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路径和方法

2016-10-21 07:08毛裕贵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

毛裕贵

摘 要: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当下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然而工匠精神缺失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正视的迫切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及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具体现状,明确工匠精神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讨论借助德育课及各种实训、实践活动,实现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

關键词:工匠精神 技工院校 德育教育 高技能人才

引言

2016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写入了“工匠精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培养为社会培养各类“工匠”的技工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不仅是一个政治任务,更是技工院校承担的国家发展的使命和担子。为学生注入“工匠精神”,培养新时代的工匠型人才,正成为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要扛起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型人才的重任,培养出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职业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1]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就是匠人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至臻完美的精神,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美国经济学家亚力克·福奇认为:“工匠精神永远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从历史上看,工匠们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

二、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实现国家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技工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技能人才的一个主要平台。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我们迫切的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一线技能人才。要实现国家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亟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和迫切需要。

2.有助于高技能人才个人的发展;

转型期的社会环境,各种价值观冲突,大多数年轻的学生都表现出浮躁、缺乏毅力、怕吃苦的现象。“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理念乃至价值观,恰恰教给学校里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是坚持和专注。只有具备了良好职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才能成为行业里面的专家、技术能手,才能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80后”的秦世俊,毕业后进入工厂潜心学习钻研技术,实现技术创新661项,攻关课题1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 项,获得省、市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强化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将极大提高职业教育的成效和高技能人才自身的发展机遇。

三、技工教育推进工匠精神培育的举措

1.推动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的个性化融合;

要实现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要努力去寻求两者的融合点。比如工匠精神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工匠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有之的一种优秀品质和精神。历史上我们有过许多追求精益求精的匠人,比如鬼斧神工的鲁班,比如熟能生巧的庖丁等,可以说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新时期,我们的长征精神、劳模精神等等所体现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也是当代工匠精神的展现。工匠精神本身就是德育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践行工匠精神,也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德育课应该把介绍历史上作出卓越贡献的匠人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要突出现当代著名匠人的介绍,更好地寻求学生的共鸣和认同。

2.工匠精神融入到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技工院校推进工匠精神培育,要以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引导,通过围绕工匠精神主题,设计、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可以是征文比赛也可以是技能竞赛,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橱窗、微信公众平台、图书馆等阵地进行传播。我们要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实现传帮带的目的,评出学生的“名人榜”,同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将这种“工匠精神”带来的荣誉感浸润其内心。既要实现活动形式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新颖化,又要体现专业性和目的性。同时也要主动倾听学生们的反馈,不断推陈出新,追求达到良好的效果。[2]

3.工匠精神培育要与校企融合紧密结合

培养和塑造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单靠学校是不够的,需要企业的参与。技工院校虽拥有仿真的软、硬件,但还是并不具备生产企业中真实而复杂的环境,更缺乏浓厚的企业文化积淀。“工匠精神”的培养,既要靠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也要依靠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真实的工作经验的积累,缺一不可。积极开展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把培养工匠精神加入到校企合作的项目内容中去,让学生主动去企业实习,感受企业的人文环境和企业文化,是打造“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深入企业,深入实践,才能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真谛。学校还可以定期开设技能大师讲座或讲坛。聘请合作企业的技能专家、高级技工等到校作讲座或报告,用他们的亲身体会、真实故事来诠释工匠精神,教育感染学生,谈谈他们在工作中对工匠精神的践行经历。

“工匠精神”,充分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气节、气度、品格,并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匠人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培育大国工匠,将是我们技工院校终极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衣晓秋. 浅谈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J].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10)

[2] 刘春.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的教育追求[J]. 人才培养,2016(32)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