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2016-10-21 00:39李士耀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渗透语文教学德育

李士耀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在不同学科教育过程当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是现代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作为基础性人文学科,是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本文立足小学教学实践,分析在教学过程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探寻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创新开展德育教育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德育 教学渗透

一、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在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利用学科平台,创新开展德育教育,是现代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新方向。通过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强化小学生公德意识。随着德育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现代德育教育不再是“空中楼阁”,更加强化与基础学科的融合。开展德育教育,不是单一的思想政治任务,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从转变理念入手,构建德育教育的大局观,保障德育教育的实效。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基础性学科,也是最为重要的人文性学科,强化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小学语文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在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当中的基础平台作用。结合小学语文知识,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可以提升德育教育实效,让德育知识入脑入心,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通过与具体人文知识的结合,也能夯实德育教育的基础。因此,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是小学语文学科和德育学科的共同课题,对于学科发展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利用小学语文开展德育教育的问题分析

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缺少足够的教学实践经验,很多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亟待整改。

1.教学精力分布不够平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和人才的压力正在向小学教育阶段蔓延。很多老师和家长,十分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教育,但是对于德育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精力分配上,德育教育所占的比重很小。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在学科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升学考试压力的存在,仍然将主要教学精力放在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上来,并不注重德育渗透实效。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当中,强化德育知识与語文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是德育教育发展的基础保障。

2.德育渗透缺乏针对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德育知识与语文学科知识结合不够紧密,德育教育渗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很多语文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没有很好的贴合语文实际,对于语文知识利用不够充分,而是单纯的进行德育理论介绍和宣讲,一方面,学生对于这样的理论宣教,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另外由于小学生在德育知识认知上的不足,在接受知识的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理解和接受上的困难。如此一来,直接制约德育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利用小学语文进行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

1.德育教育贴合语文教育实际

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当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基础语文知识的教学,强化学生文字和语言的认知能力,培养基础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要避免德育教育和语文知识“两层皮”的现象出现,要将德育知识和小学语文知识有机结合,提升二者的贴合度,在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

在小学语文所学内容当中,很多文章都是开展的德育教育的合适载体,比如说,在课文《手捧空花盆》内容中,就蕴含了深厚的人文道德知识,在开展这篇课文的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对文章主旨的阐释和介绍,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能学习文章中国王的思想,引导学生摒弃消极、自私思想,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2.利用阅读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当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开展的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接触大量的人文知识,其中包括历史地理和典型人文等,在这些文章中,蕴含着大量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理,对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通过课程设计,帮助学生选取合适的阅读教学材料,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3.强化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示范引领作用。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具有很强的模仿意识和模仿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当中,不仅要注重知识和理论的宣讲,同时要在授课过程当中,充分展现自身人文积淀和人文素养,用自身实际行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生是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师同时担任班级的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因此,不单单要注意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德育知识,在授课过程当中,也要注意自身言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体系当中,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特征,是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机载体和平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要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创新开展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渗透,需要教育实践工作者掌握正确的方法,构建体系性的理论框架,为实践教学提供更好的指导,进行途径和方法上的创新,在保障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成功(教育版),2013(1):249.

[2]李晓红.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实践途径[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5):221-221.

[3]郭文明.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J].速读(中旬),2015(7):187-187.

[4]李继玲.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6(9):239.

猜你喜欢
教学渗透语文教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