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银发经济的探讨

2016-10-14 09:04睢党臣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银发老龄人口老龄化

睢党臣,张 婷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银发经济的探讨

睢党臣,张婷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目前已处于老龄社会的初期阶段。论文探讨了银发经济的发展问题,主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银发经济的契机与困境,指出应把握、合理利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产业效应、经济新常态打下的财务基础、老龄市场的相对匮乏等机遇,破解未富先老、老龄产业供需错位、政策性支持和监管乏力等重重困境,在此基础上,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持续扩大老年有效需求、完善银发产业政策等角度提出了积极发展银发经济的路径。

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经济新常态;银发产业;银发经济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的中国主导型人口趋势。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我国自20世纪末就开始步入老龄社会,目前已经处于老龄社会的初期阶段,到21世纪末,我国老龄人口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在人口老龄化这场无声的革命中,如何为“银发群体”做好服务,让他们老而富足且优雅地老去,同时充分发挥老年群体的经济力量,使其不会因老致贫,陷入“银发贫困”的窘境,而是尊严地度过晚年生活,这是老龄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以笔者管见,要顺应时代要求,在开启“十三五”征程的关键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开拓老龄产业新局面。

银发经济(silver industries),又被称作老年经济、老龄产业、银发产业,即在老龄人群体中产生的经济,也与老年人群有关的经济,是由老年市场需求刺激并迅速扩大的产业。它是面向全体公民老年期生产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总称,包括两大板块、四小部分[1],如图1所示,两大板块分别是虚拟经济部分和实体经济部分;四小部分分别是老龄金融业(属于虚拟经济部分)、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老龄房地产业(后三项属于实体经济部分)。在人口老龄化的大环境下,面对与日俱增“四二一”及“四二二”的新型家庭结构,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已是老龄社会的迫切需求,本文仅从人口老龄化的视角,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挖掘银发经济的潜力,分析其现存发展困境,探索未来银发经济的发展路径,为我国健康有序成功实施老龄化战略浅表拙见。

图1银发经济组成部分

一、发展银发经济的契机

目前,我国的老龄化速度跑步式前进,在1999年10月,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10%,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据预测,大约在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在2035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面对步步紧逼的老龄化发展形势,我国不仅要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更亟须将银发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调整产业战略的主攻方向之一。发展银发经济不但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且能够满足日渐增长的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人口老龄化,深刻洞察现阶段经济发展为银发经济带来的机遇,牢牢把握住发展银发经济的种种契机。

(一)人口老龄化为银发经济带来产业效应

纵观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已正在向超级老龄社会进军。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和比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图2所示,截至2014年年末,我国的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总量已达到13 755万人,所占总人口比重从2000年的7.0%上升至10.1%,预计2020年这一比例会达到13%左右。

图22000年—2014年间60岁及以上人口数及其占总人口比重

数据来源:由《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与国家统计局2000年—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而得。

虽然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也为银发经济创造着不可估量的产业效应。人口老龄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为银发经济带来分阶段的产业效应。目前,如此大规模的老年人口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会持续增长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将21世纪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如表1所示,从2013年至2021年是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人口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老龄人口迎来第一个增长高峰,由2.02亿人增长到2.58亿,年均增长700万人,老龄化水平由14.9%提高到17.9%。在这个阶段增加的老人属于“50后”,他们的思想观念基本上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由于这些人只有少部分赶上计划生育,大多数有3个及以上子女,这样经济来源比较充裕,加之这些子女正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无暇给父母提供较好的家庭养老服务,因此,这每年增加的700万老年群体是发展老龄金融的重要潜在客户,也是刺激老龄用品和老龄服务快速发展的动力。第二阶段是从2022年到2030年,被称作急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国人口进入中度老龄化,也将是老年人口增长的第二高峰,老年人口从2.58亿人增加到3.71亿人,老龄化水平突破20%,到2030年达到25.3%,这一阶段的老年人口主要是60后,这一庞大老年人群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他们对老龄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水平高、需求多样化,对老龄服务和老龄房地产的需求更加迫切。第三阶段是从2031年至2053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总人口进入负增长,人口总量开始减少,老年人口增长态势减缓,由3.71亿人增长到4.87亿人,直至2053年老龄化水平为34.9%,我国处于重度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增加的老龄人口主要是70后,他们拥有巨大老龄金融资产,将可能成为老龄产业的忠实消费者。第四阶段是从2053年至2100年的高位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我国人口持续处于重度老龄化阶段,但老年人口增长期结束,由4.87亿人减少到3.83亿人,人口老龄化水平稳定在1/3上下,高位运行,所以对老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居高不下。所以说,在21世纪的不同时期,庞大的老龄群体都将会是银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表1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

阶段起止年份特点第一阶段2013—2021快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2020—2030急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31—2053快速发展阶段第四阶段2053—2100高位发展阶段

(二) 经济新常态夯实银发经济财政基础

我国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进入到“七上八下”的趋稳增长周期[2],习近平总书记从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底,已经“三提”新常态,并且进行了深刻的诠释。尽管部分指标表明我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新常态下经济平稳运行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如表2所示,虽然自2000年来我国的GDP增长速度一直呈下降趋势,但是波幅并不大,整体保持在7%左右的平稳发展速度,基本上处于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新常态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一方面,经济的稳定发展为银发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奠定了一定的财政基础,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我国整体经济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相关经济的发展。银发经济作为我国步入老龄社会的一个“朝阳经济”发展体,更加亟须稳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强大的后盾,夯实其发展的每一步。另一方面,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步伐。经济新常态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同时新常态经济呈现出的许多新特点,包含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的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方式转换、经济福祉包容共享等在内的丰富内涵,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利润较低,而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将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换作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新世纪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发生了变化,自2010年开始,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是逐年上升的,由2010年的43.0%上升到2014年的48.2%,并且在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攀升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所占GDP的比重(43.9%),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 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 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 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6 739亿元,增长8.1%。

以上数字显示了我国正从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强国转型,老龄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要抓住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不仅要借助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之势,而且要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引擎,促进以银发产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既可以更好地服务“夕阳群体”,又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表22010年—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年份GDP(亿元)增长速度(%)201040890310.620114841249.520125341237.720135880197.720146364637.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老龄市场的相对匮乏提供商业机遇

面对潮涌般的老年人群,目前我国的老龄市场还是相对匮乏的,老龄市场所涉及的制造业和商业都比较缺乏。可以从银发经济包含的四部分来逐一说明。在老龄用品业方面,我国的老龄用品业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发展过度,有的发展严重不足,存在的产品空白地带还很多。例如,老年洗涤用品、健康器材、失禁辅具等日用品不仅生产、开发滞后,企业和商业部门对老年日用品甚至还没有形成概念。在老龄服务业方面,老龄服务业产品单一、缺乏针对性[3]。例如老龄旅游业,目前的老年旅游市场上的产品大多是传统旅游产品的改造,这种改造主要是在名称上做了改变,在旅游行程中增加了部分内容,配备了随团医疗卫生人员等,并没有从旅游行程、旅游就餐、景区选择和设计等方面,针对老年人心里和身体特点进行开发,因此,很难真正符合老年人的“胃口”。老龄日常生活照料、老龄旅游、老年健康服务等方面由于老龄服务业的刚刚起步,也是状况百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老龄服务正在起步,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并且老龄房地产和老龄金融业基本上还没有形成市场化发展机制,仍旧是困难重重。

我国的老龄产业整体处在积极酝酿的起步阶段,虽然举步维艰,但是蕴藏无限的商机,这也为我国银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发展银发经济的困境

(一) “未富先老”抑制银发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比较高,人均GDP一般都在5 000美元至10 000美元或者更高水平,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而我国在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才刚刚超过1 000美元,2012年也才刚过6 000美元,2014年的人均GDP依然没有过万,仅是7 000多美元,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我国还没有为人口老龄化做好准备,就进入了老龄社会,可以称之为“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的中国现实[4],说明中国老年人口群体的支付能力不足,无法形成经济中的真正需求。老年人不再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地位下降,即使参加再分配,但在现行经济制度的框架内,老年人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弱势群体,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不能主导收入分配的格局,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此外,老年人也缺乏其他增加收入的途径,一般在退休后靠数额不多的养老金和子女给予的赡养费过日子,但农村老年人或者没有退休金的城镇老年人口,他们只能靠子女来养活,但目前中国普遍是“四二一”家庭结构,子女要照顾自己的小家庭的生计,生活压力很大,很有可能无暇顾及老人的生活状况,收入水平不高的话,根本就是力不从心,无法为老人“买单”[5]。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即使有消费需求,但缺乏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只能是一种欲望。银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要有一定的有效需求,要不然银发产业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

(二) 老龄需求与老龄供给错位

需求和供给相符,才可以达到市场均衡,这是经济学亘古不变的道理。银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供给和需求的匹配,但是目前,我国银发产业供给和需求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在产业供给方面,其一是产业组织培育滞后[6]。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产业组织,没有产业组织,任何产业都发展不起来。拿老龄用品来说,除了老年保健品和医药产品外,其他老龄用品不仅生产商和服务商培育滞后,且现有的相关生产商和服务商虽然已经逐步认识到老龄用品市场蕴藏的潜力,但出于投资环境、产业政策和老年群体消费障碍等多方面的原因尚处于观望状态。二是产业结构尚未形成。老年群体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从中国现有老龄产业的终端产品和服务来看,不仅种类单一,甚至还存在空白,实质上是我国老龄产业结构不健全。不仅行业界限不清晰,行业上下游之间也没有符合市场规律的构建,这是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困境。

其次,在产业需求方面,我国银发产业大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也就是说老年人的需求还没有形成刚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老年人收入水平不高。退休金只能维持老年人群的基本生活,对于购买其他所需的老年产品和服务,经济上还是不允许的。二是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子女帮助老年人的经济力量还是很有限的[7]。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 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 896元,这个收入水平还是比较低。如果2020年实现收入倍增的目标,到时候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接近5万元,农民将提高到1.6万元,银发产业的有效需求才有可能进一步刚性化。三是传统的代际财产观念抑制了老龄产业的有效需求。老年人更愿意给子女留下更多的财产,子女出于历史文化原因特别是出于自身的原因,更愿意接受老年人的积累流转,甚至直接啃老,造成老年人消费意愿不高。因此,银发产业的需求和供给错位也给银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三) 政策性支持与监管乏力

银发经济才刚刚起步,整体来说,我国老龄产业政策内容不健全,一是我国当前还没有指导老龄产业发展的全国性老龄产业政策,譬如老龄产业发展规划等;二是重要产业政策内容缺失。从老龄产业政策的构成来看,扶持老龄产业四大板块的政策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8]。由于理论研究和认识程度的局限,老龄产业的贸易政策、技术政策、结构政策等,尚未进入政府决策层的视野。

此外,我国现有的银发经济政策存在扶持性偏弱、保护力度较弱等问题。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老龄产业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采取了一些扶持措施,对老龄产业的积极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扶持力度还不够。以老龄服务业为例,现有的扶持政策主要针对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营利性养老机构能享受到的扶持政策有限,此外,既有的扶持政策还存在政府补贴少、政府信贷政策扶持机制不健全、扶持政策落实不力等问题。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政策性支持和保护都不够,虽然目前中央提出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战略,但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

三、积极发展银发经济的路径

因此,要直面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紧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潜在契机,立足全局和长远,牢牢抓住人口老龄化这一机遇,破除发展银发经济的重重困境,理性提出积极发展银发经济的路径。

(一)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老年人口的有效需求

购买欲望加上支付能力才能构成有效需求,我国老年人口即使有消费欲望,但是购买能力不足,这不仅限制了老年人的需求,也阻碍了银发经济的良性发展。所以,要想持续发展银发经济,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支付能力,刺激有效需求。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养老金、个人储蓄与家庭赡养费、个人政府补贴和社会捐助、个人其他有价财产等。这些收入来源从不同层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养老金是老年收入的主要部分,主要由退休及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决定,制度有鲜明的政策性、法律性及规范性,这决定了养老金的增长缺乏灵活的弹性;政府补贴与社会捐助是辅助方式,不是增加老年人收入的根本办法,加之能获得多少补贴也不取决于老年人的主观意愿。因此,需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至合理水平。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需要从个人、家庭、政府乃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着手解决。收入是影响消费最重要的因素,为了加快发展银发经济的速度,就应该重新考量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确保包括老年人及其子女在内的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实现倍增,不至于他们囊中羞涩,难以满足老年时期各方面的需求。

(二)把脉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与供给,达到供需平衡

现在的市场经济是需求经济,目前,我国处在老龄社会的初期阶段,银发经济的发展也刚踏上征程,如何做大银发经济这块蛋糕,是横亘在政府、社会、企业等各阶层之间的重要问题。老龄市场的发展需要充分了解挖掘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把脉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专门化的商品和服务,达到供需平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银发经济的供需平衡:

一是深入老年群体,掌握其真正需求。我们需要走进老年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熟知其真正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的每一阶段,都应做到了如指掌,不管是老龄用品还是老龄服务,我们首先要了解老年人需要什么,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满足他们的需要。

二是完善供给产业链,提供特色服务。银发经济的发展,不是零碎的、细枝末叶的单独发展,而是应该建造一个有序的银发经济发展体系,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结合老龄社会的不同发展时期,提出相应的发展银发经济的计划,搭建研产销一体化集成平台,构成老龄市场供应产业链。尤为重要的是产业链创新,科技创新是研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老龄用品、老龄服务都需要创新——这一核心竞争力的带动,创新不仅可以为老年群体提供更适合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可以提升人的能力、改善健康状况和生活品质。

(三) 完善银发产业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银发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问题,更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故而,我们要逐步完善银发产业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我国研发产业政策过度集中在老龄服务业的实现上,要加快健全老龄金融业、老龄用品业和老龄房地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适时推动产业政策精细化、纵深化发展,逐步健全具体的行业政策,同时要加快弥补我国银发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贸易政策、产业金融政策、产业人才政策等具体政策措施的缺失,形成互相衔接、相互协调、功能耦合的银发产业政策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将成熟、稳定、富有成效的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推动银发产业政策的法制化进程,提高产业政策的效力等级。

在完善银发产业政策的同时,更应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加强对我国银发产业发展的保护力度,研究制定老龄产品和服务的进口限制以及对国际资本在中国投资银发产业行为的规范政策,确保我国银发产业市场安全;另一方面,要对民间资本投资银发产业和国有资本投资的银发产业一视同仁,享有平等的优惠扶持政策,实现公平竞争,这样才不会挫伤民办资本投资银发产业的热情。最后,我国应从财政、税收、金融、技术、土地、人才等不同方面加大扶持银发产业的力度,改变以往扶持政策整体欠缺的现实。

(四) 加强“理论+现实”研究,以老为本发展银发经济

银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理论基础,但也不能纸上谈兵,需要夯实“理论+现实”的研究,以老为本。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议题,我国要结合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进一步加强银发产业理论研究,与国际接轨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发展银发经济的思路、理念、制度等问题。要发扬理论结合现实的精神,总结成功经验,剖析失败教训,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需要遵循“以老年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步伐研发满足不同需求的老年用品,提供专业化服务,拓宽老龄市场,通过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收入水平,增强老年人群以及子女的购买能力。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已不可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应顺势而为,把握住人口老龄化的潜在优势,不断克服老龄化进程中的重重困境,紧紧抓住老年群体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银发产业必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不仅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银发经济为老年人口幸福健康的晚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吴玉韶,党俊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 李元华.“新常态”下中国稳增长与促平衡的新挑战和新动力[J].经济纵横,2015(1):46-50.

〔3〕 罗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银发经济”探析[J].学习月刊,2012(2):109-110.

〔4〕 万本根,赵喜顺.重视老龄问题 发展老龄产业[J].社会科学研究,2002(2):111-114.

〔5〕 唐璐.“银发经济”为何花开不盛[J].金融经济,2014(3):14-16.

〔6〕 党俊武.探索应对老龄社会之道[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2.

〔7〕 杨贵荣.抢先机占市场发展“银发经济”[J].统计与管理,2012(2):68-69.

〔8〕 姜向群,郑研辉.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及其经济保障问题分析 [J].人口学刊,2013(2):42-48.

(责任编辑周吉光)

The Discussion of Developing Silver Economy under the Aging Population Background

SUI Dang-chen, ZHANG Ting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China's population aging speed is accelerating, and nowadays China is in the early stage of aging societ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developing silver economy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essay analyses primarily the opportunities and predicaments of developing silver economy under the aging population background. The article indicates that we should grasp and utilize rationally the chances, such as aging population bringing industry effects,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establishing financial foundation, elderly market is relatively scarce. At the same time, breaking the plights of gett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mismatch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aging industry, supported policy and supervising. The essay puts forward some ways to develop silver economy positively, respectively are improving the patter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expanding persistently effective demand of the old, perfecting the policy of silver industry.

aging of population; aging society; new normal of economy; silver industry; silver economy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1.002

2015-11-17

睢党臣(1963—),男,陕西临潼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养老与失业保险。

F323.89

A

1007-6875(2016)01-0008-06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1.002.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6-02-2015:30

猜你喜欢
银发老龄人口老龄化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银发一族”消费升级
银发网红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