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好教育使命 推动好教育实践

2016-10-21 16:16卢捷
中国教师 2016年7期
关键词:广州校长学校

卢捷

2015年教师节前夕,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做客新华访谈时表示:广州教育已实现基本均衡。2016年的教育部最新报告显示,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广州教育现代化排名位居前列。

回顾2011年上任之初,面对媒体,屈哨兵说:“在我的内心,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那就是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公平。”在任5年来,广州教育在这位开放、务实、学者型官员的执掌下,呈现出改革动力十足、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基础教育改革纵深发展、教育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的新气象。

2016年正值“十三五”规划开局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于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战略转型期,在政策设计、理念创新、体制变革、机制建立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战略性突破难题。作为广州教育的掌舵人,他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本刊特约记者专访屈哨兵局长,以期与读者一起分享他对广州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实践历程。

中国教师:屈局长,您好!上任之初,您曾说过,广州的教育发展水平应该与广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形象相匹配。近几年来,广州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较好的态势分布。能谈谈您对广州教育布局的思考吗?

屈哨兵:你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或一个区域,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先就要对本区域、本地区的教育布局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样才能对教育全局进行顶层的政策设计。

从整体布局来说,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广州好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通常在两个层面对教育布局进行梳理:第一个层面是教育的类型层面。从外延的角度,我们把“广州好教育”分为5个板块儿:基础教育板块、职业教育板块、民办教育板块、高等教育板块和特殊教育板块。例如民办教育,它是广州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单独成块儿,有助于我们对它进行一些梳理和管理建设。特殊教育,从地方政府补齐短板的角度来说,它是特别重要的标志之一。所以,广州在基础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三足的基础上增加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是希望体现出地方政府对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责任、一种思考和一种实践。第二个层面是从内涵角度来说,广州教育这些年在总体布局上有5个方面的探索,分别是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好学生和好的教育生态。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的一项教育使命。广州市试图从这5个方面来做出探索,提出践行

路径。

这几年的实践结果表明,不管是外延式的布局还是内涵式的挖掘,都对促进一个地方的教育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也是总体布局当中目前我们比较满意的方面。

中国教师:您曾说过会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公平。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好学生和好的教育生态已成为广州办好教育、实现均衡的5个重要抓手,所以也有的人说您是这“五好教育”的倡导者。在这几个方面,您有哪些特别有感触的地方?

屈哨兵:其实就本意来说,我不太认同把教育简化为“五星教育”,也不认同简单地把好教育的五大内涵简称为“五好教育”。因为,往往所有的简称都不能很好地体现出这个概念在实践当中的延展和丰富性。

近年来,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做了一些思考,形成了一个基本判断,就是教育的均衡和均衡基础上的优质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常用另外一种表述来显示我们的教育心態和情怀—没有理想的教育,但得有教育的理想。因为理想的教育会随着人类教育的繁衍而延伸,绝对的理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在任何一个阶段,我想我们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教育的实践做得更好一些,这就是办教育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

心态。

如果要说这些年对广州教育的基本心得,那就是永远在路上,不停步,一年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在不同的时段,在不同的领域,我们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基础教育的出口。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广州在让广大市民受益方面有了进步。再比如说基础教育的均衡,随着我们的努力,择校热得到了有效遏制。目前,广州户籍的择校比例已经非常低,这是各种教育资源均衡带来的一个好结果。比如说特殊教育,在副省级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中,广州的特殊教育向学前延伸,向职业教育延伸,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特殊教育体系。这些年,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把教育作为民生工程之首认真来做,得到了大家认可。目前看来效果比较好,市民评价比较高。这也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对这一点,我们感觉还比较欣慰。回顾几年前我们的追求,可以说,我们承诺了,我们努力了,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

中国教师:在大的格局和总体布局当中,广州以校际间均衡、区域间均衡为目标,以好教育为统领,组合拳打得十分精彩,并得到了肯定。教育部《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专题组发布的《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2015)》显示,在4个现代化一级监测指标中,广州好几个综合排名位居前列,其中教育普及发展第二、教育条件保障第二、教育质量要素第四。那么,接下来在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吗?

屈哨兵:我非常高兴你看到了有关部门做的这一份监测报告。广州在15个副省级城市当中一些指标排名是比较靠前的,但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教育公平指数,也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这一块,还是我们的一个短板。

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就是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对于这个问题,要从三个层次来对它进行梳理。第一个层次是硬件,就是标准化层次学校的建设。目前,在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广州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达标率已经接近百分之百,民办学校标准化学校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在硬件层面上我们的努力基本达到了。第二个层次是软件,是教师配置,以及其他的教育资源配置。这些年广州通过实施一系列培养、培训工程,比如卓越校长培养工程、卓越校长促进工程、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为校长和教师培养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我们的基本主张不是要凸显某一位校长,而是希望一个区域的一大批校长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且在教育实践当中能把它贯彻下去,所以,我们依托国内知名的师范大学,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在中小学校长培养上做了比较多的事情;配套地依托广州大学做了卓越教导主任的培养,华南师范大学做了名校长培养工作。这些都反映出我们的追求。第三个层次,好学校除了标准化、资源均衡外,生源上还有个特点,它不是聚集优质生源,而是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就近找到适合自己发展和满足自己发展条件的学校,所以,我们在每一所学校都强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准备。我们以做特色学校为抓手,推动好学校建设,同时也十分强调落实学生的全面发展。

好学校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培养自己的长处,最后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积极上进和快乐幸福的人。好教育就是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最近也在做一些事情来配套跟进。

中国教师:广州市目前也通过“走进广州好教育”丛书的出版,对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三个系列进行深度挖掘,这既是教育实践成果的总结,也是教育成果的展现和交流,特别是对发展进步快的学校和非中心城区的学校、校长、教师都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当然,轮岗制也会导致一些校长在学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会离开某所他为之奉献的学校,这些校长、教师会有遗憾吗?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屈哨兵: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主要涉及教育的眼光和教育制度设计。事实上,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长标准有6大块60条,它其实就是做一名合格校长的基本要求,也界定了一名校长的基本努力

范围。

如果一名校长在一所学校工作三五年就要使这个学校打上校长的烙印,那也不妥。义务教育阶段更多的是部署落实国家的教育意志,校長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大纲非常出色地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任何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们都要完成相应的教育使命,并无实质上的区别。至于说在这个完成时间当中使用的平台、手段、方法,我想这是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但并非学校办学进程中的颠覆和替换。所以,校长们在这一点上不必太担心,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至于说任职时间的长短,我想,在义务教育阶段,看得更多的应该是均衡,是国家的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发展,对于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必须的,都是该做的。到了高中阶段,考虑到为国家输送人才,可以考虑校长任期相对长些、稳定些。在不同学段,我们的期许,包括校长对自己的期许,应当有所区别才行。

当然,我们也知道,有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长几十年待在一所学校,爱校如家,把一所学校经营得非常好,我们肯定这一点。同时,如果一位老校长做得好,我们把老校长的那种经验通过传帮带传播出去,带到其他学校,予以更多的实践不是更好吗?这一点上,两者关系各有优长,关键是我们要把它处理好。

中国教师:在教育的前行路上,必定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声音,教育行政部门又将怎样面对呢?

屈哨兵:我一直主张要开开心心办教育。教育是一个永远难以满足所有人要求的事业,并且是一个投入与产出不能即时做出量化评价的事业。如果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波折和议论,那是发展和前进中的正常现象,我们要用理性的眼光和态度来理解它、面对它。

广州好教育中好的教育生态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不太希望用一种批评的眼光、一种非建设性的眼光或者一种得到天下第一才是成功的眼光来看待教育。每个人的才能、兴趣和发展需求一定是多方面的,多元智能理论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如果用一种标准去衡量地方教育,这对那个地方的教育绝不是福音。把所有的责任都放在教师、校长的身上,社会和家庭似乎就可以游离在外,那么对学生也是不利的,因为学生的成长需要各方面的呵护、关注,成绩不好不一定孩子就不好。学生的品性养成、习惯养成以及价值观的养成,都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各种信息的影响,或者正能量,或者负能量,过程相当复杂。我还是用一句老话来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或者也可以用另外一句话来说,家长是人类灵魂的守护神,教师和家长不可或缺。如果在这一点上,家长对孩子们的灵魂守护有所忽略、有所放弃,那我们是很难完成人类教育的完美传承的。

所以,营造好的教育生态意义重大。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促成家长、学校和社会形成共识。如果有共识,那么所有的苦恼都不会成为好教育过程中的绊脚石,而会成为我们推动好教育发展的一种动力。共识是好的教育生态中最重要的一个支持。好教育需要好的社会共识、家庭共识和学校共识。

中国教师:教育既然不可量化,那么在期待耐心、形成共识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来增加我们的教育自信呢?

屈哨兵: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好教育的质量观。这个问题我此前还没有做很多思考,最近稍微梳理了一下,大概有几个基本观点可以先说一下。

第一,它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东西。如果说教育质量有本质特征,那本质特征最核心的就是不可量化,在不同的层面,它的质量体现是不一样的,如果所有东西都进行量化处理的话,那它也未必是好教育。第二,它具有过程性。在不同阶段,好教育的质量体现都有它独立存在的价值。不能因为它后面的价值出现了问题就否定前面的价值。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它的变数实在太大,每一阶段都要把它盯紧,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也就是说,从质量观上看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过程性的塑造可能更重要。第三,它还具有非全面性。我们要强调人格发展,强调人格健全,这是对的,但要注意,不要把人的全面发展和一般意义上的多才多艺混为一谈。事实上,一个人对他是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进行判断时,其标准常常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一些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班,让孩子学了很多才艺,在很多方面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落后,事实上,这还是有问题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孩子能得到展现,能得到立人的根本,这是最重要的。

好教育的质量观希望家长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不要面面俱到。十项全能的好教育,事实上是难以做到的。我们应该从质量观的方面做更多深入的分析,当然,我的这些考虑都还不是十分成熟,希望有机会我们再做一个专门的梳理,但你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中国教师: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局年,在未来的5年中,广州市教育局会有什么新举措?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与国家层面将有哪些新的对接?

屈哨兵:这也是我们目前正在探讨中的问题,也是广州好教育下一步的基本走向问题。总的来讲,我想有几个大的板块儿和工程要继续做好。

第一,好学校建设工程。在硬件方面,我们要争取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满足广州户籍孩子和非广州户籍孩子的入学需求,包括二孩政策带来的新的学位需求。我们要把新建学校、改建学校、扩建学校做得更加充分,好学校还要“步步高”,这些是好教育的托底工作。对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包括薄弱地区的学校,我们将采取更积极的手段,扶持它、帮助它,把更多资源向它倾斜,让它们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这其中也包括校园经典阅读工程,我们要让所有的学校通过既经济又覆盖面比较广的方式增强校园经典阅读的效果,以此来构筑好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守护好他们的精神家园。

第二,职业教育工程。包括它和普通教育的对接问题,包括它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对接,也包括职业教育本身的专业整合、办学质量的提升问题。我们的目标是把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和广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能为广州市提供更好的培训平台,提供更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储备库。

第三,高等教育板块儿。主要是高水平大学建设,把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建设好。广州市也会针对两所大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同时,我们也要把几个高职院校做好,比如说国家示范校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的骨干校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等,都是我们在“十三五”期间要着力发展、重点建设的学校。另外,在终身教育这一块,我们在“十三五”期间也会以全民教育为目标,以终身教育为核心做大量的工作,积极谋划。特殊教育在“十三五”期间的目标是在国家中心城市当中走在前列,这里包括特殊学校的建设,也包括孤独症孩子重点群体的特殊教育,这是政府的责任。

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指导和带领大家为广州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际大都市奠定了非常好的教育基础。在“十三五”期间,我相信广州教育会结出更丰硕的果实。如果5年后你有机会继续采访我,我希望能有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赵彩侠

猜你喜欢
广州校长学校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广州车展展位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