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与心理一致感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2016-10-31 06:09娄小平王爱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条目维度量表

黄 蕾 娄小平 王爱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脑卒中后抑郁与心理一致感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黄蕾娄小平王爱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5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心理一致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和社会支持量表(SSS)对145 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脑卒中患者PSD的得分为(14.37±7.61)分,心理一致感得分为(65.71±12.36)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9.23±10.12),PSD与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为-0.488和-0.372(P<0.01)。结论PSD与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呈中度负相关,提示护理人员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制定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和社会支持的干预措施,从而激发患者的应对潜能,降低PSD的发生。

脑卒中后抑郁;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

脑卒中后抑郁(PSD)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康复的时间,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给患者亲属及保健机构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极大负担〔1,2〕。心理一致感(SOC)是有益健康模型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体现个体普遍、持久且动态的自信感〔3〕,反映个体的生活价值观和对压力情境的反应能力。SOC由理解能力、处理或管理能力和价值感3个维度构成。本研究分析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况、SOC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3年8~12月便利抽取我院神经内科病情稳定即将出院的160例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的诊断标准〔4〕;②治疗后病情稳定处于康复期的患者;③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能以文字或语言沟通,并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及恶性肿瘤;②有精神疾病;③经简易智力测试量表(MMSE)评价为痴呆。

1.2一般资料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有效回收率为90.6%,男85例,女60例,平均年龄(55.6±9.4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8例(33.1%),初中58例(40.0%),高中29例(20.0%),本科及以上10例(6.9%);婚姻状况:已婚136例(93.7%),离异或丧偶9例(6.3%);职业状况:在职者55例(37.9%),离退休或无业者90例(62.1%);医疗费用支付方面:完全公费和医保者135例(93.1%),完全自费者10例(6.9%);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者23例(16.0%),1 000~2 000元者42例(28.9%),2 000~3 000元者52例(35.8%),>3 000元者28例(19.3%)。

1.3研究工具

1.3.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包括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 婚姻状况、医疗费用付费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等。

1.3.2SOC-13由心理学家Antonovsky提出,反应个体生活价值观和对压力情境的反应能力。心理一致感量表包括3个维度13个条目,理解能力(5条目),处理或管理能力(4条目),价值感(4条目)。量表采用7级评分方法,各维度得分为该维度条目得分之和,量表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总分为13~91 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总量表和3个维度分量表Cronbach α系数在0.63~0.83〔5〕。

1.3.3社会支持量表(SSS)该量表有国内学者肖水源设计,共度10个条目3个维(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总得分为10个条目得分之和。总得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获得的社会支持越高〔6〕,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重测信度为0.92,各条目的Cronbach α为0.89~0.94,内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

1.3.4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由美国国立精神研究所 Radloff 编制〔7〕,目前在国际上广泛用于普通人群进行抑郁的筛查,同时也用于评定抑郁的严重程度。此量表包括了四个因子共 20 个题,分别为: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与活动迟滞、人际。通常使用 16 分作为分界点。总分≤15 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 分为轻度抑郁,20~23 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CES-D 虽然不能诊断抑郁症,但是作为大样本筛查工具能够有效和准确的检测抑郁症状〔8〕。在我国,在大样本的测试中,中文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适用于我国不同年龄群体,是一个可靠而有效的自评式抑郁症状测量工具〔9,10〕。

1.4调查方法在正式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调查时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详细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征得其同意后开始调查,调查对象在20 min内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对知识水平较低的研究对象,由调查员逐一读出每一条目,并进行详细解释,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保证患者清楚了解每一道题目的内容。问卷检查合格后现场收回。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脑卒中患者PSD得分本组研究对象PSD得分(14.37±7.61)分。无抑郁症状89例,轻度抑郁者30例;中度抑郁者17例;重度抑郁者9例。

2.2脑卒中后患者的SOC得分情况脑卒中后患者SOC总分为(65.71±12.36)分,各维度平均得分为(4.28±0.67)分,各维度平均得分有高到低依次为价值感、处理或管理能力、理解能力。见表1。

2.3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9.23±10.12)分,主观支持为(22.35±6.63)分,客观支持为(9.49±4.52)分,对支持的利用度为(8.57±2.74)分。

2.4PSD与SOC、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抑郁总分与SOC总分及其3个维度、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见表2。

表1 脑卒中患者SOC的得分情况

表2 PSD与SOC、社会支持的Pearson相关分析(n=145,r/P值)

3 讨 论

PSD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沉、主动活动减少、自卑、焦虑、淡漠、失眠等症状〔11〕。PSD对脑卒中的病程、康复和预后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PSD的发病率临床报道不一。国外文献报道PSD的发生率从20%~79%不等,一般多在40%~50%〔12〕,这一差异与研究对象、调查工具、脑卒中后评定时间和诊断标准不同有关。对脑卒中患者而言,疾病本身是患者生活中的重要压力源,脑卒中虽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但其反复性、需长期服药均给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本研究结果证实了抑郁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心理障碍,脑卒中患者是抑郁的高发人群,医务人员需提高PSD的关注水平。

Karlsson等〔13〕指出,正常人群的SOC分值在55.0~68.7分,说明冠心病患者的SOC分值居于一般水平。各维度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价值感、处理或管理能力和理解能力。患者SOC中的可理解感维度得分最低,提示患者尚不能理性清晰地认识生活中压力的产生及发展,其压力认知情景缺乏逻辑性,尚处于模糊阶段。本研究说明脑卒中患者SOC得分越高,抑郁水平就越低。陈霞等〔14〕对4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帕金森患者的抑郁得分与SOC得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87。这与Tselebis等〔15,16〕研究结果一致。SOC理论认为,压力情境下,心理健康或生理健康的维护可以借助SOC得以实现,通过采取积极而非消极的应对方式来减轻压力等负面情绪的危害〔3〕。SOC高的个体更善于应对种种压力(如疾病,工作压力或者不利的社会环境),身心更容易维持在比较健康的水平。因而,SOC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SOC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抑郁水平越低。

社会支持是脑卒中患者最常利用的应对资源。本调查结果说明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抑郁得分就越低。与张新乔等〔17,18〕的研究结果一致。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即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这类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另一类是主观的,即情感上的支持,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19〕。脑卒中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社交圈越来越小,与朋友交流机会也相对减少,娱乐活动贫乏,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抑郁感。另外,个体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存在差异,有些人虽可获得支持,却拒绝接受,而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的缓冲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从而导致抑郁发生〔20〕。因此,护理人员应全面收集资料,并评估患者、家庭及社会方面的信息,充分调动起家庭和社会支持力量,多和患者的家人、亲友沟通,使其多关心、爱护、支持脑卒中患者,指导家属直接参与患者的生活护理及瘫痪肢体康复训练,使其能充分感受到亲情及家庭的温暖。指导陪护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情患者的疾病和处境,倾听患者情感的宣泄,及时满足其身心需要,调整患者的负性心理。

在压力情境下,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维护可以借助提高SOC得以实现。因此,护士要重视对PSD的预防和治疗,并能制定有效提高SOC和社会支持的干预措施和指南,从而激发患者的应对潜能,降低PSD的发病率。

1吕文国,张分明,王济民.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荟萃,2003;18(15):858.

2刘红,郭春杰.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3(3):239-40.

3何玉梅,姚本先.心理一致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研究,2009;1(6):14-7.

4饶明俐,林世和.脑血管疾病〔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1-3.

5Eriksson M,Lindström B.Validity of Antonovsky’s sense of coherence scale:a systematic review〔J〕.J Epidemiol Commu Health,2005;59(6):460-6.

6肖水源.心理卫生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3(增刊):42-7.

7Radloff LS.The CES-D scale a self-report depression scale for researc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pp Psychol Measure,1977;1(3):385-401.

8Weissman M ,Sholomskas D,Pottenger M,etal.Assessing depressive symptoms in five psychiatric populations:a validation study〔J〕.Am J Epidemiol,1977;106(3):203-14.

9章婕,吴振云,方格,等.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2):139-43.

10陈祉妍,杨小冬,李新影.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4):443-5.

11Kotila M,Numminen H,Waltimo O,etal.Depression after stroke results of the finnstroke study〔J〕.Stroke,1998;29(2):368-72.

12Aben I,Verhey F,Honig A,etal.Research into the specificity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a review on an unresolved issue〔J〕.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2001;25(4):671-89.

13Karlsson I,Berglin E,Larsson PA.Sense of coherence: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a longitudinal study〔J〕.J Adv Nurs,2000;31(6):1383-92.

14陈霞,张银玲.帕金森病患者心理一致感与抑郁、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3):33-5.

15Tselebis A,Bratis D,Pachi A,eta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ense of coherence and family support versus anxiety and depression〔J〕.Psychiatriki,2013;24(2):109-16.

16Foureur M,Besley K,Burton G,etal.Enhancing the resilience of nurses and midwives:pilot of a mindfulness-based program for increased health,sense of coherence and decreased depression,anxiety and stress〔J〕.Contemp Nurs,2013;45(1):114-25.

17张新乔,李明子,王秋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485-8.

18梁翠萍,孙惠萍,赵宝华,等.脑卒中后抑郁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76-7.

19肖水源.《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20佟雁,徐成敏.成人后期抑郁情绪的年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1):21-3.

〔2015-12-04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

娄小平(1962-),女,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研究。

黄蕾(1982-),女,硕士在读,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研究。

R749.4+1

A

1005-9202(2016)18-4614-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105

猜你喜欢
条目维度量表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