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的女性观及其进步因素的成因

2016-11-17 03:42
唐山文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 川

浅析《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的女性观及其进步因素的成因

李 川

在崇尚理性和女子贞操的大时代洪流中,蒲松龄反其道而行,塑造了一系列敢于冲破礼教束缚,大胆追求爱情、文化、经济权利的女性形象,具有进步意义。但其女性观并未完全超脱时代,仍保留有大量封建残余思想,比如看重子嗣和女子的忠贞,向往妻妾和谐局面。其进步因素成因有齐文化的女性品质的传统、与下层人民广泛的接触、理学禁欲压迫下的反抗以及家庭优秀女性的影响,而其封建残余思想则是由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因此是不可避免的。总体观之,蒲松龄女性观的落后因素掩不住进步的光芒。

一、《聊斋志异》中女性观的进步因素

(一)爱情自由的大胆追求

《聊斋志异》中的大多数女子,她们或是大方地接受男子的示爱,或是主动出击表明爱意,或是誓死也要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如《莲香》中的女鬼李氏,进门便向桑生表明心迹:“一夕独坐凝思,一女子翩然入。……女曰:‘妾良家女,姓李氏。慕君高雅,幸能垂盼’”。《连城》中的女主人公史连城在未能嫁得中意的乔生后竟病逝,还阳后却因盐商贿赂贪官被判给了盐商家,她通过以死抗争终得圆满。还有为了与书生王文长相厮守而忍受母亲长期打骂的烟花狐女鸦头,主动为罗子浮治病并以身相许的翩翩,为了爱情“自刺其背,鲜血直流”的湘裙,“但有问名者,心求一亲窥其人”的细柳,这种种“大胆”行为,无不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社会权威的反抗与挑战,也反映出蒲松龄对女性爱情体验和自主情感的关注。

(二)文化素质的自培意识

《聊斋志异》中很多女子都有着对文化的热切向往与追求。如白鲟精白秋练因慕蟾宫的读书声而思慕他,死后需听唐诗诵读保持尸身不朽并起死回生,都可看出她对诗词的偏好和对文化的渴求。再如《小谢》中女鬼秋容、小谢等纷纷请求陶生教授文字且刻苦努力,“逾月,小谢书居然端好,生偶赞之”。《连锁》中连锁则每晚与杨生探讨诗文:“女每于灯下为杨写书,字态端媚。又自选宫词百首,录诵之。使杨治棋枰,购琵琶,每夜教杨手谈。”还有《仙人岛》中的芳云绿云姐妹才思敏捷,对应试第一的王勉之作评点一针见血:芳云将王勉“慨然颂近体一作”的二句评价为:“上句是孙行者离火云洞,下句是猪八戒过子母河也。”而当王勉再次炫耀其冠军之作时,绿云评“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这体现了两姐妹博览群书,文化素养深厚,对各样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蒲松龄笔下的女子大多学识广博,勤奋好学,勇于追求自己获得文化的权利,乃是对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抗争。可见蒲松龄对女性文化修养的重视。

(三)独立经济地位的自觉谋取

中国古代女性是男性的附庸,主要因为她们缺乏独立的经济基础。独树一帜地,蒲松龄塑造了一批足智多谋、善于经营的女商人形象以呈现他心中理想的女性状态。如《刘夫人》中的刘夫人请廉生拿自己的钱做买卖以免资金闲置,并两次为他出谋划策;《青梅》中丫鬟青梅嫁与穷书生张介受后“以刺绣作业,售且速,贾人候门以购,惟购弗得”,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头脑,为家庭赚取收入,在家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地位和认可。再如《小二》中的小二善理财,开琉璃厂器皿高价又多销,数年后“财益称雄”。这些女商们不再是男权社会的附庸品,她们摆脱了对男性的依赖,拥有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地位,令人肃然起敬。

透过这些进步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肯定了女子的个体独立性与情感需求,透露出深深的人文关怀。他对优秀女子形象的塑造,跳出了传统评价女性贤惠与否的标准,赋予她们更多的是才学渊博、秀外慧中,甚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等本领和素养。借用孙宏哲之语,“德谟克利特说: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蒲松龄塑造女性形象,既有绝代风姿,又有血有肉有灵魂,呈现出内外兼美的风貌,这无疑是其进步性的表现。”

二、《聊斋志异》中女性观的封建残余

(一)多妻制与妻尊妾卑

蒲松龄未能跳出封建伦理正统理念中对妻子正室角色的肯定。如《昭女》中柴廷宾的正室金氏对始终低眉顺从的小妾昭女颐指气使,终被感化,妻妾和睦相处;《恒娘》中的妻妾争宠也最终以正室的压倒性胜利而告终。还有《林氏》中林氏因自己不育而借婢女之腹为丈夫延续香火,这种近乎病态的行为反受蒲松龄大加赞赏:“古有贤姬如林者可谓圣矣”。蒲松龄没有看到妻妾模式的不妥之处,并不反对多女共侍一夫。此外他还认为妻子应服从丈夫,主动为其纳妾且不能嫉妒。

(二)子嗣问题尤放要位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子嗣绵延问题一直是封建社会家庭中的头等大事,聊斋女性也往往被其桎梏。《颜氏》中的颜氏能女扮男装于科场中求取功名,也算女中豪杰了,却迫于自己不能生育的现实而为丈夫出资纳妾,个中心酸不言而喻。再如《青梅》中青梅的母亲生下她后常谓程生“勿娶,我且为君生男”,程生本坚持不娶,但顶不住社会舆论的压力还是娶了王氏。可见面临子嗣问题时,个人力量和夫妻感情远远不敌社会压力,而蒲松龄也没能跳出这个怪圈,使书中很多女子被子嗣问题深深束缚。

(三) 守贞殉夫情节比比皆是

不管是面临入境北兵想要以死守身的林氏,殉情而死的二花,还是丈夫死后自刭绝食最终感动阎王的阿宝,她们虽是为爱情奋不顾身,却被作者忽略了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香玉》中“一去而两殉之,即非坚贞,亦为情死矣。人不能贞,亦其情之不笃耳”之语既是二花言论亦是作者观念。书中很多女性为男人为贞洁可以轻易放弃生命,却鲜有情节写男子为女子轻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男尊女卑观念的根深蒂固,同世俗看法一样认为女子贞洁高于一切包括生命,甚至对以死守身的行为大加赞赏,折射出他对女性人权的忽视或误解。

三、蒲松龄女性观中进步因素的成因

(一)齐文化中的女性品质

蒲松龄的家乡是齐文化繁盛时的中心地带。女性在齐地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担负起男子的社会责任,自古就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之说。当初姜太公立齐,制定了“因其俗,简其礼”的政策,使齐国女子不仅自由开放而且具有较高社会地位。《战国策·齐策》记载:“臣邻人长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可见当时齐女子的行为还是相当大胆开放的,这种风化的影响也一直发酵到蒲松龄生活的时代。在蒲松龄《陈淑卿小像题辞》中记载,其好友王敏入之妻陈淑卿“为欢废礼”,不为妇道所缚,被公婆驱赶后仍“青鸟衔书,频频而通好信;红衿系线,依依而返旧庐”。而蒲松龄对此是持同情认可的态度。所以,地域文化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作家的思想观念与精神追求,蒲松龄也不例外。

(二)与下层人民的广泛接触

“蒲松龄一直处于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社会底层,在这里,封建统治者的意识并未得到完全的贯彻,所谓‘礼不下庶人’……现实生活使他的思想里具有更多的民主进步因素。”蒲松龄自幼热衷科举却甚不如意,做过近一年的幕宾及40年的私塾教师,与人民大众接触广泛,还与一些民间说唱艺人建立了深厚友谊。上至官僚缙绅、举子名仕,下至农夫村妇、妓女流氓,他们的生活面貌蒲松龄都有深入了解。而他们一些私下交流的“妄语”,往往含有民主自由、不受礼教束缚的成分,蒲松龄在耳濡目染中思想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他吸取各行业民众思想,并将其中的进步因子应用于对聊斋女性的创作中。

(三)理性控欲下的反抗

蒲松龄生活在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强化封建思想统治的时代。高罗佩《中国古代房内考》中说,随着明帝国的崩溃,情男欲女的寻欢作乐也销声匿迹,性日益成为一种负担,而非快乐。这揭示了清代社会残酷禁欲的一面。而禁欲首当其冲的自是妇女,主要表现是守贞:清代史书表彰有列女传,文字宣传有女学、女教类书籍,组织机构有全节堂、保节局,实物标榜则有贞节牌坊。据学者郭松义研究,有清一代受到旌表的贞节烈妇有100万人,可见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及其所粉饰的封建礼教是多么扼杀和摧残人性。而蒲松龄极其看重真性情,激进的思想与现实发生激烈冲突,故他在创作中有意突出情与理的抗争,发出了“怀之专一,鬼神可通”“情之至者,鬼神可通”的心声。所谓物极必反,是理性严苛的控欲主义,造就了蒲松龄追求至情至性的反抗。

(四)家庭女性的影响

蒲松龄的妻子刘氏是一个知足常乐,贤惠端庄的人。《述刘氏行实》中记载刘氏是一个“入门最温谨,朴讷寡言”的温和低调,不与人争的女子。她对于蒲松龄屡考不中的态度是“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矣。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为快哉!”刘氏的开明与乐观,对蒲松龄塑造一个个积极阳光、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产生了模板性作用。还有他的母亲董氏“‘素坦白’、贤惠,对庶出之子亦‘抚爱如一,无暇可蹈’”,无疑为蒲松龄塑造知书达理的女性人物提供借鉴。家庭环境的熏陶与影响,现实模范的言行,使蒲松龄书中的女子个个栩栩如生,那些具进步意义的品行也随之熠熠生辉。

四、结论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受齐地文化、下层民众思想、理学控欲迫害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塑造了诸多进步女性角色,她们或勇于追求爱情与受教育权利,或自觉谋求独立的经济地位,颠覆了传统女性形象,为当时社会注入了一股新鲜空气。另一方面,蒲松龄仍未摆脱妻妾、子嗣、忠贞等方面的封建顽固思想,这些女性经济或人格的独立,也是依附于男权社会背景下男子创造的条件而成立,这都反映了其女性观只能是一定程度上女性意识的觉醒,进步具有局限性,而不能认为是健康女性观的建立甚至女权思想的崛起。我们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蒲松龄的女性观,避免以偏概全。但从总体上看还是瑕不掩瑜,《聊斋志异》中女性观的缺陷难掩其进步的光芒。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 300400

李川(1995—),女,河北唐山人,本科,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蒲松龄聊斋志异
蒲松龄纪念馆藏书画作品选登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聊斋志异小翠
『别人家的孩子』蒲松龄
《神探蒲松龄》:并没有那么差!
蒲松龄
成语连线
由对立走向友善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