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比较研究

2016-10-26 23:20樊嘉钰汪蕾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2期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盈余管理

樊嘉钰 汪蕾

摘要: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导致盈余管理的出现。盈余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演变,划分为现在学界普遍认可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本文对两种盈余管理从概念、动机、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一定建议,为盈余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2-000-01

盈余管理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最开始的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变更会计选择和会计估计政策用以调节会计信息。伴随着监管措施越来越严格,逐渐出现了隐蔽性更强不同于以往的盈余管理方法,这才使得理论界对其进行了区分和定义,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下文开始从涵义、动机、影响因素、经济后果以及约束机制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和总结。

一、两种盈余管理涵义上的比较

在会计领域里,盈余按照权责发生制以及是否对现金流量影响,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计量的已实现但未收到现金的盈余;另一种是企业当期已实现并且已收到现金的盈余。因此盈余管理可以根据是否涉及到现金活动,划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美国学者Schipper在1989年首次提出了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事实上市是企业管理层以获取个人利益为目的利益而改变财务报告的过程。我国学者宁亚平(2004)首次定义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企业管理层为达到影响盈余的效果,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会计政策、会计选择的行为叫做“会计盈余管理”,而通过重组实际经营活动或交易来操纵盈余的行为叫做“实际盈余管理”。随后我国众多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作者将两种盈余管理含义总结如下:应计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通过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对有关盈余项目进行操控并影响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盈余管理活动。真实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通过操控和构造真实的经济业务,如操控交易、改变交易的会计实质或时间等,对有关盈余项目进行操控并影响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盈余管理活动。由于真实盈余管理依托于真实的经济业务,操作渠道更为广泛、隐蔽性更强,在外部监管力度逐渐加大、相关法律准则日趋完善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真实盈余管理。

二、两种盈余管理动机上的比较

1.成本效益动机

由于真实盈余管理通常需要构造真实的经济事项,往往需要多方面人员的配合甚至涉及到企业外部的资源的统筹。而应计盈余管理,仅仅需要公司管理者通过会计估计和一定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影响会计信息加工的结果。一方面,从显性成本上来说,真实盈余管理涉及到更多的环节、人员和资源,从而会花费更多的成本;但从另一方面隐性成本来看,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建立在真实经营活动基础上,更难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隐蔽性,因此其隐性成本较低。因此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时通常会综合来看,选择综合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方式。

2.长期-短期动机

由于真实盈余管理涉及真实的经济行为,往往会带来当期较好的盈余结果和较为充沛的现金流表象。但是就长期发展来看,管理层的短视行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如企业为粉饰报表减少当期的研发支出,尽管当期盈余报告较好,但是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无法估计的影响。而应计盈余管理并不改变交易实质从而不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一般而言,管理层一般会具有短视行为而企业股东往往重视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二者间如何制衡和博弈会影响到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

三、两种盈余管理影响因素比较

一般情况下,企业不可能无限制的进行盈余管理,往往会受到外界条件的种种限制。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目标也有限,因此企业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方式进行选择。首先会计准则方面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同时给应计盈余管理留有一定空间比如对公允价值的利用,但总体上缩小了应计盈余管理的范围,因此企业不得不寻求更加隐蔽和灵活的真实盈余管理。

其次,机构投资者也会对盈余管理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机构投资者为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率,会积极参与到公司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多种手段以及聘请专家,因此会对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形成制约,另一方面由于管理层始终有一定的盈余管理需求,被压制的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会被应计盈余管理动机替代。

还有其他因素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如高管股权激励政策,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不可逆转性,高管普遍倾向进行应计盈余管理;再如所权背景不同,国有企业由于具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因此有更高的信用和风险承担能力,因此更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而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则倾向于应计盈余管理。此外,管理层权利、审计质量、事务所规模和关联交易也会对盈余管理模式有一定影响。

四、经济后果

一般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后,再后续期间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业绩下滑,尤其是IPO前后和增发扩股前后业绩差异表现的尤为明显,并且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对业绩下滑影响的更持久。

在对盈余和现金流的影响方面,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往往前后组织动用各方资源需要较长会计期间,因此会对各期盈余和现金流均产生影响,甚至在长期会损害公司价值;应计盈余管理只对应计项目的各期分布产生影响并且不影响会计盈余总量,也不会对现金流产生影响。

五、总结

由于主观动机和客观环境存在,盈余管理很难杜绝,尤其再资本市场监管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开始倾向于使用更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要想约束企业的盈余管理(包括真实和应计),首先监管部门应该从立法上更加完善,堵上盈余管理法治上的漏洞,使得执法部门和审计部门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其次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监管机构应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升职业敏感性,在盈余管理发生之前可以杜绝,或是发生过程中可以发现并制止;最后,完善股权结构,更多的引入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投资机构,从而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增福,林盛天,连玉君.国有控股&机构投资者与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管理工程学报,2013(3).

[2]谢莉莉.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市场研究,2016(6).

猜你喜欢
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