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式浅析

2016-10-21 00:39任国良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导入方法小学数学

任国良

摘 要: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相反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入 方法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生动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节课的开头、一个课题的导入也是如此,能否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上好这节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兴趣的东西,学生当然喜闻乐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上课一开始就神秘地问学生:“谁有办法知道校门口花坛的面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分组讨论,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结果应运而生,老师很轻松地引导学生得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设置疑问,不是为了难住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内驱力,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在教学某些知识之前,先提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关联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设置疑问,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年、月、日”一节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今年12岁,才过了3个生日,你相信吗?学完这节课,你们就明白了。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一个个都睁大眼睛,为什么自己一年过一个生日,而小明才过3个生日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急于探求问题的情境中开始新的教学,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效果。

二、温故知新,以旧导新

中国古典小说在每章末说:“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在每回开头说“上回讲到……且说……”短短几句话,承先启后,衔接自然,使读者看了上章想看下章,恨不得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用这种方法引入新课,能使新旧课自然衔接,连为一体。例如在教学分数乘以分数时,这样导入:“前面我们学过了分数乘以整数和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那么分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会是怎样的呢?它与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这样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较强,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发展和加深。以复习、提问、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衔接点,过渡连贯自然,一气呵成,所以在讲新课时注意温故知新,以旧导新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先让学生板演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式题,然后总结这是学过的知识,如果在乘数百位添一数字,便成为新知了。

三、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感性提出,理性解决,由浅入深。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先课件演示唐僧师徒分月饼的过程: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另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然后创设性地提问:“如果让猪八戒去拿其中的一份,他会去拿哪一份?”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发现分的越少,每一份越大;分的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从而得出结论:分子不变,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四、关注情感、启迪思维

外部环境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創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数学,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的见解,敢于与老师争论,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中的不妥之处。这样,课堂上才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和谐的新景象。 因此,在课堂引入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祥和、和谐的师生关系,牢牢抓住学生情感这根“红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抓住了情感就等于抓住了孩子。孩子们为什么喜欢上新老师的课和特级教师的课?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那种惧怕感。所以,在课堂引入过程中,我们教师首先要真诚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待,做他们的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只能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没有思维参加的学习活动,是肤浅的,甚至是无效的。在引入阶段,我们要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并让他们的思维积极向下一个学习阶段迁移。

上好一节课应有一个好的引入,除了备课时精心设计外,还要做到教学语言精炼、直观、幽默;还应借助手势、表情、教具等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结语

总之,课堂引入设计得妙,就能使学生引起“疑”,疑则思,思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愉悦的学习情感。这种求知欲望和学习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又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使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翠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2):76-77.

[2]毕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87.

[3]豆海燕.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25):111.

[4]王俊敏.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2):139.

[5]沈长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J].大观周刊,2011(36):149-150.

猜你喜欢
导入方法小学数学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