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016-10-21 05:39王国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小学语文

王国华

摘 要: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开端,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对于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阐述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开端和起点,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小学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应该对小学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大力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转变。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也是学生文化素质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支撑,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一定弊端的。所以,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于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依然是众多小学课堂采用的教育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也变得较为明确,但是,由于这种教育方式较为传统,难以适应新課改的要求,陈旧的教育理念依然存在根深蒂固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小学教育只关注知识本身的填鸭式灌输,却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学科同样也不例外。学校和老师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认识不够清晰,把语文教学作为提高升学率的工具,因而只关注学生的应试成绩,考试成绩也顺理成章的成为衡量教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完全忽视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小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抑制了学生的天性,阻碍了学生日后的发展。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枯燥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老师依然是课堂的掌控者和主导者,单调的讲课方式也早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还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僵化,打消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3.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特点不符

当前的小学教育,老师只是按部就班的依照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并不关注学生的基础情况和个性特点,也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这对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和心理成长是不利的,语文学科的教学也不例外。小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成长特点给予重点关注,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合理的教育计划,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讲授不同的学科内容,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创新策略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使语文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育方式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关键。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喜欢自由,讨厌被束缚,所以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营造出和谐自由的课堂环境,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另外,在这种和谐的教育气氛中,有利于小学生天性的释放,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小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会大大的优于传统的教育环境。对于教学环境的营造还有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探求欲望,不仅不会像传统的教育模式那样抹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老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针对不用教育阶段的学生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2.更新陈旧教学观念,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陈旧的教学观念不仅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效果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师陈旧的教育理念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步骤。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点,以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不应该把焦点都集中在考试成绩上,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应该逐渐转变自身的教育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导者逐渐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小学生对于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勤动笔,多思考,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而不是接受者。

3.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小学语文也不例外。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敢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探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全新教学路径,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除此之外,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具体来说,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教学标准,应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得到切实的提高,实现整体的教学效果的提升。

结语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雪琼.论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2(20):160.

[2]张胜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速读(上旬),2016(8):174-174.

[3]宋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散文百家(下),2015(11):48-48.

[4]黄有德.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5):82.

[5]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3(4):24-28.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小学语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