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2016-10-21 07:08汤晓峰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

汤晓峰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并逐渐提升自身研究能力,其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交流等,获得知识技能的方式,本文探讨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研究能力 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地理相关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便培养学生学习研究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等。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在课堂上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会发现问题,培养观察能力

学会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将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学会发现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研究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

第一,在課堂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要利用好地图和图表材料等教学用具,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并了解图表中所蕴含的内容,提取需要的资料素材,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推理等方式,发现问题所在,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发现,将问题有效提取,为后续探讨学习做好铺垫。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地理图表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直观的素材,教师要为学生们合理分配图表信息,提供全面丰富的素材,以便学生发现问题、交流问题等。

第二,在课堂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种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在课程结束后,结合学生生活规律、习惯、社会生活等方面,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在选择问题方面,多数要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城市正在面临的发展中问题,或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以便培养其观察能力[1]。如:资源短缺、环境保护、交通、城市未来规划等,这些问题在生活中常见,同时也是影响生活的重要因素,学生们会很容易发现。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关心地区发展,关系实际问题,有效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其地理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性作用。

二、掌握动手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理论化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新课标的倡导下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掌握动手操作的技能,培养其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研究综合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设计实践活动。活动方案是进行实践活动的前提,教师要为学生们设计合适的主题,然后邀请学生们参与到活动方案的制作中,从方案设计、实施流程、总结、演习等方面入手,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活动制作的过程中,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在活动方案设计好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们走向课外,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事物的客观现象,发展和演变的本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还能提高其动手操作的能力[2]。

第二,实验教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地理课中,由于课程本身特点的限制,很少能够接触到实验课程,因此,教师要在理论课程基础上,结合实践内容,为学生们多设计实验课程[3]。如:在学习“生物和土壤”一课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户外去观察土壤,然后取不同的土壤带回实验室进行土壤实验,并进行筛选和分析,或是取合适的土壤进行化学实验。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掌握土壤的相关知识内容,一方面能够通过实验数据等加深知识在学生脑海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提高解题技巧,提高分析能力

解题技巧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必要手段,在现今社会,资源的发达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好的平台,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和学习中,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多种途径查询学习所需资料。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互联网已经为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学习相关资料,这样能够由浅入深逐个解析,对学习有很大帮助性作用。此外,图书馆的设立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图书馆的书籍是分类储存的,也就是说相关的内容都放到一起,方便查询,虽然会花费大量时间,但是相比于互联网查询,也具有一定优势[4]。

第二,创建问题。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结合教材为学生创建合适的课题,要求学生做好课题调查、课题实验以及课题总结。在整个流程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要求学生从始至终都独自完成课题探究,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其思维的整体性发展。

四、组织团体研究,提高合作能力

合作探究式学习在目前的教学中是较受欢迎的学习方式,其主要是指教师在设置探究问题后,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分组合作。由于学生自身存在一定差异性,导致其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多方面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优差生均衡分配,并设置不同的地理探究问题,学生们通过交流学习可以很快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能通过相互评价来不断提升自我,以提高自身合作能力[5]。

第二,教师角色。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一定改变,即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各个小组的探究方向,并参与到讨论学习中去,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

结语

总之,要想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在课程的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同时,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也对其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寇明.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6(7):440.

[2]周玲.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环球人文地理,2015(18):190.

[3]郭小红.高中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8):33-33.

[4]刘赛凤.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z1):295-296.

[5]蒋玉华.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中旬,2016(4):125.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培养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