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分制教学模式下课程管理平台的系统构建

2016-10-21 07:08刘江平左东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分制

刘江平 左东石

摘 要:目前,学分制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但存在教务管理工作不够科学高效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学分制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课程管理平台。文章首先进行了系统需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Web Service和Oracle 11G的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角色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本文构建的大学课程管理平台适用于大学学分制的教学模式,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课程管理平台 学分制 Web Service Oracle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学分制教学模式就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产物。显而易见,学分制教学模式能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发展现状,为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课程管理效率不高,容易出错等问题,因为学分制的教学模式更加自主和灵活,涉及到的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等数据处理工作更加繁杂[1]。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各项信息化技术已比较成熟,教学管理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也已逐步齐全,开发设计基于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课程管理平台是必要趋势,具有广泛的研究意义。

一、系统需求分析

本文所设计构建的课程管理平台旨在学分制教学模式下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同时提高学生、教师和教务管理部门的学习和工作效率,由于学分制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自主选课,教师的职责也有多改变,因此本文设计构建的课程管理平台应该满足多项复杂的功能,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教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能够进行在校学生、教师信息的查找、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2)学生应能够在学期开始根据课程设置内容进行自主选课相关操作;

(3)教师应能够在学期末时录入学生课程考试成绩;

(4)学生和教师应该能够登陆修改自己的用户和密码信息;

(5)平台应提供教师评价功能,供选择该门课程的学生对任课老师进行评价;

(6)平台应提供高度安全的数据保护机制,例如验证码机制、数据库加密措施等方法,保障敏感数据不被修改和泄露[2];

(7)平台应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保证平台运行速度稳定,不出现相关错误。

二、系统构建方案

本文将从系统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角色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四部分详细介绍学分制模式下课程管理平台的系统构建方案。

1.系统总体设计

本文所构建设计的课程管理平台使用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进行开发,采用Struts2.0+、Spring3.5+、Hibernate3框架技术;页面架构采用Jquery Easyui构建与用户的页面交互工作;数据库采用Oracle 11G(11.2);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ice 2008 R2;与外部系统的接口通过Web Service技术使用规范的XML语言[3]与外部系统建立通信服务。

保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遵循标准化、平台化、模块化的原则,系统的体系架构分为基础支持层、系统服务层、核心业务层和展现层[4]。其中,基础支撑层层提供基础的支撑功能,包括操作系统、文件服务器、数据库等内容,并提供平台所有的底层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等基本功能;系统服务层提供的服务包括用户管理、日志管理、CA认证和外部应用接口等;业务层是课程管理平台所提供的所有有关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单据、流程的实现;展现层用于显示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前文的系统需求分析,本文设计的课程管理平台从总体上来说,主要分为九个功能模块,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教师信息管理模块、教学任务管理模块、教务排课管理模块、学生选课管理模块、班级管理模块、学生作业管理模块、学生成绩管理模块、以及教师评价管理模块等[5]。

3.角色模块设计

根据前文的系统需求分析,本文设计的課程管理平台面向的用户主要为:在校大学生、高效教师和教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这三种,不同类别用户的操作和功能不同,为了保证平台的安全运行和不同用户的用户体验,本文设计了学生模块、教师模块、教务管理部门模块三种角色模块,且分别具有不同的权限,其中教务管理模块的权限最高,教师模块次之,学生模块权限最低[6]。

4.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课程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设计的课程管理平台是基于数据库Oracle 11G(11.2)设计实现的。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该课程管理平台数据库中所有的实体,根据前文的系统需求分析和功能模块设计可知,本文设计的课程管理平台中主要包括学生实体、教师实体、课程实体等,然后建立对应的数据库逻辑模型,确定该平台中各个数据实体之间的

联系[7]。

一般情况下,系统不同实体间存在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不同的联系[8]。在本文所设计的课程管理平台中,学生是属于班级的,因此学生与班级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学生需要进行选课操作,所以学生与课程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教师需要进行课程教学、学生成绩管理,因此教师与课程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存在多对实体关系。

结语

基于学分制教学模式的高效课程管理平台是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科学高效的教务管理平台被人们研发出来,从而提升我国教育水平,为我国的快速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丽芳,王艳宏. 对国内课程管理系统发展的研究综述[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3:13-16.

[2]郑志荣. 课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9:120-121+125.

[3]黄逸凡. 基于.net的精品课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软件导刊,2012,08:78-80.

[4]姜枫,储久良. 利用Sakai构建网络课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 电子设计工程,2012,20:15-18+22.

[5]毕朝国,许建平,霍训根. 基于B/S架构的教师课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软件导刊,2011,03:139-141.

[6]胡智慧,朱斐. 基于B/S架构的培训部课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软件,2015,08:79-83.

[7]宋磊. 基于SQL课程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10:66-67.

[8]张丽平. 课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11:45-46+54.

猜你喜欢
学分制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中职学分制改革及思考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休学创业要以“完全学分制”为前提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关于完全学分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