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2016-11-17 07:39马晓茗张安录
关键词:农用地征地补偿

马晓茗, 张安录

(1.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马晓茗1,2, 张安录1

(1.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基于对广东省267户农户的调研,利用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普遍较低,而且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和区位差异性。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征地区位、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受访者年龄、征地前地块数量、征地前土地质量、征地程序满意度、征地补偿方式、征地补偿价格的显著影响。农户的宅基地征地补偿满意度受到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征地前建筑质量、征地程序满意度、征地补偿方式、征地补偿价格的显著影响。

征地补偿; 农用地; 宅基地; 经济因素; 农户禀赋; 补偿方式; 补偿价格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土地征收现象产生,随之而来的是征地补偿矛盾的日益激化。现行征地制度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能有效地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1]。但是,现行征地制度按照土地原有用途进行补偿,补偿安置的原则、标准和数量由政府强制规定,这种制度安排剥夺了农民分享土地用于工业化、城市化产生增值收益的机会,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偏低[2],容易引发农民的不满,从而造成激烈的利益冲突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即农户对土地被征收所实际获得的补偿与期望水平进行比较而产生的情绪反应;如果农户实际获得的征地补偿高于农户的期望水平,其征地补偿满意度就较高;相反,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则较低[3]。农民在面对征地补偿的时候,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农民对征地补偿产生不满的时候,就会发生矛盾,这不仅影响到城市化进程,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社会矛盾。总体来说,被征地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较低,除了众多学者讨论的我国目前的征地制度没有体现出公平,征地补偿范围、标准过低,产值的不确定性是补偿标准的误区等原因外,被征地农户的禀赋特征和农户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及征地补偿制度的认知,征地补偿的形式等也同样会影响到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本文利用广州市和湛江市征地农户的调研数据,通过分析土地征收过程中的不同类型的征地农户,被征地类型,征地补偿方式、补偿价格等影响因素,对被征地农户征地补偿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以期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完善我国的征地补偿机制的合理化建议。

一、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理论分析

(一)经济因素对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被征土地区位特征和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等三方面。

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市场价值较高,相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具有为被征地农民提供较高土地征收补偿的能力,当地经济发展也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因此经济发达地区的被征地农民相对更容易适应被征地后的生活。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的征收补偿标准较低,农民的收入对土地依赖程度较高,征地更有可能让农民失去生活保障而使农户感到不满。

2.被征土地区位特征

征地区位主要是指被征地块到市中心的距离,可分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中远郊区三类。征地区位不同,土地的市场价值、征地补偿水平等均有所差异,从而对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产生影响。相对而言,市中心土地的市场价值较高,因此与市中心距离较近的城中村的土地所显现出来的市场价值相对较高,征地补偿款较高,农民接受征地补偿的可能性就会较大;相应地,距离市中心较远的远郊区的土地,土地市场价值较低,征地的补偿款也相对较低,农民更可能感到不满意[4]。

3.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作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始创地,广东省很多地区的农村集体通过组建“股份合作组织(公司)”,将集体内的土地和资产量化为股份进行集中管理与经营,集体内的农民成为股东按股分红。根据国家征地补偿的集体留用地政策,农村集体被征地后可以获得返还用地以发展集体经济。强大的农村集体经济力量,一方面能够给农户带来稳定的非农收入,如股份分红;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对农村集体成员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有利于弥补国家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不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农户因素对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

农户因素主要包括农户禀赋和农户对土地功能认知等两个方面。

1.农户禀赋因素

农户禀赋是指农户的家庭成员以及整个家庭所拥有的包括了天然所有的及后天所获得的资源和能力[5]。由于户主是农户家庭的主要决策者,农户内部一般根据整个家庭的资源和能力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户主个人禀赋又反映了其决策能力,因此,农户禀赋包括户主禀赋和家庭禀赋。被征地农民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数和非农收入比重等方面的不同,会对土地征收补偿产生不同的认知[6]。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参与率可反映出农户家庭的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土地对农户的保障功能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就越弱,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也越高。家庭收入来自于非农业的占比越高,收入水平越高,说明农户家庭非农就业能力越强,对土地的依赖性越小,土地征收对其生活影响也较小,因而对征地补偿可能更满意。同时农民对征地前后生活水平的比较是影响其满意程度的重要因素,征地后生活水平改善越明显,农民的征地补偿满意度就越高。

2.农户对土地功能的认知

农户对土地功能的认知主要表现在土地对于农户的重要性以及农户在失去土地后的顾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有多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对被征地时候的征收意愿,从而影响到征地补偿的满意度。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土地能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收入的高低,一个是农户对土地未来增值的判断。若土地对农户带来的安全感和保障感越强,农户对土地征收行为的抵触就越强,相对来说也就越难达到预期的满意度。土地对于用户的重要性越强,说明农户对土地依赖性越强,就越有可能不满意征地补偿。同时农户对征地后的生活顾虑越严重,其对土地的依赖性也就越强,越有可能不满意征地后所得的补偿。

(三)土地征收补偿情况对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

农户土地征收补偿情况主要指农户被征地的状况、征地补偿方式和征地补偿标准三个方面。

1.被征土地状况

征地前土地或原有建筑的产值、效用越高,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就越低。征地前家庭人均土地或建筑的资源越丰富,说明土地或建筑给农户带来的可能效用越大,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就越低。土地被征收前的质量或建筑质量越好,说明土地或建筑原来给农户带来的可能效用越大,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就越低。征地后的土地用途不同,土地市场价格与征地补偿之间的差价也不同;差价越大,农民的心理落差就越大,从而会降低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研究发现,与非公益性目的的征地相比,在其他情况都相同的条件下,当征地是用于公益性建设时,农民对征地的满意度明显要更高[7]。

2.征地补偿标准

单从征地补偿标准来看,一般来说,补偿标准越高,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越强。征地补偿价格是征地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补偿标准过低是影响农民满意度甚至引发农村土地纠纷的重要因素[8-11]。因此,一般认为,征地补偿价格越高,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就越高。

3.征地补偿方式

单一性的一次性货币补偿数额大小并不能完全决定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多元配套的土地补偿方式也会在很大程度影响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配套的补偿方式,例如社保,养老保险,就业培训,按股分红等,能使农民在失地以后也能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养老,农户的满意度就较高。相对来说,征地补偿方式对农户需求的满足度越高,能够解决农户在失去土地之后的后顾之忧,农户的满意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二、样本分布及基本评价

(一)样本分布情况

本研究对于调查样本的选择,主要采用了分层抽样法,即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的不同,对广东省内被征地农户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具体方法是:(1)根据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把广东省在2010-2014年期间发生征地情况较多的城市分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两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别各抽取1个地级市,每个地级市内抽取2个县(县级市、区)。其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抽取了广州市的白云区、萝岗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抽取了湛江市的麻章区、吴川市。(2)具体到每个县(县级市、区)再分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中远郊区三个层次;对“城中村”,在每个县(县级市、区)选取5个村,而对城乡结合部中与远郊区,在每个县(县级市、区)合共选取10个村。(3)在每个村随机抽取约5个户口在广东省农村范围内且被征过地的农户家庭进行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回答不完整、矛盾或空白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67份,问卷有效率89%。有效样本的区域分布状况为:广州市142个(占有效样本数的53.18%),湛江市125个(占46.82%),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 调研区域与样本分布

(二)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在267位受访者中,户主占92.88%,男性占82.02%(见表2);受访者是户主且为男性的比例高达80.52%。这由于在调查过程中,主要调查了户主或家庭经营中的决策者,这些人员在传统的农村社会多为男性。在年龄结构方面,受访者在46~55岁的占多数(37.45%),其次为36~45岁(32.58%)。文化程度方面,主要分布在初中水平(40.82%)。通过对年龄段和文化程度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发现,年龄越小的受访者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大的文化程度越低。这与我国农村推行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符。此外,受访者的健康状况大多数为良好。

表2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其次,关于农户家庭的政治资源。在267个样本农户中,有家人或亲戚当村干部或公务员的农户有29户,占10.86%。

再次,关于农户家庭的收入状况。如表3所示,样本农户的家庭年总收入主要集中在5~7.5万元和2.5~5万元的水平,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4.57%和36.70%。从家庭收入来源来看,以纯非农业的居多,其次是以非农业为主的兼业,占样本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3.45%、28.09%;而纯农业的农户数量非常少,只占了总数4.87%。这反映出,被征地后,非农业收入成为了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

(三)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基本评价

1.不同地区的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

对不同地区被征地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进行考察,如表4所示。首先,关于农用地的征地补偿满意度。总体上,样本农户持不满意态度的居多,满意的较少;具体到不同地区,湛江市的农户持不满意态度的比例较大(占30.56%),持满意态度的比例很小(仅2.78%);广州市的农户则持满意态度的比例较大(占21.30%),持不满意态度的比例较小(占13.89%)。其次,关于宅基地的征地补偿满意度。总体上,样本农户也是持不满意态度的居多,满意的较少。其中,湛江市的农户持满意态度的比例较大(占21.80%),持不满意态度的比例较小(占15.04%);而广州市的农户持满意态度的比例较小(仅5.26%),持不满意态度的比例较大(占25.56%)。经过初步对比可以发现,样本农户对征地的补偿满意度普遍较低,而且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见表4)。

表3 样本农户的政治资源与收入状况

2.不同区位的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

根据农户与市中心的距离,将农户所处的区位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与中远郊区。对不同区位被征地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进行考察,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区位的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

首先,关于农用地的征地补偿满意度,具体到不同区位,中远郊区的农户持不满意态度的比例较大(占26.85%),持满意态度的比例很小(仅4.63%);城中村的农户则持满意态度的比例较大(占11.11%),持不满意态度的比例非常小(占2.78%)。其次,关于宅基地的征地补偿满意度,总体上,样本农户也是持不满意态度的居多,满意的较少;具体到不同区位,中远郊区的农户持不满意态度的比例较小(占3.76%),持满意态度的比例较大(占12.78%);城中村的农户则持满意态度的比例较小(仅3.76%),持不满意态度的比例较大(占13.53%)。经过初步对比可以发现,样本农户对征地的补偿满意度普遍较低,而且呈现出一定的区位差异性。

三、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择与变量说明

1.模型选择

陈浩和葛亚赛从征地项目、征地程序和征地补偿三个角度探究了征地满意度因素对失地农民非农就业及市民化程度演变的影响机制,认为失地农民征地满意度的提高,将极大促进其市民化程度提升,其中非农就业起了显著作用[12]。陈莹等基于湖北省543户农户问卷和83个征收案例实证分析表明,公益性与非公益性土地征收补偿对农民的满意度有差异性影响[13]。林乐芬和金媛利用江苏省镇江市1703户被征地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提出征地补偿政策的滞后或偏离、农户家庭特征、被征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被征地地块的特征因素,都会影响被征地农民的受偿满意程度[4]。王心良搜集了以征地补偿矛盾为主要研究内容的44篇文献,统计得出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模式、征地补偿分配是研究中普遍认为会对农民满意度产生影响的因素[14]。曲颂,夏英利用2013年东、中、西部3个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不同补偿方式对被征地农民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时间与经济因素的条件下,采用社会保障方式对被征地农民进行补偿时,补偿水平越高农民满意度越有可能提高[15]。李艳霞,朱红梅通过调研发现,被征地农民主要表现为知情权、建议权、补偿金额合理度以及收入水平变化的满意度较低[16]。

以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为因变量,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拟从经济因素、农户因素和土地征收情况三个方面构建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如下:

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f(经济因素,农户因素,土地征收情况)+ε

由于本模型因变量“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的选项包含“1不满意,2一般,3满意”3个选项,为有序多分类因变量,因此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Ordinal Regression)进行计量检验,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其回归系数进行估计。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假设y*=x′β+ε(y*不可观测),而选择规则为

其中,r0

=Φ(r1-x′β)-Φ(r0-x′β)

……

上式中,P是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的概率;x′为一组自变量向量,β为自变量参数;J表示因变量一共可分为J+1个水平,本文中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分为了3个水平。

2.变量说明与统计描述

本研究分别构建了农户农地被征收的补偿满意度模型和宅基地被征收的补偿满意度模型,以考察各项因素对不同用地被征收的补偿满意度的影响。上述两模型所包含变量的说明和统计描述,分别如表6和表7所示。

表6 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模型变量说明与统计描述 (N=216)

表7 农户的宅基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模型变量说明与统计描述 (N=133)

(二)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1.模型估计结果

由于本文选取的变量相互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共线性问题,因此,本文应用SPSS 17.0软件,采用似然比检验进行逐步回归以筛选自变量对模型进行估计。农户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模型估计结果见表8,农户宅基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模型估计结果见表9。

表8 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模型估计结果 单位:亿元

表9 农户的宅基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模型估计结果

2.模型结果分析

(1)经济因素对农户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成正相关,且非常显著。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广州),经济欠发达地区(湛江)的征地补偿款较低,农民的收入对土地依赖较高,征地更有可能让农民失去生活保障,因而感到不满。②征地区位与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成负相关,且非常显著。相对于中远郊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更加接近市中心,其土地比中远郊区市场价值更高,能够获得的征地补偿款也较高,农民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也越高。③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与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成正相关,且非常显著。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越强,就能带来更稳定的股份分红等非农收入与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越高。

(2)农户禀赋对农户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①受访者年龄与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成正相关,且非常显著。对此,可能的解释是,年龄越大的受访者由于劳动能力下降,在被征地后既可获得一笔征地补偿款又能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会相对较高。②征地前地块数量与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成正相关,且非常显著。土地块数越多,细碎化程度就越严重,土地细碎化所带来的低效率的资源配置与规模不经济,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户对征地补偿的不满意程度。③征地前土地质量与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成负相关,且非常显著。土地被征收前的质量或建筑质量越好,说明土地或建筑原来给农户带来的效用可能越大,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就越低。

(3)土地征收补偿情况对农户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①征地程序满意度对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征地程序满意度越高,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就越高。②关于征地补偿方式,相对于“货币+保障+产权补偿”的方式,“货币补偿”方式与“货币+保障补偿”方式与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成负相关,且“货币补偿”方式的系数小于“货币+保障补偿”方式,并非常显著;“货币+产权补偿”方式的影响不显著。对此,可能的解释是,被征地农户对所享受到的补偿方式越多,生活各方面越有保障,对农用地的征地补偿满意度就越高,而且农户对获得自留地或重新调整承包地等“产权补偿”的满意度较高。③征地补偿价格对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征地补偿价格越高,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就越高。④关于征地补偿方式与征地补偿价格的综合作用:相对于“(货币+保障+产权)补偿*征地补偿价格”,“货币补偿*征地补偿价格”、“(货币+保障)补偿*征地补偿价格”对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货币+产权)补偿*征地补偿价格”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征地补偿价格在“货币补偿*征地补偿价格”与“(货币+保障)补偿*征地补偿价格”影响农户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的过程中,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这两种补偿方式下,征地补偿价格越高,越能降低征地补偿方式对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的负面影响。然而,征地补偿价格在“(货币+产权)补偿*征地补偿价格”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这反映出农户在享受到产权补偿的时候,征地补偿价格的增加并不能显著提升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

(4)经济因素对农户宅基地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与农户的宅基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成负相关,且非常显著。可能的解释是,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越强的地方,集体建设用地的经营效益就越好,农户的宅基地出租等也更普遍,并给农户带来的效用更大,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就越低。

(5)农户禀赋对农户宅基地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征地前建筑质量与农户的宅基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成负相关,且非常显著。被征收前的建筑质量越好,说明建筑原来给农户带来的效用可能越大,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就越低。

(6)土地征收补偿情况对农户宅基地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①征地程序满意度对农户的宅基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征地程序满意度越高,农户对征地补偿满意度就越高。②关于征地补偿方式,相对于“货币+保障+产权补偿”的方式,“货币补偿”方式与“货币+保障补偿”方式与农户的宅基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成负相关,且“货币补偿”方式的系数小于“货币+保障补偿”方式,并非常显著;“货币+产权补偿”方式的影响不显著。对此,可能的解释是,被征地农户对所享受到的补偿方式越多,生活各方面越有保障,对宅基地的征地补偿满意度就越高,而且农户对获得自留地或重新调整承包地等“产权补偿”的满意度较高。③征地补偿价格对农户的宅基地征地补偿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征地补偿价格越高,农户的征地补偿满意度就越高。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对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农用地还是宅基地,农户对征地的补偿满意度普遍较低,而且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和区位差异性。经济较为发达的广州市,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要低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湛江市。而在具体区位上,中远郊地区的农户对农用地的征地补偿满意度要远低于城中村地区,对宅基地征地补偿的满意度要高于城中村地区。被征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征地区位、征地补偿方式、征地补偿价格、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征地程序满意度是影响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二)对策建议

1.根据地区差异采取差异化的征地补偿政策

被征地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存在着差异性,产生这种差异化的原因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位的差异化密不可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相对远离城市,中远郊地区的农户对于土地尤其是农用地的依赖性相对较高。失去土地后对未来的生活顾虑更多。而处于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处于邻近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则有更大比例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土地的依赖性尤其是对农用地的依赖性则相对较低。对于处于城市内部的城中村,虽然脱离了第一产业,但是其生活收入来源也有很大部分是来自于宅基地房屋出租,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分红。因此在制定征地补偿政策时,应该根据地区差异,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农户对土地的依赖度,将农民家庭人口特征和经济特征等相关因素列入征地补偿政策的框架中,保证征地补偿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2.注重扶持集体经济发展

从调研中发现,无论是农用地还是宅基地的征地补偿满意度,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其中都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一方面能给被征地农户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农户对未来保障的担忧,有助于增强农户的征地后保障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征地补偿制度应该注意落实集体留用地政策,这不仅仅有利于并扶持农村集体发展集体经济,还能帮助提高农户征地补偿的满意度,降低征地阻力。

3.征地补偿方式应多样化

农民对失去土地以后的担忧尤其集中在就业、医疗、养老等未来亟需保障的方面。因此,征地补偿方式的设定上,除了货币补偿以外,应尽量多样化,遵循短期损害补偿为主,长期损害补偿为辅的原则,结合农民的意愿对多种补偿方式进行组合,消除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提高农户征地补偿的满意度。

[1]周其仁.农地产权与征地制度——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选择[J].经济学季刊,2004(1):193-210.

[2]李尚蒲, 罗必良, 钟文晶. 产权强度、资源禀赋与征地满意度——基于全国273个被征地农户的抽样问卷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5):7-15.

[3]钟水映, 李魁. 征地安置满意度实证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08(6):63-69.

[4]林乐芬,金媛. 征地补偿政策效应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镇江市40个村1703户农户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12(6):20-30.

[5]孔祥智,方松海,庞晓鹏,等. 西部地区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J]. 经济研究, 2004(12):85-95.

[6]VRANKEN L, SWINNEN J. Land Rental Markets in Transition: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Hungary [J]. World Development, 2006(3):481-500.

[7]刘祥琪, 陈钊, 赵阳. 程序公正先于货币补偿:农民征地满意度的决定[J]. 管理世界, 2012(2):44-51.

[8]DING C. Policy and Praxis of Land Acquisition in China [J]. Land Use Policy, 2007(1):1-13.

[9]HUI ECM, BAO H. The Logic Behind Conflicts in Land Acquisit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 A Framework Based upon Game Theory [J]. Land Use Policy, 2013(1):373-380.

[10]冀县卿,钱忠好. 基于市民化后失地农民视角的征地制度满意度研究:来自江苏省的调查数据[J]. 中国土地科学, 2011(11):8-13.

[11]林其玲.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问题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9(10):19-24.

[12]陈浩,葛亚赛. 征地满意度、非农就业与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71.

[13]陈莹, 谭术魁, 张安录. 公益性、非公益性土地征收补偿的差异性研究——基于湖北省4市54村543户农户问卷和83个征收案例的实证[J]. 管理世界, 2009(10):72-79.

[14]王心良, 钱文荣. 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问题调查[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26.

[15]曲颂,夏英. 土地征收补偿方式对农民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5(15):166-171.

[16]李艳霞, 朱红梅. 农民征地补偿标准满意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贵州农业科学,2015(8):287-290.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Farmers’ Satisfaction on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MA Xiao-ming1,2, ZHANG An-lu1

(1.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2.CollegeofPublicManagement,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China)

Based on sample survey of 267 farm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paper made a study on the decisive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satisfaction on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rmers’ satisfaction degree is generally low, and presents certain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locational differences.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land location, age ar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satisfaction on farmland expropriation. Meanwhile, the strength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land quantity and quality, farmers’ satisfaction for land expropriation procedures, mode of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land compensation price ar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satisfaction both for farmland and homestead land expropriation.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farmland; homestead land; economic factor; farmers’ natural endowment; compensation way; compensation price

2016-06-12DOI:10.7671/j.issn.1672-0202.2016.06.007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630151)

马晓茗(1978—),女,河南商区人,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经济与管理。Email:mxm312@scau.edu.cn

F301.4

A

1672-0202(2016)06-0058-12

猜你喜欢
农用地征地补偿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基于GIS+BIM的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管理系统
解读补偿心理
植物补偿和超补偿作用
主流征地制度改革观点检讨
离婚时,能否要求家务补偿
征地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广东省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与二调成果快速衔接技术方法探讨
龙海市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
快速城市扩张中的征地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