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造型在龙泉窑青瓷中的应用及其艺术特征

2016-11-12 02:20方海FANGHai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龙泉窑器形龙泉

方海 FANG Hai

龙泉居雅堂青瓷坊,浙江 龙泉 323700 (Ya - tangLongquanceladonworkshop ,Longquan Zhejiang 323700)

青铜器造型在龙泉窑青瓷中的应用及其艺术特征

方海 FANG Hai

龙泉居雅堂青瓷坊,浙江 龙泉 323700 (Ya - tangLongquanceladonworkshop ,Longquan Zhejiang 323700)

龙泉窑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史上最为著名和重要的窑系之一。龙泉青瓷的造型设计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仿青铜器造型是其中较为常见的造型种类之一。对龙泉窑青瓷仿青铜器造型的起源、在传统龙泉窑青瓷中的应用及主要器形种类、当代龙泉青瓷对传统仿青铜器造型设计的继承和创新等,进行了研究和概述,并在搜集归纳各类典型器物作具体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龙泉青瓷仿青铜器造型设计的美学特征。可为传统龙泉青瓷研究积累基础资料,为当代龙泉青瓷造型设计提供参考。

龙泉青瓷;仿青铜器;造型设计;美学特征

一、引言

龙泉窑青瓷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陶瓷窑系之一,是青瓷烧造空前绝后的一个高峰。龙泉青瓷以“夺得千峰翠色来”的釉色闻名,著名的梅子青和粉青釉晶莹润澈、有如美玉。同时,龙泉窑青瓷的造型也由古出新,烧制出了种类丰富、功能齐全、式样精美的各式瓷器品种。

宋代以来,崇古、复古思潮流行,金石学兴起,形成了对金石古器的收集、整理和考证热潮。这种风尚,在文学、艺术(包括工艺美术)上均有所表现。这段时期,瓷窑烧制了很多仿古铜器青瓷作为陈设观赏器物。同时,朝廷重大场合需要大量礼器,由于青铜不易锻造,而制瓷工艺当时已较成熟,瓷窑便烧造了很多仿青铜器造型的青瓷礼器做祭祀之用。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仿古(器形)青瓷的出现和流行[1]。

著名陶瓷学家冯先铭指出:“北宋后期北方一些著名瓷窑如汝、官、定、钧等均为宫廷烧制陈设品,多模仿商、周、汉代铜器式样”[2]412。古陶瓷鉴定家王国丙也认为:“汝窑……多仿古青铜器”、“哥窑器形多仿青铜器”、“官窑的器形多数是由青铜器发展来的”[3]55,71-72。而仿青铜器青瓷的(功能)种类,“除祭器外,陈设瓷、文房赏瓶等都部分吸收了青铜器的元素”[4]。

龙泉窑青瓷作为主要的青瓷窑系之一,“到南宋时期……龙泉窑也因袭(模仿商、周、汉代铜器式样)的风气,大量烧造仿古器皿,出现了不少仿古铜器造型的器物”[2]412。“形制上的仿古类瓷器已经成为南宋龙泉青瓷主要的造型种类之一”,“主要以古代礼器中的玉器和青铜器作为蓝本”[5]。此时龙泉窑的产品中,“许多器物造型来源于青铜器”[6]99,成为龙泉窑青瓷造型设计的一个重要系列。

本文对龙泉窑青瓷仿青铜器的主要器形种类及其艺术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探讨,以期能为传统龙泉窑青瓷研究积累基础资料,为当代龙泉青瓷造型设计提供参考。

二、青铜器造型在龙泉窑青瓷中的应用及主要器形种类

青铜器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时代文明的象征,设计精美,数量众多,造型题材也极为丰富。据统计,青铜器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夏商周三代,有铭文的青铜器就有近万件,无铭文的则更远远多于此数。器类包括鼎、酒具(如觚、尊、爵等)、食器(如鬲、簋等)、水器(如盘、匜等)、生活杂器、乐器和兵器等[7]25-30。

龙泉青瓷对其中的器类进行了仿制,按照青铜器的功能分类,兹对龙泉窑青瓷仿青铜器的主要器形种类总结如下。

1.鼎(鼎式炉)

因为鼎是青铜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根据惯例将其单独归类列于最前。鼎是青铜食器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青铜礼器。鼎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其真正价值则体现为国家政权、个人身份与地位的标志,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一般多用于统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鼎的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这三部分组成。大腹可以盛载食物,高足在架定后可以烧火加热,空耳则可以穿过长杠利于搬运(见图1)[7]25。

图1 青铜器兽面纹鼎(商代)[7]25

林志明研究认为,“南宋龙泉窑青瓷的鼎(式)炉造型仿商代晚期圆鼎,形状几乎完全相同”[6]99。宋代、元代、明代时期龙泉窑都曾烧制鼎式炉[8]147,其主要造型特征为:双立耳,圆鼓腹,高柱足。

兹按朝代,顺次陈述如下。

宋代。龙泉青瓷博物馆藏南宋鼎式小炉,规格较小,兼有鼎与鬲的特点[9]75。浙江衢州博物馆藏南宋龙泉窑鼎式炉,为仿标准青铜鼎的造型(见图2)[10]183。重庆荣昌出土南宋龙泉窑八卦纹鼎式炉,造型奇异[10]351。四川宋瓷博物馆藏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出土南宋龙泉窑辅首衔环耳鼎式炉,口微敛,上腹平直,下腹圆鼓内收,两侧设辅首衔环耳,三曲腿形足[10]357。

图2 龙泉窑青瓷鼎式炉(南宋)[10]183

元代。浙江省博物馆和龙泉青瓷博物馆藏元代青釉鼎式炉,腹部有长有短,有鼓有平,造型各异[9]115[11]171。瑞士收藏家阿尔弗雷德·鲍尔(Alfred Baur)在瑞士日内瓦鲍尔收藏馆(Baur Collection)藏元代龙泉窑鼎式炉,鼓腹,点褐彩装饰[12]101。美国克里夫兰艺术馆(Cleveland Museum of Art)藏元代龙泉窑青瓷鼎式炉,整体较宽扁[12]127。

明代。四川省博物馆藏明代龙泉窑鼎式炉,唇口,短颈鼓腹,圆状立耳,三蹄足[13]154-155。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龙泉窑划花几何纹鼎式炉,直口,深腹,平底,三柱足,口部饰方形双立耳[10]256。江苏淮安出土明代龙泉窑花卉纹鼎式炉,炉足为长三管足[10]327。

2.酒器

青铜酒器种类最为繁多,“无酒不成礼”,酒是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宾会客等活动的必备之物,盛酒的青铜器也就自然成为了礼器[7]25。龙泉窑青瓷仿青铜酒器的品种,也最为丰富。

(1)觚。觚为古代青铜酒器,商代酒具最简单的组合就是一觚一爵,用以斟饮[7]25。后从日用器向青铜礼器转化,用于祭祀和陪葬。

有研究者认为,觚在夏商时较为流行,西周后渐少[14]134,也有研究者认为觚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15]202。

觚的基本造型为长身侈口,底部和口部皆呈喇叭状(见图3)[7]148,大致上可分为粗短型和细高型两种款型[15]202。

图3 青铜器觚(商代)[7]148

自宋代以后,仿觚造型龙泉窑青瓷一般作为陈设器和插花器之用[14]134,所以其亦被称为“花觚”。

兹按朝代,顺次陈述如下。

宋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龙泉窑青釉花觚,口部呈喇叭状造型较宽展,长颈,扁鼓腹,胫部到圈足外撇[14]134。龙泉青瓷博物馆藏宋龙泉窑青瓷觚则表现为方形腹,圈足直径更大[9]84。日本德川美术馆(The Tokugawa Art Museum)亦藏有南宋龙泉窑青瓷觚[12]76。

元代。元代龙泉窑青瓷觚造型非常丰富,如出现了贯耳觚的器形(腹部被省去),以及在圆腹上作弦纹或刻划图案装饰(见图4)[11]180,194-195,还有直把、贴棱、蕉叶纹饰觚,重心下移,姿态挺拔[10]89。

图4 龙泉窑青瓷觚(元代)[11]180,194-195

明代。日本根津博物馆(Nezu Museum)藏明代龙泉窑青瓷花觚,则表现为鼓腹较短,颈、胫较长[12]19。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龙泉窑青瓷觚的颈和胫,均带出戟[10]254。

(2)尊。尊也是主要的青铜酒器之一,《说文·酋部》曰:“尊,酒器也。”“尊”在青铜器中是一个泛称,一般为高体的大型、中型的盛酒器[16]32,在器形上包括动物形(鸟兽尊)、大口折肩形(肩大口尊)、觚形尊等三种差异较大的类别[17]。

而其中较常见的觚形尊的起源可能与觚存在关联,其器形、纹饰与觚相近,只是较觚类器高大且厚重,几乎可看作是觚的放大版(见图5)[17]。

图5 青铜器觚形尊(商代)[17]

宋代的仿古之风兴起后,祭器遵循古制,龙泉窑瓷器仿制青铜尊,主要仿的是觚形尊[16]32,最常见的造型为出戟尊(敞口,腹微鼓,足外撇。颈、腹、胫有上下对应的扇形出戟,故名)[16]33[18]29[19]。如日本颕川美术馆(Egawa Art Museum)藏南宋龙泉青瓷出戟尊[12]79;浙江省博物馆藏元代龙泉窑觚形尊(见图6)[11]179;龙泉青瓷博物馆藏民国出戟尊[9]179。

图6 龙泉窑青瓷觚形尊(元代)[11]179

另外,亦见较矮的青瓷尊,一般胫足部较短,如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南宋龙泉窑青瓷尊[10]311;龙泉青瓷博物馆藏宋代龙泉窑青瓷尊[9]88。

(3)樽(樽式炉)。青铜器樽较早见于战国中期,湖北省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均有收藏。此期的青铜樽的基本造型特征为:隆盖,大口,直壁斜收,平底,三个兽蹄足[7]202-203。而至汉代时青铜樽较为多见,造型与战国时期比较相似,主要之不同在于壁由斜收变为直(圆)筒型(见图7)[7]216-217。

图7 青铜器樽(东汉)[7]216-217

龙泉青瓷仿青铜樽主要种类为樽式炉,器形以仿汉代酒樽为主,又称筒式炉(炉身呈筒状)、弦纹三足炉(多以弦纹为饰)及奁式炉(奁为古代女子存放梳妆用品的镜箱,圆形,直壁,有盖,三兽足,形与樽相近)[11]151[14]137-138[20]58[21]。

其基本的造型为:炉身直筒呈酒樽形(上下直径等宽或上略宽而下略窄),口沿内折(亦有见直口无折沿),外底接圈足(悬空或着地),腹壁近底处装三兽蹄形足(亦有见垂云足),外壁多饰弦纹等。

龙泉青瓷樽式炉器形和纹饰上的变化较为丰富:器形上,宋代一般口、底直径相当,三足着地,而元代开始则筒腹下部逐渐收小,三足逐步上移[10]305。纹饰上,宋代樽式炉多为弦纹樽式炉,元、明樽式炉则常采用刻花装饰[8]148,以及因明代嘉靖道家盛行,明代樽式炉亦流行八卦纹[13]176。

兹按朝代,顺次陈述如下。

宋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龙泉窑弦纹三足炉,外壁上部和下部各饰弦纹两道,中部三道,三足为垂云足,足面印云纹,底为悬空圈足[14]137。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另一件宋代龙泉窑弦纹三足炉则器身外印弦纹四道,上下各一道,中间两道,三垂云足与圈足均着地[14]138。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龙泉窑三足炉则为腹壁饰三道平行宽带纹[11]151。浙江丽水博物馆藏南宋龙泉窑樽式炉,炉壁上下装饰两排鼓钉[10]196。四川省博物馆藏南宋三足樽“直口筒腹,樽身有凸弦纹两道,下承以扁状三足”[13]146-147。《温温玉色照瓷瓯:龙泉窑青瓷艺术》书中记录私人藏南宋龙泉窑弦纹三足炉外壁均匀饰六道弦纹[20]58。美国圣路易美术馆(Saint Louis Art Museum)藏南宋龙泉窑弦纹樽式炉,外壁上、中、下部均匀饰弦纹[12]85。日本香雪美术馆(Kosetsu Museum of Art)和日本德川美术馆(The Tokugawa Art Museum)藏南宋龙泉窑弦纹樽式炉则均带盖,应是为符合日本文化习俗而专门配的盖(见图 8)[12]127-128。

图8 龙泉窑青瓷樽式炉(南宋)[12]127-128

元代。浙江省博物馆藏元代龙泉窑樽式炉为圈足着地,三足仅作装饰[11]171。龙泉青瓷博物馆藏二件元代奁式炉则分别饰弦纹和水波纹,圈足皆悬空[9]106,124。上海青浦出土元代龙泉窑樽式炉为贴花装饰[10]198。《温温玉色照瓷瓯:龙泉窑青瓷艺术》书中记录两件私人藏元代龙泉窑三足炉则分别饰弦纹、“福”、“寿”字样和八卦纹[20]81-82。韩国新安沉船中亦打捞出元代龙泉窑樽式炉[12]73。

明代。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龙泉窑樽式炉,敞口,深腹,平底,三蹄足,饰刻划折枝花卉纹,炉内底凸出,外底内凹中空[10]256。首都博物馆藏明代龙泉窑三足炉除了饰有卷草纹外,整体还呈较明显的上阔下窄形[20]96。四川省博物馆藏三件明代樽式花盆(炉)亦上阔下窄,除腹壁上下各有弦纹一道,腹体中部则分别饰“连续菱形开光中堆贴八卦纹”[13]176-177、“莲花纹”[13]178-179和“牡丹花纹”[13]198-199。浙江省博物馆藏明代龙泉窑刻花樽式炉则为腹壁刻缠枝牡丹纹[11]18。龙泉青瓷博物馆藏三件明代樽式炉,一件为饰繁复的人物骑兽衬植物图、垂云足[9]133-134,另一件饰八卦纹和弦纹[9]139,还有一件则极少见地将三足大幅抬高仅做装饰并由圈足支地[9]148。河南省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和安阳市博物馆藏明代龙泉窑樽式炉均为刻划花装饰[10]199,296,305。日本石川县小松市亦出土有明代龙泉窑樽式炉[10]161。龙泉青瓷博物馆还藏有民国八卦纹樽式炉。

(4)贯耳壶(贯耳瓶)。贯耳壶是商周时期盛装祭祀之酒的礼器(见图9)[16]30。

图9 青铜器贯耳壶图示[16]30

“因其壶头两侧有耳通贯,故称”[22]139,造型为“器形椭圆,腹下垂而两侧鼓出,口宽小于腹宽甚多,两侧贯耳”[23]207,后称贯耳瓶[16]30。

陕西历史博物馆及陕西省扶风县博物馆、河南信阳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均收藏有青铜贯耳壶[7]167,185。龙泉窑青瓷仿贯耳壶(瓶),功能上已非盛酒的祭器,而是变成了高级陈设瓷(见图10)[7]31。

图10 龙泉窑贯耳壶(南宋)[7]31

而且,龙泉窑青瓷仿贯耳壶(瓶)形制多变、式样丰富,如瓶的大小、贯耳的大小和位置、瓶身造型等不尽相同。

南宋贯耳瓶一般形制较小,高不过20cm,直口、喇叭口、盘口均有,贯耳多较小,瓶身造型有球形腹、悬胆腹、筒腹等。

元代贯耳瓶贯耳位置没有与瓶口平齐的,而是在瓶颈的中上、中部和中下三种位置,瓶身造型有胆腹、球形腹、椭圆腹等。

明代贯耳瓶瓶身多为玉壶春造型,贯耳位于瓶颈中部或者中下部,瓶身还多有刻花的装饰 [8]65-66 [16]31。

兹按朝代,顺次陈述如下。

宋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龙泉窑贯耳瓶的贯耳位置较低,“瓶口微撇,长颈,圆腹,圈足,颈部凸起弦纹四道,腹部凹进弦纹两道”[14]114。首都博物馆藏宋代龙泉窑贯耳瓶,“口部微侈,口沿较高,束颈,圆鼓腹,圈足略外撇,颈部两侧安半圆柱状贯耳,颈、肩各饰弦纹一道”[20]43。四川省遂宁市博物馆藏南宋龙泉窑贯耳瓶“直口长颈,颈上靠口部装贯耳,圆球状腹,圈足,口沿部分施一圈凸起棱线”[24]145。鸿禧美术馆藏南宋龙泉窑贯耳瓶,长颈中部刻三道弦纹,贯耳位置亦较低,贴于三弦纹两侧,贯耳上亦刻有弦纹一道[10]390。鸿禧美术馆藏的另一件南宋龙泉窑黑胎贯耳瓶,则为仿古青铜投壶,委角四方唇口,高方圈足[10]391。《龙泉窑》书中记录 的南宋龙泉窑贯耳瓶的形制则为悬胆腹,贯耳较小[8]142。另外,四川省博物馆[13]104-109、龙泉青瓷博物馆[9]74,亦收藏有南宋龙泉窑贯耳瓶多件。

元代。浙江杭州出土元代龙泉窑贯耳瓶,长颈,圆肩,圆腹,下部内收,圈足,颈部接近口沿处安对称贯耳[10]89;广东省博物馆藏元代龙泉窑贯耳瓶,细长颈,垂圆腹,有开片[10]382;日本林原美术馆(Hayashibara Museum of Art)藏元代龙泉窑青瓷贯耳瓶,瓶身均匀装饰弦纹三道[12]75。

(5)爵。爵为青铜酒器之一,爵的命名是由于它的造型象一只雀鸟,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7]25。爵的一般形制是前有口流,即倒酒的流槽,后面有尖锐状尾,中间为杯状,腹下有细长的三足,口流与杯之间有柱(见图11)[7]25[16]29。

图11 青铜器父乙爵(商代)[7]25[16]29

在龙泉窑仿古器的遗存中,仿“爵”的青瓷酒器较少,子敬青瓷收藏馆藏有由其断代为南宋的龙泉青瓷爵[16]30。另外,浙江省博物馆藏有明代龙泉窑青瓷爵杯(见图12)[11]197。

图12 龙泉窑青瓷爵杯(明代)[11]197

3.食器

青铜食器也是礼器,因为用什么样的青铜器皿来盛煮食物可以代表不同的等级[7]26。龙泉窑青瓷仿青铜食器的种类,也较为丰富。

(1)鬲(鬲式炉)。鬲最早是炊具,用来煮粥,口部较大,有折沿,束颈,腹部横宽[18]29。鬲的特点是袋状的空款足,又称乳足。《尔雅》云“款足者谓之鬲”,款足利于汁液下注,容易加热(见图13)[7]26。龙泉窑鬲式炉出现在南宋时期,无耳,不加修饰,以釉色取胜(见图14)[25]。

图13 青铜器鬲(西周)[7]26

图14 龙泉窑鬲式炉(南宋)[25]

元代鬲式炉形制大体承袭宋代,但胎骨增厚,风格由挺拔秀逸转向温和敦厚[25]。而明代龙泉窑鬲式炉则多安双耳,以回纹、卷草纹、折线纹、花卉纹、锦地纹等刻划花装饰来掩饰釉色上的不足[20]97。

不过,对于此类带耳三足炉,笔者觉得其应是吸收、融合了鼎带双耳、高柱足和鬲折沿、束颈、款足这几种器形特点的炉造型。比如,《比德尚玉: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录》书中记录之鼎式小炉[9]75;《中国古陶瓷研究:龙泉窑研究》书中记录之三足炉[10]89,317,416。并且,也有研究者认为,“鬲”与“鼎”在形制上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和交融性[26]。

总体而言,龙泉窑鬲式炉式样多变,如口部折沿、腹部、三足等皆有多种不同变化[25]。

兹按朝代,顺次陈述如下。

宋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龙泉窑鬲式炉多件,基本的造型特征为:敞口,折沿,短颈,圆腹,三款足,炉之颈、腹通过曲直的线形变化,辅以款足,突出了器物饱满圆润的特点,炉的腹部至足部凸起三条棱线,原为仿青铜器装饰,由于棱突处不易停釉而形成了“出筋”的装饰效果,在整体翠玉般的青色中露出几条规整的白线,对比强烈,给器物单调的釉色带来了层次感变化,使其更加美观,同时还增强了炉足的力量感[14]135-136,139-140。

另外,《温温玉色照瓷瓯:龙泉窑青瓷艺术》书中记载私人藏南宋龙泉窑鬲式炉,尖圆唇,折沿略微上翘,束颈鼓腹,下接三足,自上腹至足外侧中脊处贴扉棱[20]59。四川博物馆藏二件南宋龙泉窑鬲式炉,除了具传统鬲式炉造型特征,其中一件的三足为张口露齿的兽头足[13]210,220。江苏镇江出土南宋龙泉窑鬲式炉三足较长[10]343。四川遂宁出土南宋龙泉窑鬲式炉三足外侈[10]356。上海天物馆藏南宋龙泉窑鬲式炉,曲线流畅,炉外部形成“S”形曲线[27]。浙江杭州文物考古所藏南宋龙泉窑鬲式炉,在炉颈和腹之间,有较明显的折肩[10]186。还有作棱瓣式的南宋龙泉窑鬲式炉,从口沿至炉腹,凹凸成花瓣状[25]。日本野村美术馆(Nomura Art Museum)藏南宋龙泉窑鬲式炉折肩亦较明显[12]81。日本昭和美术馆(Showa Art Museum)藏南宋龙泉窑鬲式炉另配炉盖[12]81。日本私人藏南宋龙泉窑轮花袴腰鬲式炉的折沿作葵瓣式,此类花瓣式造型也见于同时期的瓶、盘、洗等其他器物,足见龙泉窑工擅于变通[25]。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藏南宋龙泉窑鬲式炉 为黑胎瓷[10]54;在溪口窑和大窑亦出土的黑胎鬲式炉[25]。广东省博物馆亦藏有南宋龙泉窑鬲式炉[10]378。

元代。日本德川美术馆(The Tokugawa Art Museum)和日本林原美术馆藏(Hayashibara Museum of Art)有宋末元初和元代龙泉窑鬲式炉各一,造型风格与宋代类似[12]102,105。韩国新安沉船出水元代龙泉窑鬲式炉,口沿较窄,直颈较长,腹部较圆,三足近直立,不如宋代的造型美观[10]440。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亦藏有元代龙泉窑鬲式炉[25]。

明代。首都博物馆藏明代龙泉窑鬲式炉口沿上立两半圆形绳索绞耳[20]97。浙江省博物馆藏明代龙泉窑鬲式炉腹部更加饱满浑圆,与颈部弧度相近而不见折肩,与宋代鬲式炉造型有较明显的不同[11]189。

(2)簋(簋式炉)。簋是青铜食器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盛放黍稷等食物用的容器(见图15)[7]26。龙泉青瓷仿青铜簋式炉一般两侧作龙耳或鱼耳形[18]30。四川省博物馆藏南宋龙泉窑龙耳簋式炉为仿西周青铜簋造型:薄唇,圆口微侈,束颈,下腹外鼓,底部回收,下接以深圈足,腹部黏贴对称两夔龙形附耳,龙形微昂并带角,下有垂珥(见图16)[13]78-79。

图15 青铜器簋(西周)[7]26

图16 龙泉窑青瓷簋(南宋)[13]79

《龙泉窑》书中记载的南宋龙泉窑簋式炉,撇口束颈,斜肩垂腹,外壁两侧镶龙形耳[8]139。韩国新安沉船出水元代龙泉窑龙耳簋式炉,颈径与腹径差距不大,在腹部有两道凸起弦纹,龙耳上有一对环形装饰,更显灵秀[10]441。

4.水器

匜。青铜匜出现于西周晚期,流行至战国,一般与盘组成一套沃盥之器,《左传》中有“奉匜沃盥”之说,意思是“执匜浇水于手洗沫”(见图17)[7]27[16]33。东周之后,有的匜也做酒器使用[16]33[20]83。河北石家庄出土元代龙泉窑青瓷匜,侈口,弧腹,平底内凹,长方形流上沿略高出口沿[10]280。重庆忠县出土元代龙泉窑青瓷匜,敞口圆唇,箕形流与口齐平,外壁饰弦纹[10]359。日本逸翁美术馆(Itsuo Art Museum)藏南宋-元代龙泉青瓷匜,曲源浅腹,短槽流,平底,外壁腹部饰两道凹弦纹,提梁为金属制(见图18)[12]103。

图17 青铜器匜(春秋时期)[7]27[16]33

图18 龙泉窑青瓷匜(南宋-元代)[12]103

《温温玉色照瓷瓯:龙泉窑青瓷艺术》书中记载私人藏元代龙泉青瓷匜,圆唇,敞口,一侧有流口,弧腹,外壁口沿下阴刻弦纹两道[20]83。韩国新安沉船中亦打捞出元代龙泉窑褐彩匜[12]16。

三、仿青铜器龙泉窑青瓷的艺术特征

1. 吸收青铜器古朴典雅的意蕴

青铜器是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象征,它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青铜器不是一般的日常器具,而是代表统治阶层的权威和地位,只为具有权力和财富的王公贵族和官员所拥有,因此整体气势上多威严,造型多庄重,纹饰多饱满,“礼用”和“实用”互为交融,兼具以政治、宗教价值为主的功利价值和设计制造工艺上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典青铜器的造型设计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内涵深蕴。作为仿青铜器的龙泉青瓷,有的与所仿青铜器造型完全一样,有的则根据瓷器烧制特点做了一定修改。但总体而言,仿青铜器的龙泉青瓷均沿袭了青铜器的基本形制,继承了青铜器端正古雅的基因,具有明显的三代遗风,散发着只有青铜时代才特有的意蕴。正如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所指:“(宋瓷)制作凝重、古雅……虽研炼极精,莹润无比,而体制端重、雅洁,尤如三代鼎彝之遗意焉。”

2. 保留青瓷简洁柔美的风格

因为青铜器和龙泉窑青瓷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审美观念也不尽相似。仿青铜器龙泉窑青瓷虽然吸收了青铜器的基本形制和意蕴,但并非完全照搬青铜器原型,在规格、纹饰等方面,都根据青瓷的烧制特点,作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和创新:纹饰省繁就简,器形相对较小,外形线条优美,体现了青瓷自身简洁灵秀的风格特征。

尤其是在宋代,整个社会受“文质彬彬”、追求“文”与“质”相杂适中的儒家思想和“饰极返素”的道家思想的影响,推崇清淡高雅、朴素自然的审美观,所以此期的仿青铜器龙泉窑青瓷单纯洁净、清逸隽永的特点就更为突出。即把青铜器造型艺术化、小型化;对青铜器中滞重繁复的线条进行简化,避免青铜器不必要的棱角和转折,使器形更加圆润,直线、弧线和曲线和谐搭配,富有节律感;装饰上以出戟、贯耳、弦纹、贴棱、鼓钉等代替了青铜器繁密复杂的修饰。

另外,宋代仿青铜器龙泉窑青瓷的功能,也大多已经从祭器转为了用来审美欣赏的陈设器,而且宋代龙泉青瓷为追求青玉质感而主要运用薄胎厚釉法烧制青瓷,这种胚釉特征不适合刻划花装饰。这些因素,也是宋代仿青铜器龙泉窑青瓷风格与青铜器不尽相同的原因。

3.变化丰富的局部构造

即使是同一种类的仿青铜器产品,古代龙泉窑工也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保留整体风格相似的基础上,对局部构造进行再设计、再创作,烧制出了许多新颖别致的产品。

比如,以青瓷鼎式炉来看,既有标准的鼎造型,又有兼具鼎与鬲特征的造型,还有在两侧设辅首衔环耳;鼎式炉三足有柱足、曲腿形足、蹄足、管足等;鼎式炉立耳则有方形、半圆形、绳索绞耳等。

又如,瓷觚其口部有大有小,腹部有圆有方,胫部有长有短,装饰上有出戟、贯耳、弦纹、贴棱、蕉叶纹等不同手法。这些都大大提升了仿青铜器龙泉窑青瓷的工艺美学价值。

四、当代龙泉青瓷对传统仿青铜器造型设计的继承和创新

龙泉青瓷清代停烧后,直至1957年在周恩来总理“恢复龙泉青瓷生产”的指示下,由浙江省政府组织国内专家和龙泉本地制瓷艺人一起,对龙泉青瓷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开发,龙泉青瓷走上了复兴之路。由此,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烧制工艺得以恢复,传统的仿青铜器造型设计,也在当代龙泉青瓷生产中重新得到应用。

如龙泉国营瓷厂出品的主要产品系列中,就包括了鬲式炉(哥窑)(见图19)、贯耳八角瓶(哥窑)(见图20),以及仿樽的小单孔三足花盆(哥窑)(见图21)、贯耳方口瓶(多种)(见图22)等仿青铜器造型青瓷。这些作品,既保留了青铜器的基本造型,有的还进行了创新设计,如仿樽花盆的三足,就被设计成了方形小单孔,等等。

图19 龙泉国营瓷厂出品的鬲式炉(当代)① 

图20 龙泉国营瓷厂出品的贯耳八角瓶(当代)①

图21 龙泉国营瓷厂出品的仿樽小单孔三足花盆(当代)①

图22 龙泉国营瓷厂出品的贯耳方口瓶(当代)①

另外,当代龙泉青瓷工艺大师们也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将仿青铜器造型设计应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在徐朝兴、毛正聪、夏侯文等当代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卢伟孙、毛丹阳、张晞等浙江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中,都可见对青铜器造型的仿制设计[28]。

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创作的《徐朝兴从艺50周年纪念鼎》,作品为仿青铜器鼎造型,大对耳,四承足,大气磅礴;徐朝兴设计的《弦纹三足樽式炉》(见图23)②,虽然也是用弦纹作装饰,但却采用上、下部与中部不对称设计,别有韵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正聪的代表作之一《梅子青釉鬲式炉》,现已为中南海紫光阁收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侯文设计的《凤纹贯耳瓶》(见图24)③,为其重要作品之一。此外,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卢伟孙设计的《哥弟贯耳瓶》、毛丹阳设计的《哥窑龙耳尊》、张晞设计的《双耳香炉》(见图25)等[29],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在继承传统青铜器造型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当代龙泉青瓷作品。

图23 弦纹樽式炉(当代徐朝兴设计)② 

图24 凤纹贯耳瓶(当代夏侯文设计)③

图25 双耳香炉(当代张晞设计)[29]

青铜器的纹饰、图样、造型等元素独具特色,直至今天仍有相当高的艺术设计应用价值[30]。笔者④以为,如何将其美学理念运用于现代龙泉青瓷设计之中并与之充分融合,同时又避免流于形式,对于发扬传统文化和拓展青瓷设计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代龙泉青瓷设计的一项新的课题。

注释

①图19至图22来源:作者转拍自龙泉青瓷明信片.

② 图23来源:http://www.xuchaoxing.com/readtxt. asp?id=000223.

③图24来源:作者自摄.

④ 方海,字净观,设计作品曾获第二届青瓷饰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

[1] 胡君佩.宋瓷的器形仿古及其原因浅析[J].美术大观,2008(2):54-55.

[2] 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 王国丙.古陶瓷鉴定口诀[M].北京:中国书店,2011.

[4] 邹雯,芦昭君.论青铜器元素在古陶瓷中的运用[J].佛山陶瓷,2014(11):43-44,47.

[5] 贺夏.南宋龙泉青瓷的造型与纹饰艺术[J].中国陶艺家,2006(3):71-73.

[6] 林志明.龙泉青瓷烧制技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9.

[7] 李建伟,牛瑞红.中国青铜器图录:上[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

[8] 马骋,杨寒桥.龙泉窑[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9] 龙泉市博物馆.比德尚玉: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录[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

[10] 中国古陶瓷学会.中国古陶瓷研究:龙泉窑研究[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1.

[11] 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瓷源撷粹[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

[12] 何鸿.域外浙瓷[M].南昌:江西古籍出版社,2009.

[13] 澳门市政厅画廊.龙泉青瓷:四川省博物馆藏龙泉窑瓷器精品[M].澳门:澳门市政厅/文化暨康体部,1998.

[14] 李辉柄.故宫博物院藏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5] 高纪洋.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16] 王硕.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酒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

[17] 张昌平,汪涛.殷墟文化时期的觚与觚形尊:记2013苏富比春拍的几件青铜器[J].南方文物,2013(3):135-138,171.

[18] 米朝辉.浙江龙泉青瓷在室内陈设艺术中的历史研究与运用[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3.

[19] 夏侯水平.龙泉青瓷造型设计的传统与时变[J].中华文化画报,2013(6):120-125.

[20] 首都博物馆.温温玉色照瓷瓯:龙泉窑青瓷艺术[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

[21] 欧阳桂兰.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炉刍议[J].东方收藏,2012(10):70-71.

[22] 陆锡兴.中国古代器物大词典:器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3] 马承源,陈佩芬,吴镇烽,熊传新.中国青铜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4] 朱伯谦.龙泉窑青瓷[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8.

[25] 叶英挺.龙泉窑鬲式炉漫谈[J].东方收藏,2014(6):53-56.

[26] 倪玉湛.从“描述”到“阐释”:商周青铜“鼎形器”形制的设计学考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1):106-111.

[27] 上海天物馆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天物馆藏瓷:第1集[M].扬州:广陵书社,2011:24-25.

[28] 龙泉青瓷宝剑人才网.地宫宝藏:龙泉华严塔地宫青瓷藏品欣赏1[EB/OL].(2015-03-10)[2016-03-01].http://news.paigu.com/ a/64323/39651836.html.

[29] 丽水人才.青之绝美世界:丽水市首席技师张晞风采[EB/OL].(2015-03-06)[2016-03-01]. http://www.weixinnu.com/article/54f95b4d2 eb53f3f68e9902e.

[30] 汪笑楠.近现代楚青铜器研究概况[J].设计艺术研究,2016(1):107-110,129.

(责任编辑 孙玉萍)

Bronze Modeling's Application and its Art Characteristics on the LongquanCeladon

With a quite long history, Longquankiln is one of the tremendously famous and important kilns in the ceramic history of China. The modeling design of Longquan celadon has reached an extremely high level,among those types of modeling,the imitating bronze is relatively common. By exploring the origin of the imitating bronzein Longquan celadon kiln,its application in traditional celadon design,itsmajor shapes and types,the succession and innovation of designing between modern Longquanceladon and traditional imitating bronze,as well as on base of researching,collecting and studying various typical celadon,we have some discussions on the aesthetic feature of design of the imitating bronze in Longquan kiln so that we can accumulate resources for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eladon and provide evidences and

to LongquanCaledon's modern modeling designing.

Longquan celadon;imitating bronze;modeling design;aesthetic features

J527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5.019(0102-13)

2016-03-25

方海,龙泉居雅堂青瓷坊联合创始人。

猜你喜欢
龙泉窑器形龙泉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左右江石器时代水冲石器常见器形介绍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
宿迁出土明龙泉窑青瓷人物故事碗
龙泉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