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

2016-10-13 09:45高师妍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毕业生政策大学生

高师妍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

高师妍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的发展动力之源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双引擎。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创新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这给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政策扶持,完善了之前对大学生的创业扶持政策。文章在双创政策实施的背景下说明了双创的提出对之前创业政策的补充并研究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影响研究。

创业;引擎;政策扶持

一、大学生创业产生背景

1949年之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都是由自己解决,没有国家统一“包分配”之说。1950年,政务院颁布《为有计划地合理地分配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今年暑期毕业生工作的通令》,提出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事项进行有计划的统筹分配。1951年开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开始发生改变,开始由政府统一进行分配,这种方式一直持续了30年之久;然后国家又颁布了一项政策《关于改进198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报告》[4],这项政策在之前大学生工作由国家分配的基础上又补充说明了:国家直属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省属院校和各部委分管的高校毕业生由各部委分配,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毕业生由地方分配。然而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的制度从1986年出台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开始又发生了变化,国家对原先的高校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进行改革,提倡大学生毕业后自主选择就业岗位及单位,并且用人单位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按照国家分配的名额接收工作人员,而是开始自行择优录取。从这一时期开始,国家的统一分配制度逐步淡出舞台。这种改革的出现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方面,因为一些学生不能胜任工作,而单位又要择优录取,导致很多大学生无法就业;另一方面,中国实行的高校扩招政策使得大学生增多,毕业生竞争压力大,找不到工作,出现了毕业就面临失业的现象。不过,这种改革提升了大学生选择工作时的自由度。这一时期大学生不用再接受政府统一的工作安排,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自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选择各类就业方式,从这个角度看也刺激了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开始和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1.大学生创业现状

我国是1999年开始实行大学扩招的,这使得更多的人可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这无疑可以培养更多有文化的年轻人,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氛围。但这种改革同时也导致了大批大学毕业生毕业以后就业压力的陡增。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针对这一现象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帮助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活动的相关政策。其中列出了许多项帮助和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优惠项目。

2014年,在网络上有一项关于大学毕业生创业活动的调查。通过一个月的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了2 000多名大学生,分析了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动因、内容、结果等数据。调查涉及到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有没有进行创业活动的冲动”,这个问题意在调查大学生到底是否对创业活动有兴趣,并想参与创业活动。最终的统计结果显示97%的大学生都有过创业的想法,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创业的概念,并也曾想过自主创业,并且在这些大学生当中有7%的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想法上,而是已经着手去做(图1)[1]。另一个问题是关于“创业的最有利面”的调查,意在调查大学生认为创业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最终统计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所有人中,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选择创业是为了“积累财富经验”的大学生比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人多27人,有不到20%的大学生认为选择创业是因为自己喜欢创业,还有不到10%的大学生只是为了不给别人打工而选择创业,最后7%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社会现象找到一条出路(图2)[1]。这项调查结果说明了喜好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原动力,同时也反映出了大部分学生创业主要是为了创造财富和积累创业实践经验,其次是想通过创业来说明自己的实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图1 关于“你是否有创业冲动”的调查

图2 关于“创业的最有利面”的调查

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高等院校扩招政策以后,高校扩招了47%,后来的三年分别增长了25%、17%、10%。截至2008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共达到600万人,2010年大学毕业人数达到631万人,并持续上升。2014年已经接近727万人,最新统计显示2015年高校毕业人数达到749万人。但创业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不到2%。并且,根据对近几年大学生创业成果的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并不完全尽如人意。在国际上,各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平均为20%。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只达到了2%。《全球创业观察(GEM2014)中国报告》中也指出我国的创业环境在参与观察的69个国家中居第36位[3]。并且在我国的大学生中,高科技领域的创业活动少、创业水平不高等现象已成为基本情况,大学生创业基本集中于服务业等一些科技水平含量较低的行业。

2.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不仅是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提供财政和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有效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应当是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中央和地方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纷纷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其中对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场地、资金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确实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但是,从另外一些方面来看,我国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依然还有不够全面、帮扶力度不大的缺陷,所以仍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1)创业融资环境有待改善

在创业活动初期,大量的资金需求是每个创业者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创业活动就很有可能进行不下去。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本身并没有大量的资金可以运用于投资创业活动。就算找到了一个前景比较好、容易成功的项目,也可能由于资金缺乏而夭折。一般在创业初期,大学生筹措资金的主要方法有:申请贷款项目、寻求伙伴共同创业、典当贷款、自筹(向朋友家人借款)。然而大部分大学生并不能寻找到足够的资金来开始自己的创业活动并进行下去。即使近年来各个地区针对本地区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非常多,但是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创业初期的大量资金需求,缺乏资金仍是许多创业项目无法投入实施的最主要阻挡因素。据调查:我国并没有设立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基金会,国家的财政补偿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创业的需求。同时由于创业扶持资金的申请有条件方面的限制,使得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享受不到国家的财政补贴[2]。

(2)创业环境氛围仍需完善

创业环境主要是指创业所需的种种外在条件,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和文化氛围两个方面。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创业所需要的场地、设备等一些硬件需求。创业文化氛围主要是指在社会中营造出的创业精神。各地区为了更加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创业,鼓励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进行,提供了许多优惠条件,为参与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场地、户籍、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例如,在2015年杭州市政府颁布了一项优惠政策,提出要对大学生进行无偿的创业资助,创业资助金额的额度从以前的10万元限额提高到现在的20万元限额;大学生创业需要用房的,当地政府提供50万平方米的用地,并且可以在两年内免费使用。种种优惠政策都对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基础设施等硬性条件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在GEM中国报告中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的生存性创业指数排在第二位,这表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更多地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就业生存问题,大学生创业往往是一个无奈之举,所以整个社会的创业精神文化氛围、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等创业软环境仍是需要着力改善的地方。

(3)创业教育仍然落后

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统计,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并未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远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即使现在有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老师的教学方式都有所欠缺。创业并不是理论性的知识,而是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来掌握技能经验,如果缺少了实践,创业教育就像是纸上谈兵一样,无法获得成功。目前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实践环节还是比较缺乏,虽然在课堂上学生能够掌握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前人的创业经验和一些成功的案例、并参加各种创业设计大赛、会写创业计划书,但是学生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创业设计计划却很少投入实践,难以在实践中检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次,为了完善创业课程体系,许多高校专门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区,给学生提供场地支持,但这些园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甚至基本无人参与使用。再次,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基本以高校内部的师资为主体,教师大部分自身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创业经历和经验,并不能很好地诠释创业过程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三、双创政策出台必要性

1.政策出台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持续扩招,使得大学生人数只增不减,毕业人数增多,而社会实际需求的工作岗位并未增加,导致了当代社会就业难的问题。为了缓和并解决这种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结合本地区自身的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大量针对本地区大学生的创业扶持政策。虽然这些政策推动了大众创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创业融资不足、创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创业孵化水平低、政策系统性缺乏、落差性大的问题还是与日俱增。针对以上问题,国家各个部门的政策主体联合组成工作小组,聘请专家学者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与各部门进行交流,征求了各地方意见,反复推敲,共同制定出《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政策总体思路

《意见》提出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深化改革、营造创业环境;坚持需求,释放创业活动;坚持政策调控;开放与合作,推进模式创新。坚持改革推动,加速施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运用政府作用。加大简政放权、放宽政策、放开限制、放活主体,构成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使创业者活跃起来。这一建设有利于创业者享受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促进创业创新带动就业。

3.政策意义

政府提出的“双创”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率、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潜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活动成功率,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助于社会发展,对我国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四、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政策分析

1.改善创业融资环境

《意见》明确指出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首先,要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政府要加大创业财政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各地区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大学生创业需求,制定出有效合理的财政扶持办法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力度,加强对资金预算的执行和监督;为一些小企业提供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作用,政府要加大对创新产品的采购量,使政府采购能够支持创业发展。第二,使创业融资便利化。引导银行等机构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给予支持,给大学生提供一条龙系统化的服务。丰富和完善企业贷款担保政策,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第三,促进创业资本的扩张,以支持创业的成长。加快设立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投资基金;鼓励更多的社会部门支持大学生创业,不断对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2.优化创业环境氛围

政府应当提高公共物品服务的供应水平,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制度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且要建立严格的监察制度,使市场环境透明、公开、规范化。简化创业人员办理相关执照的流程: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个证件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宗旨,加快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规范政府行政办事行为,提高政府工作执行能力和公信力,努力建立廉洁高效、行为规范的行政体系,着力解决政府办事效率低下、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努力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监督和及时处置在市场中发生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等影响市场公平环境的行为,加大监察力度,对有损大学生创业安全、扰乱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侵害投资创业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打造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形成全民创新的氛围,使创业软环境得到提升。

3.加强创业教育培训

重视培养创业人才,把高质量的创业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培训系统化、普及化。加快完善大学生课堂创业课程安排,注重创业课程实践化,加大创业创新基础知识的宣传,争取在大学校园内普及。根据大学生所学不同专业的特征,有区别的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融入创业教育实践,树立和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鼓励社会中的一些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具有创业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经验的人担任兼职大学生创业导师,为大学生讲授创业过程中需要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注重实践。为创业的大学生保留学籍以便支持其创业,让一批富有创业精神,勇于承担风险的大学生脱颖而出。

五、总结与评价

总之,国家提出“双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有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有助于加快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稳定发展,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的难题。在“双创”的背景下,作为大学生应当自觉增强理论知识,树立创业意识,积极配合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主动寻找商机。争取通过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大学生还应该意识到创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所以应当正视困难,不断地充实自己。在国家提供的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下,发挥出自身的潜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1]陈成文,孙淇庭.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2]刘军.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演进逻辑及其趋向[J].山东大学学报,2015(3).

[3]林嵩.大学生创业政策:现状评析与制度设计[J].现代管理科学,2010(2).

[4]夏人青,罗志敏,严军.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J].高教探索,2012(1).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GAO Shi-yan

(Qinghai Nationality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07, China)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s the twin-engine of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power and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to the new normal,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 opinions about some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pushing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roviding a favorable policy support fo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roviding an effective policy support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gen policy,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dual and comple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before the "double gen", and puts forwar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Entrepreneurship; engine; policy support

(责任编辑 吕玉英)

G647.38

A

1008—6129(2016)05—0029—05

2016—07—09

高师妍(1994—),女,青海西宁人,青海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15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毕业生政策大学生
政策
政策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助企政策
政策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