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中国古典音乐审美素养培育浅议

2016-11-21 10:38吴淑元
文艺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素养情感

○吴淑元



地方高校大学生中国古典音乐审美素养培育浅议

○吴淑元

加强对地方高校大学生中国古典音乐审美素养的培育研究,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升华道德品质。音乐是以声音深入人们心灵的艺术,音乐通过旋律、节奏等音乐语言组成的运动形式,使欣赏者、演唱者产生审美体验,激起美感,形成美好、崇高的思想境界,并进而升华自己的道德品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二是陶冶高尚情操。音乐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构建成富有动力性结构的审美形式,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使欣赏者在欣赏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三是塑造健康体魄。音乐与体育有着共同的娱乐特点,都是在自觉的娱乐活动中得到美的陶冶,获得知识和健康。地方高校大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使自己的身心在各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接班人。四是培养和谐意识。音乐通过多种载体,凝聚着人们情感的轨迹和交流,使人类美好的情感在更为轻松的方式里,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从而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而达到沟通交流的效果,使地方高校大学生在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和谐意识与协调精神。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古代中国,“乐教”成为与“礼教”并列的两种最重要的教育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地方高校大学生要加强中国古典音乐审美素养培育的最重要的原因。

如何加强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要加强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除了开设必要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以外,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再好的音乐也听不进去,对学生来说只是无意义的声音,根本谈不上接受音乐审美教育。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并进行审美教育,审美兴趣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我们音乐教师的音乐审美教学。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寻求音乐作品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欣赏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就是通过该曲优美动动人的乐曲和迷人的意境来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的浓厚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古曲中委婉细腻的旋律和流畅多变的节奏来领略曲调所描绘的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的迷人景色。尤其是琵琶独奏出的轻柔透明的泛音,把江南水乡的优美意境刻划得淋漓尽致。在欣赏乐曲时,可以使人们久久地沉静在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草摇曳的迷人意境中,从而激发出对中国古典音乐的浓厚兴趣。

二是要引发学生的想象力。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因此,如何在音乐审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所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音乐审美的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作品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时,可以通过音乐优美典雅的曲调和舒缓的节奏,想象出乐曲所描绘的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动人画面。乐曲最后用渐次加快的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更可以使人想象出渔民满载而归,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美妙的音乐、大自然的美景和渔民的喜悦心情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令人顿生无限向往之意。

三是要掌握音乐审美的不同层次。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它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概念来描绘具体的人和事物,确切地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也不能象摄影、绘画那样通过具体的视像来再现生活的瞬间;更不能象戏剧、电影一样几乎能表现生活本身的真实面貌。于是,当高低起伏。强弱交替、快慢不等的音乐响起来时,学生们不禁要问:“音乐表现了什么?”“怎样才能感觉到它的美?”其实,喜爱音乐的人们,大抵都能哼唱一些歌曲,而这些歌曲的曲调亦大多与哼唱者的情感相一致。一般是心情高兴时,大多哼唱一些表达愉悦感情的曲调;心情郁闷时,大抵哼唱一些表达悲伤情感的歌曲。这说明音乐是最善于表情达意的情感艺术。音乐是最足以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的艺术,最具有鼓舞人心、陶冶情感的特点。这就是为什么抗日战争时,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可以凝聚成千上万名中国人杀敌抗战的决心的原因。音乐不但能把人们的表情、语调加工提炼为音乐的旋律,使之全面音乐化,而且能常常换起人们情感的共鸣,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加深其艺术感受。这就是音乐成为宇宙之间共通语言的原因。正是由于上述两个原因,使得人们对音乐有早于对语言的认识。这个良好的开端,可以使人们稍作努力,便可跨进音乐审美的大门。由于跨进音乐审美的大门的快与慢,可以将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首先是体验感情的层次。音乐是一种善于描绘感情的艺术。当你沉浸在或清新、或幽雅、或喜悦、或悲伤、或激奋、或豪迈的音乐之中,你的内心会立刻涌出一股抑制不住的感情潮流。如欣赏古代歌曲《满江红》时,音乐中那感情淳厚、昂扬壮烈的音调,会使你精神陡然一振,令人不禁油然而生效法前贤献身祖国的崇高情怀。其次是美感的升华。在音乐审美中,美感的升华要求审美者在体验感情的基础上,提取出最能体现作品内容与情绪,最能反映生活本质的形象特征等典型的美感信息作为引申发展的依据,来陶冶自己的情感,并将之塑造成一种恒在的审美素养,并借此能在万千音乐中,能瞬间找到与此相应的音乐信息。同样以欣赏古代歌曲《满江红》为例,前一层次在欣赏时,会产生一种壮怀激烈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产生,只在于音乐的氛围之中,而后一层次的欣赏,则不但会产生一种壮怀激烈的的情感,并且能在此一情感上,长久生发出一种爱国的激情,并逐渐把自己培育成与岳飞一样的人,即使未在音乐的氛围中,亦能想象这种音乐所产生的壮怀激烈的氛围,并油然而生发出一种长久效法岳飞,献身祖国的强烈愿望。所谓中国古典音乐审美素养的培育,进入到这一境界,便达到了我们所期望的教育目的。而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也正是基于有这样两个层次,才能采取分层次的循序渐进的方式,以圆满地达到最终目的。

四是要掌握必备的知识。音乐审美是一种审美活动,而审美的标准是由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阶级或阶层的审美趣味所决定的。形式美只是艺术美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艺术作品的内容美。我们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审美评价,必须要掌握以下必备知识,即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民族特征;作者的创作个性;作品的标题;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作品的曲式和体裁;以及粗略地了解中外的经典名曲。而上述知识的获得,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音乐审美的课程来完成。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大学生中国古典音乐审美素养培育研究”(湘教通〔2014〕247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孙婵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素养情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中国古典音乐融入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乐随心动与古典同行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台上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