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2016-10-21 00:39施云霞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操作能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摘 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操作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但知识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学生须自主的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认真思考,进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并理解知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

在中国的教育传统中,考试几乎是检验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而且考试的形式比较单一。这几乎限定了教学目标: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作为评比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小学科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再者,传统的考试方式很难挖掘学生的科学素养,往往那些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在考试中比那些认认真真实行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更“有成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换观念,抛开以分数决定教学质量的意识。即使要有分数,也不能按照传统的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要在学生具体操作中去评价。可以采用平时操作和考试两种成绩去评价学生。在考试时,可以要求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平时教学过程中做过的实验,既可通过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操作中看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可以看出该小组同学的合作探究精神。当考试以这种形式出现的时候,必然引起老师和学生们对实验的重视。

二、抓好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

第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极大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而有效的实验教学又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要特别的加以重视。第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探究的习惯。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操作、懂得追求真实与科学,使实验能准确反映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才能产生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第三是实验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学会自己动手操作,懂得经历一个猜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一般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这个活动过程,就会使知识具体化,使观察有意识化,使学生更能主动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四是充分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在学过和没学过的知识之间,在原有知识领域和新知识领域之间没有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架起联系的桥梁,开展探索性实践,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的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指导。如教学《电产生热》一课时,要求学生用一根铁丝把一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并摸一摸铁丝,手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本身效果不明显,可是有的学生的效果却很突出——手很烫,原来他是用了三节电池。虽然他与实验的要求不一致,但恰恰由于这一个不一致,使他发现了电热效果明显的一种方法。因此,这时教师切不可训斥否定学生,否则就把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教师应该大力表扬,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启发,唤起创新意识:“除了增加电池,还有哪些办法也能使电热效果更明显呢?请你自己设计实验动手试试。”这时学生创新的意识则更强烈。

四、严格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操作的把握程度。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喜欢动手做是学生的特点,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驱使下盲目乱动,一动手就忘了纪律,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或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这就需要明确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执行。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运用各种办法明确操作过程。

五、科学实验教学后要及时反馈

教师的示范能激发学生课后探究欲望,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学生学习科学课的行为习惯是由学习自然课的行为习惯逐步转变而来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还没有完全达到科学课的要求,课后的行为更是可圈可点。而一个科学探究往往不是在一堂课里就完成了,其行为会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后。这既是与自然课的最大区别,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科学教学的显著特点。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应该实现人向自然、生活、社会、人自身转变。从事科学教学,其课后探究行为的培养就不可回避,而且是应该重点关注的。提供交流平台,充分肯定学生课后所获要让学生课后有兴趣,需在课堂中培养兴趣。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则需老师对有准备、有收获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把自己的收获充分展示出来,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成功体验,充分地感受到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就会得到肯定和表扬。从而使他们在肯定、表扬中建立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并由课堂延伸到课后。走进大千世界,好奇引发学生兴趣延伸,神奇的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科学,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

总之,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如何上好它,值得深究。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同时要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在实验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和激情。在参与中观察特点、发现问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投入实践,善于发现和总结勇于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贺洪娇.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2011,(1)

[2]袁强.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3,(12)

[3]韩宏道.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浅谈[J].中华少年,2016,(11)

作者簡介

施云霞;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吉林省通化市;出生年月:1963年7月21目;文化程度:大专;现有职称:小教高级;就业单位:辉南县朝阳镇平安川小学

猜你喜欢
操作能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探微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让科学制作成为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