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小组讨论的合作无效性原因分析

2016-10-21 16:01董艳
新课程·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提升素养小组讨论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组讨论成为语文课堂中一种无法忽视的教学策略,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小组讨论往往流于表面,这主要是由教师问题设置的无效性及教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引起的,为了消除小组讨论在语文课堂中的无效性,教师应该不断调整自身出现的状况,加强小组讨论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讨论;提升素养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广和深入,各种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层出不穷。纵观这些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无一例外地将小组讨论和交流学习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教学环节,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可或缺的教学策略。然而,笔者发现在现实教学中,小组讨论很多时候似乎有形而无神,变成了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结合多方面的观察和思考,谈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教师教学问题的设置

小组讨论往往是以问题为开端,从问题出发展开讨论。这里的问题是极为重要的,问题的提出是否有价值?问题是否紧扣文本?问题是否与新课程的理念相符合?这都是判断教师提问是否有效的标准,但从小组讨论的效果来说,很显然,很多教师是不合格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提问过于频繁,没有深度

教师的课堂语言可以是精炼的也可以是华丽的,但一定是有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疑而问或者自问自答的状况,这种提问就可以称为无效提问,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比如:教师的提问中经常包含“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字眼,这是一种指向明确且不用思考的设问,但我们的课堂却被这种没有价值的问题所占据。

2.设问目的不明确,没有清晰度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生答非所问或者没有回答自己小组的部分,反而对其他小组的问题进行回答或提出异议。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教师的设问不明确,小组分工不明确导致的。如分析孔乙己这一课的笑声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可能显得过于笼统:课文中多次写人们的笑,你怎么看?如果这样设计就明确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笑声,文中多次出现人们的笑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样的提问明确、有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衔接,也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思考。

3.设问时间控制不当,没有准确性

教师的提问有时往往忽视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对讨论的时间难以做出合理的安排,有的问题十分简单,但教师却预留出较长的时间讨论。而难的问题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还没有讨论出结果,正是这种情况才导致课堂讨论出现混乱,使得讨论草草收场。

二、教师自身的素养

学生、教师、教育的中介系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身心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身的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就显得极为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课堂缺乏有效透彻的理解,进行“走过场”式讨论

新课程语文课堂有效的教学内涵可以解释为:它是教师依照语文学科的性质,制定三维的教学目标,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能够相对有效地发展学生知、情、意、能等目标的教学。但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针对零星的、孤立的知识点进行训练,使得学生不能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而小组讨论似乎也成为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标配”,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参与,而不注重学生的讨论结果,用标准化的答案来要求学生,这可以说是一种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这也使得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2.教师将好学生与后进生区别对待

教师偏爱好学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具有相应的职业素养,对每个学生平等相待。小组讨论过程中,问题有难有易,好学生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使得中等生和后进生难以进行有效的思考。而教师有意无意地也会叫好学生来回答所讨论的问题,以保证课堂有序而高效地进行,使得其他的学生难以体会到参与感与成就感。

3.教师置身事外或变相灌输

在小组讨论的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在进行讨论与交流,教师却以旁观者的角色在讲台上扫视全班,最后用标准答案来对照学生所讨论的结果,这是一种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结果的讨论,因为无论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最后都会采用标准答案。而在许多公开课中,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会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讨论方向、讨论内容作某些提示,这种“提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变相的灌输,向学生灌输预设答案的思考方向或内容,使学生活跃的思维走向预设的轨道,这同样是不可取的。

新课标指出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为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促进小组讨论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开展,消除小组讨论在语文课堂中的低效性,教师应该对自己提高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的状况,加强小组讨论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運用。

参考文献:

[1]陈福英.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小组讨论式教学的有效性[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

[2]王燕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张文辉.初中语文小组讨论式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

作者简介:董艳(1992.10—),女,汉族,陕西省西安人,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提升素养小组讨论语文教学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