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2016-10-21 20:42高峰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方法策略有效性小学语文

高峰

摘 要: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倾向于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首先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展开简要分析,继而进一步探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方法策略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定弊端,严重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限制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已经不适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未来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落实教学改革,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重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需要,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辅助小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不科学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不科学是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首要因素。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极低,学生学习被动性很强,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极少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交互性极差,学生的课堂发言权很少,教师一言堂的情况非常严重,不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始终难以提高。再者,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权威意识很强,不允许小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展开个性化解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只能完全听从教师的指令,极少动脑思考,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2.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导致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难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常常运用填鸭式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极大地忽视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需要,不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语文教师的思想观点,不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内驱力,没有体现出小学语文学科的情感性价值。由于受到应试思想的严重干扰,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将习题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导致了小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小学语文教师不注重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极大地忽视了文章的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1.确立学生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职能与教学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落实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小学语文教师不再扮演课堂教学的领导者角色,而是尽量使自身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展开平等、友好、和谐的互动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教学距离,培养师生之间的合作默契,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交互性,活跃课堂气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要放弃传统模式化的教学方案,引导小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定位与情感价值展开深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性解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观点,鼓励小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展开作文创作,从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

2.运用多元教学法,开展有效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加强教学实践研究,综合提升对多元教学策略的驾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教学策略,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疑问走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紧紧跟随教师的授课进程,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策略,为学生创设交互式教学情境,满足小学生的学习交流需要,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自信,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立体感官教学情境,运用动态的影音动画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学生自觉走入教学情境,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融合,实现寓教于乐。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还原到生活实际中去,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感性化色彩,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实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并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小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比如辩论演讲、分角色朗读课文、改编情景话剧等多种实践活动,辅助学生构建起小学语文的整体性知识体系,实现学习迁移,落实小学语文应用性教学目标[2]。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运用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思路,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吹响了号角,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关注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素质化的有效性课堂,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莹.以学生为主体--浅议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J].小作家选刊,2015(33):136-136.

[2]赵英梅,许先花.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9):42-43.

猜你喜欢
方法策略有效性小学语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