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提问之我见

2016-10-21 05:39王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言特点启示小学语文教学

王华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王国华

(讷河市拉哈镇第二小学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342)

摘 要: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运用能够帮助教师顺利推进教学进程,维系师生之间良好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能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小学生学习状况,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讲授语为例,探讨它的运用选择、内容、结构及表达方式,并分析它为小学语文教学所带来的诸多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特点 讲授语 启示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语言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它所衍生出的种类却已经相当之多,例如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点评语、指示语、结束语等等。它的语言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则为客体。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讲授语应用

讲授语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出现,它最为常用,也基本浓缩了教师教学语言的所有精华。客观讲,它的地位不可替代,因为它既是教师语文课前准备的重点,体现教师个人备课能力素质,也是教师课上教学的关键,展现教师教学能力,为学生语文素质全面均衡发展提供重要媒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讲授语应该基于选择、内容、结构、表达4大流程完成。

1.讲授语的选择

讲授语的选择应该基于教师所准备和研究的相关资料,也要依据课文的题材与内容来决定,其基调应该符合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与讲授形式。讲授语所传达的是课文的内容与主要思想形式,就以谈话式讲授语为例,它在课堂中运用就要求相对宽松的物理环境,这有利于为学生形成自由的心理空间环境,让学生更能灵活自如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情境当中,也能帮助学生系统性的学习语文知识内容。谈话式讲授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积极启发,能够深化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及文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会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范围内提出相关问题,以活跃整个课堂氛围。教师随堂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显得随意平和,要让学生始终处于轻松的状态,不会因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感到压力甚至惧怕,要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这样更有利于后期讲授语的内容铺开、结构构建和有效表达。

2.讲授语的内容

讲授语能体现出教师语言特色的差异性,教师应该借助讲授语让课堂充满活力与智慧,确保课程推进过程不会冷场,因此教师在讲授语表达内容方面一定要做到丰富多彩,以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说,教师可以将有关课文的语文游戏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例如语文知识抢答、文字接龙。然后学生就可以主动举手回答,回答优秀的学生可以得到来自于教师的好评与奖励,以此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基于课文主体来修饰自己的表达方式,抓住小学生的年级及年龄特征,了解他们喜爱的事物与情感倾向,用充满童趣的语言与动作吸引学生注意力,将较为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思考当中。进而优化教学过程。

3.讲授语的结构

如果将讲授语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一定要注重它的阶段区分,教师要将讲授语内容整体划分为“导入——讲授——总结”这3部分,然后在结构划分中穿插适当教学内容。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石榴》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基于课文内容将讲授语划分为3部分:春天到来石榴树发芽、石榴花凋谢,石榴树结果、我摘下石榴品尝。这3部分代表了整篇课文的完整结构流程,教师在讲授语应用过程中应该体现出文章内容的不同层次和时间线,让学生理解石榴树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代表着春天逐渐走向成熟,凸显讲授语之于教学过程的表现效果,为学生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自然感受,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4.讲授语的表达

讲授语的表达一定要注重对情感的激发,确保始终保持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力,进而提升学生积极思考及学习的动力。关于讲授语的表达,教师必须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等原则铭记于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信任学生,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容许他们犯错并给出带有理解性的反馈表情,鼓励学生继续加油,这对建立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很有帮助。另外,教师也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有许多,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实际环境来创设,体现教师语言的有效性和渲染能力,要将语文这一抽象学科中所展示的教材内容尽可能如实的反应于教学情境当中,要有耐心的帮助学生来理解教材文本中的内容精髓,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到课堂当中。如此耐心的情境创设也是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它应该成为讲授语的最基本表达内涵。

二、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讲授语的启示作用

讲授语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类型中表达量最大、使用最多的语言,应该成为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手段。在面向小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懂得深入浅出的教授方法及节奏,以启发学生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为主,不断将问题引向深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下谈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讲授语的启示作用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讲授语形式的综合合理运用,比如可以将比较常用的归纳式讲授法与难点讲授法综合利用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主旨,同时借助重难点讲授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教学重点内容,做到教学过程的事无巨细。而归纳讲授法则要实现师生之间配合辅助,对整课内容进行中心思想内容深入理解,明确该课程教学的精髓之处。总体来说,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讲授语方式,而应该多选择几种讲授语,以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重点来了解课文内容,这也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

结语

除注重讲授语的多樣性选择与使用之外,还应该注重对教学过程中讲授语情感的有效导入,为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奠定感情基调。实际上,讲授语只是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语言的一个分支,教师所需要掌握的课堂语言还有很多种,这就需要他们拥有极强的业务素质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新课改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育及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林德斌.小学语文课也需要必要的讲授[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7):67.

[2]张安庆.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语言评价[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2):53-53.

[3]陈婷婷.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以阅读课为例[D].江苏师范大学,2014.71-73.

摘 要:设计合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起學生积极思维,而且就教师而言,课堂中善于设计“好问题”将有效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提问教学 科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是数学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在小学的数学教学阶段,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比较困难,能力提高就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即便如此教师也要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当成是自己教学任务的最高目标,单纯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于人才初级阶段的教育要求。因此教师要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辅来进行教学。

―、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

面对相同的问题情景,提出的问题不同,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因此教师提问时,尤其需要考虑提问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要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

二、提问方式的转变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甚至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无效提问、低效提问的现象,甚至有时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存在着教师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留深思的时间;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的情况;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随意性,忽视对问题精心设计和组织,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情况;这样的提问方式只是流于形式,只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填充而已。因此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总是设计好每一节课所需的问题,尽量避免上述情况。这样,我的问题问的是有准备,学生的回答也有了头绪。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几个注意点

1.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促进所有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为了课堂教学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都倾向于叫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却无人问津,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于中小学各科课堂教学中的。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如下的后果:学习差的学生被忽视,自尊心受到伤害,以致自暴自弃,学习上相对于好学生落下的越来越多,最后成为真正的差学生。

2.表扬要真实而次数要适度。

现在,很多教师已经能够做到对学生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评价方式,但是,这随之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泛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频繁使用“很好!”、“你真棒!”、“你真勇敢!”之类的评价用语,时间久了,学生普遍感觉很厌倦,教师的这些表扬在学生面前也就变得很“廉价”了。不正确的评价方式不仅对学生起不到激励和鞭策作用,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倦和逆反心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表扬学生,不要滥用表扬。

3.教师要控制发问的频率。

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否则学生无法认真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很不利。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留3?5秒的思考时间。一堂课中问题过多,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课堂上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教师提的问题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学生不可能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然而实际上,这些问题中具有较大思考价值的并不多。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实际效果不高。提问频率过高往往导致提问水平的浅层化。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仅仅停留在知识、理解、应用和分析层次水平,很少涉及对学生创造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帮助的综合评价层次的提问,而这恰恰是现代教学的最高追求。我们提倡课堂提问应少而精,能不问的尽量不问,必须问的应是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要精选知识、理解、应用和分析层次的提问,增加综合、评价层次的提问。

4.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做到循序渐进。

数学课堂的提问,要循序渐进,前一个问题要是下一个问题前提,这样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提问,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较强的逻辑性,因为这样,才能缓解学生对问题思维的难度,以一种循环渐进的方式,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很快地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结语

有效的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地反思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提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以达到激发情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语言特点启示小学语文教学
基于师生语言特点研究谈数学助学课堂
浅析俄语科学语体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台词的阶层差异浅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