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性策略初探

2016-10-21 05:39张道德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预习习惯学习效率课前预习

张道德

摘 要: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提高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性,笔者通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课前预习 学习效率 激发兴趣 预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预习,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做到有的放矢,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想比的良好心理,不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实践证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

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预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许多“预习”只是流于形式。久而久之,自然违背了预习的初衷,使得预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前预习呢?

一、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1.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好处。利用黑板报宣传、通过举行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想,使其他同学认识到,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使学习更轻松。

2.通过激励、表扬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尤其是后进生。为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可以设置学习督导记录本。预习作业三星加三分,课堂预习交流比以前积极者一次加一分,一星期在预习交流中持续积极者加两分。一月内要根据预习加分情况评出学习小明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通过校讯通告知家长。

3.通过布置分层预习作业调动全体学生的预习兴趣。

学生学习基础不一样,学习需求也就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科学设计。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让他们把课文读熟,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搜集有关资料,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解决哪些问题。采取分层布置预习作业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

二、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古语云:“得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在预习中既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又要考虑到不加重学生负担。预习本身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认为:引导学生对小学语文课文的预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浏览读:预习的第一步,要求看课题,想问题,之后初读课文,理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问题。

通文读:预习的第二步,要求学习掌握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

思考讀:预习的第三步,要求结合课后练习和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发现一些新的有价值的问题。

感悟读:预习的第四步,再读一遍课文,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感受和体验。

熟练读:预习的最后一步,将课文读熟,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一篇文章经过这样用心地、反复地读几遍之后,一般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对文本能有自己的独到、深刻的见解和感悟。这对下一步进行课堂教学极其有利。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的,它需要长期的培养,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究,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有一定的困难。在每篇课文开讲前,可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随时解答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预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互相督促。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在课外进行,但都要进行预习情况的检查,久而久之,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养成习惯并勤于预习。

四、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

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主预习效果的评价应采取小组和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组评价为主,进一步提高自主预习的有效性。每个人其实都有惰性,小学生年纪小,更是如此,如果老师经常不看不批,学生预习成果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他们就会失去预习的热情。老师必须认真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学生才会有认真做的动力。同时,还应形成另一个检查机制,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五、合理安排预习时间,提高有效预习的效果

合理安排预习时间,是提高有效预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平时,可在语文教学中安排短、频的预习时间,即从每天的晨读课时间里挤出十分钟,让学生整体感识将要学习的新课文;下午的自主阅读课再利用十分钟,让学生对新课文的疑问、困惑和收获进行整理;晚上再利用十至十五分钟时间借用工具书等来自行解决问题。这样的时间安排,很好地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厌学的情绪,从心理上产生了愉悦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预习,提高了预习有效率。经过教师的引导,课上有针对性的检查和评价,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逐步形成,增强了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性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由过去的“教书匠”转变为“教育艺术家”的需要。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标要求下积极探索,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学会预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辅助资料、各种有效及时信息共同互动,在预习中学会学习和思考,从而构建出充满生命活力、求真高效的教学互长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学习效率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做好课前预习
浅论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