求?

感恩、知足、知不足。我的日子正在这样的心境里度过,未来更是如此。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天地万物。无论好坏,无论悲喜,顺应自然。这就是我想要的日子,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以外化内不化的修行淡定,做自己要做的事情。

我感恩:我可以尽情地待在自己的书房里,生命可以和书为伴,可以无尽地思索,穷究事物之理,从“觉”到“悟”到和宇宙融为一体,于天地间无限地遨游;我感恩:每天可以和汉字做无尽的“游戏”,可以在天籁般音乐的流动里进行着一笔一画对世界的体悟,让生命与笔墨纸砚没有距离水乳交融;我感恩:可以不用按照规定的时间来思考或是书写,吃饭、睡觉、散步、冥想、目击道存。总之,我可以在生活里自由地放飞生命、感受生命、享受生命、体悟生命。

感谢生活对我的恩赐,让我有一个平和宁静温馨的家庭,在此栖息休养,体会天伦;感谢天地,让我拥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能聆听到智慧福音的教诲;感谢万物众生给予我的关怀,让我每天在鸟儿的鸣唱中醒来,放眼就能看到晴朗天空下花儿的含笑,感受到树叶的庇护;感谢茫茫人海中每个相识相知的亲人和朋友,数十亿人海中单单我们能够相识相知,这是多么殊胜的缘分啊!

知足才能惜福,惜福方能守恒。

生活上知足,用减法。我不要珠光宝气,只要墨汁里透出的淡淡馨香;我不要灯红酒绿,只要书本里孕育出的文化营养;我不要山珍海味,只要五谷杂粮中植物原本的芬芳;我不要高官厚禄,只要做人应有的尊严;我不要繁华热闹,只要一份寂寞的宁静;我不要处处显赫张扬,只要一条容我走的羊肠小道;我不要在人生的跑道上飞奔得太快,只想默默地一点一点地坚持前进到生命的尽头。

艺术和人的修为是不可分的,艺术要从事艺术的人以生命去践行他所崇尚的艺术,不仅以艺载道,而且要以人载道,这也是他艺术实践的一部分。当世人读了他的作品时,他的人生也一目了然。

在学术和创作上知不足,用加法。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补课。我没有在有围墙的高等学府深造是遗憾也是激励,总感觉自己需要补课的东西太多太多,靠着良师益友的帮助和浩瀚的书籍,靠着临摹——思悟——边临边悟,边临摹边创作边体悟,对于书法的认识、理解、提升在实践的不断深化中,一点一滴地加深加厚,在文化的丰富滋养中不断地开阔拓展,在生命与岁月的不断绵延叠加中慢慢地提纯、净化……

法国当代哲学家伽达默尔说:“经典的普遍意义不在于它的永恒不变,而在于它的不断更新。”在艺术上,我会永远知不足,永远像个虔诚的宗教徒,向着艺术的巅峰,仰视着并不停地跋涉着。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不断创造式的更新,在于它的无法取代,在于它是这个世界唯一的“这一个”,在于它不因生命死亡而寂灭精神之永恒。

在时间和生命的秋天里,我想望着艺术的春天。

太阳花

天地有大美而无言,万物有大美也无需证明。

在我家院子的花坛里,有种草样的花,有人叫她三叶花,因为她每一根茎上只有三片叶子;有的人叫她地草花,她就像草一样是土地的棉被。为此我专门请教了花农,得知她有一个很鲜亮的名字——太阳花。

太阳花是一种平民花,她活得极平凡,平凡得像随处可见的小草,随生随枯。她活得极顽强,从春到夏到秋到冬,不声不响,自自然然,平平常常,每天迎着太阳的升起,微小的花瓣伸展着细细的腰身,怒放着灿烂的笑容,灿烂着她生命的本真。每天她随着太阳的降落,纤弱的花瓣自然收敛把花蕊裹在核心里,像一把合起来的小伞。如此这般每日随着太阳的规律毫无保留地收放着自己,向天地万物奉献着卑微生命中的那一丝轻盈柔弱的美丽,谦卑而平静地守护着自己生命的鲜活。

我每天早晚散步时从她身边走过,忍不住停下脚步蹲下来细细观赏这尤物一般的精灵。看着她无声而澄澈地绽放着自己,她细细弱弱超凡脱俗的清灵优美让我震惊,她灵透里流淌的活泼让我爱怜,她执著于日复一日收放着的生命状态让我内省。也许弱小卑微就是她的命,洋溢着欢快着的生之美好就是她的性,每天随太阳的升起而绽放、降落而收敛,则是她遵循的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凡万物自有其道。也许正因为她的弱小卑微才使得她活得本真而昂扬。也许因了她的灵巧才能轻松地收放自我,享受天地赐予万物的阳光和生命的大自在。恰恰是她自在的轻盈,恰恰是她本能的勤勉,引发了我对于自我生命的反观和自省。

太阳花是一丛丛地生长的,她还高贵不到能成为独立的一株。她紧贴地面,身高不足五厘米,每一根纤细茎秆的顶部都顶着三片相环着的叶子,许多根叶子的中间有几棵茎上长着一朵朵五片花瓣相环的小花。花的颜色是略带淡粉的浅紫,花的中间是细细碎碎淡黄色的花蕊。简洁、鲜艳、灵透、细小,在微风的爱慕里灵逸地摇曳着自己简单而平凡的幸福,在细雨缠绵的浸润里澄莹着她超尘脱俗的亮丽,在她的眉目中,你看不到任何前生和今世的愁怨,在她玉立的身姿与柔韧的胸怀中,潜藏着的是不二法门的大智慧。她活得那么澄明、纯善、安详,那么勤勉、欢快、本真。

我感动于她的本真。

能活得本真的人,一定是具有禅心和定力的人。她无须刻意,更无须证明,也不会因“人不知而愠”。这是一种淡定,淡定地面对生的本身,也是一种超越,超越生与死的困惑,更是一种境界,境界在于飘逝即永恒的大爱里。

猜你喜欢
天地间本真万物
你是天地间那道闪亮的光
天地间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爱在天地间
本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画幅长留天地间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